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科|時事]宜蘭頭城船難偵查--兇手!日本小笠原群島火山爆發,與浮石環台事件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8 分鐘

2022年1月3日陽光燦爛,我們全家跑去宜蘭頭城海邊玩。卻發現有藍色木製的碎片佈滿沙灘。我們發揮柯南精神在海灘邊一路查找,發現了:

大大小小的船隻碎片、棚架,裝海鮮的冷藏箱,白色長條膠筏、黑色漁網、和有燒灼痕跡的引擎。

宜蘭頭城船難偵查CSI

我們猜測是有船隻失事了,並該跟引擎起火有關,

但猜不出是哪種船隻(沒看過有白色長條膠筏的船),及為何而導致引擎起火。

*事發當日沉浸在體驗中,忘了拍照(那時還沒為寫文章提供照片的概念),這張是一個禮拜後去補拍的。大的船隻碎片、棚架已被附近的農戶、討海人拿去當柵欄、蓋臨時帳棚了,有燒灼痕跡的引擎及白色長條膠筏均已不見蹤影。

一個禮拜後去補拍時的遺痕(照片提供:溫紅一杯)

一個禮拜後去補拍時的遺痕(照片提供:溫紅一杯)

回家上網查詢頭城漁船的新聞,查到三個禮拜前2021/12/14,該處確實有撈鰻苗的漁筏失事。

在今天(14)凌晨3點多,宜蘭頭城烏石港漁筏疑似因為浪大、引擎壞掉,結果撞到消波塊沉沒,消防員獲報趕緊沿岸搜索,將70歲船長救起送醫,但仍宣告不治,另一名52歲周姓船員則被浪帶到海上,被其他漁船救起。--TVBS新聞2021/12/14"捕鰻苗漁筏翻覆!2人落海 船長亡、船員傷"


查到的捕鰻漁筏長這樣,我們當天看到白色長條膠筏、黑色漁網在照片中船的右下角。

失事的原因,比對新聞後判斷,竟然是...

我們在沙灘上看到奇怪出現的浮石,卡到冷郤管造成引擎燃燒故障,船隻失去動力後撞上防波堤旁的消波塊才碎成這個樣子的。
寫註解時筆誤,照片上的"防波堤"應改為"消波塊。(照片提供:溫紅一杯)

寫註解時筆誤,照片上的"防波堤"應改為"消波塊。(照片提供:溫紅一杯)

然後又更進一步查詢了解到,浮石的產生居然是因為去(2021)年八月間,日本的小笠原群島海底火山爆發形成的

兇手!日本小笠原群島的火山爆發,與浮石環台事件

2021年8月中旬,日本小笠原群島的海底火山爆發,之後大量火山浮石和火山灰,根據海委會"國家海洋研究院"的模擬系統推估,隨著洋流和季風往外漂流,先是經過沖繩、九州,並在:

  • 2021年11月底進入台灣海域;
  • 2021年12月初台灣東岸開始發現浮石;
  • 2021年12月底時,全台沿海,除了台中、彰化、高雄及外島的金門、馬祖以外,均被火山浮石包圍。

估計是火山浮石從東岸後,順著黑潮向北漂到台灣北部,再被東北季風及潮流吹進台灣海峽到達西部。

資料來源:我們的島2021/12/27,"火山浮石漂流記|會對我們有什麼影響呢?"

小笠原群島?? 那是在哪兒?

日本的小笠原群島距離宜蘭頭城,直線距離據google map的比例尺,估約2000公里遠(地圖位置見下圖,粉紅色點點圍起來的部分為小笠原群島)。

小笠原群島與向北延伸的伊豆諸島、向南延伸的馬里亞納群島,均為菲律賓海板塊東緣太平洋板塊擠壓出來的火山弧(Volcanic Arc)(鏈狀、成群的火山,多形成於隱沒板塊上)。

地圖中島列右側深藍色部分為菲律賓海板塊東緣隱沒入太平洋板塊形成的伊豆小笠原海溝及南邊的馬里亞納海溝(為世界最深的海溝,最大深度為海平面下11公里!)。

小笠原群島少平地而多海岸懸崖,除其中的父島、母島有人居住外,其他島嶼基本上是無人居住的。小笠原群島的英文「Bonin Islands」,「Bonin」為日文「無人」(無人/ぶにん bunin)的發音。

小笠原群島由30多個火山島組成,小笠原群島最為人所知的,應是島群中因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美日艱苦對戰而聞名的硫磺島,有好幾片好萊塢電影以此為題材。這回噴發的則是島群中的西之島

google map圖片(圖片提供:溫紅一杯)

google map圖片(圖片提供:溫紅一杯)

受害者!Not One,but a Group!受害群眾--台灣捕鰻及捕魚漁民的巨額金損

每年11月至隔年2月,是台灣沿海捕鰻苗旺季。捕撈鰻苗是臺灣沿海漁民冬季傳統產業之一,更是許多漁民維持生計的重要經濟來源。每當秋冬交替,東北季風吹起,一波波鰻魚苗,隨著海潮往河海交界游動,許許多多逐鰻苗而居的討海人,在河口搭起帳篷,漁船在近海捕撈,展開長達四個月的捕鰻生活。

而2021年11-12月受日本火山浮石侵襲今(2022)年,宜蘭沿海爆發日本火山浮石侵襲,今年鰻苗捕撈季遇到空前慘況,11月開始的收成產量比去年少了快98%,在岸邊拖捕的鰻苗魚網一再傳出拖到的鰻苗幾乎是冰冷苗屍和浮石。

這回漁筏失事的70歲老船長本為花蓮漁民,便是因為在花蓮沿海抓不到鰻苗,嘗試跑到宜蘭去捕撈,然因海岸狀況不熟、又遇浪大、膠船引擎壞掉,不幸翻船落海!

而不只在近海撈靠捕撈鰻苗維生的漁民不到鰻苗,連捕魚的漁船怕冷卻水排放管吸進大量火山浮石或石沙而堵塞造成慘重損失,也幾乎不敢出海。

資料來源:日火山浮石侵襲 鰻苗銳減",中華日報,2021/12/26。

(過去的捕鰻苗旺季原本長達7個月,10月-翌年 4月,惟因鰻魚族群數量遽降,2013底公告「鰻苗捕撈漁期管制規定」3-10月再不可捕撈,須讓部分鰻苗得以溯河洄游成長,增裕鰻魚資源。違者將處台幣3萬元以上、15萬元以下罰鍰。)

受害群眾+1!?生態影響!?

根據公視〈我們的島〉節目的報導,這次的浮石也對臺灣沿海生態造成了不少影響,包括很多潮池被像水泥般厚厚的浮石灰掩蓋了丶也有小海龜吃到浮石死了

以前頭城這邊,小螃蟹丶寄居蟹不少,可是我們這一次在頭城沙灘上完全沒看到,不曉得是天氣太冷, 還是也跟浮石入侵有關。

新增的生物:倒是我們看到了節目裡說的,會附著在浮石上飄上岸的"鵝頸藤壺",以前在這一帶沙灘沒看到過。但我們當日看到的,不是附著在浮石上,而是附著在棒球帽的塑膠帽緣垃圾上飄上岸的! (附著在棒球帽的塑膠帽緣垃圾上的"鵝頸藤壺"也是當日沒記得照。一個禮拜後去時,有發現附著在浮石上的"鵝頸藤壺",卻把那張照片照糊了...。)這張也是一個禮拜後去時照的,附著在失事船隻的水箱上,整個水箱內外滿滿都是"鵝頸藤壺"。

附在失事船隻水箱上,滿滿的"鵝頸藤壺"。(照片提供:溫紅一杯)

附在失事船隻水箱上,滿滿的"鵝頸藤壺"。(照片提供:溫紅一杯)

火山爆發的再次發生!? 在台灣本地!?

而就在頭城烏石港附近海灘發現船難殘骸的這天,我們正在頭城吃飯時,居然又發生地震了。整個餐廳的客人們都一邊緊張的感受著地震搖晃的程度發展,一邊盯著電視上播報的即時新聞: 『...花蓮外海的極淺層(19.4公里)地底發生了 芮氏規模6.0的地震,...宜蘭縣地區最大震度4級』。後來查了,當天頭城震度3級(中央氣象局地震測報中心,"地震資訊 第001號 1月3日17時46分 規模6 花蓮縣政府東方 56.1 公里 (位於臺灣東部海域)" )。

地震平息後,餐廳老闆還很可愛問說: 『上回發生地震時, 客人都跑出去了, 這回怎麼都沒人跑?』大家互望都不知該回什麼,說"因為菜才剛上,肚子很餓?"

離開頭城回家的路上,看著海面上代表著宜蘭, 一向讓人感到親切,實際上卻是活火山的龜山島,想起去(2021)年11月龜山島疑因海底火山能量增加,噴出24年來最大量、直竄天際的磺煙。

龜山島磺煙噴發 24年最大量.資料來源:中央通訊社

龜山島磺煙噴發 24年最大量.資料來源:中央通訊社

突然驚覺到或許火山爆發這種一直覺得只會在書中、新聞上看到的事,其實離我們的生活非常的近。

嗯~決定了。再去查查看如果一旦龜山島陽明山火山爆發的話, 該怎麼避難、應對!


如果大家有喜歡我的文章的話,歡迎追蹤我<溫紅一杯>或我的專題🌳<安卓亞的學習知識樹>。也希望能按個愛心💖、留個言💬,給我點支持喔。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茶壺風暴-avatar-img
2023/10/15
好滿的知識量,充分感受到出遊一趟回家做的功課量。這是我之前沒有注意過的領域,很開心能夠從這份遊記裡面了解更多台灣不同的面貌!
溫紅一杯的知識樹-avatar-img
發文者
2023/10/15
茶壺風暴 太好了,高興茶壺風暴你喜歡這篇文章^^
avatar-img
溫紅一杯| Salon
84會員
72內容數
過去的自己非常愛讀書,但讀得非常無方法、無效能。 為了孩子不再走無效痛苦而錯誤的學習道路,也為了我能平反"自己讀了那麼多書又有什麼用"的評語,我決心把 『如何高效學習』這檔事給弄清楚!-
溫紅一杯| Salon的其他內容
2023/09/21
剛剛上午9點21分,大家有收到手機警報嗎? 防災避難措施謠傳、消息到處傳,最新"有科學理論支持&實務驗證過"的避震避難措施到底建議如何做呢?而,其他的傳聞到底又錯在哪呢?這篇由防災專家林金宏教官講解的視頻,講得非常有科學說服力、又風趣,大家可以先看看。重點的簡單歸納,我放在影片下方。
Thumbnail
2023/09/21
剛剛上午9點21分,大家有收到手機警報嗎? 防災避難措施謠傳、消息到處傳,最新"有科學理論支持&實務驗證過"的避震避難措施到底建議如何做呢?而,其他的傳聞到底又錯在哪呢?這篇由防災專家林金宏教官講解的視頻,講得非常有科學說服力、又風趣,大家可以先看看。重點的簡單歸納,我放在影片下方。
Thumbnail
2023/07/27
大家應該多少都有聽過"宮殿記憶法"這個據稱是,目前已知最強大、運用人數最廣,且歷史悠久的記憶法,能和亞里斯多德、利瑪竇般,記下如百科全書般容納整個知識體系的訊息,也是記憶冠軍們最常使用的記憶方法。然而,在網路及大多書籍能找到關於"宮殿記憶法"的資訊,介紹的都非常簡略。
Thumbnail
2023/07/27
大家應該多少都有聽過"宮殿記憶法"這個據稱是,目前已知最強大、運用人數最廣,且歷史悠久的記憶法,能和亞里斯多德、利瑪竇般,記下如百科全書般容納整個知識體系的訊息,也是記憶冠軍們最常使用的記憶方法。然而,在網路及大多書籍能找到關於"宮殿記憶法"的資訊,介紹的都非常簡略。
Thumbnail
2023/06/20
以往在傳統市場,看著市場裡大婆大嬸們熱烈挑魚一直讓我嚮往,卻總因為不熟悉這些魚而不敢下手購買。直到有回看到魚攤收攤時降價拍賣"午仔魚",突然憶起父親曾提及的「一午、二鯧、三鮸、四馬加」台灣海鮮排名俗諺,"難道這個午魚就是俗諺排名第一的那個午魚?" 抱這著個疑惑買來一試,結果驚為天"魚"!
Thumbnail
2023/06/20
以往在傳統市場,看著市場裡大婆大嬸們熱烈挑魚一直讓我嚮往,卻總因為不熟悉這些魚而不敢下手購買。直到有回看到魚攤收攤時降價拍賣"午仔魚",突然憶起父親曾提及的「一午、二鯧、三鮸、四馬加」台灣海鮮排名俗諺,"難道這個午魚就是俗諺排名第一的那個午魚?" 抱這著個疑惑買來一試,結果驚為天"魚"!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1954年3至5月,美國在太平洋上的比基尼環礁進行水下氫彈試爆,3月1日的第一次試驗當天,正在附近海域作業的日本延繩釣捕鮪船第五福龍丸,來自靜岡縣燒津港,船上23名船員都遭受核污染,其中的無線電通信長久保山愛吉,在六個月之後去世,可說是「原爆」的另一名日本受害者,日本漁船上的漁獲也同樣遭到污染。
Thumbnail
1954年3至5月,美國在太平洋上的比基尼環礁進行水下氫彈試爆,3月1日的第一次試驗當天,正在附近海域作業的日本延繩釣捕鮪船第五福龍丸,來自靜岡縣燒津港,船上23名船員都遭受核污染,其中的無線電通信長久保山愛吉,在六個月之後去世,可說是「原爆」的另一名日本受害者,日本漁船上的漁獲也同樣遭到污染。
Thumbnail
2009年11月,日本東部海域發生一起漁船傾覆事故,一艘10噸重的漁船在作業時突然側翻,船上3名漁民落海,所幸最終獲救。事故調查發現,漁船傾覆的原因竟是無意間捕撈到了幾十隻體型龐大的越前水母。 不僅頂翻10噸重的日本漁船,使出海一無所獲,還趁機入侵日本核電廠,破壞
Thumbnail
2009年11月,日本東部海域發生一起漁船傾覆事故,一艘10噸重的漁船在作業時突然側翻,船上3名漁民落海,所幸最終獲救。事故調查發現,漁船傾覆的原因竟是無意間捕撈到了幾十隻體型龐大的越前水母。 不僅頂翻10噸重的日本漁船,使出海一無所獲,還趁機入侵日本核電廠,破壞
Thumbnail
海洋是萬般可能的載體,我們依賴著海洋,也利用著它創造新的歷史與事業。但海同樣充滿危險,數百年來,多少前來台灣尋夢之人,葬身大海化為浮淖。無數的意外中,也包括台灣史上最為悲壯的一宗海難:高千穗丸沉船事件。
Thumbnail
海洋是萬般可能的載體,我們依賴著海洋,也利用著它創造新的歷史與事業。但海同樣充滿危險,數百年來,多少前來台灣尋夢之人,葬身大海化為浮淖。無數的意外中,也包括台灣史上最為悲壯的一宗海難:高千穗丸沉船事件。
Thumbnail
營運半世紀的香港標誌建築--珍寶海鮮舫沈船,我忍不住重溫《罪行海洋》這本由普立茲獎記者Ian Urbina執筆,匯集他橫渡五大洋、二十片海域所採訪到的海上犯罪故事。
Thumbnail
營運半世紀的香港標誌建築--珍寶海鮮舫沈船,我忍不住重溫《罪行海洋》這本由普立茲獎記者Ian Urbina執筆,匯集他橫渡五大洋、二十片海域所採訪到的海上犯罪故事。
Thumbnail
2022年1月3日陽光燦爛,我們全家跑去宜蘭頭城海邊玩。卻發現有船隻的碎片佈滿沙灘,我們發揮柯南精神 在海灘邊一路查找,發現有棚架丶燒灼痕跡的引擎蓋,還有裝海鮮的冷藏箱。回家上網查詢頭城漁船的新聞,發現三個禮拜前真的有撈鰻苗的漁船失事了。而失事的原因,比對新聞判斷後,竟然就是我們在沙灘上看到奇怪出
Thumbnail
2022年1月3日陽光燦爛,我們全家跑去宜蘭頭城海邊玩。卻發現有船隻的碎片佈滿沙灘,我們發揮柯南精神 在海灘邊一路查找,發現有棚架丶燒灼痕跡的引擎蓋,還有裝海鮮的冷藏箱。回家上網查詢頭城漁船的新聞,發現三個禮拜前真的有撈鰻苗的漁船失事了。而失事的原因,比對新聞判斷後,竟然就是我們在沙灘上看到奇怪出
Thumbnail
在檳威大橋以北的地方有一處豐富的海草床生態,是介於檳島與威省之間的淺灘,稱為中途灘(Middle Bank)。漲潮時海水會將中途灘淹沒,只有退潮時才會讓這片125英畝的淺灘浮現,因此在這裡開船的漁民都會特別注意。
Thumbnail
在檳威大橋以北的地方有一處豐富的海草床生態,是介於檳島與威省之間的淺灘,稱為中途灘(Middle Bank)。漲潮時海水會將中途灘淹沒,只有退潮時才會讓這片125英畝的淺灘浮現,因此在這裡開船的漁民都會特別注意。
Thumbnail
在異鄉,總有一些和死神距離不那麼遠的時刻....
Thumbnail
在異鄉,總有一些和死神距離不那麼遠的時刻....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