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抱歉,可以等疫情再緩和一點嗎?這樣我比較敢內用。」
兩年前開始,行事曆上不再有待辦事項、工作截止日期、聚會活動時間地點。沒有文字說明,只剩下兩種數字:日期和航班號。
出差的日子是黑白的。白底搭配黑色數字各種排列組合:房間號碼123,213,或323;體溫36度,或36度半、早餐8點,1杯牛奶1杯咖啡2片太陽蛋;午餐12點,台灣半夜12點,就寢時間;晚餐6點,結冰的午餐盒、1份漢堡、1份沙拉和薯條加大。
回台灣的日子,充滿了加法:日期和車費帳單。5+9、第9天:300塊計程車費、10點報到採檢、350塊計程車費。然後是第14天:500塊計程車費、10點報到採檢、400塊計程車費。
這些數字不過是流水帳。再怎麼加減,等號的右邊就是檢疫單上的結束日期:算數的終點、日常的起點。
等號的右邊,等於到診所直接把健保卡交給櫃檯不需做任何說明、不用再交代旅遊史職業別。
等於可以進餐廳用餐、到百貨公司壓馬路;可以搭公車捷運在城市自由穿梭、可以重返健身房跑跳。或者不走遠,就到朋友家串串門子,閒話家常。
一直認為人生是加法,等號右邊的日子終會到來。
但人們總是忘記,等式左邊的運算子可以隨意更動、無限延長。
14天,拿到最後一張陰性證明,收拾行李準備踏上歸途。
「再7天吧。再忍耐一下好嗎?你也知道爸爸有高血壓、補習班小孩子還沒打完疫苗、妹妹還要進辦公室……」
可以搭公車、坐捷運了。
市區兜兜轉轉一圈,招租廣告多過招牌。還在營業的商家、醫療單位,多了新的告示。
醫學中心:「入境21天內,請延後看診。」
養生會館門口:「為了工作夥伴的健康,請有旅遊史的貴賓歸國滿28天再光顧。」
捐血中心注意事項:「為了用血安全,凡曾出國的民眾,須於回國後暫緩捐血28天,以確保血品安全。」
台語「期待再相會」這句話既熟悉、也好用。文言「期待再相逢」,白話點「希望很快再見」,或英文的「See you soon.」含有盼著對方、盼著未來的心情。
疫情期間,變成了維持禮數的社交辭令。對陌生人如此、朋友如此,對親人亦若是。
等式的右邊,可以是任何數字,也可以是零。
可以再見,也許再也不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