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憶|歷史]揭密最強"宮殿記憶法"流傳1500年,從希臘西蒙尼德斯、羅馬西賽羅、清朝利瑪竇、美國史景遷輾轉傳播與文獻

2023/07/27閱讀時間約 8 分鐘
大家應該多少都有聽過"宮殿記憶法"這個據稱是,目前已知最強大、運用人數最廣,且歷史悠久的記憶法,能和亞里斯多德、利瑪竇般,記下如百科全書般容納整個知識體系的訊息,也是記憶冠軍們最常使用的記憶方法。然而,在網路及大多書籍能找到關於"宮殿記憶法"的資訊,介紹的都非常簡略
我從2022年下半開始研究這個題目,於圖書館從2022年往回翻找了25年的圖書到1997年,再循書追溯到1595年利瑪竇的《西國記法》,終於找到了四本有具體敘述"宮殿記憶法"淵源,及其具體架構方法的書籍。但不太好啃,反覆內化,至2023年7月,方成此文。
本篇的主要內容:釐清"宮殿記憶法"多個名稱的由來、由古至今的流傳歷史、佐證的歷史文獻及文獻中關於此記憶法運用的訣竅

最強記憶法"宮殿記憶法"的眾多名稱

"宮殿記憶法"主要有四個名稱:"位置記憶法"、"地點定椿法"、"羅馬房法"、及"宮殿記憶法"。
其中,"位置記憶法"(the Method of Loci)或翻成"地點定椿法"的名稱由來很單純,乃是根據該法記憶的根本原理,也就是透過熟悉的地點來進行"知識定位"而得名loci是location位置的拉丁文。
而另兩個名稱:"羅馬房法"、及"宮殿記憶法"的歷史追溯起來就很有意思了。不過,我們故事先從1.這個記憶法的創始,2."羅馬房法"的出現,再到3."宮殿記憶法"的出現,一個一個講起。

(一)[前五世紀]此記憶法由古希臘詩人西蒙尼德斯開創

在古代,在紙張尚未普及,書寫工具極為昂貴的年代,記憶特別重要。
這個記憶法的創造,相傳是古希臘詩人西蒙尼德斯(Simonidies在吟詠完詩作,離開宴會廳不久,宏偉的宴客廳卻意外瞬間倒塌! 記憶過人的西蒙尼德斯是被請託幫忙家屬指認宴會受難者的位置與辨認身分。西蒙尼德斯站在的宏偉宴客廳碎石堆中,透過倒塌的建築梁柱、檯子、宴會桌、賓客的衣著配件、賓客們所在的相對位置等,快速而準確地將人數眾多的受難者一一指認,而讓人大感驚艷。其記憶方法於是被學習而得以流傳。

(二)[一世紀]由古羅馬人完善及推廣,並被廣泛認知為"羅馬房法"(The Roman Room method):

古羅馬人政治人物常需發表長篇公眾演說獲取選票,當時可做記憶小抄的"紙張"尚未發明出來,當然更沒有ppt簡報。當時著名的羅馬演說家西賽羅(Cicero)西蒙尼德斯開創的這個記憶法進行了改善,而能完全得依靠大腦記憶發表長達數小時內容扎實的公眾演說。該記憶法因而獲得羅馬人的廣大推崇,成為羅馬演說家及學生們的必學課程之一,而得"羅馬房法"之名。
西賽羅對這個記憶法進行的改善,特別是加強了"如何將要記憶的事物形象地安置其中",也就是不再只是擷取原本存入的視覺記憶(看過什麼便回憶出什麼),而是利用熟悉的環境,以"舊知識"聯結"新知識"這種符合大腦記憶偏好的方式,無限擴張可記憶的內容西元一世紀,傳作者為西賽羅古羅馬修辭學巨著《獻給赫倫尼(Ad Herennium)》中即提到,應將欲記憶的事物賦予鮮明的形象,比如要"超凡脫俗的美麗(如華麗的皇冠)"、"獨一無二的醜陋(如沾鮮血或泥巴)"或"添加幾許滑稽"。
同世紀由古羅馬修辭學家昆體良所著的《辯論術原理(Institutio Oratoria)》,則提到記憶場所的選擇,除了可放於一棟房子內,也可以"存放在公共場所、一次長途旅行、城市的防禦工事,甚至一些圖片中"。甚至各個記憶場所內還會設置資訊的"保管人",當你要找尋資訊時,可向他/她/它索取
關於這兩篇著作,其拉丁原文節錄翻譯後的相關內文,可見於史景遷,"利瑪竇的記憶宮殿(修訂全新版)"(2009),p18-20。下圖為其中之p18-19。
史景遷,"利瑪竇的記憶宮殿(修訂全新版)"(2009),p18-19。

(三)[十六世紀]耶穌會傳教士利瑪竇曾將此法帶來中國

耶穌會傳教士利瑪竇,為傳播基督信仰與西方思想,從羅馬來到了中國明朝。在中國三十多年,除了著名的、課本上提過與徐光啟一同翻譯歐基里德的《幾何原本》外,當時在中國讀書人之間最受追捧的其實是他的另一本著作--《西國記法》,並成為中國的第一本記憶術書籍
利瑪竇,《西國記法》,1595年(萬曆23年)
利瑪竇具超強記憶力,身為一位來自遠西的學者,除能背誦各種西學經典外,只花了十年,便由對國字目不識丁,至於對中土科舉的"四書五經"爛熟於心,甚而可以橫向、豎向和倒過來背誦,令備受科舉壓力的中國人驚服,成為宗室諸王的座上客,及大小官員和各類士子爭相造訪的異域奇人。利瑪竇在既感光榮又不堪其擾下,決定公開自己的記憶術,也即"羅馬房法",並依中國國情著述,於1595年(萬曆23年)出版了這本《西國記法》
*利瑪竇《西國記法》原版於中國早已失佚,現僅存一孤本,是耶穌會高一志和畢方濟共訂,朱鼎澣參訂版,藏於法國國家圖書館中。但如今的我們很幸運,《西國記法》完整電子原文,得以見於維基文庫中

(四)[20世紀]漢學大師史景遷重新挖掘出此記憶法,並讓它有了新名字:"宮殿記憶法"

然而,"宮殿記憶法"(Memory Palace technique)這個名稱是怎麼來的呢? 我推估,應是來自於:一本介紹利瑪竇這個記憶法的書的書名。
1985年漢學大師史景遷(Jonathan D. Spence)的著書 "The Memory Palace of Matteo Ricci"介紹了,利瑪竇的這個記憶法及當時的時代背景。利瑪竇在《西國記法》中提到儲存記憶的位置大則可至有數十百區的"黌(ㄏㄨㄥˊ)宮"或寺廟。此"黌(ㄏㄨㄥˊ)宮"之宮,或許便是史景遷書名中"Memeory Palace(記憶宮殿)"名稱的由來。
凡記法,須預定處所,以安頓所記之象。處所分三等,有大、有中、有小。其大,則廣宇大第,若公府,若黌宮,若寺觀,若邸居,若舍館,自數區至數十百區,多多益善。中則一堂、一軒、一齋、一室。小則室之一隅,或一神龕,或倉櫃座榻。斯其處所之大概也。                                             --利瑪竇<西國記法>,設位篇
該書後來在美國被認為是關於學習記憶法的主要推薦書籍之一,而後此法以其響亮名稱"Memory Palace technique",在美國傳播開來。
再之後,於2007年方有了中譯版本及史景遷,"利瑪竇的記憶宮殿(修訂全新版)"(2009) 推出,此法又傳播回華人界,並被重新認知為"宮殿記憶法"。
*話說,查詢後發現"黌(ㄏㄨㄥˊ,音"洪")宮",其實跟Palace皇宮,形象意義差距甚遠~~實際上是學校的意思,畢竟利瑪竇身在明朝,若真去教大明士子們拿皇宮來隨意臆測想像,怕是有礙人頭安穩? 相信以史景遷之淵博,不可能不知道這點事實。
只是以脫離皇權威壓的現代社會來看,將此法取名為"宮殿",而不是學校,名稱自然是更為響亮、引人。

後記

因內容有點長,具體的"記憶宮殿"建構方法會放到(下篇)來寫。但那篇會頗燒腦,已有草稿,但還不確定什麼時候會把它寫完。若有人贊助敲碗的話,我會優先完成它喔😆!
"市面上最常用來舉例的是每個人自己的家,因為是大家一定最熟悉的。但其實這個記憶空間除了自家,也可以是小至一幅畫,長至一條路線,大至一座皇宮,甚至是一座城市! 具體怎麼做,我會在下篇中揭露!"

如果我的文章對您能有幫助,而您也行有餘力的話,給我些贊助,可以讓我在專注寫文這條路上能走得更長遠💞!
如果大家有喜歡我的文章的話,也歡迎追蹤我<溫紅一杯>或我的專題🌳<安卓亞的學習知識樹>,我將持續更新知識性好文。也希望能按個愛心💖、留個言💬,給我點支持與互動,我會很開心^^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79會員
72內容數
過去的自己非常愛讀書,但讀得非常無方法、無效能。 為了孩子不再走無效痛苦而錯誤的學習道路,也為了我能平反"自己讀了那麼多書又有什麼用"的評語,我決心把 『如何高效學習』這檔事給弄清楚!-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