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開始聽到NLP三個字總對它有種負面的偏見,或許是臺灣市面上太多NLP的教學都帶著很強烈的目的性,正如忘形老師說的,都帶著一股邪氣,就像PUA後來一樣都被後來的一些人被用來當作操控的技術。
有幸在認識庭韶老師在教授NLP,自己親自感受催眠與諮詢的技巧,我才深刻明白原來有問題的不是技術本身,而是使用者的起心動念,庭韶老師的定位一直都是助人工作者,那股正派的氣息,我是深受鼓舞的。
賴明正老師:「我們是助人工作者,助人是本質,NLP是技術」,這句話著實蠻吸粉了,我馬上成為粉絲。
今日上課也感受到賴明正老師的淵博的學問知識,了解了NLP的起源與流派差異。
一、NLP 的起源
(以下資料引用於亞洲目標國際培訓機構-NLP專業執行師課程講義版權所有,並截錄部分內容並重新整理)
NLP是李察·班德勒(Richard Bandler)和約翰·格瑞德(John Grinder)創立,目的是為了建立清晰的人類績效模型。1970年代,斑德勒當時受雇家庭治療大師薩提爾(Virginina Satir),替她錄製課程;後來班德勒參與了完形療法創辦人弗里茨·皮爾斯Fritz Perls的著作《The Gerstalt Approach》手稿,敏銳的他也在製作兩位導師的錄影片進行編輯與修訂,觀察了兩位導師諮商技巧,並觀察了語言的使用,進一步掌握其說話與行為模式。
班德勒告訴加州大學語言學教授的格瑞德,他所觀察到導師們無意識使用的語言、肢體動作和信念,並共同變成一套模式,漸漸創立NLP的學問,出版了《神奇的結構》
後來兩位向人類學和溝通學大師 格雷戈里·貝特森Gregory Bateson 和催眠大師密爾頓·艾瑞克森Milton Erckson請益,將兩位大師的學問也納入NLP的知識系統。
艾瑞克森藉由自身的疾病像是小兒麻痺,來研究利用想像模擬情境,藉此來活化神經,最後,艾瑞克森靠這樣的治療方式克服了小兒麻痺,這部分我在聽怪獸講堂的何立安博士有提過意象訓練法,雖然乍聽之下,有種怪唬爛的感覺,但在運動科學和冥想的操作概念下,這聽起來的確是有可能的。
也藉由老師的說明,進一步了解催眠的節制,催眠的機制並怪力亂神,而是順著人性,藉由打斷人類原本的行為模式以及建立親和感,讓人改變原本的認知,進一步改變人的狀態。
NLP隨著兩位創辦人在不斷的掌握理論以及修正技術下,NLP也不斷茁壯,後來也有很多學者將心理學的內容導入這個系統,例如:Robert Dilts則將NLP整理更多概念及技巧,理念上也有所不同,增添了更多人與人的對話技巧,被認為是對NLP貢獻非常大的一位大師。
NLP的基礎綜合了薩提爾的家族治療、皮爾斯的完形治療、貝特森溝通、艾瑞克森的催眠,後者也有很多學者針對技術上有很多提升與優化,讓這門非常心理應用的技術不斷優化。
在國外這套技術也與諮商、教練、社工、企業培訓被廣泛使用。
(以上資料引用於亞洲目標國際培訓機構-NLP專業執行師課程講義版權所有,並截錄部分內容並重新整理)
二、工具要看人怎麼用
賴明正老師提到,NLP是一門主觀、以有效為主的實務學問,算是心理學的分支,而心理學在科學的範疇下都有一套盡量客觀的研究方法。
可能與量化研究的心理學的走向不同,更注重有效,但我覺得以人本的精神來說,只要用的好,動機純正,那就可以成為好的學問。
我個人自己背景是自然科學出身,對研究方法也算是會用,其實量化科學算是盡量靠近真相,也看每個研究者對生物統計的了解,有些文獻也容易有誤用等問題,有學者曾經想要嘗試複製過往的文獻,則發現很難重新複製結果。
網路有些文章會用一句偽科學來否定這些學問,我自己則對這些言論感到有點好笑:難道「科學就代表真相嗎?」,科學真的不是信仰,貼上偽科學的說法前,請先了解這些知識如何製成,但要定義科學實在是複雜的哲學問題,這裡先跳過。
精神分析也被認為是偽科學,被大力的抨擊過,我都認為要好好了解且體驗,再來批判才具有說服力。
從此篇看到作者想要抨擊NLP在香港所產生的亂象,可能過度的誇大效果、過度越線心理治療等問題,可以撇見一些問題。
不過也大概是每個人使用的動機和影響層面不同,也難免被人詬病於多數用在市場銷售,成為一種說話的操控手法,讓NLP在華人圈變成一種亂象。
我覺得回到這個工具的本質並沒有問題,有問題的是人。
賴明正老師也提到,英國有些參選人因為學過NLP的技術,在政治演講上非常具有感染力,讓很多人對於NLP有了套路感,認為這是門操控人心的技術。
不過難免有些人的用途以自身利益導向為主,或是在使用技術的同時偏離了NLP原本想要三贏的精神,你好、我好、大家好,在過度功利的市場走向一種很求快速的技術。
在台灣也有很大一派是以行銷銷售為方向,這也讓大部分人對NLP有不好的既定印象,包含我在內,沒有人喜歡被操控。
在我的一堂課的感受下,真的要用的好,真的是需要自身有深度經驗才能說真的掌握,我想用我所看到所學到的知識來導正過去的偏見。
無論是任何心理學相關的研究和理論,最重要的還是要能夠好好向內覺察和探索,成為一個修心者,才能夠真正的掌握這些學問,也才能夠慢慢掌握自己的風格與信念。
感謝兩位老師的教學了,收穫良多!
喜歡我的文章,歡迎按愛心、追蹤我及
我的精神分析專題,也歡迎來
我的臉書與我互動。感謝你的支持,願你找到完整的自我。昆陽 Peace 2022.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