誠實媽媽經|一個媽媽的自我對話

誠實媽媽經|一個媽媽的自我對話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之前在專題介紹中有提到每個月都會更新1、2篇【誠實媽媽經】,但2月對這個分類特別沒有靈感,很多篇都寫了一半就停下來,就這樣一個月過去居然沒有更新,讓我覺得自己母湯,決定來整理一下當了將近四年媽媽的心得。

---

下週我家小孩要滿四歲了,覺得四年很快,卻也很漫長。

我跟先生是先訂婚、再登記、隔了7個月才辦婚宴的,婚宴辦完沒多久我們搬進了現在的家,然後有了小孩,當時的我們雖然都覺得結婚了有小孩就生,可其實完全還沒有準備當父母。可後來想想,無論怎麼準備,都沒辦法準備好,因為當父母這件事情是,從小孩出生開始才能學習的,沒有人天生就會當父母。

懷孕的時候我有點產前憂鬱,先生加班的時候我會一邊洗澡一邊哭,覺得全世界只剩我一個人,對於小孩要出生的心情也很複雜,連小孩的用品都是接近他要出生才開始買,跟一般享受著懷孕的女生很不一樣。

生完小孩之後我也不太敢碰小孩,在醫院跟月子中心幾乎都是護理師在照顧,我常常貼在玻璃窗外看小孩,然後想著:「他到底是誰?」

回家以前我幾乎不母嬰同室,我覺得回家之後有大把時間可以母嬰同室(想趕還趕不走),沒必要急著在頭一個月就要求自己這樣,我想輕鬆地當一個差不多媽媽(這是給自己的期許)。可其實當父母的人都知道,這世界上沒有輕鬆的父母,即便態度從容,可實際上有很多內心交戰,那是沒有小孩的人不能體會的。

當媽媽頭一年的感覺是一片混亂,可還是努力的撐過每一天,結果在小孩1歲生日party當天,我居然落淚了!這是我沒預料到的事。我很少喊辛苦,頂多喊累,因為覺得小孩是自己要生的,不停地喊辛苦很情緒勒索,小孩長大搞不好還會覺得:「我又沒叫你生我,為什麼要把辛苦加諸到我身上。」(相信很多人小時候都面臨過類似的橋段,差別在於有沒有對父母說出這種話。)

直到現在,我每天晚上都會去看睡著的小孩很多次,確定他有好好呼吸,才安心睡覺。(兩歲以前時常從睡夢中驚醒去摸小孩的背確定他呼吸正常,也常常失眠很怕他在我睡著的時候怎麼了。)

不知道是不是很多父母都跟我一樣,對於養育小孩心中充滿焦慮。面對這樣的自己,我每天都在練習,優雅從容這件事。

很多朋友覺得先生跟我是理性又從容的父母,面對很多事情都用樂觀詼諧的心情看待,我想那是因為,我們把最焦慮的那一面留給自己。當父母是一輩子的事情,而我們希望傳達給大家的是,就算有很多的焦慮很常大崩潰,還是要學習適時的放手、學習在崩潰中(與小孩)互相療癒;即便寵溺小孩,也要讓他學會基本生存的道理,畢竟人生意外很多,我們永遠不知道什麼時候會離開。


不要用小孩還小來當藉口

說小孩還小只是大人不想學習長大的一種掩護。小孩每一個階段都有要學習的事情,當父母也是,小孩永遠是你生的,可他不是所有物,他們的學習能力比一般人想像的還要強,而當父母就是,要跟著小孩一起成長


不知道你會不會在夜深人靜的時候反省自己今天是不是又吼了小孩,或是因為某件小事卻對小孩口氣很不好而感到沮喪?

如果是的話,不要傷心,很多人都跟你一樣,包括我。

相信很多跟我同輩的人都有一些小時候不喜歡的記憶,當了父母以後就把那些放在心裡當作警惕,希望自己不要成為那樣的父母。很多時候,我們會不自覺的落入漩渦,因為害怕自己成為不願成為的那種父母,衍伸出更多焦慮感,讓自己無法從容冷靜的面對生活。

冷靜以後抱抱小孩,告訴他很抱歉因為小事吼了他,再跟他說明自己不小心生氣的理由,小孩會懂得,他依然愛你,而且明白你也在努力當一個好爸媽。

愛要適時的說出口,特別是對家人。

最後,我想說的是,身為父母,要懂得愛自己,先愛自己,才有力氣愛人。懂得尊重、理解、愛,再把這樣的正向情緒於生活中傳遞給小孩,那怕需要幾年的時間,你會在某一天看見這些努力開出漂亮的花。

這篇文有點混亂,就跟當父母的世界一樣。但就算世界一片泥沼,我們也會找到那份光,牽著小孩往前走。

祝福世界上每一位父母。也祝我當媽媽四週年快樂。


raw-image

如果您喜歡我的文章,請幫我點擊小愛心,鼓勵我持續寫作。我會將文章持續更新在《王小姐的點讀筆》,歡迎您追蹤我的專題,或用一杯大熱拿訂閱。祝好。





avatar-img
Life捧烹
29.3K會員
231內容數
從2021年開始頻率不一的更新文章,集結我在各方面的心得。 在各個專題分類中,紀錄著我對各種不同事物的熱情與努力,希望這份熱情與溫暖能夠透過文字傳遞給更多人。 你好,我是王小姐,一個老新竹人。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Life捧烹 的其他內容
規律生活型態可以讓小孩的情緒處於穩定的情況,因為小孩通常還沒發展出高能的應變能力,太多的變化容易造成他們情緒亢奮與焦慮,長時間的亢奮與焦慮會再次影響到小孩的作息與情緒。
聖誕節剛過,前幾天被同溫層的朋友們用過節洗版,特別是有小孩的家庭,聖誕樹、花圈、禮物,還有準備禮物的過程與故事填滿了我們的世界。 有些人覺得為什麼要送小孩禮物?甚至覺得為什麼要「騙」小孩有聖誕老公公?對我來說,對小孩說聖誕老公公的故事,與「騙」小孩是不一樣的。
跟小孩好好說話,好好的跟他們說明要他們做到的事情,那怕他年紀還小,好好地說、慢慢地說,也很推薦設定一個情境故事說,總有一天他會真正聽懂。不要因為小孩年紀小,就忽略他也是一個個體、忽略他其實有很高的適應能力、忽略他也想努力長大。
現下很流行親子共讀這個名詞,也有很多親子專家學者鼓勵父母多與小孩共讀,認為6個月開始就可以慢慢培養共讀的默契。 可共讀是什麼呢?共讀又在做些什麼?對我來說,共讀這件事,就是跟小孩共享讀繪本的時光,他不是一項學習,只是一項親子間的交流。
小孩成長的過程,會觀察大人的互動模式發展出自己與其他人的相處模式,也會因為在與大人互動的過程中發展出一些行為。他們是很直觀的生物,沒辦法同時理解好幾種標準,所以從小建立規則是很重要的一件事。
在教養得過程中,我們發現要做得更多的是同理,先釐清自己的思緒、理解自己、再同理小孩。通常同理小孩得過程中,都伴隨著自己小時候的影子,有時候覺得,養小孩這件事情,其實也療癒了自己,那個曾經因為某些事情而受傷的自己,一點一點的,在養小孩的過程中,被治癒了。
規律生活型態可以讓小孩的情緒處於穩定的情況,因為小孩通常還沒發展出高能的應變能力,太多的變化容易造成他們情緒亢奮與焦慮,長時間的亢奮與焦慮會再次影響到小孩的作息與情緒。
聖誕節剛過,前幾天被同溫層的朋友們用過節洗版,特別是有小孩的家庭,聖誕樹、花圈、禮物,還有準備禮物的過程與故事填滿了我們的世界。 有些人覺得為什麼要送小孩禮物?甚至覺得為什麼要「騙」小孩有聖誕老公公?對我來說,對小孩說聖誕老公公的故事,與「騙」小孩是不一樣的。
跟小孩好好說話,好好的跟他們說明要他們做到的事情,那怕他年紀還小,好好地說、慢慢地說,也很推薦設定一個情境故事說,總有一天他會真正聽懂。不要因為小孩年紀小,就忽略他也是一個個體、忽略他其實有很高的適應能力、忽略他也想努力長大。
現下很流行親子共讀這個名詞,也有很多親子專家學者鼓勵父母多與小孩共讀,認為6個月開始就可以慢慢培養共讀的默契。 可共讀是什麼呢?共讀又在做些什麼?對我來說,共讀這件事,就是跟小孩共享讀繪本的時光,他不是一項學習,只是一項親子間的交流。
小孩成長的過程,會觀察大人的互動模式發展出自己與其他人的相處模式,也會因為在與大人互動的過程中發展出一些行為。他們是很直觀的生物,沒辦法同時理解好幾種標準,所以從小建立規則是很重要的一件事。
在教養得過程中,我們發現要做得更多的是同理,先釐清自己的思緒、理解自己、再同理小孩。通常同理小孩得過程中,都伴隨著自己小時候的影子,有時候覺得,養小孩這件事情,其實也療癒了自己,那個曾經因為某些事情而受傷的自己,一點一點的,在養小孩的過程中,被治癒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