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山林的礦業密徑─平溪支線鐵道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0 分鐘

月初的時候,我因為採訪的緣故,又到了一次平溪。坐上柴油火車,行駛在綠林與薄霧之間,感受著平溪的靜謐與綠意,讓人感覺十分愜意。

縱使,這裡沒有阿里山鐵路的高與多變的林相,卻仍是一條我很喜歡的鐵道路線。

我想大部分台灣人都有搭過平溪支線鐵路,但真的有每一站都下車的,卻是少之又少。這條有著7個站點,皆位於山林之內的鐵道路線,一路上,其實都充滿著故事,等著我們去發現。

本文同步發於敘事圈網站:連結

用聲音來趟平溪線之旅:Spotify

平溪線的前世─運輸煤礦的石底線

raw-image

大家都知道平溪線原本與煤礦的運輸有所關係,但細節知道的人並不一定很多。好像提到平溪,就是天燈、老街、瀑布與一條條綠意盎然的步道、一座座充滿挑戰的山而已。

平溪支線原本稱作「石底線」,這個名稱是奠基於北台灣最大的煤礦坑─「石底斜坑」而命名,如今仍能在菁桐見到當年石底礦坑的坑口。而這條石底線,正是為了運輸石頂坑的煤而興建的。

掌握東北角礦業的企業─台陽礦業公司的前身「台陽礦業株式會社」,是石底線的締造者。我們可以說,平溪鐵道最初是條民營的鐵道,這又讓他的身世更加的不同。

1919年,石底礦業運煤線開始進行相關的交通線路調查,最初的規劃是想取道深坑直達汐止,卻被深坑當地人反對。於是沿基隆河上游鋪設軌道,在三貂嶺與宜蘭線交會。這也是為何會有一條線到了瑞芳,會延伸向深山內的原因。

而這也讓我們不免想像,若是平溪支線當初真的是經深坑到汐止,今日深坑老街一帶可能更加熱鬧,而汐止的未來,可能也不是朝向科技園區的方向發展,並多了更多觀光的可能性。

台灣的煤礦因為1928年中國「濟南事件」的排日風潮與1929年紐約股市崩盤,而產量銳減,也失去中國市場。1929年,為了讓產業瘦身節約成本,這條私人鐵路便轉給日本總督府官方管理,並於同年12月開放客運,讓平溪鐵道不再只有煤出現在車廂之中。

當時官方打算在人口密集的煤業聚落新設幾站,使得在地居民生活機能活化,因此新增了十分寮(十分)、石底寮(平溪)、嶺腳寮(嶺腳)與菁桐坑(菁桐)四站。

並在1935年後,因台灣工業化的政策走向與日本國內需求,讓平溪的煤業又有新一波的發展,就這樣煤礦的運輸一直持續到1970年石底大斜坑收坑,並在1980年代量產幾乎為零,公路興起後客運人數又少到不行的情況下,面臨空前的危機。

平溪線的今生-歷史最悠久的支線鐵道

原本在1980年代面臨廢棄的平溪線,因地方人士的戮力爭取,以及懷舊潮、假日休閒的興起,讓平溪線轉型成為觀光鐵道,直到今天,都是出遊的熱門選擇,也因為天燈節等活動,讓這條鐵道成為享譽國內外的火車線路。

平溪沿線車站的故事與特色景觀

平溪在地人的生活大多與火車密不可分,作為非常重要的生活元素,也因此衍生出「十分的火車逛大街、菁桐的火車倒退駛、平溪的火車天頂飛」的俚語。以下就來介紹沿線各站的故事與特色景觀,同時,也別忘了下次到平溪時,多花一點時間觀察鐵道與當地的地形、人文的因素,形成的獨特風景!

三貂嶺

大多進入平溪的人,都是自瑞芳轉乘而入的。再經過從礦村轉型成貓村,療癒感十足的猴硐站後,便沿著基隆河谷,遠離人群,進入綠林包圍的平溪支線中。

三貂嶺車站便以其神秘的姿態,迎接著旅人來到這個平溪線的第一站。在作家劉克襄《11元的鐵道旅行》筆下,一個享受於異域山林的那種偏遠荒涼與孤獨感的日本人和他對話時,是這麼形容三貂嶺站的:

這世界還有哪裡,擁有這麼巨大又便宜的荒涼與孤獨?

要到三貂嶺站,價格並不貴,卻能享有無可比擬的遺世獨立,確實是一個很適合喜歡孤獨,想要逃離世俗紛擾的人前往。

這座車站是全台唯一沒有道路能抵達的「真秘境車站」,對,他沒有辦法開車抵達,因為車站位置在山壁之間、基隆河旁。

然而三貂嶺車站迷人的,可不是只有它獨特的地理位置,還有廢棄的碩仁國小後方,那條美麗的三貂嶺瀑布步道。

這條步道走起來難度並不高。但沿途會經過三層瀑布,可欣賞壯觀的瀑布群、峭壁、壺穴與岩窟景觀,處處充滿驚喜!

大華

相比於其他車站,平溪線上的大華可說是沒沒無聞。這一站是因為曾經的大華煤礦而設立,但如今未能見到太多遺跡。

除了壺穴景觀,我想大華會讓人特別想前往的,可能就是那樣無法言喻的寧靜與自然了。如果繁忙的日常讓你累了,大華,應該會是掙脫喧囂的一個最佳出口。

十分

raw-image

十分車站可說是沿線最大的車站了,對於第一次到平溪線的人,可能會很意外於平溪竟不是最大站,而且這裡還有著類似泰國鐵道市集那種店家遍布鐵路兩側,人們行走於狹窄的老街與鐵道間,那種的獨特風光。

十分寮是在1929年官方接手後才新設的第一大站,至今仍符合那樣的規格。假日期間,來到十分,看著那些人潮,你就能感受這裡身為第一大站的氣魄了。

1965年,因十分附近的山中開坑挖煤,於是引來更多人口遷入,民宅不斷增加,此時十分改也建成水泥站房。

而說到十分,一定會想到沿線滿滿的天燈店。某種程度來說我覺得這有點氾濫了,但也證實了天燈是十分的一大特色。而確實,天燈也是源於十分地區人們為了通知盜匪離開的安全信號而誕生的。

在十分除了逛老街放天燈,較有特色的有車站旁跨越基隆河的靜安吊橋,以及台灣最大的垂簾型瀑布十分瀑布,那座瀑布不論從什麼角度看,都讓人十分震撼。

望古

raw-image

望古車站名氣不高,下車的人並不多,雖然下車後眼前所見只會有鐵道與山林,但只有勇於踏出腳步,才會有不一樣的發現。

望古車站是因應慶和煤礦的營運而設立的,最初稱為「亡礦坑」,是因為清咸豐年間這裡曾發生礦坑水災,造成無數死傷,到了日治時期改稱望古。

沿著軌道,經過古老的慶和橋遺跡,走下木棧道,就能與那座空靈的望古瀑布相遇,瀑布底下的清澈水潭,照映出比森林更翠綠的顏色!

感受完瀑布的沁涼後,不妨繼續走向相接的嶺腳寮登山步道。這條曾被《孤獨星球》選中介紹的步道全程約3公里,走在其中可感受充滿瀑布、竹林的沁涼氛圍。還能接續下一個秘境來場順遊,引領人們踏上一場充滿芬多精與好心情的冒險!

嶺腳

raw-image

嶺腳站是平溪線上不多人會下車的小站,因為鐵路在這會轉個大彎,而又被稱為微笑車站。

走進車站旁很短很安靜的老街,順著指標,便能發現那棟與當地氛圍有些格格不入的華麗洋樓─蔡家洋樓。

過去因為經營煤礦而致富的蔡家,建立起這棟兩層紅磚洋樓,作為礦業事務所之用。如今人去樓空後,雖然地權逐漸被大自然接回,但卻仍散發著他那不俗的氣質。

回到車站附近,朝另一個方向走去,往綠林小徑間向下探險,不用十分鐘的時間,便能抵達平溪第二大的瀑布─嶺腳瀑布,高達11公尺的簾幕式瀑布,會讓人留下深刻難忘的美好印象。

如果仔細觀察,會發現不少人工挖掘的石窟、石桌椅等,過去,這瀑布周遭曾是私人遊樂區,如今已然荒廢,讓華美的瀑布周邊呈現出一種荒涼的廢墟風情。

看著人們在瀑布戲水,漫步在小巷、老屋,忽然,一隻貓喵喵叫著跟你打招呼,你也對牠回以微笑。在這裡,能夠感受到最簡單的快樂,也難怪這座車站會被稱為「微笑車站」了!

平溪

raw-image

平溪站過去稱為石底站,而鄰近平溪站的聚落,正是稱為石底聚落。平溪雖是行政中心,卻不若十分的過份熱鬧,這裡時常有種幽靜的典雅。

1929年,石底站在此設立,後來改成平溪。雖然這裡沒有礦場,但礦業蓬勃時,確實給平溪帶來前所未有的繁華。礦業沒落後,平溪也一度回歸平靜,但隨著觀光風潮,如今又再度興盛。

來到平溪,除了走過火車從上頭過,沿著山坡緩緩上升的平溪老街,品味在地古早味外,在戶政事戶所後方山坡向上走去,來到觀音巖,會有更多值得發現的趣味。

一是觀音巖二樓的觀景台,有著能眺望整個平溪聚落與周邊山林的絕佳視野,二是觀音巖旁的八仙洞,能讓你來趟不一樣的冒險,並感受礦業聚落的獨特風光(礦工捐獻挖出的觀光洞穴!這在其他地方很少見)。以及觀音巖後方的日治防空洞、平安鐘與昭和橋,都能讓你一窺曾經的歷史風景。

更不用說,鄰近的山林步道,是多麼的美了!

▲想認識更深度的平溪,請聽Spotify

菁桐

raw-image

菁桐是平溪線的終點站,也是當年台陽公司的重點礦區,走出新竹以北唯一保存的木造小小車站,經過短短的老街,從菁桐礦業生活館認識曾經的礦業故事後,往鐵道後方山坡走去,降煤櫃、洗煤場到曾經的礦坑口、礦場遺址,讓人一路溯源,發現曾經的礦業風華。

而往下方的白石村走,則能發現一些日式建築,其中一部分是當年煤礦場高級職員的住家,以及台陽公司的招待所,讓人對於這個風雲一時的礦業企業,不免充滿想像。

我覺得菁桐站就像遺落在平溪線末端的寶藏,是整個平溪沿線最值得一訪的地方,也是去過一次,就會愛上的所在。

更多角落故事

角落故事│六輕旁,海風陣陣,蚵棚鏗鏘 。韌命的小鎮─台西 feat.海口放送
穿越雲端的阿里山鐵道,還有那幾座不能錯過的沿線小站

關於敘事圈

看時事、聽故事,就看敘事圈FB→點這裡

美景、美食、生活的每一刻,都在敘事圈IG→點這裡

加入FB社團,一起聽故事!→ 一起聽故事

用耳朵聽故事,敘事圈Podcast在這裡→SoundonApple podcast、KKOBOX、SpotifyFirstory、Mixerbox搜尋「敘事圈」

如果你覺得這個網站很不錯,歡迎贊助,讓我能夠越做越好!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敘事圈 StoryCircle
23會員
63內容數
世界的每個角落,都有故事。在此記錄下台灣每個角落的過去、現在,想像可能的未來。
敘事圈 StoryCircle的其他內容
2023/11/06
嘉義車站是嘉義最重要的門戶,也是我回嘉第一個會到的地方。往往下了車,看到「嘉義」兩字,總會有無限情緒一湧而出。看著這座車站不斷的美化,但同時又不因此破壞到原本的歷史結構,就如同這座城市,不斷的在維持舊有的典雅的同時,又能些許的添增點一美感。
Thumbnail
2023/11/06
嘉義車站是嘉義最重要的門戶,也是我回嘉第一個會到的地方。往往下了車,看到「嘉義」兩字,總會有無限情緒一湧而出。看著這座車站不斷的美化,但同時又不因此破壞到原本的歷史結構,就如同這座城市,不斷的在維持舊有的典雅的同時,又能些許的添增點一美感。
Thumbnail
2023/07/28
從捷運站名開始,到周邊的文史建築,每一個站點,都有著值得我們發現,被遺忘在城市角落的過去。就讓我們搭上台北捷運紅線(淡水信義線),由台灣神宮(劍潭)到原漢界碑(石牌),發現沿途各站的過往記憶,還有留存至今的歷史風華吧!
Thumbnail
2023/07/28
從捷運站名開始,到周邊的文史建築,每一個站點,都有著值得我們發現,被遺忘在城市角落的過去。就讓我們搭上台北捷運紅線(淡水信義線),由台灣神宮(劍潭)到原漢界碑(石牌),發現沿途各站的過往記憶,還有留存至今的歷史風華吧!
Thumbnail
2023/07/01
羅東林業鐵道│從竹林到土場,尋找下一站的幸福 27 六月, 2023分類角落。故事、敘。世界鐵道、角落故事、宜蘭、旅行在 羅東林業鐵道│從竹林到土場,尋找下一站的幸福 發表留言 請閉上眼睛,想像著這樣的畫面:90多年前的一個午後,一列小火車緩緩地駛在綠蔭林間,以一種沉穩有力的節奏,在鐵軌上製造出碰
Thumbnail
2023/07/01
羅東林業鐵道│從竹林到土場,尋找下一站的幸福 27 六月, 2023分類角落。故事、敘。世界鐵道、角落故事、宜蘭、旅行在 羅東林業鐵道│從竹林到土場,尋找下一站的幸福 發表留言 請閉上眼睛,想像著這樣的畫面:90多年前的一個午後,一列小火車緩緩地駛在綠蔭林間,以一種沉穩有力的節奏,在鐵軌上製造出碰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2025 vocus 推出最受矚目的活動之一——《開箱你的美好生活》,我們跟著創作者一起「開箱」各種故事、景點、餐廳、超值好物⋯⋯甚至那些讓人會心一笑的生活小廢物;這次活動不僅送出了許多獎勵,也反映了「內容有價」——創作不只是分享、紀錄,也能用各種不同形式變現、帶來實際收入。
Thumbnail
2025 vocus 推出最受矚目的活動之一——《開箱你的美好生活》,我們跟著創作者一起「開箱」各種故事、景點、餐廳、超值好物⋯⋯甚至那些讓人會心一笑的生活小廢物;這次活動不僅送出了許多獎勵,也反映了「內容有價」——創作不只是分享、紀錄,也能用各種不同形式變現、帶來實際收入。
Thumbnail
嗨!歡迎來到 vocus vocus 方格子是台灣最大的內容創作與知識變現平台,並且計畫持續拓展東南亞等等國際市場。我們致力於打造讓創作者能夠自由發表、累積影響力並獲得實質收益的創作生態圈!「創作至上」是我們的核心價值,我們致力於透過平台功能與服務,賦予創作者更多的可能。 vocus 平台匯聚了
Thumbnail
嗨!歡迎來到 vocus vocus 方格子是台灣最大的內容創作與知識變現平台,並且計畫持續拓展東南亞等等國際市場。我們致力於打造讓創作者能夠自由發表、累積影響力並獲得實質收益的創作生態圈!「創作至上」是我們的核心價值,我們致力於透過平台功能與服務,賦予創作者更多的可能。 vocus 平台匯聚了
Thumbnail
平溪線遊走於山水之間,人煙稀少,卻又是當地唯一的交通承載;而這個路線,過去則是當地人礦產經濟的命脈,這條平行的雙鐵、鐵軌之間永遠不變的距離,有著太多太多故事了。 相比十分、菁桐、平溪等大站,其他沿途小站其實也非常值得一遊,那裡的環境或許更清幽、也有更多歷史遺跡存在。
Thumbnail
平溪線遊走於山水之間,人煙稀少,卻又是當地唯一的交通承載;而這個路線,過去則是當地人礦產經濟的命脈,這條平行的雙鐵、鐵軌之間永遠不變的距離,有著太多太多故事了。 相比十分、菁桐、平溪等大站,其他沿途小站其實也非常值得一遊,那裡的環境或許更清幽、也有更多歷史遺跡存在。
Thumbnail
大豐二號坑所產的煤礦量是山仔腳所有礦坑之首,全盛時期有上千名礦工在這裡工作。最可怕的是,此坑深達一公里多,礦工從入口處搭礦車到底,必須耗費兩個小時!我看著告示牌的介紹整個人不寒而慄……
Thumbnail
大豐二號坑所產的煤礦量是山仔腳所有礦坑之首,全盛時期有上千名礦工在這裡工作。最可怕的是,此坑深達一公里多,礦工從入口處搭礦車到底,必須耗費兩個小時!我看著告示牌的介紹整個人不寒而慄……
Thumbnail
初抵菁桐車站,就愛上這裡特有的樸實懷舊。綠茵畫面充滿詩意的美麗風情,廢棄的鐵道枕木平鋪成地板,別有古拙風味。老舊的建築物攀爬恣意生長的綠,悄然而至的午後微風,輕輕緩緩的吹徐著,將煩悶糾結的心情層層梳理;懷著念想寫下心情寄語,吊滿祈願的棚架,如同萬物甦醒的春天,各展其妍;迎面走來濃情蜜意的熱戀情侶..
Thumbnail
初抵菁桐車站,就愛上這裡特有的樸實懷舊。綠茵畫面充滿詩意的美麗風情,廢棄的鐵道枕木平鋪成地板,別有古拙風味。老舊的建築物攀爬恣意生長的綠,悄然而至的午後微風,輕輕緩緩的吹徐著,將煩悶糾結的心情層層梳理;懷著念想寫下心情寄語,吊滿祈願的棚架,如同萬物甦醒的春天,各展其妍;迎面走來濃情蜜意的熱戀情侶..
Thumbnail
阿里山林業鐵道被稱作是台灣的國寶級鐵道,除了從平地到高山72公里的盤山展線之外,還有美國以外仍可動態運轉的Shay蒸汽機車。在阿里山的木材運輸歷史中,以鐵道作為運輸主力,甚至分岔出多條支線,可說是相當有趣的地方。因此這次趁著追火車的空檔,場長我就跑去踏查了一段當年的林內鐵道。
Thumbnail
阿里山林業鐵道被稱作是台灣的國寶級鐵道,除了從平地到高山72公里的盤山展線之外,還有美國以外仍可動態運轉的Shay蒸汽機車。在阿里山的木材運輸歷史中,以鐵道作為運輸主力,甚至分岔出多條支線,可說是相當有趣的地方。因此這次趁著追火車的空檔,場長我就跑去踏查了一段當年的林內鐵道。
Thumbnail
借我一問,如果要去平溪,您會利用何種交通方式呢?在瑞芳火車站轉平溪支線,悠閒的享受搭火車看風景的時光,還是自駕開車,機動性高,搭公車也不錯,不趕時間的話,從木柵搭公車,一路從深坑、石碇到平溪,不論何者,都是很棒的選擇,因為窗外美景動人。如果你剛好喜歡爬山或戶外活動的話,也非常推薦⋯⋯
Thumbnail
借我一問,如果要去平溪,您會利用何種交通方式呢?在瑞芳火車站轉平溪支線,悠閒的享受搭火車看風景的時光,還是自駕開車,機動性高,搭公車也不錯,不趕時間的話,從木柵搭公車,一路從深坑、石碇到平溪,不論何者,都是很棒的選擇,因為窗外美景動人。如果你剛好喜歡爬山或戶外活動的話,也非常推薦⋯⋯
Thumbnail
猴硐(Houtong) 十分(Shifen) 平溪(Pingxi) 菁桐(Jingtong)
Thumbnail
猴硐(Houtong) 十分(Shifen) 平溪(Pingxi) 菁桐(Jingtong)
Thumbnail
近年,隨著台鐵舊鐵道支線開放觀光,或廢棄無人車站陸續整建,以往只能搭火車欣賞到的絕美景觀,將能改以徒步探索鐵道方式展開,吸引許多背包旅人、鐵道迷或攝影師再度踏上鐵道旅行,探訪不被過度打擾的隱密秘境,更深入地走進森林、海濱、鄉間、古道、聚落的鐵路風景與自我回憶之中。
Thumbnail
近年,隨著台鐵舊鐵道支線開放觀光,或廢棄無人車站陸續整建,以往只能搭火車欣賞到的絕美景觀,將能改以徒步探索鐵道方式展開,吸引許多背包旅人、鐵道迷或攝影師再度踏上鐵道旅行,探訪不被過度打擾的隱密秘境,更深入地走進森林、海濱、鄉間、古道、聚落的鐵路風景與自我回憶之中。
Thumbnail
受到疫情影響,久未出國的你,是否夢想著能搭上像日本神奈川的江島電鐵列車,享受著電車從蔚藍海岸邊呼嘯而過的風景呢?其實,這樣子海邊的鐵道風景,在台灣也能看見。 這條位在台灣東北角,故事非常悠久的鐵道,沿著北海岸的奇岩與湛藍大海,從礦業小鎮通往黃金山腳。
Thumbnail
受到疫情影響,久未出國的你,是否夢想著能搭上像日本神奈川的江島電鐵列車,享受著電車從蔚藍海岸邊呼嘯而過的風景呢?其實,這樣子海邊的鐵道風景,在台灣也能看見。 這條位在台灣東北角,故事非常悠久的鐵道,沿著北海岸的奇岩與湛藍大海,從礦業小鎮通往黃金山腳。
Thumbnail
月初的時候,我因為採訪的緣故,又到了一次平溪。坐上柴油火車,行駛在綠林與薄霧之間,感受著平溪的靜謐與綠意,讓人感覺十分愜意。 縱使,這裡沒有阿里山鐵路的高與多變的林相,卻仍是一條我很喜歡的鐵道路線。
Thumbnail
月初的時候,我因為採訪的緣故,又到了一次平溪。坐上柴油火車,行駛在綠林與薄霧之間,感受著平溪的靜謐與綠意,讓人感覺十分愜意。 縱使,這裡沒有阿里山鐵路的高與多變的林相,卻仍是一條我很喜歡的鐵道路線。
Thumbnail
我搭台鐵的區間車來往台北和礁溪時,有時候會在瑞芳或三貂嶺站聽到廣播,往平溪、菁桐的旅客要在這裏換車,這廣播引起我的注意,喔!平溪是從這裏換車的?哪天來搭看看。 上次回台北時,就決定坐去平溪看看。有2班區間車到了三貂嶺離往菁桐的開車時間只有2分鐘,要換到對面月台搭車,這樣來得及嗎?如果來不及的話,就要
Thumbnail
我搭台鐵的區間車來往台北和礁溪時,有時候會在瑞芳或三貂嶺站聽到廣播,往平溪、菁桐的旅客要在這裏換車,這廣播引起我的注意,喔!平溪是從這裏換車的?哪天來搭看看。 上次回台北時,就決定坐去平溪看看。有2班區間車到了三貂嶺離往菁桐的開車時間只有2分鐘,要換到對面月台搭車,這樣來得及嗎?如果來不及的話,就要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