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舊文重寫】Ep.43 使力積砂有辦法成塔嗎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9 分鐘

話嘮不用錢

登愣!我來了;最近一直在想這個系列的後續,最後一集已經不重要了 (喂。

我在想,其實後續並不是又把整個系列倒過來寫,而是想讓這些文章的出產有它能實質發揮效用的辦法,大概就是要做收費內容

但這是第一次準備挑戰內容付費,不好意思正大光明說是什麼很崇高的理想,好像是一個不貪財的人像在做大愛一樣;純粹是把我認為具有含金量價值的內容集結好、整理過,去看看它可能會得到怎麼樣的回饋。

所以上一集就試著朝這個方向去撰寫,像以前我都會說:畢竟別人要不要給你手上的東西,也是依據我這個人擁有什麼樣能成長的價值而定。

或者,是因為我給出去的東西價值略大於預期的給付,比如說各形式的學習就是一種生財工具嘛,那收饋就有點像學費的概念。

反正目前為止的我流量也不大,依然會秉持著這個專題的介紹及初心,用收費的集數來作結,當是我出社會前的一個小挑戰吧!


本週優質節選

沒工作的想法當然會緊張,可是一直焦慮也沒什麼用 XD

沒工作的想法當然會緊張,可是一直焦慮也沒什麼用 XD

這禮拜寫到的事情有兩樣:

  • 投入?是要把自己都奉獻出去嗎
  • 挑食?真的是不用這麼健康 XD

人類一向很在乎投資報酬率,以前公民課總說,如果隱含成本也可以計價的話,做一個選擇背後的機會成本是有可能 Double (舉例);但往往很難追究我們究竟是從什麼時候開始,放棄一次又一次翻身機會的?


在文章開始之前

在使用的網頁上方,尋找「追蹤專題」的按鈕,文章就會準時送到你的信箱囉!

禁止意圖三杯我的喵

禁止意圖三杯我的喵

每個人每天都很忙,沒有時間一直查看我的專頁沒關係,你只需要:

  • 一鍵登入 Google 並選擇常用的電子信箱
  • 回到文章頁面上,點選「追蹤專題」,同系列文章篇篇準時送到你的信箱
  • 如果是追蹤我的話,只要一有文章發佈,通通都能收到訊息
  • 愛心收藏,讓我知道你肯定過我的內容唷!

投入?

如果認真學習到的東西將來用不上,那花的時間換到的真的是「安心」嗎?

現在覺得連交代也不用了 XD

現在覺得連交代也不用了 XD

這是《略懂一二》專題系列的第二集改寫。當時我認為,如果想要用最快速、粗淺的方式去立定目標,並不是空想接下來學校有多好,而是去發現讀者和最想要的目標距離有多遠?

直到現在我才發現,社會大學並沒有給幾級分量表可以參考自己的程度了。

這很可怕,因為高中的我們至少還是清楚強弱項大概在哪,如果要找到最適合對應的校系,電腦可以幫你列出清單,最後 Google 一下地理環境和照片,基本上就清楚了自己將來四年的位置。

不過出社會似乎就不是,可能連我們自身有什麼東西都還是不清不楚的。

最起碼憑想像,明明大環境衡量我們一個人的方式有相多的可能,有的人會說他們篩選人的標準是「人格特質」,可是具有什麼樣的人格特質才是普遍能被錄取的,無從查看起。

以及就算現代喜歡倡導的「熱情」,要自覺是有,可是別人看就不這麼認為,也沒辦法代表我們看事情的方法有多專業。

思來想去,如果出社會「厲害」的答案沒有一定,那什麼才是「真的」?


1

我們好像永遠是在量化自己的能力,來尋找適合的環境。

倍感衝突,會不會是因為我們並不覺得自己是一個有價值的人,才要很努力的去透過做的事情來證明自己,有被看見的可能?

幾年前考完學測,拿著成績單就像在過篩一樣,成績大點的米粒就比較大顆,一層層的篩下去,終於到成大的時候被完整接起。

就在認為一切要結束的時候,專案課一巴掌就來了。

這麼認真的東西被老師們集體評得一文不值,甚至在當時有一種錯覺:原來我的努力對於不需要的人而言不值一提,我有他們說的這麼沒用嗎?

不過幾年後,為什麼還願意去提起這個讓我印象深刻的學分課程?

因為它留下的並不是永久性的傷害,是當我意識到一些抽象的特質,在當時留下痕跡現在還跟著我走的時候,「成績是身外之物」這說法我想是不浮誇。

比如說:原來我可以自己一個人把專案做完、可以約到簡報講師、可以把特別的思想帶給學生,不論外界要如何去區分這之間的軟實力、硬實力,兩者都能兼備的情形下,68 分還算什麼?

只要別人需要,我也喜歡,財富的顯化就只是一時半刻的事情了。


2

到了出社會那刻,我們還在「過篩」嗎?

記得以前國文課,我一個可愛的好朋友還把這段話節錄到 Line 的動態訊息上:

時代像篩子,篩的多數人流離失所,篩的少數人出類拔萃。

老實說,要是再出一次選擇題,我沒有把握回答完整的原意。因為可以說很細緻的人過篩了、過關了,也可以說是那些人在生活的磨練下,從不會讓自己掉出時代的篩子。

反過來說,我們曾經認同了什麼款式的篩子?

讀了英文,所以英文必須過大時代的篩;讀了經濟,所以學歷也必須過大公司的篩;寫作了,就要過讀者們和編輯的篩。

所以很少人是為了自己讀英文而讀,也很少人是想鑽研來讀經濟,也很少人做一件事情就為了尋找虛無飄渺的自己。

好像人類的投入永遠在追求對這社會的貢獻、產出、價值,乾脆把自己送出去,所以哲學沒有價值、多餘的思考也沒有價值,因為都不能馬上變現。

我們會不會投入了社會一輩子,卻換不回一個完整的自己呀?


挑食?

其實減法很好用,只是現代人不太習慣而已。

當年老師都不太認同我這麼對學生說

當年老師都不太認同我這麼對學生說

老師視角,同樣是希望學生的選擇變多,他們會想要學生在五選四、五選三的環境下依然全科讀;後來我試圖用數據向學生說明:為什麼該挑科目讀的原因?

因為台灣的學校並不缺「橫向」選擇

我們考試的目的可以簡化為階級翻轉的機會,這種垂直流動的概念如果應用到考試當中,無疑是向上攀爬最具成效,但要如何才能向上流動?肯定需要「過人」之處。

換言之,每科都考 12 級,本錢就拼不贏英文有 14 級的同學。當然,是簡化過的說法。我不認為學生會因為同等級學校間的選擇變多,就能滿足私慾。

所以我反向推廣「挑食」的概念,這並不是要讓我們營養不良,是要讓人一天有限的注意力和精力,投入到收益比對自己而言更高的科目裡。

那麼要在將來的社會裡,也有如期的收益,要挑什麼東西來吃?

讓我想想,是學歷嗎?是很強力的英文證書嗎?還是攤手就能甩出一疊的證照?好像哪裡怪怪的。XD

舉個例子,老實說我沒有正確答案;像「物以稀為貴」是眾所皆知最可能獲取財富的一種說法,可是向來我們在努力的事情一直都稱不上「稀有」,明明已經是擺脫五科篩校系的篩網了,但沒有讓我們更出類拔萃。

我想,這中間的問題在於,篩網是我們自己建立起來的

為什麼現代這麼多職業的考量,常常是一波起,就馬上能落下去?顯然是因為市場快速的被人群瓜分,後來進場的就無利可圖,而且也不會因為進入這行,就讓我們搖身一變成炙手可熱的稀有種。

如果要具體去描繪,挑食與財富之間可能的關聯,這個路徑就提供讀者參考了:

  • 在上課與翹課之間,我會選翹課,而且是一直翹課
  • 在學歷和作品之間,我會選作品,因為這很難複製出第二份
  • 在找事和思考之間,我會選思考,現階段不介意一件事要考慮兩個月
  • 在科學和玄學之間,我會選玄學,因為現代人並不缺乏科普獲取知識的概念

如果當前有人能聚集這些特色於一身,那麼你可能會發現,好像人真的在生活裡不用什麼都會,也能成為一個看起來相當具有個人特色的人,而且還可能隨時冒出生活中的驚喜 (未必直指財富),是不是也有意思多了?


並不是為特別而特別

你已經讀到文末了。

還是得強調一下,有段時間我常被認為是叛逆的,當然現在還是如此;如果以前只是不想服膺於某種權威,現在則是清楚有獨立思考的時間很重要。

為什麼總是不推薦忙碌優先?我們都以為自己可以一心二用的時候,事實證明人真的忙起來的時候,還很難繼續想回家寫作要寫什麼;而通常是專注於排除眼前的雜務,然後在難得喘口氣的時候把還沒想好的架構想完。

可是這樣的時間,真的有很多嗎?就是我相當在意的事。

我不想要撿大環境的篩子來評斷「應該」具備什麼能力,而是要知道身上有什麼可以用的東西,怎麼轉化成對這個環境有幫助的事,才是我學習的重點。

所以面對規則我會任性、面對體制我會挑剔,遇到權威還會繞道而行。

不是因為想表現自己,而不在乎成績;是這個社會還有好多有趣的標籤可以挑看看,或乾脆我自己寫一個名牌不過分吧,哈。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人類量測事務所
29會員
339內容數
致力打造質量創作,涵蓋「人際關係、自我覺察、生涯規劃」等深刻觀察主題:註明作者與原文連結方可文句引用,轉載不讓著作權,未盡事宜來信詳談
人類量測事務所的其他內容
2022/10/27
我一直以來覺得人生必須很小心的地方:因為我們其實沒有義務對別人的信仰做出交代。
Thumbnail
2022/10/27
我一直以來覺得人生必須很小心的地方:因為我們其實沒有義務對別人的信仰做出交代。
Thumbnail
2022/10/20
算是這幾年才開始看到的類型,不喜歡時常把虛無的正向拿出來當招牌在過濾異己的人。
Thumbnail
2022/10/20
算是這幾年才開始看到的類型,不喜歡時常把虛無的正向拿出來當招牌在過濾異己的人。
Thumbnail
2022/08/11
就好像很多水從天上潑下來我們不會說:好多水滴掉下來了,而是會說「下雨了」,類似的意思。
Thumbnail
2022/08/11
就好像很多水從天上潑下來我們不會說:好多水滴掉下來了,而是會說「下雨了」,類似的意思。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很多人都非常渴望賺錢,嘗試各種不同的管道,汲汲營營,拼了命地想賺更多錢。無論是被動收入還是追求財富自由,他們都不遺餘力。然而,真正的智慧在於認識到,其實人一生並不需要賺太多錢。 錢夠用就好,過於追求金錢只會讓人陷入無休止的追逐,失去更多寶貴的東西。錢是有價的,而時間才是無價的。我們應該
Thumbnail
很多人都非常渴望賺錢,嘗試各種不同的管道,汲汲營營,拼了命地想賺更多錢。無論是被動收入還是追求財富自由,他們都不遺餘力。然而,真正的智慧在於認識到,其實人一生並不需要賺太多錢。 錢夠用就好,過於追求金錢只會讓人陷入無休止的追逐,失去更多寶貴的東西。錢是有價的,而時間才是無價的。我們應該
Thumbnail
「我的熱情能夠轉化為收入嗎?」「堅持理想與追求實際收益,是否註定是場拔河?」 相信許多創作者都曾有過這樣的掙扎。在這個自媒體滿天飛的時代,被各種「變現密技」、「流量秘笈」淹沒,卻忽略了內容創作的本質。大家好像都很賺錢,但... 你是否也跟我一樣,常常看著自己的存款簿嘆氣,覺得當內容創作者根本就是
Thumbnail
「我的熱情能夠轉化為收入嗎?」「堅持理想與追求實際收益,是否註定是場拔河?」 相信許多創作者都曾有過這樣的掙扎。在這個自媒體滿天飛的時代,被各種「變現密技」、「流量秘笈」淹沒,卻忽略了內容創作的本質。大家好像都很賺錢,但... 你是否也跟我一樣,常常看著自己的存款簿嘆氣,覺得當內容創作者根本就是
Thumbnail
人生於世,都要從事一「業」。士農工商、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乞討亦是一「業」,也是需要『學問』的(此絕非玩笑之語)。有「業」,才有『收獲』、才能『生存』。 即使在現代(已是西元2024年),金錢都不是唯一能支持生存的身外之物。文明圈之外,有少部份人,是不需要金錢度日的——只要有能替代金錢的『收穫
Thumbnail
人生於世,都要從事一「業」。士農工商、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乞討亦是一「業」,也是需要『學問』的(此絕非玩笑之語)。有「業」,才有『收獲』、才能『生存』。 即使在現代(已是西元2024年),金錢都不是唯一能支持生存的身外之物。文明圈之外,有少部份人,是不需要金錢度日的——只要有能替代金錢的『收穫
Thumbnail
所以講了兩個月,這問題該怎麼解? 坦白說不是沒有,只是不管你走偏左還是偏右的作法,都必定建立在犧牲特定一群人身上。被犧牲的人當然抵死不願意,這也是極端政治的土壤。 說了跟沒說一樣,到底怎麼做?
Thumbnail
所以講了兩個月,這問題該怎麼解? 坦白說不是沒有,只是不管你走偏左還是偏右的作法,都必定建立在犧牲特定一群人身上。被犧牲的人當然抵死不願意,這也是極端政治的土壤。 說了跟沒說一樣,到底怎麼做?
Thumbnail
大家都因為經濟壓力而工作,想要藉由投資的方法提早退休。投資的世界其實沒有捷徑,一定是一步一步累積起來的成就。現在的一筆小錢,未來將成為你致富的第一片拼圖。養成適合自己的交易方法,用心體會每一筆交易要傳授給你的經驗。
Thumbnail
大家都因為經濟壓力而工作,想要藉由投資的方法提早退休。投資的世界其實沒有捷徑,一定是一步一步累積起來的成就。現在的一筆小錢,未來將成為你致富的第一片拼圖。養成適合自己的交易方法,用心體會每一筆交易要傳授給你的經驗。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