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陣子我在忙著更新自己的台灣護照和申請孩子的第一本台灣護照. 表格上問著中文名字, 英文名字, 出生地等等. 一格一格填下去, 讓人省思自己的來處和如今的身份.
幾十年前移民美國時, 英文名字是中文名字直接翻譯過來的. 當時自己和哥哥各有上英文課取的英文名字, 但我們這兩個十幾歲的青少年固執著要留用中文名字. 可能是我們對要離開生長的環境的一種不捨. 也好似我們害怕換了外文名字就會失去一部分的自己.
的確, 英文拼湊出來的音, 看到的人不知道背後的涵義, 只看到這名字屬於一個華人. 當時我和哥哥對中文名字的固執一方面也是我們的無知. 在美國, 大家有意識無意識的給別人標上對某種族的刻板映像, 只因為某個人的名字是Aisha或Amer或Tyler或Jose或Ming.
我已經不記得上一次用中文名字填寫資料是什麼時候了, 現在看到在螢幕上的這三個中文字覺得很陌生. 原來自己也很久沒意識到自己名字是由中文文字來的, 每個音都有父母當時用心給的意義. 我的姓也有它的歷史.
申請孩子的台灣護照, 我必須給孩子填入中文名字. 而這意味著我也必須幫孩子的父親取中文名字. 和移民來美國時相反的是, 現在我要將英文字母加入中文文字的含義, 希望藉此他們二人也和中華文化多些牽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