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失之間

2022/01/29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人生不如意者十常八九,但我們不用過於悲觀,《老子》有謂「禍兮福之所倚,福兮禍之所伏」,許多事情無法馬上判定福禍,因此「得」未必是福,「失」也不一定是禍。
像臺灣的中央山脈,綿亙南北,總面積幾佔全島之半,使得可利用的土地大幅減少,可是高聳的中央山脈擋住颱風,或是破壞颱風結構,使人口稠密、商業較繁榮的臺灣西半部免受天災的肆虐摧殘,贏得了「護國神山」的美譽,正是福禍倚伏的印證。
換言之,福禍互相依存,壞事可以引出好的結果,好事也可能造成壞的收場,如同寓言之「塞翁失馬,焉知非福」。重要的是,人在幸福中要知足,能夠平安活著就是一種福氣;當然也要有憂患意識,時時保持清醒,當逆境來臨,無畏無懼不氣餒,勇敢面對處理。畢竟,黑夜之後,一定是黎明;情況壞到極點必然「否極泰來」,逐漸好轉,終於度過難關。
有得必有失,歲月可以見證,人生不會太好,也不至於太壞。赫曼‧赫塞《生命之歌》的主人翁庫恩,遭遇不幸而終於醒悟,人生若被幸與不幸所束縛,乃是愚不可及的事,應該坦然接受無可避免的命運,不論好壞都欣然去品嘗,這才是最重要的。
失去,得到成長;付出,換來收穫。年輕就是本錢,只要付出過,努力過,何必太在意得與失?就算失敗了,不怨天尤人,藉此機會好好休養,冷靜思考人生,當時機來了,立即重新出發,積極作為,把握開創嶄新的人生吧!
──原刊2021年11月26日《國語日報》文藝版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74會員
1.2K內容數
英國哲人暨科學家培根說:「閱讀使人豐富,討論使人成熟,書寫使人精確。」閱讀吸收新知之後,參與討論,腦力激盪,多元思考,還要養成寫作的習慣,才能夠更精準的表達自己的思想與情感。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