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成長的第一步,有殘酷的一面,那就是世界上沒有絕對的生而平等,法律只能保障生存權與公民權等部分平等,有一些天生條件。其實,人的出生有些差異就已經註定了。
出生環境,可以說可以把一個人,有機會推向普通人跟巴菲特的區別,在著名的《雪球》一書中,巴菲特說他中了"卵巢樂透"。意思是,他如果沒有出生在美國跟出生在他的家庭,肯定沒有今天的他。因此,他說他自己有如在娘胎中樂透一般。
除此之外,智商也是人生而有差別的,提出赫赫有名一萬小時定律的《異數》作者,麥爾坎·葛拉威爾,在書中提出一個觀點,如果智商沒有110以上,不太可能有高成就。這當然有點殘酷。但是,智商確實也是一種先天性不公平因素。
這本《隱性潛能》要用一句話來說,那就是天賦只是讓我們起跑線快一點,但是品格才能讓我們走得更遠。書中舉出大量的實驗證據,證明了後天的品格教育,有這舉足輕重的影響。
好消息是,智商跟品格是可以後天培養的。有研究證實,只要讓學生在學期初,看了一部影片說明,智商是可以後天培養的,該學期期末總成績,比沒看的平均高了不少,這就是成長型思維。只要相信自己不論是智商跟品格,都能後天學習,那就有開始好好跑,自己人生這個馬拉松了。
心理學有一個自證預言,又稱畢馬龍效應。此理論說明了人的"自戀",會下意識一直把事情推動到自己根深蒂固的認知。在武志宏老師的《擁有一個你說了算的人生》,有一個故事。
有一個美麗的女子,事業有成,近乎是女神般的存在,因為父親從小家暴,所以打從心底都認為"男人都不是好東西"。
她結了兩次婚,也離過兩次婚,離婚的原因,還真的都是,因為老公動手打她。最後皇天不負苦心人,終於在第三次婚姻跟一個好好先生結婚,這個好好先生別說是使用暴力了,就連螞蟻都不忍心殺,可是有一天,這男人真的給這位女人一巴掌。
然後這女人,馬上叫了一大堆人來公審,馬上帶有情緒的說:『我就說,男人都不是好東西!』在一陣批評聲不斷的議論中,有一位心理諮詢師,就問了這好好先生,當時發生了什麼事。果然細節是魔鬼阿!
那天事發之前,他們為了一件很小的事情吵架。然後,那女孩子越講越大聲,的說:『你是不是想跟某某某一樣(這個某某某就是她爸爸),想打女人。』
『來啊!妳打阿!(把側臉靠過去)妳不打我妳不是男人!』
最後這句話講了三次,那好好先生腦中一片空白,然後真的就一巴掌過去了!
為何那女的,要無所不用其極的,激怒這位好好先生呢?因為只要真的遇到好男人,她這個從小到大,信以為真的"男人都不是好東西"的教條,就不成立了。因此,她一定要讓這男人打她。並且打完後,竟然是叫一堆人來看,根本不是正常人該有的反應,她只想要自證她的預言。
自證預言是有理論根據版的,宇宙吸引力法則。人生有很多錯誤的認知,你可以透過積極的自證預言,來取代消極的自證預言。比如說,男人都不是好東西,應該取代成,總有一個好男人,會出現在我人生的路上。
這讓我想到一首,童年的洗腦神曲《姊姊妹妹站起來》,歌詞中:十個男人,七個傻,八個待,九個壞,但是有一個人人愛。只要用這歌詞,取代男人都不是好東西,消極的自證預言就可以攻破。而且,這方式能遷移的更多消極的價值觀,人生的路會更寬闊。
注意你的思想,它們會變為言語。注意你的言語,它們會變為行動。注意你的行動,它們會變為習慣。注意你的習慣,它們會變為性格。注意你的性格,它們會變為你的命運。
簡言之,你相信什麼,你就會關注什麼,你關注什麼,你就會做什麼,當你做什麼,你就會成為什麼。
先有知,還是先有行,這哲學問題,可比先有雞,還是先有蛋,高級很多。用生物的角度,那應該是幾乎都是,先有行,後有知。我們都是靠經驗歸納跟邏輯推理的總結。然後,再將其刻在基因上。不過,因為文字這樣的載體,被我們發明後,得知前人的經驗與教訓,成本變得非常低廉,而且正確率大幅提升。因此,現代人很多時候,過於想"知透"再行。
這有可能嗎?當你知透了,才開始跑馬拉松。那要碼這你"知透"的終點,可能已經擁擠不堪;要碼你沒有時間跑得更遠,那與其要知透再行,不然行中知,知中行,真正的知行合一。
蘇格拉底死前,告誡學生說:『你們永遠要用,你們知道最好的方式生活。』當時就有學生問:『要是未來知道,現在的活法,不是最好的呢?』
蘇回:『那沒關係,現在起改用你現在,知道最好的方式生活!』
人生馬拉松,何嘗不該是如此,你必須先跑,跨出第一步,你就會知道要往什麼方向跑,要跑到什麼程度,這條路不該是別人告訴你的終點,也不該是別人聽來的捷徑,只要你有品格,有成長型思維,有積極的自證預言,且知行合一的行動,哪裡不愁是好風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