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札記】寄生之廟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raw-image

這次比較特別(對我來說)是紙本書

比起說是書,因為排版跟圖片很漂亮,所以有一種像是看展覽的感覺,可能因為太久沒看展覽了,覺得如果這可以弄成展覽就好了,因為有些圖片是在是因為排版問題太小了。雖然這本書已經很大本了

我以前其實很不喜歡要爬山的廟,我自己不喜歡山,總覺得山常常有種陰暗的氣息,所以很不喜歡去廟裡拜拜,雖然長大一點點知道是拜拜保平安,但我依然不喜歡那種有點陰暗的位置。

因為這本書主要是收集寄生在各種建物或是自然之中的廟宇,並非從信仰角度去探討。所以並沒有告訴我們為什麼這些廟各自會在這裡的原因。但是將這些我們平常不會注意到的細節收集起來,會發現這些習以為常,其實好像並不平常?

比如湖中的廟、停車場裡的廟、隧道裡的廟等等。明明算不上都市美景,但卻也奇怪的融合在裡面,這大概全世界台灣獨有一份了吧?

看著這些不願意遷址的廟,突然覺得神明們也很任性呢😆也許那個位置特別好,風水佳風景好?有點可愛

就像前面說的不是介紹故事,所以有點更像是檢索書的感覺,分類的部分很明瞭,繪製圖也很漂亮,如果有民俗學家願意針對這些廟做選址調查之類的或許會更有趣,畢竟我們誰也不知道這些廟到底能存在多久,從大環境來看,是因應快速都市化而寄生在這些地方的,可是因為台灣的信仰一直很多元,萬一這些信仰的信徒慢慢減少或是消失的話,這些寄生廟會不會真的成為絕景了呢?誰都不知道,不過還是很高興有一本這麼特別的書存在。


又到了閱讀量高的時候了哈哈哈,買的書還沒看完但又有跟圖書館借,偏偏還借紙本書,我要繼續看下一本啦~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珞荷的沙龍
33會員
127內容數
屬於我的音樂盒,也許是回憶中的音樂情感;也許是喜歡的音樂解說,或是影劇心得
珞荷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4/06/28
久違的更新閱讀札記,這次是『家弒服務』的超狂續集 這種小說寫札記是很難不暴雷的,所以我決定說在前面 全篇應該都會大暴雷,請謹慎觀看 第一本因為出場的角色很少,
Thumbnail
2024/06/28
久違的更新閱讀札記,這次是『家弒服務』的超狂續集 這種小說寫札記是很難不暴雷的,所以我決定說在前面 全篇應該都會大暴雷,請謹慎觀看 第一本因為出場的角色很少,
Thumbnail
2024/01/09
2024的第一篇札記就是『鬼的歷史』了,這本書當初是在噗浪河道tag讀嘛讀嘛看到的,看了一下推坑的心得感覺很有趣,於是我就默默加進購物車了。
Thumbnail
2024/01/09
2024的第一篇札記就是『鬼的歷史』了,這本書當初是在噗浪河道tag讀嘛讀嘛看到的,看了一下推坑的心得感覺很有趣,於是我就默默加進購物車了。
Thumbnail
2023/12/31
到了年底好像就是該寫一下什麼總結,閱讀札記也是該來總結一下
Thumbnail
2023/12/31
到了年底好像就是該寫一下什麼總結,閱讀札記也是該來總結一下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孩子寫功課時瞇眼?小心近視!這款喜光全光譜TIONE⁺光健康智慧檯燈,獲眼科院長推薦,網路好評不斷!全光譜LED、180cm大照明範圍、5段亮度及色溫調整、350度萬向旋轉,讓孩子學習更舒適、保護眼睛!
Thumbnail
孩子寫功課時瞇眼?小心近視!這款喜光全光譜TIONE⁺光健康智慧檯燈,獲眼科院長推薦,網路好評不斷!全光譜LED、180cm大照明範圍、5段亮度及色溫調整、350度萬向旋轉,讓孩子學習更舒適、保護眼睛!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在臺北這個繁華之都中,蘊含著悠久且頗具魅力的宮廟文化。無論你是希望追求身心和諧,還是想試探生命的奧祕,這些宮廟都會以其獨特的方式,開啟你的內在視野。讓我們攜手一同探索,感受那份來自心靈深處的呼喚,並在神和人之間建立不解之緣吧!
Thumbnail
在臺北這個繁華之都中,蘊含著悠久且頗具魅力的宮廟文化。無論你是希望追求身心和諧,還是想試探生命的奧祕,這些宮廟都會以其獨特的方式,開啟你的內在視野。讓我們攜手一同探索,感受那份來自心靈深處的呼喚,並在神和人之間建立不解之緣吧!
Thumbnail
此特展展場試圖打造廟宇祭祀空間的氛圍,從展覽大廳進入如同走進廟埕,映入眼簾的是「刑期無期」匾與門神,模擬踏入三川殿後步入正殿的路徑,從「古物」為主題的視角體驗田野中寺廟文物的本質與古物的故事。 其中我很喜歡的是古物廟特展的紀念品,粉紅色香火袋型的紙袋,展場內有空白紙可以到展區內定點進行版畫翻印,再將
Thumbnail
此特展展場試圖打造廟宇祭祀空間的氛圍,從展覽大廳進入如同走進廟埕,映入眼簾的是「刑期無期」匾與門神,模擬踏入三川殿後步入正殿的路徑,從「古物」為主題的視角體驗田野中寺廟文物的本質與古物的故事。 其中我很喜歡的是古物廟特展的紀念品,粉紅色香火袋型的紙袋,展場內有空白紙可以到展區內定點進行版畫翻印,再將
Thumbnail
大家兔年大吉🧨新春有到廟裡走走,招財祈福嗎?推薦你一本很應景的作品,複習一下那些廟裡大拜拜祈福、熱鬧的景象吧!
Thumbnail
大家兔年大吉🧨新春有到廟裡走走,招財祈福嗎?推薦你一本很應景的作品,複習一下那些廟裡大拜拜祈福、熱鬧的景象吧!
Thumbnail
與過往印象中的宮廟不同,它隱身在一般車水馬龍的道路上,低調的灰色建築被許多的綠色植物包圍,有種「即便外面世界多複雜,我仍保有善良且peace的心境」。而這棟建築
Thumbnail
與過往印象中的宮廟不同,它隱身在一般車水馬龍的道路上,低調的灰色建築被許多的綠色植物包圍,有種「即便外面世界多複雜,我仍保有善良且peace的心境」。而這棟建築
Thumbnail
  當開始行走在台灣的街道,才發現台灣的宮廟如此的眾多,在路旁幾百公尺就有一間,想裝做沒看到都不行,看著眼前不到五百公尺的小7,是今天中午的休憩站,但往旁邊一望是間宮廟,瞬間轉頭往前直視,想視而不見,頭腦理智在對話:妳都自身難保了,還能做什麼呢?
Thumbnail
  當開始行走在台灣的街道,才發現台灣的宮廟如此的眾多,在路旁幾百公尺就有一間,想裝做沒看到都不行,看著眼前不到五百公尺的小7,是今天中午的休憩站,但往旁邊一望是間宮廟,瞬間轉頭往前直視,想視而不見,頭腦理智在對話:妳都自身難保了,還能做什麼呢?
Thumbnail
我本身是一個很喜歡寺廟的人,可能是因為小時候在相關的環境長大吧 台灣是一個廟宇國家,俗話常說三步一小廟五步大廟是台彎的常態 信仰在台灣這個小國是很要的一個構成元素 最近在生活上一直處在精神的陰鬱,本來以為跟往常一樣過段時間就會好但是這次似乎很嚴重,持續了三個月沒轉好就算了,反而更嚴重,醒來就想
Thumbnail
我本身是一個很喜歡寺廟的人,可能是因為小時候在相關的環境長大吧 台灣是一個廟宇國家,俗話常說三步一小廟五步大廟是台彎的常態 信仰在台灣這個小國是很要的一個構成元素 最近在生活上一直處在精神的陰鬱,本來以為跟往常一樣過段時間就會好但是這次似乎很嚴重,持續了三個月沒轉好就算了,反而更嚴重,醒來就想
Thumbnail
比起說是書,因為排版跟圖片很漂亮,所以有一種像是看展覽的感覺,可能因為太久沒看展覽了,覺得如果這可以弄成展覽就好了,因為有些圖片是在是因為排版問題太小了。雖然這本書已經很大本了 比如湖中的廟、停車場裡的廟、隧道裡的廟等等。明明算不上都市美景,但卻也奇怪的融合在裡面,這大概全世界台灣獨有一份了吧?
Thumbnail
比起說是書,因為排版跟圖片很漂亮,所以有一種像是看展覽的感覺,可能因為太久沒看展覽了,覺得如果這可以弄成展覽就好了,因為有些圖片是在是因為排版問題太小了。雖然這本書已經很大本了 比如湖中的廟、停車場裡的廟、隧道裡的廟等等。明明算不上都市美景,但卻也奇怪的融合在裡面,這大概全世界台灣獨有一份了吧?
Thumbnail
親愛的市民朋友們,是否曾經仔細觀察周遭的生活環境,如何從過去的農業社會轉型成工商社會,進而演變到現在的生活型態,或許住家旁的寺廟或教堂,是非常好的切入點。  不同的年齡層對於宗教與寺廟有不同的想像,長輩習慣到住家附近的寺廟,拜拜問事,跟鄰里朋友聊天;現在的年輕朋友,也許跟寺廟的生活黏度沒那麼親近直
Thumbnail
親愛的市民朋友們,是否曾經仔細觀察周遭的生活環境,如何從過去的農業社會轉型成工商社會,進而演變到現在的生活型態,或許住家旁的寺廟或教堂,是非常好的切入點。  不同的年齡層對於宗教與寺廟有不同的想像,長輩習慣到住家附近的寺廟,拜拜問事,跟鄰里朋友聊天;現在的年輕朋友,也許跟寺廟的生活黏度沒那麼親近直
Thumbnail
近期在臺南市美術館二館展出的「向眾神致敬-宮廟藝術展」(Paying Tribute to Gods: The Art of Folk Belief),是近期我相當喜歡的一場展覽,但似乎未受到許多關注,覺得有些可惜。畢竟週末湧入觀光客的台南市中心總是壅擠,佇足在美術館外打卡拍照的比實際進館欣賞的人
Thumbnail
近期在臺南市美術館二館展出的「向眾神致敬-宮廟藝術展」(Paying Tribute to Gods: The Art of Folk Belief),是近期我相當喜歡的一場展覽,但似乎未受到許多關注,覺得有些可惜。畢竟週末湧入觀光客的台南市中心總是壅擠,佇足在美術館外打卡拍照的比實際進館欣賞的人
Thumbnail
樂成宮果然在裡面XD 怎麼說,拜拜真的是從小被大人帶去、很習慣的一種宗教儀式了。 我身邊的大人分成三種: 一、有事沒事都要拜拜、而且買一堆「祭品供品」塞爆供桌⋯⋯ 二、有事情才去拜拜、而且會回來還願、遵守規則 三、不信這種事情、但去廟宇不拿香不買供品、會用雙手合掌敬意 我自己其實是有想到什麼、才
Thumbnail
樂成宮果然在裡面XD 怎麼說,拜拜真的是從小被大人帶去、很習慣的一種宗教儀式了。 我身邊的大人分成三種: 一、有事沒事都要拜拜、而且買一堆「祭品供品」塞爆供桌⋯⋯ 二、有事情才去拜拜、而且會回來還願、遵守規則 三、不信這種事情、但去廟宇不拿香不買供品、會用雙手合掌敬意 我自己其實是有想到什麼、才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