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費限定
方格精選

從《沈從文自傳》看教育:逃學才能成就豐富的心靈?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raw-image

講到中國文壇最會逃學的作家,一定不能錯過前輩大師沈從文先生,他的前半生自傳《沈從文自傳》有一大半都在談他豐富有趣的逃學經歷。對於我們這些現代的台灣父母來說,孩子在學校只要有一點不守規矩,不管是遲到、不交作業、或是上課不專心,就會擔心個半天,更別說是逃學了。所以我在推薦這本《沈從文自傳》的時候,內心是相當糾結的,怕學生及家長看了這本書之後,會徹底懷疑上學的價值,然後看制式的學校教育/補習班教育會越看越厭煩,這豈不是會造成社會危機?

不過我似乎擔心太多了,因為不必讀這本書,很多人就已經對自己接受的教育難以忍受了,像是用硬背的方式學了太多不必要的東西;或是為了成績和父母、老師、同學反目;或是為了太早上學每天昏昏沈沈;或是為了上學時數過長每天筋疲力盡…等等。即使目前台灣的教育政策較為自由開放,但是還是受到課綱的限制,也就是說就算你決定在家自學,還是要面對一堆不得不硬吞下去、比貓狗乾糧還難吃的枯燥必學學科。我自己對這個事實的解釋是:教育的目的並不是為了服務個人的成長需求,而是要服務這個社會。我們這個分工精密的現代社會,需要各式各樣訓練有素的人來維持運作,就算教育再怎麼改革,還是沒有辦法突破這個先天的限制。

既然逃學的念頭人人都會有,因此對於沈從文的逃學生涯,我們大可放心的用欣賞的心態來看待。沈從文的逃學,並不是在否定社會。相反的,他的逃學反而是要擁抱真實的美妙社會:

…我不瞭解家中為甚麼只要我讀書,不讓我玩。我自己總以為讀書太容易了點,把認得的字記記那不算什麼希奇。最希奇處應當是另外那些人,在他那份習慣下所做的一切事情。為什麼騾子推磨時得把眼睛遮上?為甚麼刀得燒紅時在水裏一淬方能堅硬?為甚麼雕佛像的會把木頭雕成人形,所貼的金那麼薄又用什麼方法作成? 為甚麼小銅匠會在一塊銅板上鑽那麼一個圓眼,刻花時刻得整整齊齊?這些古怪事情太多了…(我讀一本小書又同時讀一 本大書)
我生活中充滿了疑問,都得我自己去找尋答解。我要知道的太多,所知道的又太少,有時便有點發愁。就為的是白日裏太野,各處去看,各處去聽,還各處去嗅聞死蛇的氣味,腐草的氣味,屠戶身上的氣味,燒碗處土窯被雨以後放出的氣味,要我說來雖當時無法用言語去形容,要我辨別卻十分容易。蝙蝠的聲音,一隻黃牛當屠戶把刀剸進牠喉中時嘆息的聲音,藏在田塍土穴中大黃喉蛇的鳴聲,黑暗中魚在水面撥刺的微聲,全因到耳邊時分量不同,我也記得那麼清清楚楚…(我讀一本小書又同時讀一本大書)

篇名中的「小書」,指的是學校的正規課程,而「大書」指的是充滿生命力、充滿驚喜事物的這個社會。沈從文對於自己的性格,有著以下的描述:

不安於當前事務,卻傾心於現世光色;對於一切成例與觀念皆十分懷疑,卻常常為人生遠景而凝眸…(我讀一本小書又同時讀一本大書)

相較於枯燥無生命的學校課程,課堂外五光十色的豐富生活,才能開啟小小沈從文的心靈,到處去看、到處去聽、到處去聞的生活實在太有趣了,此時大概只有心靈扭曲的孩子才會心甘情願的坐在課堂上背誦四書五經了吧?因為這些豐富的生活觀察,沈從文才能寫出《邊城》、《湘西》這些感動人心的不朽作品,所以我們可以這麼說:逃學開啟了一代大師沈從文的文學之路。

寫到這裏,我就開始擔心起現代的台灣孩子了。因為工商社會精密分工的緣故,走在路上不會再像農業社會那樣多采多姿了:牛、雞、豬都在專業的屠宰場處理過才送到市場,所以我們的孩子從小到大都不曾看過活生生的動物被屠宰;因為高度的城市化以及生態的嚴重破壞,路上除了蟑螂老鼠之外,無法遇到各式各樣的動物;因為高度的工業化,舊時在路邊可以看到的各式手工藝製作,都被偏僻地段的鐵皮工廠給取代了;因為醫療發達的緣故,家中長輩大多在醫院過世,孩子們無從目睹人的生命漸漸凋落的完整過程;因為對課業的要求越來越高,所以公園裏只剩下老人和小小孩,其他學齡中的孩子不是在補習、就是在寫評量,而在路上閒晃的孩子常常都被貼上偷懶愛玩的標籤。

我們這一代的父母,養出了前所未有與自然脫節的孩子,原因很簡單,因為在不知不覺中,我們自己也與自然漸行漸遠了:只是單純在野外健行早就落伍了,沒有來一場可以秀在社群媒體、有高級烤肉與影音享受的豪華露營,就不算出遊;在雨後天睛的壯麗景色下,我們只想趕快拍到彩虹然後上傳到IG;為了滿足購物的欲望,即使在疫情下我們還是透過線上購物買了一大堆便宜又不需要的東西。工業化、全球化的盡頭到底是什麼?用更強大的購買力來促進經濟更進步?用更苛刻的業務目標來逼出更高的生產力?這也是我讀完《沈從文自傳》之後,心中最大的困惑。

只有小學學歷的沈從文,之後因為文學上的成就被延攬為大學教授,對這位以身為鄉下人為榮的大作家來說,真是奇蹟般的境遇。而他人生的魔幻時刻,就在他隻身來到北京之後:

…很可笑的讓這運貨排車把我拖進了北京西河沿一家小客店,在旅客簿上寫下––
沈從文年二十歲學生湖南鳳凰縣人
便開始進到一個使我永遠無從畢業的學校,來學那課永遠學不盡的人生了…(一個轉機)

我很喜歡這個結尾,我們長大成人進入社會之後,不也是進到一個永遠無從畢業的學校,來學那課永遠學不盡的人生了嗎?工作、成家、養兒育女,每天都有不同的挑戰,也得隨時適應不停的變化,有時被壓力壓到喘不過氣來,有時因為小小的成就而雀躍不已。回首走過的路,不求圓滿,只求無憾,讓人生這本大書因為自己的參與而更加豐富有趣,就是自己最大的成就了。

以行動支持創作者!付費即可解鎖
本篇內容共 2207 字、4 則留言,僅發佈於沈溺在經典閱讀中的 John Lin的 Premium你目前無法檢視以下內容,可能因為尚未登入,或沒有該房間的查看權限。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Stoneton-avatar-img
2022/07/20
沈從文作品我看得不多,但今年書展卻買了本他和張兆和兩人的書信集。記得翻閱時意外發現沈從文給妻子寫起信分析她的感情狀態時竟是如此囉唆、繁複、細密,忍俊不禁笑了起來,也就書買起來了。 ^_^
他是很細膩的作家,讀他的作品可以感受到他細微的觀察力
avatar-img
沈溺在經典閱讀中的 John Lin
17.5K會員
290內容數
除了自創內容之外,也讓我們用J Premium來打群架吧!
2023/10/28
欣賞花謝之態,是人生落幕前必經之路;在我們老朽之際,別忘了好好的跟這個世界說再見
Thumbnail
2023/10/28
欣賞花謝之態,是人生落幕前必經之路;在我們老朽之際,別忘了好好的跟這個世界說再見
Thumbnail
2023/10/21
人類到何時才能擺脫歧視與嫉妒的惡意與惡行呢?
Thumbnail
2023/10/21
人類到何時才能擺脫歧視與嫉妒的惡意與惡行呢?
Thumbnail
2023/09/29
網路時代的創作有苦有樂,試著在網路的銀河中,留下一閃一閃的小星星吧!
Thumbnail
2023/09/29
網路時代的創作有苦有樂,試著在網路的銀河中,留下一閃一閃的小星星吧!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開始進到一個使我永遠無法畢業的學校,來學那課永遠學不盡的人生了。<沈從文自傳> 第一次讀沈從文自傳,應該是國中時從圖書借閱的,嚮往沈從文在書中描述的冒險見聞,他描述的世界如此鮮活,刺激程度堪比看電影。 每隔一段時間,我就去圖書館借閱,從沒有買過屬於自己的一本。最近聯合文學出版《沈從文自傳》(附《邊城
Thumbnail
開始進到一個使我永遠無法畢業的學校,來學那課永遠學不盡的人生了。<沈從文自傳> 第一次讀沈從文自傳,應該是國中時從圖書借閱的,嚮往沈從文在書中描述的冒險見聞,他描述的世界如此鮮活,刺激程度堪比看電影。 每隔一段時間,我就去圖書館借閱,從沒有買過屬於自己的一本。最近聯合文學出版《沈從文自傳》(附《邊城
Thumbnail
第一次接觸到沈從文的《邊城》是大學時期的國文課,剛滿18歲的學生們(包括我)並不太懂作品想要表達的意思,相較於教授書單裡的其他小說,例如錢鍾書的《圍城》、白先勇的《台北人》、老舍《駱駝祥子》等,《邊城》似乎平淡許多,離我們的生活好遠好遠。
Thumbnail
第一次接觸到沈從文的《邊城》是大學時期的國文課,剛滿18歲的學生們(包括我)並不太懂作品想要表達的意思,相較於教授書單裡的其他小說,例如錢鍾書的《圍城》、白先勇的《台北人》、老舍《駱駝祥子》等,《邊城》似乎平淡許多,離我們的生活好遠好遠。
Thumbnail
我小時候正遇上臺灣人口快速增加的那個階段,也就是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漸漸安定下來後,大家都拼命生小孩的時期。我讀的老松國小是當時全世界學生人數最多的小學,現在只有五百多個學生的校園,在當時可是擠了一萬多個學生。 【小標】童年時光 【小標】與書本結緣 【小標】走向荒野 【小標】以開放的心擁抱自然
Thumbnail
我小時候正遇上臺灣人口快速增加的那個階段,也就是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漸漸安定下來後,大家都拼命生小孩的時期。我讀的老松國小是當時全世界學生人數最多的小學,現在只有五百多個學生的校園,在當時可是擠了一萬多個學生。 【小標】童年時光 【小標】與書本結緣 【小標】走向荒野 【小標】以開放的心擁抱自然
Thumbnail
來看看中國文學大師沈從文先生,如何透過逃學成就他的文學之路?
Thumbnail
來看看中國文學大師沈從文先生,如何透過逃學成就他的文學之路?
Thumbnail
我從台北移居瑞芳生活,是為了找回自己本來面目的出走。 作者盤整地方的人事物資源,試圖發展不同的走讀路徑,讓孩子們有機會透過瑞芳的異地異事與異人,探索自己。學習不只是書本或是課堂中,甚至不必要在都市裡,擁有山河海礦漁農的大瑞芳,可以建構出一個陪伴孩子的另類教室。 撰文.照片提供=施岑宜 ---
Thumbnail
我從台北移居瑞芳生活,是為了找回自己本來面目的出走。 作者盤整地方的人事物資源,試圖發展不同的走讀路徑,讓孩子們有機會透過瑞芳的異地異事與異人,探索自己。學習不只是書本或是課堂中,甚至不必要在都市裡,擁有山河海礦漁農的大瑞芳,可以建構出一個陪伴孩子的另類教室。 撰文.照片提供=施岑宜 ---
Thumbnail
 偶然在誠品書店,看到了夏丏尊和葉聖陶兩位合著的《文心》-寫給青年的三十二堂中文課。看見朱天衣推薦中的一句話:我以為整本《文心》在講述讀與寫時,念茲在茲的就是「生活」。中文充滿在我們的生活當中,不論溝通、閱讀、書寫都離不開中文,但我們可曾真正用心地去體會中文這門博大精深的學問?讀完這本書後,我必須羞
Thumbnail
 偶然在誠品書店,看到了夏丏尊和葉聖陶兩位合著的《文心》-寫給青年的三十二堂中文課。看見朱天衣推薦中的一句話:我以為整本《文心》在講述讀與寫時,念茲在茲的就是「生活」。中文充滿在我們的生活當中,不論溝通、閱讀、書寫都離不開中文,但我們可曾真正用心地去體會中文這門博大精深的學問?讀完這本書後,我必須羞
Thumbnail
別讓孩子繼續錯過生命這堂課---台灣教育的缺與盲   其實借這本書是一個很奇妙的緣份,我對楊照先生的印象一直是仰慕已久,但由於手上書債太多,所以一直沒有機會拜讀。最近想多讀一些台灣作家的作品,當然就不可以放掉楊照先生,一上圖書館預約,天啊!他出了好多書真是令我不知從何下手,就先生哪本沒有被預約借走,
Thumbnail
別讓孩子繼續錯過生命這堂課---台灣教育的缺與盲   其實借這本書是一個很奇妙的緣份,我對楊照先生的印象一直是仰慕已久,但由於手上書債太多,所以一直沒有機會拜讀。最近想多讀一些台灣作家的作品,當然就不可以放掉楊照先生,一上圖書館預約,天啊!他出了好多書真是令我不知從何下手,就先生哪本沒有被預約借走,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