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晉風雲-中書執政】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4 分鐘
raw-image


黃初四年,即西元223年。
曹丕的三路伐吳,也算是收到了成效。

在戰爭結束的同時,曹丕也進行了一下步計劃:遷都洛陽。
緊接著展開,真正的「稱帝」動作。

三年多前,曹丕就已篡漢登基,但作為一個開國君主,他有一件很重要的事情壓下不表。
建宗廟。

宗廟就是帝王拜祖先的地方。

商朝以降,中國人對於拜祖先就種下了「傳統」。
一個家,最重要的不是有地,有屋,有人。

而是要有祖先牌位。

現在台灣很多家庭依然保持著這樣的傳統。
所謂的傳宗接代,就是要有人持續祭拜「祖先牌位」。

不是墳墓屍骨喔,就是個牌位而已。

宗廟,可說是虛無縹緲的「國」&「家」概念的具現化代表物。
王莽篡漢,光是怎麼改宗廟就搞翻天了。

一直到建國五年之後,才在洛陽建廟。
溫馨提示,西漢的首都在長安。

同樣的,漢獻帝的首都在許。
按照三國志所述,曹操有建起漢室宗廟。
這也是曹操挾天子挾得比較有力的部分。

曹丕在洛陽興建了大魏宗廟,迎入了曹騰、曹嵩,以及曹操的靈位。
曹騰曹嵩,與漢高祖劉邦共祀。
曹操則是獨立廟。

這就是在召告天下,曹操才是大魏朝的開國君主。

就魏王之國的概念來看,半點也沒錯。
但同時,曹丕也在進行某個負責的動作。

關於曹丕的稱帝,記錄上有兩個人明顯表現出了不滿。
一個是魏國相華歆。
另一個卻是曹丕的至交好友:陳群。

華歆在三國演義中戲分不多,但也引用了「誅殺伏后」的橋段。
這是史書有載之事。

正史上,他是「代荀彧為『漢』尚書令」的男人。
曹操更任其為軍師,又拜魏國相。

這絕對是一個有力改變歷史的人物,不過下次再聊。

華歆不開心,對魏朝文官界是相當大的影響。
而陳群又是曹丕最重要的人事官。

曹丕的政令,到底能不能好好推行呢?
還是只有太后點頭,華歆首肯,陳群放行的政令才能被落實?

曹丕絕對不是一個坐以待斃的人。
「黃初初,改祕書為中書,以放為監,資為令,各加給事中。」

東漢有祕書府(監是首長稱呼),隸屬九卿之一的太常。
太常本身掌管禮樂祭祀等大事,而祕書則是管理圖書典籍。

這句史料常常被誤解為,曹丕廢置祕書監,改立中書。
其實魏文帝只是把「放」「資」兩人轉為中書省的首長。

劉放,孫資。
並以中書省掌管「機密」。

魏朝差不多是「台」跟「省」的交替期,之後應該都用省來稱呼吧。

中書省是拿來幹嘛的?拿來分尚書台的權。
這其實是漢武帝套路。

尚書台當年之所以會誕生,就是漢武帝要從太后跟丞相手中奪權。
當時漢武帝起用宦官,以「中書謁者令」取代「尚書令」一職。
是後來漢成帝才恢復尚書台名稱。

而中書省的「壯大」,也同樣改變了魏朝的政治勢力版圖。

事實上,名聞遐邇的高平陵之變,站在前線的雖是司馬懿一家,但背後真正的最大得利者,就是這時的中書監劉放。
而在司馬家創立晉朝後,關於劉放究竟為何突然得到曹丕信任崛起?有何功績?基本上是比失傳還要失傳了。

但我們或許可以從魏明帝曹叡的身上,找到一些端倪。
「諸葛亮出在南鄭,時議者以為可因大發兵,就討之,帝意亦然,以問(孫)資。」
「(軻)比能帥三萬騎圍豫。帝聞之,計未有所出,如中書省以問監、令。」

中書省所掌「機密」,很大可能跟軍事相關。
讓人不禁想到清朝雍正與他的軍機處呢……

我們很少會注意到,曹操是一個有「軍政分離」意識的君主。
兩漢其實沒有這樣的概念喔。

飛將軍李廣也曾擔任皇宮主管。
霍去病更是堂而皇之以驃騎將軍大司馬之位干政。

對於開國皇帝劉邦跟劉秀來說,他們主要是區分戰將為諸侯,行政官員另聘。
不要想說劉邦有意識消滅諸侯,他消滅的是諸侯王。

樊噲曹參那些人,仍然是保衛漢朝統治權的主幹。
也同樣逐漸成為了朝廷核心份子。

劉秀之世亦然,東漢的外戚團體,其實就是初期戰將們的後代。
就這點來說,劉備的季漢還真是學得有模有樣。

是的,我們不難發現,蜀漢諸葛亮軍政一把抓。
東吳世家政治更是不能分:有兵的,在東吳朝廷說話自然大聲。

可曹魏在曹爽這個愣頭青登板之前,基本上不會有這個現象。

你不會看到張遼回到朝廷當丞相。
也不會看到郭嘉獨領一軍出征或鎮守一方。

這裡可能有點容易誤會:兩漢基本上軍政不分的前提,就是文武不分。

曹操自己都還是文武雙修雙全,卻要求大家「各盡其職」。
這個想法必然影響了曹丕。在曹丕的《建安七子論》當中,也強調了就算擅文,每個人也有自己獨特的專長。

而曹操軍政分離概念的開端,不得不說就是荀彧退出前線。
剛開始,荀彧還有參謀顧問的功能。

但接下來,曹操慢慢發現,自己能夠全盤掌握的,只有軍隊。

沒錯,我認為曹操並不是在超世之意識下從事軍政分離的操作。
他是被逼的。

局勢逼得他只能掌控軍隊,以軍隊自保。
更進一步寫下《讓縣自明本志令》。

這就像孫權難道是喜歡才從事世家政治嗎?也是江東環境局勢所迫。
如果劉巴法正尚在,諸葛亮還真的喜歡上前線打仗嗎?

與其說曹丕從父親的「軍政分離」制中,看到什麼值得效仿強化的好處。
還不如說,面對黃初初年的政治壓迫,握緊兵權才是曹丕最佳的帝皇之道。

都說三國時代。

蜀漢前期,諸葛亮尚在的時候,基本上看不見中書省的設計。
也許是蜀漢史料比較缺乏,不過到大將軍姜維時代,也記錄了一個「中書令董厥」。
是當時相當大權在握的角色,實際作用倒是不明。

東吳就更明顯了,中書原本就有,孫權用來處理人事跟文書。
等到孫亮即位,讓人去中書省調一些孫權的舊資料,中書省才告訴他,我們以前就是機密單位。

「先帝數有特制,今大將軍問事,但令我書可邪!」

後來孫亮就變得很機智了。
附帶一提,裴松之覺得這段豪小的。

但我們依然可以從《三國志》本文看到,東吳的中書郎參與迎新帝,點召兵馬……
如果有看《新漢演義》,你就會知道,在東漢後期政變,都是尚書郎在幹這些事。

從這些蛛絲馬跡,都能看出中書省在三國之間,逐漸形成重要單位的事實。
這個在兩漢史書中幾乎未曾提及的機關,對三國產生了重大的影響,進而在大唐盛世,與尚書省一同成為國家棟樑的三省之一。

唐代三省是中書、門下、尚書。

門下在兩漢主要就是「侍中」。
漢代主要只是作為皇帝跟大臣之間的橋梁,基本上遭到外戚大量壟斷,或者先壟斷之後當上外戚(笑)。
唐朝則加上了「審議」的功能。

審議中書省發出的詔令。

唐代中書省的作用,主要就是跟皇帝開小灶,擬定軍國大事、重要官員的任免詔令,傳達門下省審議,交由尚書省執行。
尚書省很明顯跟東漢的作用差不多。

題外話,先秦兩漢行丞相制的時期,原則由御史大夫這邊提案給皇帝審核,交由丞相執行。
但這段期間的官職反覆,不同皇帝底下的同一個官職,作用不盡相同。

當權臣力量過大時,機制也容易停擺,就權作參考。

而原本掌管軍事的中書省,是怎麼變成起詔部門的?
這就得說回劉放這個人了。

劉放字子棄(這個放棄哥的梗一定要刷),跟劉備是同鄉,也同樣有著漢朝皇室血統。
……劉備那個是自己說,劉放舉過孝廉,又進漢朝當官,可是國家認證GMP的。

董卓亂後,群雄割據,劉放往北逃難,在漁陽郡打工。
後來,曹操在官渡打敗袁紹,大家都仍在觀望,曹操跟袁家勢力到底會鹿死誰手。

我們未來人才知道袁尚袁譚不夠曹操打,當時還是很多人支持他們。

可劉放馬上就跟老闆說,投降曹操,趁早買進,富貴可期。
老闆也覺得頗有道理,就讓劉放寫了一篇投降文給曹操。

劉放的文采很棒,曹操一看是來投降,文章又寫得好,整個龍心大悅。
就像當年竇融投降劉秀,劉秀見了竇融,就問說那些寫給我的信,不像你的手筆啊。

竇融才表示,這是我的軍師班彪所寫。
班彪就是班固跟班超的老爸,立刻就被光武帝劉秀給徵召了。

劉放也是一樣的經歷。

更妙的是,班彪很快就被派到地方當縣令了。
而劉放,也是一樣。

其中的奧妙到底是什麼?不知道。

其實班彪有個問題就是太過理論派,劉放或許也有同樣的問題。
畢竟曹操需要的,是真能打仗的人。

劉放沒什麼經驗的。

轉戰幾縣後,曹操得按朝廷制度建立魏國,掌管文書的秘書府需要人才,就把劉放給徵召回來。
前面說了,曹丕怎麼決定大用劉放,那倒是不清楚的。

可以肯定的是,曹丕自己也是理論大於實作經驗。
但劉放混了幾年,多少也有了一些經驗可以跟自己的「大話」結合。

也許君臣兩個就是一番「清談」,相見甚歡吧。
接下來我們稍微跳躍一下。

曹操曹丕都是大文豪,要寫詔令的時候,文筆不好他們是看不上眼的。
劉放在曹操時代,雖然算不上主編,但也是個小編等級。

曹丕大用,怎麼樣也跟劉放的文采有關。

按陳壽說,魏文帝時代,劉放也寫了不少檄文。
而到了曹叡,這個中書省根本就肩負起聖旨粉絲團的全責了。

全責,是一件非常可怕的事。

阿叡對於劉放的信賴,更勝父祖。
其中最驚悚的案例,就是曹叡曾經派劉放親上前線,攔截孫權寫給諸葛亮的信。

當時就是諸葛亮第五次北伐前,要求孫權共同出兵。

劉放模仿了吳國的筆跡文體,改變內容去匡諸葛村夫。
改什麼?劉放改成一封「孫權表示要投降」的信,原本要送去曹魏合肥方大將滿寵手裡,讓人截了走。

諸葛村夫跟孫十萬的盟約,本來就是要求孫權再去合肥送十萬。
這下蜀漢方得到這封密信,諸葛亮也愣了。

孫權素行不良,也不是一次兩次了……

不過臥龍先生豈是浪得虛名?
諸葛亮隨即命人抄寫了這封信,轉送給駐紮在蜀漢門口的東吳大將:步隲……等人。

大家收到信,乖乖不得了。

要知道,東吳是世家政治。
駐守在對蜀漢前線這些大將,手上多是自家子弟兵。

幹你孫權的如果真的偷偷跟魏國談投降,他們這些前線不是得莫名其妙葬送在對蜀戰爭?
大家可是看準了蜀漢現在是盟友國,來這邊當軍餉小偷的耶。

這些將軍大家長,那還不舉旗子回去抗議?
孫權知道被坑了,也怕諸葛亮動武……他這邊合肥可是開打了,一個弄不好就是腹背受敵。
立刻親自接見諸將解說。

當你以為,陳壽寫下這段是為了說劉放智計無雙,不費一兵一卒就讓吳蜀聯盟險些崩解的時候,恐怕就要上當了。

因為下一段就寫到,曹叡臨終前的遺詔……
《三國志》說法:
曹叡原本屬意的輔政大臣,有五個人。
燕王曹宇,夏侯獻,曹爽,曹肇,秦朗。

曹叡接見了劉放孫資,問他們:「燕王曹宇可以輔政嗎?」
劉放說:「燕王覺得自己沒辦法。」

曹叡又說:「那曹爽合適嗎?」
劉放跟孫資都表示,可以。
但最好跟司馬懿也商量一下,最好是讓司馬懿也加入輔政。

劉放二人一出,曹叡的皇帝寢宮就發出命令:叫司馬懿不要回來了。
三小?

接著又叫劉放二人回來,曹叡說:「我本來要叫司馬懿回來,但被曹肇等人阻止了。」
於是立刻要劉放擬詔,召曹爽前來,接遺命輔政。

而後司馬懿趕到,同受遺詔。
曹宇等四人則一併被屏除在外。

陳壽的意思是,曹肇等人不希望司馬懿得權,試圖弄鬼。
但在劉放的努力下,終於讓曹爽跟司馬懿成為勝利者。

《世語》則說,曹肇等人要對付的,乃是劉放。
劉放先是推薦司馬懿,但司馬懿一時之間趕不回來,曹叡又問,誰可以當副手。

當時懦弱無能的曹爽正好在一旁,劉放就說:「這個可以。」
曹爽差點嚇尿,劉放就偷偷跟他說:「不要怕,老子挺你到底。」

後面也差不多,總之就是雙方鬥智鬥時間,最終讓司馬懿與曹爽共同執政。

對於晉代人來說,當然不會有人說司馬懿是魏朝敗亡的原因。
千夫所指,皆是曹爽。

司馬懿是為了救國才站出來的。

但促使曹叡作下最後決定的,卻是劉放跟他的小夥伴孫資。
這時候我們稍微往回頭一點看:劉放是有模仿筆跡能力的人。

曹叡的詔書,更是多由劉放起草。

那你就可以注意到,不管《三國志》還是《世語》,登用司馬懿為輔政大臣,都是曹叡親面所授,童叟無欺。
而曹爽的上位,其實都來自於劉放孫資的弄鬼。

這還算是大家比較敢寫的部分。
不敢不能寫的是,繼承曹叡的齊王曹芳。

「齊王諱芳,字蘭卿。明帝無子,養王及秦王詢;宮省事祕,莫有知其所由來者。」
「齊王即位,以放、資決定大謀,增邑三百。」

決定大謀,增邑。
兩漢史書有個專有名詞,叫做「定策」。

決定新皇帝有功者。

東漢後期的皇帝多半有爭議,定策封侯者,多矣。
劉放孫資可不是因為幫推曹爽司馬懿增邑。(因為本來就有侯位,所以直接加給)
而是在秦王曹詢跟齊王曹芳兩人中,選定了曹芳。

沒有人知道,曹芳的身世由來。

魏朝的崩解,並不是從曹爽開始。
而是這個大漢王孫劉放開始。

曹丕為了成為真正的皇帝,「提拔」了中書省(不能說創立)。
也提拔了劉放與孫資。

其實就跟之前聊卞太后一樣。

這個魏王朝,從一開始就種下了滅亡的種子。
曹操跟曹丕,都忽略了一件最重要的事情。

千秋萬世,不在於「我」。

秦始皇同樣沒有注意到這件事。

劉邦其實有。
劉秀也有。

千秋萬世,在於花花轎子人人抬。

一個朝代能長久,不在於帝王家多有能力。
若無陳平周勃,西漢在呂后之後,早已改朝。
若無陰竇鄧馬四大家,東漢也早就消失。

一個人,不能治理天下。

天下,是眾人的天下。
領導者應該做的,是維護眾人的利益。

那麼這些人就會保護你的法律,你的國家。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阿前的沙龍
280會員
926內容數
一個業餘歷史讀者。讀各種史書並且寫下心得。 大目標是遍讀二十四史,不過最近正在被其他古書內容吸引。
阿前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4/12/08
曹操多疑是藝術形象?還是史實?
Thumbnail
2024/12/08
曹操多疑是藝術形象?還是史實?
Thumbnail
2024/07/12
把所有資訊塞進完結篇,焦先這個人在唐朝也仍然會被提及,了解一下整個東漢魏晉的社會底層。
Thumbnail
2024/07/12
把所有資訊塞進完結篇,焦先這個人在唐朝也仍然會被提及,了解一下整個東漢魏晉的社會底層。
Thumbnail
2024/07/09
管寧傳最後附錄了兩名高士:張臶加減看,胡孔明可是農場文常客,不要錯過。
Thumbnail
2024/07/09
管寧傳最後附錄了兩名高士:張臶加減看,胡孔明可是農場文常客,不要錯過。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魏武帝曹操,三國志第一篇介紹了曹操的身世,註解也附上了許多曹操並非曹參之後的證據。
Thumbnail
魏武帝曹操,三國志第一篇介紹了曹操的身世,註解也附上了許多曹操並非曹參之後的證據。
Thumbnail
稱王後的劉備,回到成都享受著得來不易的榮華富貴,卻在此時從荊州傳來了關羽兵敗身死的消息,不久之後又傳來了曹操病故,曹丕從漢獻帝手中接下皇位的消息。一邊是家恨,另一邊是國仇,劉備此時也陷入了兩難的局面。
Thumbnail
稱王後的劉備,回到成都享受著得來不易的榮華富貴,卻在此時從荊州傳來了關羽兵敗身死的消息,不久之後又傳來了曹操病故,曹丕從漢獻帝手中接下皇位的消息。一邊是家恨,另一邊是國仇,劉備此時也陷入了兩難的局面。
Thumbnail
曹操,東漢末年超世之傑。 治世之能臣,亂世之奸雄。 權傾天下卻未篡漢,子曹丕代漢而立,讓我們對於曹操的內心世界,又多了無限想像。 不論曹操是忠是奸,曹魏終究是建立了半壁江山王朝。 然後就被司馬家照樣篡掉了。 兩晉年間,劉氏之後紛起,就連匈奴人也要打著漢室招牌反抗司馬暴政。怎麼就沒人心念前朝呢?
Thumbnail
曹操,東漢末年超世之傑。 治世之能臣,亂世之奸雄。 權傾天下卻未篡漢,子曹丕代漢而立,讓我們對於曹操的內心世界,又多了無限想像。 不論曹操是忠是奸,曹魏終究是建立了半壁江山王朝。 然後就被司馬家照樣篡掉了。 兩晉年間,劉氏之後紛起,就連匈奴人也要打著漢室招牌反抗司馬暴政。怎麼就沒人心念前朝呢?
Thumbnail
在漢代獨尊儒術之後,儒士隨著時間的演變,慢慢的變成「手無縛雞之力」的讀書人。 即使在三國時代,領有將軍職跟行政官位也經常不會出現在同一個人身上。 不過在先秦年代,出將入相幾乎是基本款了。 楚漢相爭時,大將軍兼丞相的第一人,其實就是鼎鼎有名的韓信。 原則上,曹參只是給韓信打下手的……
Thumbnail
在漢代獨尊儒術之後,儒士隨著時間的演變,慢慢的變成「手無縛雞之力」的讀書人。 即使在三國時代,領有將軍職跟行政官位也經常不會出現在同一個人身上。 不過在先秦年代,出將入相幾乎是基本款了。 楚漢相爭時,大將軍兼丞相的第一人,其實就是鼎鼎有名的韓信。 原則上,曹參只是給韓信打下手的……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