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陣子抽空騎車跑了一下平溪才發現,以平溪為名的平溪線,我每個車站都去過了,唯獨平溪還沒去過⋯⋯不過既然集齊了,就來個平溪線小小整理吧。
我對平溪線的印象,一直停留在《戀戀風塵》那種摻雜著思鄉、徬徨、期待和無奈的心情:它遊走於山水之間,人煙稀少,卻又是當地唯一的交通承載;而這個路線,過去則是當地人礦產經濟的命脈,這條平行的雙鐵、鐵軌之間永遠不變的距離,有著太多太多故事了。
相比十分、菁桐、平溪等大站,其他沿途小站其實也非常值得一遊,那裡的環境或許更清幽、也有更多歷史遺跡存在。
平溪線,起於三貂嶺、終於菁桐,整條鐵路沿著基隆河行駛,總長約13公里左右。
其實仔細想想也很有趣,這裡是基隆河上游,所以基隆河從大台北東側的平溪開始,沿途流經瑞芳、基隆市轄區的暖暖、七堵,再經汐止進入台北市南港、內湖、大直,然後在社子島與淡水河匯流,可以說是整整繞了一大圈。
平溪最知名的就是天燈了,每到假日吸引不只台灣、還有海外遊客慕名至此,不過通車超過百年的平溪線其實最早是為了運輸煤礦而興建,煤礦產業沒落後由觀光產業繼續接力。雖然很討厭假日都是人的狀況,不過也不知何時開始、不知做對了什麼,或者說也可能只是我記錯了,九份、十分已經是國際觀光客比台灣人多的一個地方,地位堪比太魯閣、阿里山,其實直得欣慰跟嘉許,只不過我們能帶給遊客怎麼樣的體驗就是另外一回事了。
或許有種可能,跟影視作品有關。
侯孝賢導演的《戀戀風塵》,跟九把刀的《那些年,我們一起追的女孩》,都在這裡取景,平溪車站附近的老街有火車從民宅屋頂駛過的景象,而十分車站的十分老街因爲中間是鐵道,會有火車經過兩側柑仔店門前,因此平溪區有句當地諺語:「火車屋頂過、火車逛大街」,算是鐵道迷和攝影迷的盛地之一。
《戀戀風塵》是一部已經快40年前的電影了,講述一對青梅竹馬從學生到工作、當兵經歷的各種酸甜苦辣與人生轉折。
那是個為了生計與未來打拚的年代,年輕人不得不從城鄉進入都市,而鐵道承載著的分量很重,有思鄉、有徬徨、有期待、也有無奈。在十分這種地方,只有簡單的雙色台鐵月台號誌,但是轉移到台北都會時,號誌燈變得複雜了起來,五顏六色、眼花撩亂,象徵著鄉間的單純與城市的繁雜,有著巨大的差異。
時間也可以是另一條對比線:如今的平溪線火車上,滿載著的是開心的遊客;在更早一點的年代,火車上的心情或許更複雜。搭乘火車是一段很特別的體驗,感受不到時間這個維度,只有窗外一幕幕飛過的景色;在車廂內會遇到來自四面八方的陌生人,但是每個人都有不同的思念。
看看早期電影裡那些主角們內心的轉折,時空的轉移,甚至悲歡離合的聚首與等待,多少事發生在火車站、月台上與車廂裡?這些空間完全見證了當代人們的笑容與眼淚。
這是的導演蕭菊貞在與紀錄片同名的書本《南方,寂寞鐵道》中對火車的註解,簡單卻深刻,在看似獨處的車廂內,人們是最毫無戒心地展現自己真實面貌與情緒的時刻。
平溪線由北而南分別是三貂嶺、大華、十分、望古、嶺腳、平溪和菁桐站,其中十分、平溪和菁桐算是比較大的聚落,但是其他車站其實也有許多有趣的故事和風情。
三貂嶺是全台唯一一個自駕無法抵達的車站,只能步行來到月台,而這裡近幾年變化也滿大的,以前幾乎只有登山客會來,現在開了不少咖啡廳,遊客也變得多了起來。
以騎車來說,如果不走瑞芳的話,必須先到十分後再繞進雙溪,走北37市道再轉入一個小產業道路,才能抵達三貂嶺;路途遙遠,不過五月份的這條路線,在106市道和北37市道可以看到滿山滿谷的油桐花,也是不錯的風景。
來到三貂嶺,我首推阿香姨小吃店,已經是個吃習慣的老味道了。
大華車站雖然可以駕駛抵達,離106市道其實也很遠了,相比之下這裡其實應該算是整個平溪線最安靜的「山中車站」吧。
大華是基隆河的上游,以壺穴地形聞名,在車站旁的「與路咖啡」可以好好享受寧靜時光,而這裡也有一個給火車行走的綠色隧道,算是不少攝影迷跟鐵道迷喜愛的拍攝地點,這裡到了四、五月,也會有螢火蟲出沒。
嶺腳是今上半年另一個我特別去的車站,這裡以前也是個煤礦轉運重鎮,不過並沒有像是菁桐、平溪成為熱門的觀光地,而是跟隨煤礦業的腳步逐漸凋零,雖然也有嶺腳老街,老街上卻非常安靜。
跟大華一樣,這裡也有個咖啡廳「羊水咖啡」。羊水咖啡是由老宅改建,內部則沒有過度的裝飾與擺設,幾乎全都是木質的裝潢,加上敞開的窗戶與大門,整體的通透感讓人感到舒暢。
望古這幾年應該算是比較具有人氣的車站了,因為離車站約10分鐘登山路程的望古瀑布已經成為一個知名打卡點,由於隱身在樹林裡,夏天在此泡腳戲水是真的能感受到那股沁涼;沿著登山步道繼續行走,其實是可以走回嶺腳的,沿途還會經過古厝蔡家洋樓。
望古車站原名為慶和車站,現在仍殘存的慶和吊橋遺跡是車站周邊最顯眼的地標了,過去也是為了運送煤礦而設置。除了登山戲水賞古,望古也是個攝影迷和鐵道迷特別愛來的地方,晨昏時分微微涼的天空搭配尚未熄滅的路燈,再加上火車穿越山谷之間的構圖,確實對得起「望古」之名。
最後就是平溪線的最後一塊拼圖——平溪了。
老實說我對平溪這一代的印象不怎麼好,因為容易塞車,或者很多車輛在假日都為停在路邊造成交通不便,機車至少比較不佔空間。跟十分老街不同,平溪老街更像是在山坡上的路段,T字型的老街高低起伏,更有趣的是因為基隆河地勢險峻的關係,車站還是位於制高點,火車從屋頂上呼嘯而過,所以也有「火車屋頂過」之說;火車經過的平溪三坑溪鐵橋橫跨三坑溪經過平溪老街,是不少人會駐足仰望火車的地方。
另外我也是這次來才知道,原來平溪擁有全台灣最老的郵筒——建立於1941年。沿著平溪郵局往上走,可以到平溪觀音巖看看八仙洞和日本政府時期的防空洞。
平溪觀音巖是當地信仰中心,也是從高處欣賞火車從屋頂上走過的地點,而一旁的八仙洞很特別,剛走進去感覺怪恐怖的,裡面有一區區的桌椅供人休息,算是特別的小角落;平溪觀音巖另一側則是二戰時期使用、如今已經廢棄的防空洞。
小小一個地方,平溪卻也藏有不少歷史寶藏,如果時間允許,也許在這裡透過火車住個兩天一夜,感受這個山城小鎮和鐵道的迷人,也是很不錯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