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特140)【沉默】【BPM】【最後一堂課】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沉默】2016
眾聲喧嘩的年代,「沉默」才是唯一的聲音!
從馬丁史柯西斯Martin Scorsese的成名作【殘酷大街】,隱然就開始探討「罪與罰」的議題,街頭到教堂,遠古到近代,其中最明顯的是1988年的【基督的最後誘惑】、1997年的【達賴的一生】到2016年的【沉默】,他用三部電影,完成一部宗教史觀-神是什麼?人是什麼?神與人的關係又是什麼?
改編自日本作家遠藤周作的【沉默】,講的是日本幕府時代,一個葡萄牙耶穌會的教士到日本傳教,並調查恩師因受刑求而棄教一事,畢竟這是整個歐洲天主教信仰的失敗與恥辱。這個故事直指宗教的最根本問題:神究竟存不存在?如果存在,為什麼會對世間的罪惡、人類的苦難視而不見?「神的沉默」是否就是人(尤其是傳教人)心中的痛?重點:遠藤周作或【沉默】不只是討論神的沉默,人的沉默才是歷史最殘忍的一面,尤其是宗教只頌讚殉道者、得道者,卻對棄教者的痛苦掙扎完全棄如敝屣的隻字不提。
從1992年,遠藤周作遠赴美國與馬丁史柯西斯討論改編【沉默】一書,1998年遠藤周作過世,到現在的電影版本問世,馬丁史柯西斯自己說:「表面上看來,信與疑是不相容的,我卻認為兩者比肩並行,互為滋養。疑會導致嚴重的疏離,但若與信共存──真正的信,始終的信──到最後卻可以達到兩者融合的喜樂極致。」看完【沉默】,深覺得──宗教是一種信仰,信仰卻不同於宗教,脫離宗教的外在表相,根植內心的信仰才是價值所在。
【BPM】2017
每分鐘120下的心跳,介乎抒情到舞動間的節奏,也是想要努力活下去的頻率。這部法國電影描寫1990年代初ACT UP組織及HIV患者對抗政府、政策、社會、偏見、藥廠、家人、親人、朋友的點滴,電影不只是講一段同志運動歷史這麼簡單,而是傳遞活著的不簡單,特別是將生命最後的搏動散發出去,企圖引起人們的關注HIV或AIDS。同樣身為人,並不因身上帶有世紀黑死病毒而有所不同。
在那個愛滋病逝無法舉行喪禮的年代,「BPM」流洩的憤怒與悲傷,從大我看小我,進而從個人回到時代,刻劃的心情,傳遞的理念,隨著生與死、歡樂與痛苦、心跳與節奏、自己與他人,它不只是HIV+的歷史故事,而是關於人努力活著的啓示錄。
我深受感動!!
【最後一堂課】2015
面對死亡,是讓你學習如何好好地活著。
【最後一堂課】一個92歲的老人家瑪德蓮,在生日宴會上宣布,自己決定要在三個月後「有尊嚴」的死去,老與病都已經是年邁的她無法承受的負擔,她做好了準備,不想死在醫院病床上,但是兒女顯然不能接受這個老母親的決定。
這部電影有其背景存在,【最後一堂課】的電影改編自原著「那就10月17日吧!」,講的是法國前總理利昂內爾若斯潘母親蜜海兒若斯潘的真實經歷,蜜海兒在年輕的時候,是社會運動者,也是「ADMD爭取死亡尊嚴權利協會」的成員,她自然對於生老病死的議題已經有著準備好且有定見,原著就是以女兒為觀點,將如何上這堂死亡課程的學習過程紀錄下來。
從生死議題轉變到家人親情,作者諾愛拉夏特雷是鞏固爾小說獎得主,文筆自然不差,與前陣子看過的以色列電影【快樂告別的方法】,同類型的【春日光景】、【生命騎士】、【慢性病】,或是BBC【如何死亡:西蒙的抉擇】等相對照,變成電影版的【最後一堂課】就顯然很中產階級思維,導演也差點不知道該為角色們收尾,但電影我仍然推薦的加分處,就在於電影畫面處處都有設計,找來桑德琳波奈兒,和84歲的瑪蒂薇拉隆加演出母女,兩人精彩的對手戲,為電影加添了許多血肉厚度。。。從法律、道德、親情、社會、人權、生死等不同視角思考關於死亡的問題,【最後一堂課】讓你看到人生在放上最後一塊拼圖時,那一刻,你才會知道這輩子拼的是什麼圖畫──如何用生命換得面對死亡時的那份尊嚴,我正在學習這堂課!!
即將進入廣告,捲動後可繼續閱讀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從明日報新聞台部落格到串流年代,「影音亞空間」其實一直都在。如果你喜歡看一個中年大叔碎碎唸,關於電影、音樂、閱讀及生活的事情,Welcome to my Sub-space !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春光乍洩】1997年王家衛憑藉這部片獲得第五十屆坎城國際電影節最佳導演獎。關於電影,有很多可以講的。今天來講一下這部電影的女主角。
現在入手了這套【血腥冰淇淋三部曲】藍光,找個週末晚上,一口氣來重溫賽門佩格與尼克佛羅斯特一搭一唱的練蕭話魅力吧!
有些歌曲問世的時候,可能創作者本身沒有特別的意思,但是隨著時代變遷或歷史事件的因素摻入,變成另外一種涵義。像是這首西洋舞曲經典單曲「Go West」。
【王牌冤家】雖然講的是一個愛情故事,可是放大來看,如何擅用過去的回憶,建立自己看待未來的動力及勇氣—找到屬於自己那道無瑕心中的永恆陽光,或許才是【王牌冤家】的弦外之音。
改編自1950年法國同名電影的【放牛班的春天】,若要我挑選這部電影最感動人之處,首先是相信「音樂具有力量」的信念!
我們總會在別人身上「借」到生存下去的感情、勇氣,與希望,重點是:更要珍「惜」這份緣份,好好地活著!!這就是【借物少女艾莉緹】讓我回味再三的地方。
【春光乍洩】1997年王家衛憑藉這部片獲得第五十屆坎城國際電影節最佳導演獎。關於電影,有很多可以講的。今天來講一下這部電影的女主角。
現在入手了這套【血腥冰淇淋三部曲】藍光,找個週末晚上,一口氣來重溫賽門佩格與尼克佛羅斯特一搭一唱的練蕭話魅力吧!
有些歌曲問世的時候,可能創作者本身沒有特別的意思,但是隨著時代變遷或歷史事件的因素摻入,變成另外一種涵義。像是這首西洋舞曲經典單曲「Go West」。
【王牌冤家】雖然講的是一個愛情故事,可是放大來看,如何擅用過去的回憶,建立自己看待未來的動力及勇氣—找到屬於自己那道無瑕心中的永恆陽光,或許才是【王牌冤家】的弦外之音。
改編自1950年法國同名電影的【放牛班的春天】,若要我挑選這部電影最感動人之處,首先是相信「音樂具有力量」的信念!
我們總會在別人身上「借」到生存下去的感情、勇氣,與希望,重點是:更要珍「惜」這份緣份,好好地活著!!這就是【借物少女艾莉緹】讓我回味再三的地方。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最後14堂星期二的課-米奇 艾爾邦 「只要你學會死亡 你就學會活著」 關於「慾念的所求 | 生命的意義 | 人生的課題」之書
Thumbnail
《沈默》上映的時候剛好正在忙所以沒空,於是只好找小說來看。這本書對我來說老實說非常深澳,每次看完幾頁就要停下來細細思考,閱讀的速度也變得很慢很慢。薄薄的一本書,我共花了兩星期才看完。不過一旦耐著性子讀下去,你會非常震撼。
Thumbnail
麥特戴蒙主演的《生死接觸》 可說發人深省 或許 對於死亡 必須有些堅定的想法 才能活得穩健 藍天之下 綠野之上 靠著藤質躺椅 翻讀《論語》 作為死前姿態 是為了再出發 聆聽孟子或孔子開課 也許能漫遊戰國時代 喧囂叫賣的諸子大街 觀賞莊子跟惠子相聲 墨子胸口
Thumbnail
藉由一段天主教徒受迫害的歷史, 探討宗教信仰的意義與價值, 電影雖然長卻意義深遠。 https://dyonepodcast.soci.vip/
Thumbnail
一旦喪失生命,我相信我們會上天堂。但是身後事,如果沒有事先預作規劃和安排,在傳統以父權為本位的社會, 許多身後的事情往往由長子安排。
也許我們太多事了,把我們看到的都豪無保留說了出來,不把話說出來,人們還以為風就是真相。知道了我們的世界就是一個魔慈系統,我們是末法時代的魔子魔孫,但我們還有慈悲之心,無論是香港電影,和日本黃爆都有惻隱之心,當然有者還喪失人性,其因我們就是魔慈眾生。 當然香港也有妙性人電影,不說我就成了風了,人們就
Thumbnail
當我在欣賞《大佛普拉斯》這部電影時,我會引用三島由紀夫形容他閱讀太宰治作品的感受:一種「生理性的抵抗」。當我看見了社會的黑暗、人性的墮落,以及小人物的無奈與困難,然而戲外的我什麼事都做不了,只能持續做一個旁觀者,眼睜睜地看著這部悲劇上演,任由自己的意志無限下沉。
Thumbnail
它必須是短暫的,如同末日裡燃燒綻放的生命;它必須被見證,因為痛苦是那麼的真實,生命卻又那麼虛幻。這中間發生了什麼、乃至結果如何,其實都並不重要,重要的是那一個個活生生的人,他們為了生存、為了理想付出所有,沒有太多思考和辯證,沒有精心設計的對策,也許太過單純、乏善可陳──但他們已經付出一切。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最後14堂星期二的課-米奇 艾爾邦 「只要你學會死亡 你就學會活著」 關於「慾念的所求 | 生命的意義 | 人生的課題」之書
Thumbnail
《沈默》上映的時候剛好正在忙所以沒空,於是只好找小說來看。這本書對我來說老實說非常深澳,每次看完幾頁就要停下來細細思考,閱讀的速度也變得很慢很慢。薄薄的一本書,我共花了兩星期才看完。不過一旦耐著性子讀下去,你會非常震撼。
Thumbnail
麥特戴蒙主演的《生死接觸》 可說發人深省 或許 對於死亡 必須有些堅定的想法 才能活得穩健 藍天之下 綠野之上 靠著藤質躺椅 翻讀《論語》 作為死前姿態 是為了再出發 聆聽孟子或孔子開課 也許能漫遊戰國時代 喧囂叫賣的諸子大街 觀賞莊子跟惠子相聲 墨子胸口
Thumbnail
藉由一段天主教徒受迫害的歷史, 探討宗教信仰的意義與價值, 電影雖然長卻意義深遠。 https://dyonepodcast.soci.vip/
Thumbnail
一旦喪失生命,我相信我們會上天堂。但是身後事,如果沒有事先預作規劃和安排,在傳統以父權為本位的社會, 許多身後的事情往往由長子安排。
也許我們太多事了,把我們看到的都豪無保留說了出來,不把話說出來,人們還以為風就是真相。知道了我們的世界就是一個魔慈系統,我們是末法時代的魔子魔孫,但我們還有慈悲之心,無論是香港電影,和日本黃爆都有惻隱之心,當然有者還喪失人性,其因我們就是魔慈眾生。 當然香港也有妙性人電影,不說我就成了風了,人們就
Thumbnail
當我在欣賞《大佛普拉斯》這部電影時,我會引用三島由紀夫形容他閱讀太宰治作品的感受:一種「生理性的抵抗」。當我看見了社會的黑暗、人性的墮落,以及小人物的無奈與困難,然而戲外的我什麼事都做不了,只能持續做一個旁觀者,眼睜睜地看著這部悲劇上演,任由自己的意志無限下沉。
Thumbnail
它必須是短暫的,如同末日裡燃燒綻放的生命;它必須被見證,因為痛苦是那麼的真實,生命卻又那麼虛幻。這中間發生了什麼、乃至結果如何,其實都並不重要,重要的是那一個個活生生的人,他們為了生存、為了理想付出所有,沒有太多思考和辯證,沒有精心設計的對策,也許太過單純、乏善可陳──但他們已經付出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