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法聯軍: 戰片戰爭的續集

英法聯軍: 戰片戰爭的續集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被割讓的香港島及被開放的五口通商

被割讓的香港島及被開放的五口通商

鴉片戰爭後十四年,中英戰火再起,英法聯軍 (1856-1960) 爆發。它被稱為「聯軍」,但以英軍為主體,英將領指揮,法軍只是配角,所以討論原因時只見「英國」。英法聯軍又被稱為第二次鴉片戰爭,意思不是為鴉片貿易而再起戰雲,而是指鴉片戰爭的延續,是為解決鴉片戰爭引起的問題而引發的軍事行動。

英國從工業革命後,致力開拓海外市場,以鴉片戰爭打開中國的門戶。但鴉片戰爭未帶來合乎他們期望的結果。其一,也是最重要的原因,英國不滿足於五口通商。據南京條約,廣州、廈門、福州、寧波、上海成為通商口岸。但只有上海有較明顯的發展,英國的合法商品依然滯銷,於是英國歸咎於商埠不足,尋求進一步打開中國門戶,拓展貿易的機會。

其二,為中英衝突製造了場景,是廣州入城問題。英商在廣州進行貿易,但卻未能順利進入廣州城活動。鴉片戰爭後,廣州市民自組團練對抗英商,廣州官員以民情可恃,暗中支持,以拖延英商進城的要求。英商視入城為條約賦予的權利,於是兩國關係惡化。

鴉片戰爭後,中美也有簽署協議,協議中有十二年再商討的條文,於是英國運用最惠國待遇,引該條文為己用,多次向滿清提出修約要求,包括增加商埠及減輕關稅等,但被兩廣總督葉名琛拒絕。正值「亞羅號事件」,英國以武力進迫廣州,並與法軍組成聯軍,戰爭爆發。


英人筆下葉名琛被俘情景, 反映葉被醜化

英人筆下葉名琛被俘情景, 反映葉被醜化


或說,葉名琛對戰爭是負起相當責任。然而,葉名琛在任期間對廣州社會有一定的建樹,作為傳統官僚,不善於與列強打交道,似乎無可厚非。葉名琛是典型「敗者為寇」的例子,成為被西方醜化的戰爭罪犯,被咸豐帝卸責的代罪羔羊,葉名琛被後人取笑的所謂「六不」(不戰不和不守,不死不降不走),其實是作為封疆大吏的無奈選擇。

avatar-img
Wai Shing的沙龍
22會員
89內容數
從中國歷史科老師的崗位退下來,一直有總結多年工作的心願,於是構思了這個看起來有點怪的主題,「退一步… 學習中國歷史」。「退一步」,意思是從純功利的學習模式後退一步,讓自己的目光開闊一點,在滿足考試基本要求的同時,稍微觸摸多一點歷史學習的味道。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Wai Shing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鴉片貿易是英商扭轉對華貿易逆差所採取的手段。嘉慶年間,鴉片的輸入量急速增加,至道光年間,鴉片幾乎成為輸入中國的唯一「商品」,每年進口超過三萬商,無數國民染上毒癮。
鴉片戰爭由鴉片問題引致,這個答案清晰不過。至於鴉片戰爭前,中英兩國的關係緊張,是一個不相干的話題嗎?這就值得學習者細心想一想。 中英在貿易觀念及外交觀念的差異,跟戰爭沒有直接關係,這是準確的描述,簡單來說,沒有政權會單純為了文化差異而開戰。不過,中英差異也不能說跟戰爭沒有關係。
清初的統治政策,是高壓與懷柔並用,以產生剛柔並濟的效果,既震懾反抗勢力,又爭取漢族認同。針對被統治者的特性,滿清分別為百姓和士人設計相應的高壓政策和懷柔政策,以達到鞏固統治的效果。
雍正一朝的張廷玉、鄂爾泰,乾隆一朝的傳恆、和珅,這些耳熟能詳的名字,都是擁有軍機大臣身分的清初大臣。 軍機處的前身是南書房。這本來是皇帝學習的地方,康熙帝順勢親自選拔翰林學士在此當值,以「南書房行走」職銜,充當皇帝的智囊,形成君臣密議朝政的模式。
滿清入關後,為了鞏固政權,於是推行高壓與懷柔政策,一方面以武力強權來鎮懾百姓,另一方面以利誘手段來收買民心。偏重於高壓,或許會重蹈大元速亡的覆轍,偏重於懷柔,或許難以駕馭文化水平較高的漢族,於是滿清採用剛柔並濟的統治手段。
從中國歷史科老師的崗位退下來,一直有總結多年工作的心願,於是構思了這個看起來有點怪的主題,「退一步… 學習中國歷史」。
鴉片貿易是英商扭轉對華貿易逆差所採取的手段。嘉慶年間,鴉片的輸入量急速增加,至道光年間,鴉片幾乎成為輸入中國的唯一「商品」,每年進口超過三萬商,無數國民染上毒癮。
鴉片戰爭由鴉片問題引致,這個答案清晰不過。至於鴉片戰爭前,中英兩國的關係緊張,是一個不相干的話題嗎?這就值得學習者細心想一想。 中英在貿易觀念及外交觀念的差異,跟戰爭沒有直接關係,這是準確的描述,簡單來說,沒有政權會單純為了文化差異而開戰。不過,中英差異也不能說跟戰爭沒有關係。
清初的統治政策,是高壓與懷柔並用,以產生剛柔並濟的效果,既震懾反抗勢力,又爭取漢族認同。針對被統治者的特性,滿清分別為百姓和士人設計相應的高壓政策和懷柔政策,以達到鞏固統治的效果。
雍正一朝的張廷玉、鄂爾泰,乾隆一朝的傳恆、和珅,這些耳熟能詳的名字,都是擁有軍機大臣身分的清初大臣。 軍機處的前身是南書房。這本來是皇帝學習的地方,康熙帝順勢親自選拔翰林學士在此當值,以「南書房行走」職銜,充當皇帝的智囊,形成君臣密議朝政的模式。
滿清入關後,為了鞏固政權,於是推行高壓與懷柔政策,一方面以武力強權來鎮懾百姓,另一方面以利誘手段來收買民心。偏重於高壓,或許會重蹈大元速亡的覆轍,偏重於懷柔,或許難以駕馭文化水平較高的漢族,於是滿清採用剛柔並濟的統治手段。
從中國歷史科老師的崗位退下來,一直有總結多年工作的心願,於是構思了這個看起來有點怪的主題,「退一步… 學習中國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