我們的心靈是由很多部份所組成的,每個部份又有其主場的時間,這便造就了「愛」的複音。有時候,我們希望自己的性感被喜歡,另些時候,我們則期望自己的才智被仰慕,還有些時刻,我們等待身上的悲哀被人憐愛。這些感受卻常常被簡化至「我想被愛」這句話裡。
我在
【被愛的需要 Ch.2】開頭提到一位男同志說的話:「生命中的某些人,無法用友情、愛情或親情來定義。有時候這種狀態很美好,是只適用於我和那人的一種無以名狀的關係,彼此對待的方式瞭然於心,只是不容圈定在世濫用的那些空泛言筌。」
──現在,我們可以合理假設,說話者之所以覺得關係「無以名狀」,其實是因為他有著不自知的「愛」的複音。當我們以精神分析的方式去重讀這句話,可能會發現那些潛藏的幽微感受:
如同人們害怕自己身上的某個部份(A)被質疑與批判,若是他敏感於任何人對 A 有所遲疑,那麼,喜歡的感受就會消落。或是剛好眼前的對象,正是不會對自己的 A 有任何意見,即是人們身上的 A 在關係中感到舒適,能夠歌唱,二人間才被允許愛的餘裕。然而,由於愛的複音如此複雜,如果 A 這個部份不被重視(不論是以正面還是負面的方式),二人間也是無法發展成愛情的,而它亦不是純粹的友情,如此,這份情感便落入言詞的荒蕪之地。
被愛的需要的陰性形式
上一篇我們談到兩性差異(看到男性下體→比較→主觀地覺得自己是殘缺與醜陋)如何在女性身上刻劃「美」的追求,作為昇華的創傷補償。換言之,女性「被愛的需要」是跟這個創傷後的形式與目的有著千絲萬縷的關係──當然,我們說的是傳統上、某種大部份的女性樣貌,而不是所有的女性,下文我就不再贅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