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評】面對未來,我們可以樂觀嗎?評《樂觀者的遠見》

2022/03/04閱讀時間約 10 分鐘
《樂觀者的遠見》

一、前言

我經常責怪自己在過去做出的錯誤決定,特別是那些讓當下的自己很滿意,卻讓未來的自己很辛苦的決定,像是在學生時期埋首讀書取得好成績,卻花太少時間思考未來。從整體人生的尺度來看,有時這種決定會讓自己承受明顯的損失,但這種損失在當下卻似乎沒那麼明顯。這可能是因為我們貪圖短期的心理回報,也可能是因為我們抱持著盲目的樂觀心態,認為短期的美好狀態可以持續不斷地遞延到未來。由此看來,樂觀似乎會排擠遠見,因為它讓我們疏於思考可能發生的悲慘情況。那麼,「樂觀者的遠見」如何可能呢?
《樂觀者的遠見》(The Optimist’s Telescope: Thinking Ahead in a Reckless Age)出版於2019年,中文譯本於2021年9月由時報文化出版。這本書最明顯的特徵是作者比娜•文卡塔拉曼(Bina Venkataraman)運用大量的案例來說明自己的觀點。這種結合敘事與分析的論述方式使得全書節奏緊湊,容易閱讀。在內容方面,雖然書名是樂觀者的遠見,但作者花了較多篇幅談論遠見,對於樂觀的概念較少著墨。此外,比起個人的遠見,我認為作者更重視鼓勵個人進行前瞻性思考的社會文化。在這種情況下,這本書中的「社會」與「個人」有著若即若離的微妙關係:作者關心的是社會,但談社會又離不開個人。

二、社會的遠見

這本書有三個主要的章節:個人與家庭、企業與組織、社群與社會。作者從個人的決策談到集體的決策,並且指出前瞻思考不只是個人的事,社會環境可能也會造成相當大的影響。
作者提到「惡名昭彰的」棉花糖實驗。在那場實驗後,有人提倡用孩童時期的自制力來預測孩童未來的成就。然而,亦有研究指出延遲享樂的能力不是與生俱來的,環境和文化的影響可能更大:處於可信任環境的孩子願意等待更長的時間,而立即吃掉點心的孩子大多是因為覺得第二份點心的承諾不值得信任。這類研究顯示出由環境和文化來改變人們處理衝動方式的可能性,從而使我們有可能透過創造正確的環境來規劃未來,而不僅是仰賴個人的意志力。
在這個洞見下,這本書的章節編排似乎只代表說故事的順序,而不代表實質論點的層次。在我看來,有些在個人的章節提到的思考策略也適用於企業,有些適用於企業的思考策略也適用於社會。作者並未指出這些情境中的思考在本質上有什麼不同。或許可以這麼說:我們可以期待個人進行前瞻性思考,但個人未必有能力這麼做,所以我們還是需要鼓勵前瞻性思考的環境,不論是家庭、企業或社會。對此,我從作者的論述中整理出了三種主要的策略。

1. 把未來具象化

人們經常沒有對於可預想的未來做出足夠的準備,部份的原因是對於未來的想像不夠立體,尤其是對於二三十年後的遙遠未來。對此,虛擬實境的技術可以讓人在虛擬的房間中遇見老年的自己。實驗指出見過老年自己的大學生更加願意存錢作為退休基金。這項技術也被用來幫助夫妻決定是否要生小孩。
在本書的開頭,作者提出了這個應用在個人層次的策略。在本書最後幾章,這個論點被延伸到國家與社會的層級:兵棋推演的遊戲有助於讓人們預想可能會發生的災難。在這類遊戲中,玩家可以選擇支付籌碼來對災害做出預防,並且擲骰子決定災害是否發生;如果災害發生,則玩家需要支付更高的籌碼來救災。根據災害的不同,玩家在遊戲中需要做出的抉擇可能更多,事件所引發的分岔路也可能更複雜。如果配合虛擬實境技術,則這種預想的效果可能會更好。

2. 關注重要的長期指標

微型信貸的故事發人深省。馬哈揚所創立的微型信貸在2008年左右於印度蓬勃發展,這種信貸將小額資金借給窮人,讓他們建立並經營自己的事業,進而償還貸款。貸款人數不斷增加,貸款人的違約率也非常低。這代表有愈來愈多人受惠於這項貸款,而且他們運用資金後也還得出錢,辦理信貸的機構也能賺取利息,有望達成永續經營的雙贏局面。在這些數據的支持下,相關產業吸引了五億美元以上的資金,並且計畫上市來取得更廣泛的資金來源。
然而,2010年時微型信貸發生信用泡沫:還不出貸款的村民自盡,政府准許借款人不必償還,許多微型信貸公司因此倒閉。作者指出,造成這種局面的原因是對短期指標的過度追求:為了回應來自投資人的壓力,信貸公司極力招攬更多貸款人,許多貸款人並不是把錢拿去創業,而是支付家庭開銷。這些貸款人為了還出借款而去申請更多貸款。因此,儘管表面上償債率非常高,壓力卻在不斷累積,直到他們終於無力負擔。信貸公司的負責人被優秀的短期數據所蒙蔽,沒有及早察覺快速擴張所隱含的危機。
對於短期指標的問題,作者認為並不是所有指標都不重要。她以老鷹資本的故事來說明長期指標的重要性,這間投資公司不追求基金的年度績效,而是採用他們認為足以反映未來機會與風險的長期指標,結果在1999年到2000年的股市崩跌中獲得巨大的收益。當然,要判斷哪些是重要的長期指標並不容易。對此,作者提供了可採取的思考方法,她稱之為「前瞻性後見之明」。這種思考方式先設想自己獲得了成功的結果,再思考自己是如何得出這個結果的。儘管這個方法具有可應用性,但我認為這個方法的成效仍然仰賴於個人的知識與判斷力。
暫且不論在各種領域中什麼是合理的長期指標,這個問題超出本書所能回答的範疇,我們至少能去反省有哪些短期指標受到過度的重視,並且做出相應的調整。舉例來說,成績對於學生而言可能是很短期的指標。倘若該項成績不能轉化為未來的機會,則機構運用獎學金來鼓勵學生追求這項指標可能會誘使學生過度追求短期成就,反而忽略了重要的長期目標。更甚者,當學生轉換環境時,可能無法維持本來優秀的短期數據,進而產生適應不良的問題。這種問題可以部份地被歸咎於過度追求短期指標的社會環境,而不盡然是個人的想法所造成的。如果我們的社會可以看得更遠,給予重要的長期指標應有的重視,同時降低對於短期指標的追求,則類似情況所造成的問題可能可以被改善。

3. 亮粉策略

有高比例的窮人偏好把錢拿去買樂透,而不是有計劃地儲蓄,這並非新聞。不過,除了呼籲理性思考,還有其他方法可能改善這種情況。「樂透儲蓄」讓人在儲蓄的同時也能參加抽獎。雖然這種儲蓄的利率較低,但可以滿足人快速獲利的衝動,而且儲蓄者不會失去他們的本金。這種儲蓄方式在許多地方大受歡迎。在南非,這甚至威脅到政府的樂透事業而受到限制。
作者將這種鼓勵人們為未來預做準備的方法稱為「亮粉策略」,典故是她在馬拉松的賽程中向身為跑者的友人灑亮粉,讓友人受到激勵而撐過艱難的時刻。這個策略把前瞻思考和立即滿足的衝動結合起來,可以運用在許多領域,讓短視近利者也能做出相對合理的決策,比如鼓勵孩童預防蛀牙,或是鼓勵人們為天災做準備。
在我看來,這種策略有行為主義的色彩,因為它透過外在的刺激來誘使人們做出特定的行為,只是這種刺激不是單純的感官滿足,而是立即獲利的機會,這滿足了人們的某種妄想。滿足這種妄想原本有可能使人走向毀滅,但亮粉策略反過來運用這種妄想,誘使人們照顧未來的自己。這呼應了作者認為環境可以改變人們處理衝動方式的看法:即使在最根本的人性層次上,人們短視近利的傾向並沒有改變,但只要在環境上做出調整,人們仍然有可能克制部份的衝動,並且為未來預做準備。就此而言,樂透儲蓄是社會性的遠見,它朝著漫長人生賽道上的跑者灑亮粉,使得意志薄弱的跑者不會在半途就耗盡體力,而是學會保留體力,持續朝向未來邁進。

三、樂觀者的遠見

行為主義的觀點似乎忽略了人的主動性,因為人不像老鼠,只會被動地對於外在的刺激做出反應。相對地,人有內在的態度,而且會主動調整自己的態度。對此,作者提到個人應該抱持一種「新型態的樂觀」,這種樂觀使我們看見自己讓惡劣的情況出現最好的結果。以氣候變遷為例,有研究指出如果人們想像自己處在充滿溫情的社會,社會中的其他人都積極處理問題,則個人採取行動來處理問題的意願會大幅提升。
樂觀的概念在作者的論述中並不清楚。直到尾聲,作者才對於新型態的樂觀做出簡短的說明。然而,這段說明仍有幾個疑點。首先,什麼是「惡劣情況下的最好結果」?這應該是指在不否認既存問題的前提下去設想可能的最好結果。但這個概念不只是複雜,而且具有相當程度的不確定性。思考未來的困難之處正是在於我們不知道什麼是可以預期的最好結果,從而無法確認自己是否過於樂觀或悲觀。再者,當他人的行動會很大程度地影響結果時,為什麼我們應該設想他人會願意配合,做出積極處理共同問題的決策?如果有很多人不願意配合,則我們應該設想的似乎是如何在問題未被解決的情況下降低自己所受到的損害。
前者的問題我認為是我們在思考未來時無法避免的,但我們仍然可以試著去設想有可能達到的最好結果,並且朝著這個方向來做出行動。至於後者的問題,從書中可以找到兩種可能的答案。第一,在談論兵棋推演時,作者提到如果兵棋的情境將未來描繪得過於絕望,則參與者會喪失控制感,反而無助於促進前瞻思考。由此看來,設想他人願意配合的消極理由是避免人們因為喪失控制感而放棄思考未來。這個回答似乎不盡理想,因為如果他人的合作意願真的很低,則樂觀的前瞻思考可能會誤判情況,所以未必能做出對未來更好的決策。
第二種答案可能更令人滿意,那就是在鼓勵前瞻思考的社會環境中,我們有好理由相信其他人很可能會做出積極處理共同問題的決策。理由在於如果多數人都願意進行前瞻性思考,則他們不會輕易地犧牲未來的福祉來換取當下的利益。在這個基礎上,相信他人願意處理共同問題就不會是盲目的樂觀,因為他人和我同樣都受到有遠見的社會文化所推動。這個回答可以呼應作者重視社會性遠見的觀點,卻是作者沒有明確指出的。在我看來,鼓勵遠見的社會環境不只可以幫助個人進行前瞻性思考,更可以為對於未來的樂觀態度提供共同的基礎。在全書的結構上,這個回答也可以把樂觀者的遠見連結到社會的層次,使得作者論述中的個人與社會的互動關係更為清楚。
面對不確定的未來,我們可以多樂觀呢?最簡單的回答是我們可以在考量到未來的情況下對自己的判斷樂觀:如果自己不是被短暫的滿足所迷惑,並且關注自己認為是重要的長期指標,則努力去達成可能的最好結果並非過度樂觀。如果我們生活在鼓勵遠見的社會環境中,則可以有更複雜的回答:我們可以對他人的行動樂觀,因為就算他們是容易屈從於衝動的老鼠,社會環境也會誘使他們採取行動來處理我們所共有的問題。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瘋人院裡的哲學寫手,相信文字和影像可以帶我們到更遠的地方。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