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仔調的創制與錦歌無關----從呂福祿先生的見證說起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7 分鐘

寫於2020.6.10

在談台灣歌仔藝人,如何鍛鍊、創制如「江湖調」、「七字調」這種歌仔調之前,必得先澄清長期以來學者專家的誤導。

我的電腦資料夾中,存有歌仔戲老前輩呂福祿先生的兩篇訪述文章(訪述者為退休美術教師廖秀容),一是《七字調》(註一)。二是《歌仔戲探源》(註二)。因為見解與很多歌仔戲專家學者不同,卻與我看法不謀而合,所以我把它們存檔。

上列的兩篇文章,內容繁複,但有一個相同主題,就是否定「七字調」由閩南的「錦歌」而來。

據記述者廖老師說,這兩篇文章,不止是他的見聞,還是他參考歌仔戲相關書籍和資料後的成果。因此第一篇《七字調》2020年就訪述完成,事隔四年(2014)再補述《歌仔戲探源》一文。這兩篇文章涉及面很廣,有些內容我不很懂,所以存疑不談,現在只談他如何否定七字調與錦歌相關的部分,因為見解與我多年來的看法相同,就當作補充我見解的疏漏。

:::::::::::::::::

簡約的說,呂先生費勁的述說包括很多前輩(如流鼻周、阿茂師、李天祿)、以及戰前(1920年代中期到1945年)很多去過閩南演歌仔戲的藝人,如溫紅涂、筱寶鳳、勤有功、子都美(廈門記為諸都美)、賽月金.....、還有多位長期在閩南傳教歌仔戲的藝人,如溫紅涂(1920年代就在廈門歌仔館教歌仔戲,戰後才回台灣)、賽月金、月中娥(兩位後來都都終生留在廈門演戲和傳教歌仔戲),呂先生說,從來沒有聽他們提過或說過「錦歌」兩個字。

呂先生還引述廈門學者曾學文的文章,描述少年邵江海,聽溫紅涂唱台灣歌仔調「如醉如癡」的情形,然後問說:「試問閩地若有如七字調性的錦歌,邵江海為何會如此痴醉?」

因此他質疑,為什麼:

學者以《福建和台灣的劇種-薌劇》、《台灣電影戲劇史》、《宜蘭縣志》、《台灣省通志》為史料採集,替從無文字歷史的歌仔戲,寫七字仔源自中國錦歌,宜蘭為歌仔戲發源地,並勒定為台灣歌仔戲的文獻起點。無奈!歌仔戲從業人員拙於筆墨有口難辨,又無管道發聲,只能睜眼嘆看,歌仔戲的歷史任人搓圓捏扁,讓無中生有的訛史傳湠下去。(註三)

在《七字調》文中,他闢頭就說:

歌仔戲因「七字仔」成戲,它是歌仔戲最重要的資產,少了七字仔就不是歌仔戲了 。但 自從呂訴上的《台灣電影戲劇史》,誣指「七字仔」源起自中國的「錦 歌」,知識份子每談及七字仔,必將錦歌作為論述基點,「錦歌之說」也成為歌仔戲學術論文不可缺少的引 ,盤根錯節已成顯學。

文末說:

令人悲痛的是,多年來台灣研究歌仔戲學者,......以「學術強權」,戮力替從未出現在台灣任何文獻記載、生活語彙的錦歌圖立基,....再再誤傷七字仔的解釋權。

從這些簡短的引文,可見呂先生想留下歌仔戲歷史資料,維護歌仔戲文化解釋權的用心與心境。

::::::::::::::::::::::

我寫文章談「錦歌」問題共有三次,心境大概也與呂先生相似。第一次在《鄉土情節與現代化暗影崇拜》(註四)文中,我提到:

唸歌俗稱「歌仔」,主要腔調統稱「歌仔調」,粉墨登場就叫「歌仔戲」。歌仔戲的淵源關係對民間藝人來說,是不言自明的,可怪的是知識分子一直沿襲呂訴上的說法,說源自「錦歌」(呂訴上抄自中國大陸的說法),事實上台灣根本沒有叫「錦歌」的東西存在。

今天的年輕人可能不知道,三十多年前,我敢作這樣的論斷,說真的,還得有些「文膽」才行。因為在長期脫離現實的文化風氣下,那時代的台灣社會,不僅知道或聽過「歌仔」這名詞的人不多,知道歌仔戲是從「歌仔」演化來的更少,很多人甚至「想當然耳」的認為歌仔戲是中國閩南傳來的東西。

我的那幾句話,就引起宜蘭的陳建銘先生批評,大意是說我不學無術、少見多怪(註五)。於是我只好寫 《「錦歌」、『錦歌』、什麼錦歌》一文(註六)回應,說明台灣學界「錦歌說」的來龍去脈,指出這些說法、只像是「鸚鵡學舌」一樣的「人云亦云」,充其量也只是「信仰」層次的認定,是無可信度可言的捕風捉影。

我和陳健銘的討論「錦歌」的文章,卻意外的觸動閩南學者的心事。 劉春曙先生以「繫鈴人」的角色,說明「錦歌」名稱的由來(註七)。他為了解釋台灣沒有「錦歌」名目的原因,竟「不打自招」的說明「錦歌」這名詞,是他於1953年,帶頭「創造」的新名詞 。於是我寫《「錦歌」、「台灣歌仔」、「錦歌研究會」》(註八),說明「錦歌」是莫須有的名詞、台灣歌仔與閩南歌仔內涵不同、「錦歌研究會」是他們「芳草計畫」的一個重要項目。

我的最後這篇《「錦歌」、「台灣歌仔」、「錦歌研究會」》的文章,只在台灣歌仔學會會訊中刊出,相信看到的人很少,呂先生應該也沒有讀到。

我的文章,自認對「錦歌說」已經作了有效的翻案。但是學界視若無睹,情形仍然如呂福祿先生所說:

知識份子每談及七字仔,必將錦歌作為論述基點,「錦歌之說」也成為歌仔戲學術論文不可缺少的引文,盤根錯節已成顯學。

多年來台灣研究歌仔戲學者,...以「學術強權」,戮力替從未出現在台灣任何文獻記載、生活語彙的錦歌圖立基,....再再誤傷七字仔的解釋權。(註九)

附註:

註一 、https://cht.tw/x/422zv台灣時報台灣文學2011.9.1~.12),

註二、 https://cht.tw/x/p781z台灣時報台灣文學2014.08.24~30)。

註三、為台灣社會記錄即將失落的歷史圖像

https://cht.tw/x/8adh6。按:廖秀容老師訪述呂福祿先生文章

三十幾篇,已集結成「見錄歌仔戲」一書,2015,12,稻香出版

社。

註五、 http://www.atb.url.tw/cri/index.htm;原載自立晚報 副刊,

1987.4.27)

註六、《歌仔戲中的錦歌----「福建民間音樂簡論」讀後》,俗曲藝

51期。後來改題目,收於其稻香出版社出版的「野台鑼鼓」,未將我的回應文做附錄。

註七、《 錦歌論文選輯--錦歌題外談二則之一》,1991.10.漳州薌城區文化局、漳州薌城錦歌藝術研究會印行。 )

註八、台灣歌仔學會會訊第八期;同見 http://www.atb.url.tw/cri/index.htm

註九、同註一。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王振義的沙龍
4會員
38內容數
王振義倒騎驢子
王振義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2/02/06
寫於2020.8.25 至於訪談用什麼語言就更不用問了,邱教授應該瞭解我的「毛病」,以前即使去文建會等單位開會,一向都用台語。心中抱定,即使他用北京話發問,我照樣說我的台語。 訪談節目如何我不很關心,何時播出也不經心。倒是昨天女兒把第一單元節目內容轉寄給我,我就把它轉po出去,並寫下一些感想。
2022/02/06
寫於2020.8.25 至於訪談用什麼語言就更不用問了,邱教授應該瞭解我的「毛病」,以前即使去文建會等單位開會,一向都用台語。心中抱定,即使他用北京話發問,我照樣說我的台語。 訪談節目如何我不很關心,何時播出也不經心。倒是昨天女兒把第一單元節目內容轉寄給我,我就把它轉po出去,並寫下一些感想。
2022/02/06
寫於2018.10.4 中國方言確實有把「蛙」叫作「雞」的情形,如蘇州說是「田雞」, 揚州說為「水雞」,我戴眼鏡,常有人說我是「四眼田雞」。不過,別人「指鹿為馬」 我們沒必要跟著說「水鹿」為「水馬」吧! 其實,教典有不少用字讓我「直覺」的反彈。 對「互」字的造字原理,講解最爽心的是「象形字典」:
2022/02/06
寫於2018.10.4 中國方言確實有把「蛙」叫作「雞」的情形,如蘇州說是「田雞」, 揚州說為「水雞」,我戴眼鏡,常有人說我是「四眼田雞」。不過,別人「指鹿為馬」 我們沒必要跟著說「水鹿」為「水馬」吧! 其實,教典有不少用字讓我「直覺」的反彈。 對「互」字的造字原理,講解最爽心的是「象形字典」:
2022/02/06
寫於2020.9.4 昨天(9.3.)文章,是看臉書顯示我四年前9.2寫的「給上街的軍公教」(他們隔天9.3要上街抗議年改)後引發的感想。但原來的「給上街的軍公教」文章卻反而不見啦。失去話頭,就不知我說「愛因斯坦的年金問題」是怎麼一回事啦。 ::::::::: ::::::::::
2022/02/06
寫於2020.9.4 昨天(9.3.)文章,是看臉書顯示我四年前9.2寫的「給上街的軍公教」(他們隔天9.3要上街抗議年改)後引發的感想。但原來的「給上街的軍公教」文章卻反而不見啦。失去話頭,就不知我說「愛因斯坦的年金問題」是怎麼一回事啦。 ::::::::: ::::::::::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天外曲,月邊音,清致高標記竹林。
Thumbnail
天外曲,月邊音,清致高標記竹林。
Thumbnail
歷史人物吃點戲劇人物的虧,也不是壞事。
Thumbnail
歷史人物吃點戲劇人物的虧,也不是壞事。
Thumbnail
名稱-詩詠雲林閩南語古典詩吟唱暨創作研習計畫 地點:北港鎮南陽國小視聽教室(雲林縣北港鎮光明路59號) 時間:2023/2/3(五)上午 演講內容-雲林縣臺語漢詩詩人作品賞析及吟唱 演講者-國立虎尾科技大學通識教育中心李玉璽教授 壹 學習台語漢詩吟唱的目的 一 正音 透過台語詩詞吟唱,學會查台語字典
Thumbnail
名稱-詩詠雲林閩南語古典詩吟唱暨創作研習計畫 地點:北港鎮南陽國小視聽教室(雲林縣北港鎮光明路59號) 時間:2023/2/3(五)上午 演講內容-雲林縣臺語漢詩詩人作品賞析及吟唱 演講者-國立虎尾科技大學通識教育中心李玉璽教授 壹 學習台語漢詩吟唱的目的 一 正音 透過台語詩詞吟唱,學會查台語字典
Thumbnail
壹、由民歌俚曲到風土載體   在中國傳統文學領域,竹枝詞由俚俗的民間歌謠,雅化為書寫風土的詩歌載體,千餘年來這種能歌、能舞、可記述的作品,普受關注與喜愛。歷代論者對於竹枝詞之文體屬性,往往存在認知差異。有人認為竹枝詞並非「七絕詩體」,因為如果是七絕,理應在一定程度上講究格律,然而歷考現存竹枝詞作品,
Thumbnail
壹、由民歌俚曲到風土載體   在中國傳統文學領域,竹枝詞由俚俗的民間歌謠,雅化為書寫風土的詩歌載體,千餘年來這種能歌、能舞、可記述的作品,普受關注與喜愛。歷代論者對於竹枝詞之文體屬性,往往存在認知差異。有人認為竹枝詞並非「七絕詩體」,因為如果是七絕,理應在一定程度上講究格律,然而歷考現存竹枝詞作品,
Thumbnail
詩鐘是中國古代的一種限時吟詩的文字遊戲,大約出現在清朝嘉慶、道光年間的福建以及廣東地區。後來傳入台灣,變成台灣的傳統,目前台灣各台語漢文傳統詩社定期擊缽時,仍常常習作詩鐘,與集句略有差異。 國立虎尾科技大學 通識教育中心 李玉璽老師編 2021年6月初稿
Thumbnail
詩鐘是中國古代的一種限時吟詩的文字遊戲,大約出現在清朝嘉慶、道光年間的福建以及廣東地區。後來傳入台灣,變成台灣的傳統,目前台灣各台語漢文傳統詩社定期擊缽時,仍常常習作詩鐘,與集句略有差異。 國立虎尾科技大學 通識教育中心 李玉璽老師編 2021年6月初稿
Thumbnail
《說苑》:(楚)鄂君子皙之汎舟於新波之中也,乘青翰之舟,極䓣芘,張翠蓋而㩉(拉)犀尾,班麗褂衽,會鍾鼓之音畢,榜枻越人擁楫而歌,歌辭(拼音字)曰: 濫兮抃草濫。 予昌枑澤,予昌州。 州𩜱、州焉乎,秦胥胥。 縵予乎,昭澶秦踰。 滲惿隨河湖。 鄂君子皙曰:「吾不知越歌,子試為
Thumbnail
《說苑》:(楚)鄂君子皙之汎舟於新波之中也,乘青翰之舟,極䓣芘,張翠蓋而㩉(拉)犀尾,班麗褂衽,會鍾鼓之音畢,榜枻越人擁楫而歌,歌辭(拼音字)曰: 濫兮抃草濫。 予昌枑澤,予昌州。 州𩜱、州焉乎,秦胥胥。 縵予乎,昭澶秦踰。 滲惿隨河湖。 鄂君子皙曰:「吾不知越歌,子試為
Thumbnail
毛澤東《七律·和柳亞子先生》: 飲茶粵海未能忘bong5,索句渝州葉正黃hong5。 三十一年還舊國,落花時節讀華章tsiong。 牢騷太盛防腸斷,風物長宜放眼量liong5。 莫道昆明池水淺,觀魚勝過富春江kong。  毛澤東可說是近代第一古典詩詞人,畢竟人家的人生經歷與
Thumbnail
毛澤東《七律·和柳亞子先生》: 飲茶粵海未能忘bong5,索句渝州葉正黃hong5。 三十一年還舊國,落花時節讀華章tsiong。 牢騷太盛防腸斷,風物長宜放眼量liong5。 莫道昆明池水淺,觀魚勝過富春江kong。  毛澤東可說是近代第一古典詩詞人,畢竟人家的人生經歷與
Thumbnail
台灣芎藭 由詩經與楚辭組構成史詩歷史長篇小說,羋月傳,看小說,順便學歷史,欣賞古詩歌,實是愜意之至!改編自同名小說的電視劇亦頗有可觀之處!場景,服裝造型,都能發斯古之幽情,令人悠然神往於古往今來的天地之間。大陸佔據天時地利,對於製作古裝劇有其先天的優勢,不過,說到軟實力,台灣更有捨我其誰的驕傲本錢。
Thumbnail
台灣芎藭 由詩經與楚辭組構成史詩歷史長篇小說,羋月傳,看小說,順便學歷史,欣賞古詩歌,實是愜意之至!改編自同名小說的電視劇亦頗有可觀之處!場景,服裝造型,都能發斯古之幽情,令人悠然神往於古往今來的天地之間。大陸佔據天時地利,對於製作古裝劇有其先天的優勢,不過,說到軟實力,台灣更有捨我其誰的驕傲本錢。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