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要你會抱怨,就不缺議論題材。那麼,小學生會不會抱怨?--會!那他們會不會寫議論文?--當然會!雖然議論的原動力是出自於抱怨,可是這兩者之間仍隔著兩扇門:第一扇門是……
議論文,光是這三個字就給人一種好沉重的感覺,好像一定要正經八百地闡揚一個深刻道理,或是憂國憂民地論述一個重大議題才叫議論文。其實,這兩者都是議論文沒有錯,但都只是議論文的一小部分。
事實上,議論文的範圍不分鉅細,如同林語堂先生所說的:「宇宙之大,蒼蠅之微,皆可取材。」
不只是核四存廢議題可以拿來議論,你家巷口蔥油餅又貴又難吃可以議論、隔壁鄰居半夜吵得你睡不著覺可以議論、你老公衛生習慣太差可以議論、你婆婆嘮叨雞婆又喜歡干涉你們的生活更可以議論……。總而言之,只要你會抱怨,就不缺議論題材。
那麼,小學生會不會抱怨?--會!
那他們會不會寫議論文?--當然會!
雖然議論的原動力是出自於抱怨,可是這兩者之間仍隔著兩扇門:第一扇門是理性思考並提出解決方法,第二扇門是提出論據,加強說服力。沒有打開這兩扇門,孩子就只能永遠停留在沒有建設性的抱怨當中。
我們可以運用一個句型來鍛鍊孩子的議論能力:
如果想/不想(主張)……就(提出解決方法)……因為(提出論據)……
光是一天當中,就有許多情境可以運用這個句型來幫孩子消化感受、進行思考。如果連生活當中的小事情都不會議論的話,他們有能力議論什麼重大議題嗎?
以下是我在《全國兒童週刊》發表的專欄文章,歡迎參考:
付費內容:故事文字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