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得以前的小事件,那時候朋友們說要一起看電影,來到了戲院門口。他們看著電影時刻表,異口同聲說要看陣頭。我覺得不想看,但也想看電影,所以選了同一時間的鐵娘子。
我不喜歡看因為一時興起的話題,這樣讓我覺得無聊,因為流行我才覺得乏味。大家都喜歡娛樂性質很高的事物,但是我不想將自己僅有的錢,用在疑似高度商業導向的商品上。這可能是對自己的感受層面,所進行的投資嗎?也有可能只是天性反骨,硬要唱反調。
總而言之,如果在有選擇之下,我會希望自己的付出有收穫。而且是我想要的。
----
那天去看了一部電影,看沒幾分鐘,我就覺得電影很無聊。我不喜歡這一部電影,但是當下也說不上來為什麼不喜歡。
總覺得,電影裏的每個『精彩』片段,都有每部受歡迎的電影的影子,整體結論就是『補丁』。
事隔幾天後,就在剛剛,睡不著的情況底下,我反思到了對於觀賞電影後真正的感受。很模糊,如果不立刻記下,這反思一定就會飛走了。
我之所以不喜歡這部電影,內心的深層想法我終於明白了。
一心只想符合大眾化的期待,所以將電影娛樂性質提高、再提高,形成了我認為的補丁。
如果沒有娛樂,電影就不賣座。這樣一個恐懼心理,清楚的傳達給我了!而我也不是無惡不作的爪牙,我只是想去欣賞一個故事的平凡人,為什麼要這樣害怕而極度想掌握我的眼睛及感受呢?
我感覺自己被像哄騙小孩般的敷衍了事,製片公司把我當成賺錢的工具。
我需要的是一個好的故事,能夠讓我看見故事的內容,所以我才會出現在電影院的座位上。而這個好故事能為我平凡無奇的生活,帶來更多元的思考及感受。看完電影走出戲院,彷彿重獲新生充滿熱情與期待,對於自己的生活有了更多的可能性。
而不是看完後,如同煙花璀璨,事後所剩的是無盡的空虛,還有灰塵及污染。
---
只是這樣的批判,這究竟是我個人感受,對錯與否也不能單方面而定論。我只是不想為了表面的和諧,或是符合大眾,而因為忘記自己心中的聲音。我想要尊重自己的聲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