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平公正公開我們所要承擔的是更好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raw-image

取自台灣新聞攝影協會官方粉絲頁

台灣新聞攝影大賽是台灣唯一個堅持公平公正公開評審的新聞攝影比賽,由台灣新聞攝影協會主辦,今年是第13年舉行比賽,在今年比賽結果出爐後隔天,協會發出了一則道歉聲明,針對一位參賽者作品在工作人員列檔失誤的情況下並沒有進入評審程序,也就是五位評審並沒有看到這些參賽作品。自己曾經籌備與執行幾次評審比賽,現在也是協會會員,對於這件疏失想必沒有人樂見發生,大家心情也特別難受。但重要的是應該重新檢視過程,找到問題,不要停下往更好的腳步。

台灣新聞攝影協會
【台灣新聞攝影協會道歉聲明】 針對2020台灣新聞攝影大賽參賽者 端傳媒 林振東先生 報名檔案遺失一事特此做說明與詳述。 由於比賽下…www.facebook.com

世界上沒有太多攝影比賽是全程公開評審的,因為台灣新聞攝影大賽發起之初就是為了抗議評審過程可能的黑箱,設定了一個高度的標準和原則,這13年來不斷有聲音要中止這個原則,因為這會被高度檢視,對主辦方、評審、參賽者都存在強烈的壓力,特別是現在鍵盤時代,一但稍有失誤就有可能被放大砲轟。

可是我們要因為害怕而讓自己喪失前進的可能嗎?突破從來就不是容易的事,也必定備受挑戰,健康的是知錯改錯,沒有最好只有更好。

催毀容易建設難,台灣新聞攝影協會是一個非營利組織,由熱心這個產業的從業人員、同好、聲援者共同成立組成,在經費拮据的情狀下,每次比賽的籌備工作人員、場地、評審都不支酬來進行,這當然並不能拿來做藉口,協會在這樣的狀態下還是希望每年能做得更好,來回饋所有參賽者與支持者,這些年來也確實看到比賽的流程、後勤一直有在改善,確實有往更理想的方向走。

這不是第一次遺漏參賽者的作品,有一年我在執行的時候也發生過這件事,因此我深刻警愓,在我後來執行的幾年中不要再犯,同時試圖修正、避免錯誤憾事再發生。比賽的前幾年,是採收取光碟及書面報名表的方式進行,因此很好檢驗報名及評審程序是否完備,以及隨時可以覆查,但問題是手續相當繁雜,不利參賽者也不利工作人員。後來改成用Email線上報名,但Email的不穩定及容量限制,常造成參賽者及作品的遺漏,我那一年就是因為這樣而遺漏一位參賽者及作品,所幸比賽堅持全程所有照片公開評審,參賽者在評審過程中發現並提出詢問,評審團臨時做出調整,雖然已評完的類別無法逆轉,至少還沒評的可以重新將遺漏的作品加入評選,所幸有即時發現與調整,這份作品最後還得了大獎。

慢慢的近幾年線上工具越來越方便,我們也感受到投件參賽的程序是越來越便捷,責任歸屬與回溯也越來越清楚,較不會有遺漏的問題,但為何這次還是失誤了?我沒有參與這次的籌備與執行,以過去的經驗判斷應該在這兩個環節要重新檢視:

1. 與參賽者的回覆機制與後續流程管控
2. 全程所有照片的公開評審以防呆

當參賽完成線上報名及投件後並不算完成參賽報名,而是在工作人員確實收到參賽作品,同時檢視每個投件資訊是否完備符合,再進行參賽者及作品的重新編碼和分類,在所有報名收件截止後重新檢視每份參賽作品,並對初始報名表單,當完成這些程序後再回覆參賽者,投件幾張、哪些類別,才完成報名手續,並且公告如在某某時間內尚未收到回覆信者請來信告知,如此才能確認每份投件都如實收取及分類。否則真的很容易發生現在的憾事。這件事情繁瑣,就我身為一個參賽者而言,我就沒有收如此仔細的回覆。

另外是關於所有參賽照片的全程公開評審。好像有些參賽照片沒有看到,於是我才會在中途已評審完兩個類別看直播時提出問題,但收到主辦方回應已事先進行過線上初選,當天直播公開評審只會針對通過線上初選的作品進行評審,有說明我也就欣然接受,但主辦方就必須面對自己定下的規則打折扣,同時承擔參賽者即時防呆修正的可能。在迅速的淘汰淘汰的情境下,沒看到自己的參賽作品被展示出來,參賽者只能心情低落覺得技不如人,不太有機會想到是自己的作品被遺漏。

聲明發出一天後,看到網上有許多反應與後續動作,或許有些太過激動、有些聲音是大了點,但這就是我們一開始舉辦這個比賽希望看到的,這是一個公平公正公開的新聞攝影比賽,大家都可以來參加,都可以來挑戰什麼是你心中的新聞攝影定義,從林振東的被遺漏我們可以知道評審團是獨立運作的,主辦方也遵守了公平公正的信念,沒有透露誰有參賽、誰沒參賽,誰的參賽作品是哪些,這些會影響評審團及比賽的負面因子都確實隔離,公平公正是沒有被摧毀的,只是公開跟流程需要再修正。相信行家都明白,任何比賽都只是一時的,即便你在某個比賽拿下了大獎並不代表你成功了,而是你知道下次該努力跟挑戰的東西是什麼,重要的是不是拿下大獎,而是你檢閱了自己並且朝向自己理想的地方前進。如果你為林振東的作品抱屈,那麼你可以更實質的支持這些影像,台灣新聞攝影大賽並沒有那麼重要,重要的是你知道什麼是好的影像、影像的力量。

你可以更實質的支持好的影像:

端傳媒 潮湧 — 香港反修例運動影像紀錄(附贈端傳媒1個月暢讀會員) Time and Tide — Photographs of the Anti-extradition Bill Protests…
【推薦序】馬傑偉 教授 【推薦序】郭力昕 教授 【前言】林振東 端傳媒攝影主任 01. 潮 Masses 02. 煙 Smoke 03. 暴 Force 04. 唱 Sing 05. 困 Deadlock 06. 火 Burning…www.books.com.tw

這裡你可以看到林振東的好影像:

香港反修例運動影像記錄|影像|端傳媒 Initium Media https://theinitium.com/article/20191231-photo-extradition-law-protest/

你可以捐款,讓台灣新聞攝影協會做得更好:

https://taiwanpressphoto.wixsite.com/homepage/blank-6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小偉的沙龍
1會員
35內容數
新聞攝影在台灣就如同雞肋,看似重要又不重要,從媒體呈現的架構看起來就是一個圖像世界,事實上就像果蠅的複眼看世界,氾濫而失焦。新聞攝影是另一種白色巨塔,外人看起來巨大而神秘,按圖索驥、緣溪行,或許就能發現箇中天地。就自己從事新聞攝影工作十餘年的心得分享所思所聞,提供觀看新聞影像的多重視角。
小偉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1/06/10
攝影晚安對話0611-廢棄的兵營但記憶還在 用一根麻繩穿過衣袖的兩個洞,衣服下緣用油性筆寫上你的編號,內褲也是穿過腰腿兩個洞,編號寫在褲頭。一個班一條,丟在地上集中管理,洗衣場的兵會來統一收,費用從每個人的兵費裡扣。第一次送洗回來,我不見了兩條內褲跟一件內衣,雖然一直在觀察我的編號被誰穿了....
Thumbnail
2021/06/10
攝影晚安對話0611-廢棄的兵營但記憶還在 用一根麻繩穿過衣袖的兩個洞,衣服下緣用油性筆寫上你的編號,內褲也是穿過腰腿兩個洞,編號寫在褲頭。一個班一條,丟在地上集中管理,洗衣場的兵會來統一收,費用從每個人的兵費裡扣。第一次送洗回來,我不見了兩條內褲跟一件內衣,雖然一直在觀察我的編號被誰穿了....
Thumbnail
2020/07/21
攝影晚安對話0721 前兩天聽到一個說法,關於圖片編輯與挑圖的自由,對照3天前看到這篇文章照片時內心的讚嘆,覺得這個說法挺有趣的。
Thumbnail
2020/07/21
攝影晚安對話0721 前兩天聽到一個說法,關於圖片編輯與挑圖的自由,對照3天前看到這篇文章照片時內心的讚嘆,覺得這個說法挺有趣的。
Thumbnail
2020/07/20
攝影晚安對話0720 思想總是在現實與思想中打轉,這是雞生蛋、蛋生雞,常因為便宜行事,便囫圇吞棗、套套邏輯,不過問這些、想這些的人也挺無聊的,這有什麼好問的,然後有人說這是哲學。
Thumbnail
2020/07/20
攝影晚安對話0720 思想總是在現實與思想中打轉,這是雞生蛋、蛋生雞,常因為便宜行事,便囫圇吞棗、套套邏輯,不過問這些、想這些的人也挺無聊的,這有什麼好問的,然後有人說這是哲學。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2025 vocus 推出最受矚目的活動之一——《開箱你的美好生活》,我們跟著創作者一起「開箱」各種故事、景點、餐廳、超值好物⋯⋯甚至那些讓人會心一笑的生活小廢物;這次活動不僅送出了許多獎勵,也反映了「內容有價」——創作不只是分享、紀錄,也能用各種不同形式變現、帶來實際收入。
Thumbnail
2025 vocus 推出最受矚目的活動之一——《開箱你的美好生活》,我們跟著創作者一起「開箱」各種故事、景點、餐廳、超值好物⋯⋯甚至那些讓人會心一笑的生活小廢物;這次活動不僅送出了許多獎勵,也反映了「內容有價」——創作不只是分享、紀錄,也能用各種不同形式變現、帶來實際收入。
Thumbnail
嗨!歡迎來到 vocus vocus 方格子是台灣最大的內容創作與知識變現平台,並且計畫持續拓展東南亞等等國際市場。我們致力於打造讓創作者能夠自由發表、累積影響力並獲得實質收益的創作生態圈!「創作至上」是我們的核心價值,我們致力於透過平台功能與服務,賦予創作者更多的可能。 vocus 平台匯聚了
Thumbnail
嗨!歡迎來到 vocus vocus 方格子是台灣最大的內容創作與知識變現平台,並且計畫持續拓展東南亞等等國際市場。我們致力於打造讓創作者能夠自由發表、累積影響力並獲得實質收益的創作生態圈!「創作至上」是我們的核心價值,我們致力於透過平台功能與服務,賦予創作者更多的可能。 vocus 平台匯聚了
Thumbnail
小報文化小記者生存紀事EP01 小報文化是台港資某報紙的特色,即使它的記者數和資源是數倍於傳統平媒的。這讓台水傳統平媒很不適應。我個人把臥韱採訪配合同事在外頭公共場地拍攝的沒爭議的鐵則,主要是要以踢爆台灣不公不益不文化的亂象,滿足觀眾自以為偉光正的三歡來批評見報的新聞,這對公部門影響力很大,他們還
Thumbnail
小報文化小記者生存紀事EP01 小報文化是台港資某報紙的特色,即使它的記者數和資源是數倍於傳統平媒的。這讓台水傳統平媒很不適應。我個人把臥韱採訪配合同事在外頭公共場地拍攝的沒爭議的鐵則,主要是要以踢爆台灣不公不益不文化的亂象,滿足觀眾自以為偉光正的三歡來批評見報的新聞,這對公部門影響力很大,他們還
Thumbnail
足協爭議事件發生後,臺灣足球熱情未能持續,原因背後的問題值得探討。希望透過此文能夠引起對臺灣足球狀況的關注,並為球員的努力提供更多的支持。
Thumbnail
足協爭議事件發生後,臺灣足球熱情未能持續,原因背後的問題值得探討。希望透過此文能夠引起對臺灣足球狀況的關注,並為球員的努力提供更多的支持。
Thumbnail
作者 Only 系列文章,【一天一千字,進化每一次】分享了在台灣與大陸工作的經歷,強調台灣言論自由的優勢。然而,作者也指出言論自由可能帶來的負面影響,如言論不負責任。作者欣賞凱文·凱利的慎言標準,認為這是評估言論恰當性的最高標準。最後,作者呼籲每個人都要對自己的言論負責,並用經濟學角度思考言論責任。
Thumbnail
作者 Only 系列文章,【一天一千字,進化每一次】分享了在台灣與大陸工作的經歷,強調台灣言論自由的優勢。然而,作者也指出言論自由可能帶來的負面影響,如言論不負責任。作者欣賞凱文·凱利的慎言標準,認為這是評估言論恰當性的最高標準。最後,作者呼籲每個人都要對自己的言論負責,並用經濟學角度思考言論責任。
Thumbnail
亞洲藝術市場的年度盛會--巴塞爾香港藝博會熱鬧開鑼。此番台灣畫廊不但創紀錄的十家獲邀展出,而且畫廊協會十數家同野也群赴觀摩。業者的看展與酬酢照幾乎洗版我的臉書。看來台灣藝術業者春風得意、收穫滿滿了。
Thumbnail
亞洲藝術市場的年度盛會--巴塞爾香港藝博會熱鬧開鑼。此番台灣畫廊不但創紀錄的十家獲邀展出,而且畫廊協會十數家同野也群赴觀摩。業者的看展與酬酢照幾乎洗版我的臉書。看來台灣藝術業者春風得意、收穫滿滿了。
Thumbnail
本文是作者分享對台南海淡廠最有利標評選和決標的流程,以及猜測的決標日期,在國統聯盟優秀的前提之下,同時期招標的台南和新竹兩案,國統當能拿下至少一案:台南廠
Thumbnail
本文是作者分享對台南海淡廠最有利標評選和決標的流程,以及猜測的決標日期,在國統聯盟優秀的前提之下,同時期招標的台南和新竹兩案,國統當能拿下至少一案:台南廠
Thumbnail
臺灣賽鴿運動發展蓬勃,產業年產值高達700億元,但其合法性長期處於灰色地帶。本文探討臺灣賽鴿的文化、賽制以及賽鴿文化的光與恥,呼籲政府應與產業界人士討論,在動物福利前提下思辨賽鴿合法化。
Thumbnail
臺灣賽鴿運動發展蓬勃,產業年產值高達700億元,但其合法性長期處於灰色地帶。本文探討臺灣賽鴿的文化、賽制以及賽鴿文化的光與恥,呼籲政府應與產業界人士討論,在動物福利前提下思辨賽鴿合法化。
Thumbnail
由於官展展出日程短,未有多樣的開發商品,僅一般性的文宣品:如1. 展覽目錄,供入場觀眾自由索取。2. 展覽圖錄:由台灣教育會與台灣日本畫協會合作出版《台灣美術展覽會畫冊》[1],除第1回外,圖錄封面皆選自審查員之作品來搭配,以鮮豔的珂羅版印刷,發行份數為5百本(1本定價3圓)販售
Thumbnail
由於官展展出日程短,未有多樣的開發商品,僅一般性的文宣品:如1. 展覽目錄,供入場觀眾自由索取。2. 展覽圖錄:由台灣教育會與台灣日本畫協會合作出版《台灣美術展覽會畫冊》[1],除第1回外,圖錄封面皆選自審查員之作品來搭配,以鮮豔的珂羅版印刷,發行份數為5百本(1本定價3圓)販售
Thumbnail
「華文公關獎」是由台灣台北國際公共關係協會(TIPRA)以雙年會型式主辦,,今年邁入第六屆,公關產業眺望這個小平台今年能夠再度共襄盛舉,支持這項產業盛事的推廣,並且能和這麼多在公關產業中執牛耳的單位共同掛名,PReview感到非常惶恐和榮幸。 既身負重任,我們希望能製做出一些差異化的推廣內容....
Thumbnail
「華文公關獎」是由台灣台北國際公共關係協會(TIPRA)以雙年會型式主辦,,今年邁入第六屆,公關產業眺望這個小平台今年能夠再度共襄盛舉,支持這項產業盛事的推廣,並且能和這麼多在公關產業中執牛耳的單位共同掛名,PReview感到非常惶恐和榮幸。 既身負重任,我們希望能製做出一些差異化的推廣內容....
Thumbnail
轉變中的台灣新聞攝影與大賽 當時代在轉變,事情也應該要有所轉變。 從2007年開始的「台灣新聞攝影大賽」走過12個年頭,今年共有109位參賽者,將近2,000張作品,其中還不乏有來自國外投件,規模與競爭已是12年來的高峰。從今年的得獎名單顯示了一些轉變的現象。
Thumbnail
轉變中的台灣新聞攝影與大賽 當時代在轉變,事情也應該要有所轉變。 從2007年開始的「台灣新聞攝影大賽」走過12個年頭,今年共有109位參賽者,將近2,000張作品,其中還不乏有來自國外投件,規模與競爭已是12年來的高峰。從今年的得獎名單顯示了一些轉變的現象。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