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重束縛(Double bind)如何影響大腦?

2022/02/21閱讀時間約 10 分鐘
在上一部長文「從NLP心理學拆解Netflix紀錄片「Tinder大騙徒」​ ​」中,提到了雙重束縛(Double Bind)這個概念

這個概念在心理學、NLP、催眠中有著相當重要的地位。而台灣真正有在針對其作研究的單位人員,卻是少之又少。

他重要、有名的程度,甚至讓許多的坊間課程、銷售話術都要來沾個光。大家最常聽到的例子大概就是「少年耶!你的陽春麵要加一顆滷蛋還是兩顆滷蛋」的運用。
不過,大家針對這個例子的理解,卻幾乎都是錯誤的。

因為上一篇文章主旨是講解心理學在騙術中的惡用,礙於篇幅、沒辦法針對Double bind做更深入的描述。
藉這篇文章,我試著完整的將Double bind的原理,以及其在日常當中刻意或無意的運用和效果,揭露給你。

誰提出雙重束縛?

發現雙重束縛,並將其正式命名的人是Gregory Bateson(葛雷戈里.貝特森
Gregory Bateson
這個男人多才多藝、充滿傳奇色彩,既是生物學家、又是人類學家、語意學者、控制論學者、既參予過惡名昭彰的MK Ultra計畫、又與Virigina Satir(維吉尼亞.薩提爾一同從事心理工作過。
沒錯,就是那個家族治療大師---薩提爾
甚至、甚至,就連我們耳熟能詳的催眠大師Milton Erickson(米爾頓.艾瑞克森)跟Bateson也是摯友。
從這裡你就能發現一些歷史脈絡、那就是他們這批人本來就是同一掛的
所以,後續當年輕的Richard Bandler(理查.班德勒)(神經語言程式學NLP創始人)以工讀仔的身分,幫老艾紀錄催眠稿的時候,就不難想像在這脈絡下,NLP(神經語言程式學)是怎麼被Bandler發明出來的了。不過那是另外的故事。
我們繼續回到Bateson身上。

雙重束縛來自哪?心智生態學

貝特森身上背著那麼多的技能跟專業、那說真的、他專精的到底是什麼?是溝通嗎?還是控制論?又或是生物學?還是後來跟薩提爾搞在一起的心理學研究?
都不是。他專精的、是這些不同科目間的「連結」
為此,唯一屬於他、由他單獨鑽研的「心智生態學」由此而生。
心智生態學帶有強烈的哲學色彩、又內含了精神分析的底蘊、從宏大的世界認知、探討到生物間的種類與細目、最後連結回一個根本的問題---後設(Meta)、與連結
這個概念,就像是妳唸商學院、而每天早上跟你一起走路上學的男孩,則是對面工學院機械科的學生。
他每天跟你搭訕,時不時也會聊到校園及學科的生活,你對他專精研究機械這件事情很有興趣,很想跟這男孩多聊聊,但你很快就發現這些理工宅講的內容,你一句也聽不懂。
你很快地想到:「阿~~這麼多不同的科目、為什麼沒有一個「科目」是教商科工科之間的關係呢?」
如果學會這個技能,也許你就有理由可以跟這大男孩走更近了。
你很快的接著想:其實不只是商科跟工科的關係...其他的院校也一樣。一旦畢業了、踏入職場,除非領一份死薪水,否則創業的話,要運用的能力都會是複合式的吧?
所以,有什麼學問,是把商業跟工業、跟生物、跟心理、跟社會、跟法律跟其他種種想得到的學問,通通連結在一起的呢?
有,這就是「心智生態學」

雙重束縛的定義?後設思考是?分型錯誤是?

關於雙重束縛,最完整的描述就是「缺乏後設思考邏輯類型分型錯誤,這句話是最正確的解釋,因為直接來自Gregory Bateson之手。
那要理解這句話的涵義,我們得先理解什麼叫「後設思考」以及什麼叫「邏輯類型的分型錯誤」。
什麼是「後設思考?」舉個例子:你正在進行一場舞台劇的排練。
安安靜靜的劇場,只有你和其他角色。
排練到一半,負責帶領你們的老師不是很滿意,於是他把你叫到跟前,微笑輕輕地說:「這一場分手的戲碼,你要投入感情、要想像你面前就是你畢生最愛、卻也最恨的人。」
話說完、他突然臉色一改,眼睛直勾勾瞪著你:「我們分手吧!我沒見過像你這麼厚顏無恥之徒!」
空氣瞬間凝結,全劇場的人被他的聲音嚇到、全都停下手邊的工作。
老師眼睛死死的盯著你、重重的呼吸,然後呼吸漸緩。
慢慢平靜下來後,他回到那和藹的表情,然後笑笑地看著你。其他的人繼續轉頭做著自己的事情。
請問他在做什麼?
沒錯,他正在表現該如何「演出」一段提分手的劇碼、他正在示範給你看
縱使這個示範來得突然、也嚇到了身邊的人,但正常狀況下,整個劇場中的工作人員都會知道他在幹嘛。
當然,你也知道他在幹嘛。考量到這是個劇場、他是劇場老師、而你正在練習演出、他把你叫來提點你、後面接上突然憤怒的過程.....整個過程的組合拼湊、讓你相信他是在示範給你看。
你的大腦在接受到那麼多資訊的當下,依舊能夠察覺整個整體下的脈絡,去辨認出「他是在示範」而不是「瞬間告白交往後又瞬間提分手還罵了你一把」,這樣就是所謂的辨認後設。
後設能力、後設思考、意味著能看到事件中所有訊息的呈現、又能夠有效、且合理的辨認訊息在整體所處的定位。
那麼,如果缺乏了看到這樣全貌的能力、受限在單一訊息之中,那就較缺乏後設能力、缺乏後設思考。
好,那缺乏後設思考的「邏輯類型分型錯誤」,前半段解釋了、後半段呢?

邏輯類型的分型錯誤是什麼?

在這個例子中,戲劇練習是一個邏輯、突然大聲說話是一個邏輯、工作人員嚇到是一個邏輯、開口提分手是一個邏輯,愛與不愛是一個邏輯.....在我沒提到的呈現中還有更多更多數不清的邏輯。
而接收訊息的人,如果把任意兩個以上的邏輯連結在一起、導向一個結論,這就叫做邏輯類型的分型錯誤
  • 所以,開口提分手就一定是不愛了嗎?非也,這是分型錯誤。還有很多可能。
  • 大聲說話所以工作人員一定會嚇到嗎?非也,這是分型錯誤。還有很多可能。
  • 戲劇練習、一定不會在中產生愛情嗎?非也,這是分型錯誤,還有很多可能。
拉到生活上,你會發現這樣的分型錯誤層出不窮:
  • 聽到國歌不敬禮、就是不愛國---分型錯誤。
  • 不帶我去豐原吃肉圓,你就是不愛我---分型錯誤(我上課最愛舉的例子)
  • 不生小孩就是不孝順---分型錯誤
  • 一家人就是要住在一起---分型錯誤
  • 有了小孩婚姻會更美滿---分型錯誤
當然,我們可以延伸出更多的例子來檢視辨認分型錯誤的存在,不過我怕舉出更多例子反而引來更多筆戰----因為很多普羅大眾的社會價值觀,本身就是分型錯誤。
而貝特森在看待這些事物的時候,並不帶著傳統眼光去評價什麼是對、什麼是錯。因為站在對錯的考量之下,我們的判斷依舊是分型錯誤的。
所以值得在此解說的是,分型錯誤的錯誤,指的是在把不同邏輯尬在一起的這件事情上。並不是說做該項行為或想法違背了些什麼觀念。
也正因為價值觀的誕生都是分型錯誤,所以才可以輕易的被執政者、或是歷史脈絡給改寫。換言之,人類文明也因此而活躍。
因為容易改寫,所以許多我們認為不平等、或是不合時宜的文化傳統,也很容易被新的分型錯誤所產生的新價值觀覆蓋,文明由活躍昇華,變成持續進步,例如:
  • 新幾內亞部落的多妻文化,代表丈夫的能力強大、家族強大---分型錯誤
  • 喪夫的女子不嫁,代表廉潔---分型錯誤
  • 11世紀開始盛行的決鬥儀式,代表捍衛榮譽感---分型錯誤
  • 非洲國家的女性割禮,代表貞潔及忠貞---分型錯誤
現在,你也認識了分型錯誤是什麼了。

缺乏後設思考的邏輯類型分型錯誤

把上面兩節內容拼湊在一起,這就是雙重束縛
在這種狀況下,遭受雙重束縛的當事人,本身缺乏能力看見事件的全貌。
因此,他自覺處在無法脫離的一個關係、或是一段情境之中。(一旦有能力看見事件全貌,那他就能脫離)
然後,在這情境之下,他被迫做出一個選擇、這個選擇代表了能帶來某個結果。而這個結果能解除他目前的受困(同樣是他的認知、在標準的雙重束縛的實驗環境下,其實選擇不能帶來整體的好的發展)
舉例來說,你我是身處戰場上的小兵。
在某次戰鬥間的休憩的時候,突然聽到有人大喊:「敵方部隊已經包圍我們本陣!大家快逃啊!」
正當我們徬徨不知所措、急著找到領軍的部隊長、或是想得到更多消息的時候,又聽到同樣的聲音大喊:「全部蹲下!現在你有兩個選擇!要嘛蹲下立刻投降!保你不死!我們還會善待你們!」
聲音一頓、繼續喊道:「或者!你們現在起身逃脫!我們立刻開槍!不准動、不准抬頭!現在立刻做出決定!」
你我面面相覷、雖然覺得哪裡不對勁、但也只能把槍丟著、慢慢蹲下。
因為我們缺乏後設能力,無法了解整個事件的全貌、也缺乏後設思考、沒去想過、會不會這其實是敵人的詭計?會不會投降之後其實還是死亡?
同時,我們也陷入分型錯誤中,「此刻不蹲下投降、意味著沒機會活下來」
缺乏後設能力+分型錯誤,兩把利刃抵住現場士兵的大腦,逼迫他們只能就範,製造了一個無法脫離這個情境的認知。
而在士兵大腦面臨的兩個選擇中,一是起身逃脫是死、二是就地投降是活路,但其實真相是:「投降了可能也是死。」
這就是一個完整的雙重束縛。而在這雙重束縛中,所謂的「雙重」指的是「現在對指令做出決定」等於「能夠有活命的機會」這兩個邏輯的分型錯誤。
並不是「蹲下投降」及「站起逃跑」兩個選擇被稱為雙重。這是大家最常犯的誤解。
這就可以聊到開頭所提及的,對於雙重束縛「少年耶!你的陽春麵要加一顆滷蛋還是兩顆滷蛋?」時,大家認知大部分都是錯的主要原因。
一顆滷蛋?還是兩顆滷蛋?這根本不是雙重束縛中的雙重之意
而是你在當下把「買麵」與「就是要加蛋才好吃」這兩個邏輯綁在一起了。
如果你看到後設、看到全貌,你可以根本不買麵、或根本不加蛋改加豆干、或是我根本不吃麵我吃炒飯、或者我根本不要來你這家店。
一旦看到後設,束縛就會脫離。
而故意在選項中加入一顆或兩顆蛋的選擇、則只是故意誘使你注意力陷得更加深入、讓你更不容易看見後設而已。與「雙重」完全無關。
這部分的選擇轉移注意力,與米爾頓模式催眠語法中的假設前提有關。這之後有機會再另外寫一篇文章跟大家分享。
至於,要如何運用雙重束縛的語境來影響他人?這可以看看我上一篇文章: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從NLP、心理學出發 看到生活中 所有瘋狂跟浪漫 都跟大腦的非理性運算有關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