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徵婚啟事》陳國富 電影評論

2022/02/28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眼科醫生的設定我認為是烘托出眼睛、眼神之於人們的意義,我們有時候不用開口,直接藉由眼精傳遞訊息,達到人與人之間情感的連結。就像家珍在徵婚的過程中,透過鏡頭的特寫,讓我們看到了雙方的臉部表情,尤其眼神的部分,都可以作為我們判斷這場徵婚是否能夠成功或繼續走下去的重要依據,現實生活中亦同,常說眼神是騙不了人的,有許多的內心想法都能透過我們的雙眼傳遞,不論是喜怒哀樂,總會有些蛛絲馬跡藏在眼中。
家珍最後與盲人病患的對話安排也非常有意思,這裡創造了另一個討論的空間,看見與看不見,中間是存在灰色地帶的,儘管看見確實能夠透過眼睛傳遞很多訊息,但它卻也存在著盲點,而這盲點之於看不見的人,卻是無所遁形的,就像盲人與家珍,在這個情境下,看得見的家珍卻是透過看不見的病患去看清自己的內心混雜。
與陳昭榮角色發生關係後的痛哭第一時間我是無法意會過來的,前面的徵婚中,家珍的對應談吐都很自然且親切,雖仍常常在徵婚過後留話給前男友,卻不會讓人感受到她痛苦這一點,然而透過這場戲來讓觀眾看見家珍內心的真實狀況,我覺得其實也是滿好的安排,家珍真的就像這個社會的你我他,好多好多個寂寞的靈魂,但在社會上我們總是以另一個模樣活著,而非真實的我們,真實的情感與感受在經過長時間的壓抑過後,瞬間的破防就好像這場戲的家珍,還無法忘懷前男友,前男友造成的傷害更是一輩子無法抹滅的痛,家珍想跨出這一步去尋找新的自由與幸福,但卻忘記了過去的傷痛與未來的幸福快樂本來就無法相抵,她需要時間與自己,去療傷、真正的走出。
但即便我很心疼這裡所讓觀眾看見的家珍,仔細分析徵婚的過程,家珍把自己置放在一個對方碰觸不到的地方,觀看著所有前來徵婚的人們,而觀眾也跟著家珍一起透過字幕提供的人物資訊與這一場對話中的談吐,去在心中做一個類似打分數的評判動作,但帶著這樣的心態去認識一個人,本身就偏離了人與人之間連結的本質,故家珍到最後也還是無法找到她所想找到的歸屬,確實也不讓人意外。
這裡也能夠帶到最後一段蒙太奇畫面,觀眾跟家珍都是透過第一印象與基本資訊去直接的定義這一個人,因短暫的會面與鏡頭使我們覺得無傷大雅,卻讓我們在過程中逐漸迷失與遺忘,我們未曾看過應徵者的視角,不了解他們的內心,是不是也跟家珍一樣帶著傷痕前來,忘了他們也是活生生的一個人,最後這一段畫面做了這樣的補充,真的讓人很感動,也順帶致意了這個世界上千千萬萬個寂寞的靈魂,你們都不寂寞,因為我們一樣寂寞。
    沒有夢想的Kamaria
    沒有夢想的Kamaria
    還不習慣台北和下雨天,經常忘記帶傘。 #新詩創作 #生活碎片 #成長日記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