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格精選

【職場讀書人選書】結合自然書寫與女性意識 由山海勾勒出的台灣意象—《女子山海》

更新 發佈閱讀 3 分鐘
我轉頭看她,忽然覺得生命無限奧妙。我有一個航海夢,最終是她繞道而行;她如此鍾情於山,卻是我沒入了山林。
我們不過是,依循著內心渴望走向自然的兩個女生。山山海海間,用生命各自畫出一個半圓,雖不是照著劇本走,山海交疊,竟也繪出一座我們的島。
raw-image

每每在讀完吳明益老師的作品後,總會產生一種焦慮,擔心下一本作品無法承接住已經被養大的胃口,或是風格差異過大,所產生不必要的衝突感。然而,接續在《複眼人》之後的《女子山海》,卻是本令人意外的收穫,除了以現實的自然環境問題呼應了前者的科幻災難,甚至結合了自然書寫與女性文學,激發出完全不同的燦爛火花。

由黑潮海洋基金會董事張卉君,與自然引導員劉崇鳳共同完成的《女子山海》,如同書名一般,是由一人從山、一人從海,彼此以長文對話的方式建構而成的作品。藉由一篇篇文章的進展,兩人回憶起彼此分別是如何接觸,並愛上有迥異於童年經驗的山與海,雖然出發點不同,最終卻都交會在環境教育,及女性自覺與成長等兩大主題。

兩位女性的書信 寫出自然、生命與性別教育

雖然生活在高山密度最高且四面環海的島嶼,但兩人的文字犀利地點出台灣教育,在自然環境上的嚴重不足,甚至得以讓土地成為財團營利的工具,諷刺地用「樂園」之名,踐踏碩果僅存的淨土。以此為延伸,所謂「自然教育」也不僅僅是認識各種草木昆蟲,而是包含真正地感受自然、對於生命的尊重,及自我肉體的認同等。

而在完全不同的場域,兩人不約而同地提到女性所必須面對的刻板印象,儘管仍舊無可避免地連結「男性-陽剛」、「女性-陰柔」,但重點是指出了傳統在這些直面大自然的領域中,普遍是由男性主導的現實,而女性彷彿只能如「戴上雄偉鹿角」般男性化,才能夠獲得認同。

有人說如果你只在陸地上,那麼認識的僅是一半的臺灣。如果不曾爬過高山,不會明白島嶼的壯碩;如果不曾潛入深海,無法想像海洋的豐美。山與海如同無限的循環,是構成生命的生態系,也是島嶼子民最珍貴的禮物。


分別以山與海為起點 最終於文學交會

兩位作者一人來自山城,另一人來自港都,卻雙雙選擇走向完全不同的方向,就連寫作風格也透露出完全不同的風格(一人富有節奏,一人則偏白話)。然而,這些都無法阻止兩人的相遇,並且成為彼此人生中的摯友,以橫跨時空的情誼陪伴著彼此。在《女子山海》中,兩人也彷彿分別從山岳與遠洋出發,交會在連結彼此的河流,而兩人的軌跡也彷彿是一場關於台灣這塊島嶼的自然教育,帶領了讀者第一次真正看見這塊土地。


誠品線上:https://reurl.cc/LplqkX

金石堂網路書店:https://reurl.cc/e6yANM

博客來:https://reurl.cc/MbjVlW

讀冊生活:https://reurl.cc/RjemZD

讀冊二手書:https://reurl.cc/9O3aKa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職場讀書人|選書📖 / 追劇📺 / 聽歌🎧
55會員
479內容數
喜歡看書、追劇、看電影跟聽音樂的社畜,感覺把那些作品記錄下來好像比較不浪費已經花費的時間,也希望能夠幫助讓好作品接觸到更多適合的人。
2025/05/01
除了帶領讀者回顧西方知識「受難史」與圖書館變遷,《焚書》同時也將讓我們理解圖書館本身存在的價值。以及忽視知識保存所可能帶來的風險。
Thumbnail
2025/05/01
除了帶領讀者回顧西方知識「受難史」與圖書館變遷,《焚書》同時也將讓我們理解圖書館本身存在的價值。以及忽視知識保存所可能帶來的風險。
Thumbnail
2025/04/26
曾經同屬於大日本帝國的統治範圍,滿洲國與台灣的關係甚至可能比當時的中華民國更加緊密。尤其是當歷史還處於迷茫的階段,小說的虛構特性,或許也能夠幫助我們更接近這個場域,拾取那些與台灣人有關的歷史碎片。
Thumbnail
2025/04/26
曾經同屬於大日本帝國的統治範圍,滿洲國與台灣的關係甚至可能比當時的中華民國更加緊密。尤其是當歷史還處於迷茫的階段,小說的虛構特性,或許也能夠幫助我們更接近這個場域,拾取那些與台灣人有關的歷史碎片。
Thumbnail
2025/04/19
經歷二戰、以及國民政府來台後,積極去日本化的政策之下,雖然只過了幾十年,許多地景都已經完全改變,在這樣的情況之下,倖存的地圖們就成了我們回望過去的珍貴參考資料。
Thumbnail
2025/04/19
經歷二戰、以及國民政府來台後,積極去日本化的政策之下,雖然只過了幾十年,許多地景都已經完全改變,在這樣的情況之下,倖存的地圖們就成了我們回望過去的珍貴參考資料。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想像一座島就是一首詩,所有意象的隱喻、敘事的鋪排都在島上被詩人的巧手逐日完成;廣大的海洋是流動、不特定的讀者,在某個時間恰巧觸碰(閱讀)到這座詩的島嶼,沖刷(詮釋)的過程中同時也可能改變、豐富原先島上的生態。「島」與「島」之間是否有互文的可能?海流在不同島嶼之間穿梭,會發現什麼相同與相異之處?
Thumbnail
想像一座島就是一首詩,所有意象的隱喻、敘事的鋪排都在島上被詩人的巧手逐日完成;廣大的海洋是流動、不特定的讀者,在某個時間恰巧觸碰(閱讀)到這座詩的島嶼,沖刷(詮釋)的過程中同時也可能改變、豐富原先島上的生態。「島」與「島」之間是否有互文的可能?海流在不同島嶼之間穿梭,會發現什麼相同與相異之處?
Thumbnail
夏季時節,總有股神秘的力量,牽引著人們走近大自然裡;今年夏天你有計劃去哪片沙灘踏浪、哪座山頭避暑嗎?
Thumbnail
夏季時節,總有股神秘的力量,牽引著人們走近大自然裡;今年夏天你有計劃去哪片沙灘踏浪、哪座山頭避暑嗎?
Thumbnail
由黑潮海洋基金會董事張卉君,與自然引導員劉崇鳳共同完成的《女子山海》,如同書名一般,是由一人從山、一人從海,彼此以長文對話的方式建構而成的作品。藉由一篇篇文章的進展,兩人回憶起彼此分別是如何接觸,並愛上有迥異於童年經驗的山與海,雖然出發點不同,最終卻都交會在環境教育,及女性自覺與成長等兩大主題。
Thumbnail
由黑潮海洋基金會董事張卉君,與自然引導員劉崇鳳共同完成的《女子山海》,如同書名一般,是由一人從山、一人從海,彼此以長文對話的方式建構而成的作品。藉由一篇篇文章的進展,兩人回憶起彼此分別是如何接觸,並愛上有迥異於童年經驗的山與海,雖然出發點不同,最終卻都交會在環境教育,及女性自覺與成長等兩大主題。
Thumbnail
拜疫情所賜,在2021有一趟難得多天的台東紀行,壯闊的山海景色震撼了我的視野,決定安排了這系列的創作。山和海有著相似的概念,卻也有截然不同個性。 可見山和海有著相似的概念,卻也有截然不同個性。
Thumbnail
拜疫情所賜,在2021有一趟難得多天的台東紀行,壯闊的山海景色震撼了我的視野,決定安排了這系列的創作。山和海有著相似的概念,卻也有截然不同個性。 可見山和海有著相似的概念,卻也有截然不同個性。
Thumbnail
如果形式的環境教育,也可以用閱讀這類的書來抵充,應該會更關心環境和就在身邊的山海吧!溫柔的兩位女性,用她們的經驗,說著一個關於自己、土地和海洋的故事,而這些自然流露的心境書寫,卻是真摯的讓人有股想要登山、望海的衝動。 算是登過百岳,也算是到過海邊去吹風、聽海,但並不是那種一有時間就往外跑的性格,但每
Thumbnail
如果形式的環境教育,也可以用閱讀這類的書來抵充,應該會更關心環境和就在身邊的山海吧!溫柔的兩位女性,用她們的經驗,說著一個關於自己、土地和海洋的故事,而這些自然流露的心境書寫,卻是真摯的讓人有股想要登山、望海的衝動。 算是登過百岳,也算是到過海邊去吹風、聽海,但並不是那種一有時間就往外跑的性格,但每
Thumbnail
我是一個「森林系」媽媽,是孩子還在襁褓中我就會背著去走山的那種媽。  這是一本兩位女孩向臺灣山與海的致敬之作,簡直完全映照出我對大自然的情感。
Thumbnail
我是一個「森林系」媽媽,是孩子還在襁褓中我就會背著去走山的那種媽。  這是一本兩位女孩向臺灣山與海的致敬之作,簡直完全映照出我對大自然的情感。
Thumbnail
上周我在讀《女子山海》這本書時, 讀到了這首像詩般的歌詞: 褪去固化的身影 朗讀覺醒的書籍 傾聽內在的聲音 耕耘本質的事情 ... ... 一段很溫柔的話語 卻有著十足的力量 我們往往以忙碌當成藉口 以效率和績效當成目標 卻忘了當這一切表象成為過去之後 那我們到底為自己及身邊的人留下了什麼 是難以復
Thumbnail
上周我在讀《女子山海》這本書時, 讀到了這首像詩般的歌詞: 褪去固化的身影 朗讀覺醒的書籍 傾聽內在的聲音 耕耘本質的事情 ... ... 一段很溫柔的話語 卻有著十足的力量 我們往往以忙碌當成藉口 以效率和績效當成目標 卻忘了當這一切表象成為過去之後 那我們到底為自己及身邊的人留下了什麼 是難以復
Thumbnail
《黑潮漂流》首篇〈同類〉與結尾〈然後〉,都說了一段關於女孩與魚,車廂月台水流淌一地的奇幻故事,充滿詩意。那是一個現實中行走暗懷無人知曉的夢,精神深感愉悅,無比自由的人,那人寫的是書裡的女孩,也是廖鴻基。
Thumbnail
《黑潮漂流》首篇〈同類〉與結尾〈然後〉,都說了一段關於女孩與魚,車廂月台水流淌一地的奇幻故事,充滿詩意。那是一個現實中行走暗懷無人知曉的夢,精神深感愉悅,無比自由的人,那人寫的是書裡的女孩,也是廖鴻基。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