究竟是哪裡出了錯?
導演:萊恩庫格勒Ryan Coogler
演員:麥可B喬丹、查德麥可莫瑞、凱文杜蘭、奧塔薇亞史班森
「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是每回看社會案件改編的電影,心中總會浮現的一句話;電影【奧斯卡的一天】改編自真實社會事件-2008年12月31日跨年夜,奧斯卡Oscar Grant(麥可B喬登 飾)約朋友前往舊金山進行跨年,本來打算開車的奧斯卡考量到可能會喝酒,決定改搭捷運。2009年一月1日凌晨兩點,「福祿維爾站(也是英文原片名直譯)」捷運警察Johannes Mehserle接獲列車上有乘客發生衝突,抵達現場後,未查明事發經過,就將奧斯卡和他的朋友趕出車廂,並使用暴力將其壓制於地上,在無預警狀況下,這位白人警察掏出手槍朝奧斯卡背部開了一槍,送醫不治後死亡。
奧斯卡葛蘭特事件之所以引起極大的迴響,主要是2009年一月7日,奧斯卡出殯,舊金山民眾發起了以正義為主題的抗議集會,結果爆發流血衝突,警方最後在這起暴動衝突中拘捕了120人。2010年七月開槍警員宣判誤殺終結,全美譁然。關於這整起事件牽涉到幾個重大議題 — — 種族歧視、社會公義及濫用暴力,不管哪一項都是可以讓這個案例被大書特書,重點是這樣的案件在美國社會層出不窮,若非【奧斯卡的一天】導演萊恩庫格勒Ryan Coogler,將其搬上銀幕,這個案件可能就這樣的隱沒在時間洪流裡。
【奧斯卡的一天】電影一開場,導演就直接讓觀眾看到當時民眾用手機拍下的真實畫面,當看到一個黑人打手機跟親友說一切沒事後,突然被警察壓在地上,接著就是一聲槍響,殺個觀眾措手不及,接著電影以倒敘形式回述24小時前發生的事。從一個新聞事件的旁觀者,到親身瞭解奧斯卡這個「人」的故事,這部電影並不是紀錄片,導演為什麼要呈現奧斯卡生前24小時的這些事件,便成架構研究電影背後議題的蛛絲馬跡。
身兼編劇導演一身的萊恩庫格勒,取樣呈現奧斯卡生前最後一天過程,仔細觀察社會底層尤其是非裔美人的生活處境,成熟到忘了這是他的處女作。如果是一般通俗電影的拍法,可能就將奧斯卡塑造成浪子回頭是岸的典型,多次入獄的奧斯卡不想再販毒、鬧事,為了母親、女友、女兒,他決定找份穩定的工作,他試著去超市找前老闆要工作被拒,想回頭賣大麻卻還是收手;漸漸地,從事件到角色性格,電影的韻味在觀影過程中大幅提升,如果是未改變前的奧斯卡,遇到警員在月台上壓制,一定會反抗,但是想要改變自己的奧斯卡(我實在不想形容那是「洗心革面」),遇到這麼不合理的事情,他學著忍耐或是成熟處理,這也讓最後他被警員施以暴力及槍擊,影像衝擊的力量更加龐大,因為我們都想要讓自己及生活變得更好的人,一如電影裡的奧斯卡。
奧斯卡葛萊特的案例是讓人遺憾且憤怒的真實事件,在台灣現今的政經環境氛圍下,可預見的是很多人會將【奧斯卡的一天】視為公權力的濫用及正義扭曲的一部電影;但我看到導演萊恩庫格勒沒讓奧斯卡變成殉道者或是受難者,在鏡頭裡,他只不過是一個常幹點蠢事、會發脾氣的22歲年輕人,從他與家人、朋友的互動中,導演提醒了觀眾,不管一個人看來多平凡、社經地位如何低落,每一條性命都是其價值,更甚者,身為一個「人」,來這世上都是在學習愛與被愛的課題,學習著愛別人也愛自己。
電影末段,眼淚還是不自覺地掉下,我沒宏觀能力探討如果奧斯卡是個白人,這個悲劇是否就不會發生?警察在擁槍自重時,是否對於執法權限可以擴增?或是面對不公不義的社會現象,當代人該如何面對?在新聞事件和戲劇手法間,我看到的是萊恩庫格勒想表現的是:身為一個「人」,我們應該對人的生命懷著更尊重且小心的態度!。。。「奧斯卡的一天」是個平淡無奇的一天,一個準備再出發的年輕人,卻也走進了人生的終結點──在生命最後的這24小時裡,「究竟是哪裡出了錯?」也因為這個體悟,讓奧斯卡的性命及【奧斯卡的一天】電影有了省思的空間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