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說劉備不英雄-亢龍有悔篇 第三章 建號章武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2 分鐘
稱王後的劉備,回到成都享受著得來不易的榮華富貴,卻在此時從荊州傳來了關羽兵敗身死的消息,不久之後又傳來了曹操病故,曹丕從漢獻帝手中接下皇位的消息。一邊是家恨,另一邊是國仇,劉備此時也陷入了兩難的局面。
若天命在吾,吾為周文王矣
曹操與孫權的大和解,孫權成了最大的獲益者。不只是奪得夢寐以求的荊州,曹操更表奏孫權為驃騎將軍,假節,領荊州牧,封南昌侯,無論是裡子還是面子,孫權都贏得滿堂采。
大概是賺的太飽了,讓孫權也有點不好意思。獲得封賞後的孫權,先派遣校尉梁寓獻上貢禮,不久又派朱光北上表達歸順稱臣的意願,更進一步建議曹操應該稱帝。
曹操看完了孫權的書信之後,大笑將書信傳示在場的文武大臣,並且笑說:「這小子想把我放在爐火上燒嗎(是兒欲踞吾著爐火上邪)?」陳羣等人則順勢說:「如今漢朝的國勢已經快要終結了,這並不是現在才發生的事情。魏王殿下您的功德偉大,獲得百姓的支持,所以孫權自遠方遣使向您稱臣。如今上天與百姓都有感應,殿下應該馬上即大位,實在不需要再有所遲疑了。」曹操聽完了陳羣的話後,只淡淡地說了句:「若天命在吾,吾為周文王矣。」
周文王
關於曹操為何不篡漢自立,從古到今有很多人都發表過看法,有正面肯定,當然也有負面否定的,這部份就不用在此贅述。不過關於曹操始終不願稱帝的問題,我認為易中天先生在《品三國》一書中說的好,易中天先生認為曹操的態度其實是『聽天由命』。
畢竟曹操現在已經封土稱王,加九錫、建宗廟,其實跟『皇帝』這個位子不過一步之遙。假若曹操當真篡了漢室即位稱帝,所得到的不過是半個江山,那跟現在沒啥兩樣,所差不過土地大了點,沒有個皇帝壓在上頭而已,曹操若是稱帝,劉備、孫權必然逮到機會起而傚尤。這樣一來,『皇帝』已經失去了唯我獨尊的意義,與其當一個名不符實的皇帝,不如當一個獨霸一方的魏王,在曹操心裡的小算盤早已算好了這筆帳。
只是曹操這句『吾為周文王矣』的說詞也引來了許多有趣的臆測,最為人所知的就是曹操希望以『文』為諡,結果卻被兒子曹丕追贈為『武』,而將『文』占為己有,甚至有人提出曹丕違反『先文後武』的慣例,所以才會讓曹魏變成了短命王朝。
其實諡號向來是以受贈者一生的成就與功業為依據,中國追諡封號中也沒有『先文後武』的慣例,早在春秋戰國時期齊國與楚國都有『先武後文』的例子,何況以曹操一生的功業以『武』為諡並無不妥。
一顆關羽頭,兩雄爭作秀
孫權本來就是一個不安分的人,會心甘情願地放下身段向曹操稱藩,最主要的還是擔心劉備的報復。
三國君主中,孫權的性格最為詭異,雖然野心極高,但是卻缺乏領導者的氣魄,尤其在奪取荊州一事上,完全突顯了孫權瞻前不顧後與處事不留餘地的缺點。孫策在臨終前評價孫權的能力是『舉賢任能,各盡其心,以保江東』,表面上是稱讚孫權善於任才,但是卻也暗示了孫權缺乏開疆拓土的能力,作為一個繼承者而言是稱職的,但是作為一個開拓者卻是失敗的。
姑且先不論荊州對於劉備的重要性,單單就關羽在劉備集團的地位而言,孫權擒殺關羽一事就等於與劉備結下了不解之仇。奪取荊州才孫權的主要戰略目標,並非要置關羽於死地,如果只是搶了人家的荊州,孫劉雙方還有緩和的餘地,但是逼死了關羽,那就等於為雙方關係打了死結,所以當呂蒙以白衣渡江奪取荊州之後,關羽被迫撤兵退至麥城,這時候孫權可說是已經取得完全的勝利。然而孫權並未因此放鬆對關羽敗軍的軍事壓迫,最後導致關羽在麥城被擒殺,雖然說是江東集團為了完全取得荊州所下的重手,但是卻不由得讓人懷疑孫權此舉不過是為了要報當初關羽羞辱之仇。
更讓人不解的,孫權打下荊州之後,竟然立被劉備『流放』到公安的劉璋為益州牧,這不僅僅只是要奪荊州,甚至連劉備最後的產業益州都擺明車馬要一舉奪下,此舉叫劉備如何忍受。
等到奪了人家的荊州,殺了人家的愛將,才發現自己這次可是捅了馬蜂窩。闖了大禍的孫權馬上派人將關羽人頭送給曹操,天真的以為這樣一來,就可以表示自己是受曹操之命擒殺關羽,而劉備也會將矛頭轉向曹操。
洛陽關林關羽像
沒想到,孫權精,曹操也不蠢,收到關羽人頭之後,曹操知道孫權的陰謀,以諸侯禮將其安葬於洛陽。見到曹操以大禮安葬關羽首級後,孫權也如法炮製地將關羽身軀以諸侯禮安葬在當陽,然而這一切都為時已晚,孫權不但沒有達到目的,反而平白給了曹操一次作秀的機會。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
對於劉備來說,並沒有因為丟失荊州而達到停損點,就在荊州之戰結束後不久,剛奪取不久的上庸也宣告失守。
當初劉備成功自劉璋手上取得益州後,任命孟達為宜都太守,等到建安二十四年劉備取漢中的同時,又命孟達自秭歸北攻房陵,房陵太守蒯祺被殺,孟達順利拿下房陵。等到劉備順利攻下漢中時,為了擴大漢中之戰的戰果,劉備派孟達進一步攻打上庸。
上庸並非大城,以孟達之前攻打房陵的成績來看,上庸對孟達來說應該難度不高,但是詭異的是劉備卻擔心孟達無法勝任,又派劉封自漢中沿沔水協助,並且以援軍身分統領孟達的軍隊,就此埋下劉、孟失和的因子。
劉封與孟達初期在面對共同敵人的時候尚能同心協力,所以山城上庸很快就支撐不住,上庸太守申耽宣布投降,並且自動自發地將妻子及宗族成員送到成都當人質,劉備一高興加封申耽為征北將軍,並且仍舊擔任上庸太守,並且將申耽之弟申儀任命為建信將軍,並擔任西城太守,至於劉封則改任副軍將軍。
降將申耽兄弟不但沒事,反而加官晉爵;空降下來的統帥劉封也改任副軍將軍,唯獨孟達絲毫沒有任何獎勵,之前拿下房陵的功勞也被當成空氣一般,完全是為他人作嫁衣裳,這對亟欲從劉備身上取得榮華富貴的孟達而言,簡直情何以堪。
至於劉封則是以孟達的上司自居,加上剛猛的個性,兩人開始因為小事而不和,甚至發生了劉封侵奪孟達儀杖的事情,不久前又發生了關羽求援,劉封與孟達都以上庸初附為由拒絕協助,導致關羽最後兵敗身死。
孟達知道劉備最後必然會把關羽戰死的帳算到自己頭上,而劉封又處處欺壓自己,於是便率領自身的部曲四千多人投奔曹魏,並回過頭來與征南將軍夏侯尚、右將軍徐晃一起攻打劉封。
劉封雖然是劉備養子,又是劉備重點培養的將領之一,但是面對宿將徐晃可說完全不是對手。最後申耽背叛,劉封敗走成都,為了擴大戰果而拿下的上庸再度易手,劉備勢力可說完全退出荊州。
劉封最後被諸葛亮以『易世之後終難制御』為理由,勸劉備賜死劉封,以避免日後成為劉禪繼位的絆腳石。原本劉備對劉封逼走孟達,以及未出兵援助關羽等事情十分不滿,但畢竟罪不致死,諸葛亮的一席話牽扯出了劉備心中最深處的顧慮,袁紹與劉表都因為後繼者兄弟爭位,偌大的家業就這樣拱手讓人。為了避免歷史重演,劉備接受建議將劉封賜死,也應了當初孟達『疏不間親,新不加舊』的警告。
諸葛亮此舉也為他後世名聲蒙上一層陰影,不少論史者以此『苛責』諸葛亮,甚至引申出是諸葛亮為了日後獨掌大權而鋪路,然而這卻是『欲加之罪,何患無辭』。
東漢末年群雄併起,這些獨霸一方的諸侯年紀都不小,古人早婚早熟,十來歲有子者比比皆是,所以打天下的時候兒子們也出過力。老爸在的時候,兒子們不敢染指,但是一旦老爸撒手而去之後,這些兒子彼此間哪一個會服氣,所以袁譚與劉琦的兄弟之爭不是唯一,後來的曹丕、曹植爭位;孫和、孫霸奪嫡歷歷在目,劉備與諸葛亮的擔心不是沒有道理,若要以此替諸葛亮扣上『奪權』的帽子,未免太過不明事理。
被迫早死的劉協
雖然襄樊之戰以關羽敗死結束,曹操順利解決了自官渡之戰以來最大的危機,但是相隔僅一個月左右,曹操也因病去世,由曹丕繼承了魏王的爵位與丞相之職,並改年號為延康。
曹丕身為魏王世子,繼承魏王的爵位本是理所當然,但是丞相為國家名器,曹丕僅僅依靠父蔭就能取得丞相之位,象徵這時候的漢王朝已經名存實亡。果不其然,十個月後漢獻帝劉協被迫遜位,曹丕受禪登基,建國號為『魏』,改年號黃初,定都洛陽,史稱魏文帝。
曹丕篡漢對劉備來說是一大利多,所以劉備抓住了這次難得的機會,首先是發布漢獻帝劉協遭到曹丕殺害的消息。
這顯然是經過刻意加工過後的消息,漢獻帝劉協讓位之後,被曹丕封為山陽公後安置在河內郡山陽縣,直到魏明帝青龍二年才壽終正寢,活著不只比為他服喪的劉備久,也比奪他皇位的曹丕久,跟他同一年出生的諸葛亮,四個月後也在五丈原過世,當時魏明帝曹叡還身著素服為劉協發喪。
姑且不論劉備是否刻意製造劉協遇害的假消息,劉備馬上為漢獻帝發喪,同時追諡劉協為孝愍皇帝,為自己長期以來忠於漢室的形象更具象化。同時藉著劉協的『死亡』,劉備也順勢拋出了一個議題,集團內部必須重新正視一個嚴重的問題,那就是失去漢獻帝之後的漢室帝統該怎麼辦。
曹丕篡漢的事情自然引發了益州內部不小的騷動,最熱衷的莫過於益州集團的成員。這群人當初選擇放棄劉璋投靠劉備為的就是能夠建功立業,讓自己可以更上層樓。劉備即位漢中王的時候,益州集團大多沒有撈到好處,如今曹丕篡漢,只要將劉備扶上帝位,自己就是開國功臣,那麼功名利祿自然指日可待,在首波勸進劉備稱帝的《勸進書》中,署名的成員中益州集團的成員就超過一半以上。
另外一方面,荊州與徐州集團的成員自然也希望劉備登基稱帝,但是他們的著眼點與益州集團卻有本質上的不同。這群人與劉備出生入死,就是因為劉備高人的魅力與興復漢室的號召,如今漢室覆滅,劉備成為了延續漢室帝統的唯一希望。然而更重要,同時潛藏在心中無法說出來的是,希望藉由劉備稱帝一事轉移劉備東征報仇的注意力,這一點則是從劉備稱帝之後,趙雲等人仍舊反對東征一事就可以獲得證明。
劉備的蜈蚣博奕
由於《三國演義》將劉備塑造的太過仁義,使得劉備在許多人心中形象太過正面,尤其是在劉備稱帝這一節中,《三國演義》把劉備寫成是被眾臣設計逼迫,在萬不得已的情況下才答應稱帝,可是劉備真的是如此心不甘情不願嗎?
關於此事一本《三國志》就出現了兩種截然不同的記載。《三國志˙諸葛亮傳》中說,當時眾臣勸進劉備稱帝,劉備表示拒絕,諸葛亮以漢光武帝為例,劉備如不稱帝群臣將無所追隨,最後整個集團都將變成一盤散沙,劉備這才接受建議即位稱帝。
同樣是在《三國志˙費詩傳》中則說,當群臣勸進劉備稱帝,這位曾勸關羽接受前將軍爵位的費詩卻提出異議。費詩認為劉備是以對抗曹操為號召(殿下以曹操父子偪主篡位,故乃羇旅萬里,糾合士衆,將以討賊),如今曹操父子尚未受到討伐,劉備就自立稱帝,恐怕會讓人質疑劉備稱帝的正當性(今大敵未克,而先自立,恐人心疑惑)。費詩直言的結果是『由是忤指,左遷部永昌從事』,看的出來劉備之前拒絕眾臣的勸進,不過只是惺惺作態。
很顯然的,在首波上書勸進的時候,署名的成員以益州集團為主,這群人本來對漢室就沒有太多的情感,所以劉備對益州集團的表態並不在意。劉備真正關心的是荊州集團,甚至是更老的徐州集團成員的態度。因為徐、荊集團追隨劉備就是為了對漢室盡忠,除非獲得這群人的支持,否則劉備稱帝在內部就將不獲支持。當議郎陽泉侯劉豹、青衣侯向舉、偏將軍張裔、黃權等人上書勸進的時候,劉備內心知道此時必須要等,他要等待徐州集團與荊州集團的表態。等到荊州集團的代表人物諸葛亮表態支持後,劉備才知道自己已經獲得認同,所以當費詩提出不同看法時,劉備可以毫不留情地將費詩下放。
劉備巧妙的利用荊州集團與益州集團的心理因素,同時也維護了自己一貫保持的效忠漢室的形象,即使費詩提出異議,針對的也是稱帝的時間點,並非對劉備的資格提出質疑。按照蜈蚣博弈的論點,在最後一步背叛—背叛自己的信念和現象將可以獲得最高的收益。
然而劉備錯誤的把稱帝當成是自己努力的最後一步,忘了還有稱帝之後的事要辦,那就是北伐曹魏。顯然這不是一個一次性的博弈,而是重複博弈,在重複博弈中背叛是會受到懲罰的,也因此在這裡他犯下一個導致後來失敗的錯誤。
但是無論如何,劉備確實在這個時候獲得了支持,並且在太傅許靖、安漢將軍糜竺、軍師將軍諸葛亮等人的再次上書勸進之下,在劉協遜位的隔年四月丙午日,於成都武擔之南正式即皇帝位,改元章武,同時任諸葛亮為丞相,許靖為司徒,設置百官,建立宗廟祭祀漢高祖劉邦,仍以『漢』為國號,象徵延續漢室政權。
avatar-img
3會員
27內容數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陳建錚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關羽從水淹七軍,生擒龐德之後,遭遇江東集團的偷襲,後方的公安、江陵等重鎮瞬間落入敵手。腹背受敵之下,荊州軍團迅速土崩瓦解。最後關羽在臨沮遭到處決,傳首於曹操。從大勝到大敗,從軍鋒直逼許都迫使曹操亦有遷都之意,到全線崩潰軍敗身亡丟失荊州,前後不過短短半年的時間。如此短的時間內產生如此巨大的反差實屬罕見
從一個織蓆販履的平民老百姓,劉備經過多年的堅持與努力,成為漢中王。在軍事實力上,劉備僅次曹操與孫權;在爵位官職上,劉備更是與曹操平分秋色,成為唯二稱王的人。
劉備取得益州,終於有實力與曹操、孫權平起平坐。但是看在曹操與孫權眼中,總覺得很不是滋味,於是曹操決定要兵進漢中,遏制劉備後續的發展;孫權同時也決定要解決始終懸而未決的荊州問題。
龐統誤中流矢而亡,對劉備來說不僅僅是如斷一臂,日後劉備只要提到龐統都會痛哭流涕,對龐統之死感到無比的心痛,更重要的是軍事參謀系統出現斷層。所幸法正即時補上了龐統的位置,讓劉備的智囊團不至於因為龐統的早亡而停擺。
劉備西入益州,象徵集團發展已經邁入了《隆中策》的第三階段的準備期。然而在減低形象傷害的大前提下,劉備與龐統有多次的論辯,最後在取得組織發展的最大利益下,劉備決定聽從龐統的建議,正式為奪取益州作準備。
周瑜的英年早逝,對孫權來說是一大損失,但是對劉備來說卻是一大利多。除了周瑜有意西征,企圖染指益州外,對於孫劉聯盟一事也是始終抱持著不置可否的態度。更重要的是,因為周瑜的過世,竟然劉備得到了另一位重要的謀士,讓自己的智囊團更加完整。 南州士之冠冕 龐統,字士元,襄陽人氏。《三國演義》中將龐統與諸葛亮
關羽從水淹七軍,生擒龐德之後,遭遇江東集團的偷襲,後方的公安、江陵等重鎮瞬間落入敵手。腹背受敵之下,荊州軍團迅速土崩瓦解。最後關羽在臨沮遭到處決,傳首於曹操。從大勝到大敗,從軍鋒直逼許都迫使曹操亦有遷都之意,到全線崩潰軍敗身亡丟失荊州,前後不過短短半年的時間。如此短的時間內產生如此巨大的反差實屬罕見
從一個織蓆販履的平民老百姓,劉備經過多年的堅持與努力,成為漢中王。在軍事實力上,劉備僅次曹操與孫權;在爵位官職上,劉備更是與曹操平分秋色,成為唯二稱王的人。
劉備取得益州,終於有實力與曹操、孫權平起平坐。但是看在曹操與孫權眼中,總覺得很不是滋味,於是曹操決定要兵進漢中,遏制劉備後續的發展;孫權同時也決定要解決始終懸而未決的荊州問題。
龐統誤中流矢而亡,對劉備來說不僅僅是如斷一臂,日後劉備只要提到龐統都會痛哭流涕,對龐統之死感到無比的心痛,更重要的是軍事參謀系統出現斷層。所幸法正即時補上了龐統的位置,讓劉備的智囊團不至於因為龐統的早亡而停擺。
劉備西入益州,象徵集團發展已經邁入了《隆中策》的第三階段的準備期。然而在減低形象傷害的大前提下,劉備與龐統有多次的論辯,最後在取得組織發展的最大利益下,劉備決定聽從龐統的建議,正式為奪取益州作準備。
周瑜的英年早逝,對孫權來說是一大損失,但是對劉備來說卻是一大利多。除了周瑜有意西征,企圖染指益州外,對於孫劉聯盟一事也是始終抱持著不置可否的態度。更重要的是,因為周瑜的過世,竟然劉備得到了另一位重要的謀士,讓自己的智囊團更加完整。 南州士之冠冕 龐統,字士元,襄陽人氏。《三國演義》中將龐統與諸葛亮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現代社會跟以前不同了,人人都有一支手機,只要打開就可以獲得各種資訊。過去想要辦卡或是開戶就要跑一趟銀行,然而如今科技快速發展之下,金融App無聲無息地進到你生活中。但同樣的,每一家銀行都有自己的App時,我們又該如何選擇呢?(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約) 今天我會用不同角度帶大家看這款國泰世華CUB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曹操於建安十三年(西元208年)在赤壁遭遇大敗,龜縮北方,孫劉聯軍戰勝大捷,天下已然形成三足鼎立
十二月,公軍官渡。 曹操即將與袁紹發生一場影響漢末走向的戰爭...。
Thumbnail
孫堅北上的那段時間史書中是這麼記載的: 1、袁術以後將軍的名義出逃南陽投奔張咨。(術畏卓之禍,出奔南陽) 2、劉表在孫堅殺人後迅速得到了荊州刺史的朝廷任命。(長沙太守孫堅殺荊州刺史王睿,詔書以表為荊州州刺史) 3、孫堅殺張咨,隨後南陽郡慫了,要啥都給。(牽咨於軍門斬之,郡中震慄,無求不獲)
Thumbnail
等曹操自揚州募兵再回中原的時候,各路氣勢洶洶的討董聯軍已經解散,聯軍內部矛盾重重。 冀州牧韓馥怕袁紹危及自己,動不動就減少對河內的糧食供給;兗州作為反董的票王則自己集團先鬧出了人命。 兗州刺史劉岱跟東郡太守橋瑁從第一天就不對付,後來劉岱聯合了張邈和濟陰太守吳資直接殺了橋瑁,命手下王肱兼任了東郡太
Thumbnail
在這裡要提前下一個定論: 曹操沒有的這個家族,他最後是擺不了這麼大的攤子的。 這個家族為曹操提供了大量忠誠的人才儲備。 第一代宗族大將中,曹仁、夏侯淵、夏侯惇、曹洪、曹純這都是各挑一攤的方面大員以及核心崗位上的幹部; 夏侯淵虎步關右,夏侯惇督導東部戰區,曹仁把守南大門,所有的重要軍區全是曹操
接上文,曹操戰張繡新敗,天下局勢悄然變化...
接上文,曹操討黃巾、破袁術等,隔年再征陶謙,不料,後方兗州卻搖搖欲墜…
三國志,魏書第一卷,啟程。 本篇是三國志-魏書第一卷-武帝紀,以紀為稱, 是因其子曹丕後篡漢,追封曹操為魏武帝,稱曹操為太祖。 本章不只考察三國志本志,也往上考察後漢書和漢書,以用於更加貼近史實。同時也考察相關人物的傳記,完整曹操的生平事蹟,並依照判斷使用裴松之的註解。 開始吧。
Thumbnail
蜀漢降魏之後,譙周並沒有跟著劉禪北上入洛。 他走到漢中就不去了。 然而,晉武帝司馬炎卻是心心念念要邀請譙周來他身邊當官,為著是什麼? 當譙周抵達洛陽,仍不願為晉服務,促使司馬炎頒布了一條禁令。同時,這個勸劉禪投降的老學者,其真面目也隨之揭曉。 那也是串起整篇《蜀書十二》的關鍵。
Thumbnail
現代社會跟以前不同了,人人都有一支手機,只要打開就可以獲得各種資訊。過去想要辦卡或是開戶就要跑一趟銀行,然而如今科技快速發展之下,金融App無聲無息地進到你生活中。但同樣的,每一家銀行都有自己的App時,我們又該如何選擇呢?(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約) 今天我會用不同角度帶大家看這款國泰世華CUB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曹操於建安十三年(西元208年)在赤壁遭遇大敗,龜縮北方,孫劉聯軍戰勝大捷,天下已然形成三足鼎立
十二月,公軍官渡。 曹操即將與袁紹發生一場影響漢末走向的戰爭...。
Thumbnail
孫堅北上的那段時間史書中是這麼記載的: 1、袁術以後將軍的名義出逃南陽投奔張咨。(術畏卓之禍,出奔南陽) 2、劉表在孫堅殺人後迅速得到了荊州刺史的朝廷任命。(長沙太守孫堅殺荊州刺史王睿,詔書以表為荊州州刺史) 3、孫堅殺張咨,隨後南陽郡慫了,要啥都給。(牽咨於軍門斬之,郡中震慄,無求不獲)
Thumbnail
等曹操自揚州募兵再回中原的時候,各路氣勢洶洶的討董聯軍已經解散,聯軍內部矛盾重重。 冀州牧韓馥怕袁紹危及自己,動不動就減少對河內的糧食供給;兗州作為反董的票王則自己集團先鬧出了人命。 兗州刺史劉岱跟東郡太守橋瑁從第一天就不對付,後來劉岱聯合了張邈和濟陰太守吳資直接殺了橋瑁,命手下王肱兼任了東郡太
Thumbnail
在這裡要提前下一個定論: 曹操沒有的這個家族,他最後是擺不了這麼大的攤子的。 這個家族為曹操提供了大量忠誠的人才儲備。 第一代宗族大將中,曹仁、夏侯淵、夏侯惇、曹洪、曹純這都是各挑一攤的方面大員以及核心崗位上的幹部; 夏侯淵虎步關右,夏侯惇督導東部戰區,曹仁把守南大門,所有的重要軍區全是曹操
接上文,曹操戰張繡新敗,天下局勢悄然變化...
接上文,曹操討黃巾、破袁術等,隔年再征陶謙,不料,後方兗州卻搖搖欲墜…
三國志,魏書第一卷,啟程。 本篇是三國志-魏書第一卷-武帝紀,以紀為稱, 是因其子曹丕後篡漢,追封曹操為魏武帝,稱曹操為太祖。 本章不只考察三國志本志,也往上考察後漢書和漢書,以用於更加貼近史實。同時也考察相關人物的傳記,完整曹操的生平事蹟,並依照判斷使用裴松之的註解。 開始吧。
Thumbnail
蜀漢降魏之後,譙周並沒有跟著劉禪北上入洛。 他走到漢中就不去了。 然而,晉武帝司馬炎卻是心心念念要邀請譙周來他身邊當官,為著是什麼? 當譙周抵達洛陽,仍不願為晉服務,促使司馬炎頒布了一條禁令。同時,這個勸劉禪投降的老學者,其真面目也隨之揭曉。 那也是串起整篇《蜀書十二》的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