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ubhouse使用報告5.跨越階級的對談

東京裏物語-avatar-img
發佈於真說東京裏物語 個房間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7 分鐘
透過這系列文章,我想與各位分享2021年東京裏物語在clubhouse裡的觀察與實踐。東京裏物語在clubhouse經營著一個封閉式的社群實驗,除了練習講話、聽話,重新編輯我原生人脈與裏物語讀者間的關係以外,也試著連結在台灣與日本的兩群人。
這篇文章記錄我發現與其想從大咖身上蹭點資源,不如利用clubhouse回去好好整頓自己社群的過程。

隨著clubhouse在台灣的病毒式擴散,越來越多業界的名人(在社會上不有名,但在某些圈內有名的人)與KOL大舉進駐,相對也有一般使用者海量湧入。而在使用中我又遇到了一些有趣(?)的現象,在這篇跟大家分享一下。

幹瞧大會反而成了認親大會

某天參加了某業界的幹樵大會,發現裡面同業界的根本太多,大家看觀眾席可能就一堆自己原本想罵的人(就是同業界的老師跟前輩們),最後大家趨於無奈只能打些安全牌,講些不痛不癢的東西,上台前還要跟聽眾席上某些關照過自己的老師打招呼,開罵也只能說說媒體、念念學生。

精彩的反而是會後我自己開的私人小房間,在那裡還比較能暢所欲言,然後真正有一點連結。台灣社會結構就是這樣啦!我們出了社會都在結構中,講話還是與人為善才能活得久。


與大咖對談


這天有機會透過連結連連連到台灣某大出版社老闆,小房間講了兩小時幹話後,有幸獲得大師親自指導出書以及經營市場、作者生涯規劃的一對一諮詢。直接說結論好了,第一本賣不好我的作者生涯就毀了,銷量所有出版社都看得到,一本賣不好絕對不會有人想幫我出第二本。

談完以後覺得商業這東西真的可以把一切價值都暴力二分法,賣得好的東西就是好,賣不好就是垃圾,出版社沒有把書賣好、幫作者想他的生涯規劃就是不負責任,出版業會走下坡就是大家不用心只想靠輔助,一字一句都很重,但也透露著成功者的自信,書賣得好、錢賺得多自然有資源培養作者,這是理所當然的事。


但文化人堅持的價值...好像不一定符合商業世界的物競天擇。我很喜歡現在跟我合作的老師也喜歡他們的理念,那就毀了自己來成就理念吧!反正我也沒打算吃作家這口飯。

在商業跟行銷的世界裡,很多觀念我們都懂,網路文章或課程中早就聽到爛,但執行起來就是很掉漆,堅持這堅持那最後什麼都做不好。

書名要白話、要製造話題性、出書以後要造成社會正面影響力、培養作者不要看短線而是要慢慢累積鐵粉、受眾要精確、行銷要打得夠準,一字一句中的觀念大概八成我都有聽過,但怎麼套在出版這個專業上又是另一個層次。

我其實沒想過要出第二本書,但大老闆的一席話的確發人省思。

自己想做的東西跟市場想要的東西中間這個斷層到底要怎麼彌補?我想這不是我現在的問題,等賺了錢再來說吧!但的確當初我對出版這件事的想法太輕率了。

另一個接觸到的則是經營某知名媒體的日本人。

是在某間日系品牌輸出台灣的聊天室遇到,後來才一起開小房間。小聊一陣之後也相約在東京談談之後是否有合作機會。

怎麼跟這些老闆們單獨在四五個人的狀況下一對一閒聊,首先要在大房間聽得夠久,之後在一次發言或是多次發言中讓老闆記得自己,之後在小房間中遇到的話對方若是還記得自己就可以趁機偷渡自己想問的問題了。當然也要對方願意認真回應才行啦。出版社老闆那群前面一個話題是在魯洨某人凹他叫他自己承認自己是GAY....話題沒營養程度不輸YOUTUBER房。
(2022後記:結果我的書出版後的確出了一個大包,但是出書這件事不以商業利益衡量還是有很價值,所以也不至於全毀啦!大家都該知道版稅這東西其實也沒多少,出書對每個業界每個作者來說價值跟操作方式都不同。而我遇到的另一個老闆,現在則是業務上有持續配合。)


無數的自媒體經營者與各業界名人

玩了clubhouse之後真的發現抬頭滿天星光,隨便一個業界跟隨者一萬到十萬人的KOL如滿天繁星,看都看不完,一進房就要一直google大家頭銜,一方面感嘆自己微不足道,另一方面也感謝裏物語讀者們能在這個注意力稀缺的時代、那麼多內容中選擇這個無聊的專頁閱讀m(_ _)m


想像不到的異溫層交鋒

前幾天PTT的某DJ說在台派聊天室中遇到疑似韓粉的用戶上台力戰群雄,今天我則遇到了另一個不可思議的現象,上述的出版社老闆、某心理諮商師加上小說作者等陣容在聊天時闖入了一個圈外人。對方很明顯就是隨便挑個垃圾標題進來殺時間(對!標題很垃圾),結果聽到大家在聊教育理念跟心理諮商等話題,被點上台時就開始講起自己兒子很叛逆該怎麼處理這件事。

聽對方措辭跟敘事感覺應該是從事不太需要做複雜溝通的工作,他很努力地講出不標準的國語、有時候表達不清也會混雜台語,描述很破碎、很多部分都含糊其辭,但大家還是很有耐心的聽與回答,從出版社老闆開始、心理諮商師以及其他人也輪番解答。

「不是啊」「啊這我也知道啊」「那些關心我們都有做到啊」只見他一次次否定大家答案,聽著他焦躁的聲音,越講越帶哽咽,浪潮般的情緒隨著聲音直擊我內心,有時聽一聽雖然很不耐煩,但另一方面也能感受到他“想把事情講好卻說不好話”的心情。在旁聽時我耐心早已耗盡,但回答者一個個回應慢慢逼近問題核心,最後總算達到他滿意的結論。

話語交鋒過程實在精彩,這樣子跨階級的話語交鋒,我想大概很難在別的地方看到吧?通常這種話講不好的就算在活動裡舉手,應該也很快被主持人句號了,還能一群有頭有臉的人(不包括我)這樣陪他熬三四十分鐘,實在不簡單。
我邊聽也邊想,這種即時的溝通過程,就像一場話術炫技大會,大家似乎在比誰能先講出這個外來客心中滿意的答案,clubhouse裡很多場面都讓人很難給出什麼看法,因為那些事件仔細想想都顛覆了目前為止聊天軟體能帶來的衝擊。
(2022年追記)在這個聊天室裡還有個平常在網路上跟現實中不一定那麼露骨,在這裡卻一覽無遺的現象。就是某人把公司跟頭銜秀出來,然後說出自己曾經捧紅多少人以後,幾位女性就開始無止境的吹捧跟附和那個人的話,大家態度可以變得那麼快真讓人驚嘆,在現實世界中有很多類似情況(相信在國外參加過國際交流等等聯誼活動的人應該多少看過),而在網路上大家也是說變就變,不禁令人感嘆大家社會化還真成功。
只能說用純語音聊天這件事,讓人更容易看清這社會的運作方式跟本質。


clubhouse的應用方式


從早上在某間聊天室經朋友介紹以後,我就想找那個老闆問出書的事了,但熬了一整天才在大概深夜四點凹到完整的對話時間,雖然得到很多,但真的要投入非常非常多時間講些垃圾話還有聽些垃圾話,要是沒有很多時間又不熱愛垃圾話的人來說,投資報酬率一定很低。(寫這篇文章的時間是大家都很閒的台灣年假)

有意識的主持、講話、提問、接話還有尋找諮詢與合作對象這些事真的非常耗費精神。但反過來說,這個軟體確實幫我開了一扇門通往世界的大門,至於門後是垃圾還是黃金,現在還說不準。

人外有人天外有天,每個業界都有一片繁星閃爍的天空,想要發光,就不能輸給繁星的光輝。凡人不可能在每個業界都無往不利,而平凡的我,應該還在尋找屬於自己那片天空吧!

clubhouse真的是社會縮影,這兩天我看到社會上的強勢怎麼利用身份、經驗建立起言語霸權、某些人為了貼近名人是多露骨的利用自己性別優勢。個人結論是clubhouse是人治社會中階層分化在網路上的最高體現。然後我果然無法喜歡那種用商業價值把世界上所有東西好壞一線切的人,雖然無法否認這個二分法的確暴力又有效。而且在台灣尤其有效。

中產階級能不能建立自己的話語霸權就看這一把了!不團結就是常常被階級碾壓啦!聽別人的房間蹭別人的熱度不如多結交同階級真的能產生實質連結的朋友,來弄個自己的圈子吧!
avatar-img
26.3K會員
223內容數
喜歡閱讀裏物語長文的大家,本專題將帶大家最完整的內容。看膩了那些不是捧日本就是貶日本的文章嗎?除了景點、美食、宅文化跟AV以外,日本還有些什麼呢?別人寫的裏物語不一定會寫,但是別人不寫的,裏物語一定寫。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東京裏物語 的其他內容
透過這系列文章,我想與各位分享2021年東京裏物語在clubhouse裡的觀察與實踐。東京裏物語在clubhouse經營著一個封閉式的社群實驗,除了練習講話、聽話,重新編輯我原生人脈與裏物語讀者間的關係以外,也試著連結在台灣與日本的兩群人。這篇文章記錄我加入別人房間還有拿起主持棒後的一些觀察。
透過這系列文章,我想與各位分享2021年東京裏物語在clubhouse裡的觀察與實踐。東京裏物語在clubhouse經營著一個封閉式的社群實驗,除了練習講話、聽話,重新編輯我原生人脈與裏物語讀者間的關係以外,也試著連結在台灣與日本的兩群人。
透過這系列文章,我想與各位分享2021年東京裏物語在clubhouse裡的觀察與實踐。東京裏物語在clubhouse經營著一個封閉式的社群實驗,除了練習講話、聽話,重新編輯我原生人脈與裏物語讀者間的關係以外,也試著連結在台灣與日本的兩群人。
本系列文章撰於2021年初clubhouse剛在日本興起時。透過這系列文章,我想與各位分享當年東京裏物語在clubhouse裡的觀察與實踐。只有聲音的社群交友是個充滿刺激的新體驗,這系列文章記錄著我身為一般使用者從加入、摸索、建立社群的過程。
這次長途遠征,我的足跡從石川縣跨到東京都、佐賀縣、福岡縣最後來到德島縣。工作途中遇到了意想不到的電話攻擊,面對等在前方盛怒的現場負責人,這一切究竟要怎麼收尾!?德島篇終於邁向完結!
大雨中古廉開著車在高速公路上疾駛,我看著對向車道跟周邊,心裡想著「哇,一台車都沒有,這才是正港鄉下中的鄉下啊...」此時手機響了。用殘破的英文溝通後才知道大概事情狀況。不是很樂觀的狀況。
透過這系列文章,我想與各位分享2021年東京裏物語在clubhouse裡的觀察與實踐。東京裏物語在clubhouse經營著一個封閉式的社群實驗,除了練習講話、聽話,重新編輯我原生人脈與裏物語讀者間的關係以外,也試著連結在台灣與日本的兩群人。這篇文章記錄我加入別人房間還有拿起主持棒後的一些觀察。
透過這系列文章,我想與各位分享2021年東京裏物語在clubhouse裡的觀察與實踐。東京裏物語在clubhouse經營著一個封閉式的社群實驗,除了練習講話、聽話,重新編輯我原生人脈與裏物語讀者間的關係以外,也試著連結在台灣與日本的兩群人。
透過這系列文章,我想與各位分享2021年東京裏物語在clubhouse裡的觀察與實踐。東京裏物語在clubhouse經營著一個封閉式的社群實驗,除了練習講話、聽話,重新編輯我原生人脈與裏物語讀者間的關係以外,也試著連結在台灣與日本的兩群人。
本系列文章撰於2021年初clubhouse剛在日本興起時。透過這系列文章,我想與各位分享當年東京裏物語在clubhouse裡的觀察與實踐。只有聲音的社群交友是個充滿刺激的新體驗,這系列文章記錄著我身為一般使用者從加入、摸索、建立社群的過程。
這次長途遠征,我的足跡從石川縣跨到東京都、佐賀縣、福岡縣最後來到德島縣。工作途中遇到了意想不到的電話攻擊,面對等在前方盛怒的現場負責人,這一切究竟要怎麼收尾!?德島篇終於邁向完結!
大雨中古廉開著車在高速公路上疾駛,我看著對向車道跟周邊,心裡想著「哇,一台車都沒有,這才是正港鄉下中的鄉下啊...」此時手機響了。用殘破的英文溝通後才知道大概事情狀況。不是很樂觀的狀況。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上次去高雄開會的時候,跟某家出版社的老闆聊起出版生態。   我們聊起了出版現在狀況,還有出版業的困境等等,也聽說了目前有幾個出版社聯合起來,和文化部共同著手以五億的資本,去推廣圖書館每借出去一本書,該本書的出版社的作者和出版社也可以得到分潤的事情。   不然圖書館進了一本書,然後之後的出借就
Thumbnail
你試過在一個地方待了很久,每天都透不過氣,像是被幾條繩子勒著頸,快要窒息死亡卻又無力自救,只能眼睜睜看著自己一天天衰亡,看著精力逐點逐點流逝,並對所有事物均失去了希望,失去了動力嗎? 你試過每天都面對極大精神壓力,每天無緣無故被罵,一人在做不知多少人做的事,沒有任何休息時間,沒有任何私人空間,24
Thumbnail
《淚腺壞掉》滿兩個月,截至目前為止新書分享會,除首場台北場是出版社規劃以外,其餘皆是各地獨立書店邀請。依時序為苗栗的日榮本屋……非常謝謝這些書店的邀請。我盡可能地略記出席當天分享的重點或是記述當天的記憶點。請大家多支持獨立書店。
Thumbnail
  在這樣的設計下,書店成了「推書者們」的畫廊,顧客的核心體驗也轉化成了欣賞,購買則是可能的附加價值。由於已經從另一個方向取得收益,店家不必費過多的心力來處理「如何讓顧客買書」這道當代難題,進門的讀者也可以以更恬淡、無壓力的方式去與對方想要陳列出來的想法相碰撞。
Thumbnail
  這是一次和某位大手聊天的情境。   那個時候,我們在咖啡廳聊天,原本聊得挺開心的,可是不知不覺又開始聊起文圈的生態,然後又是一片哀聲嘆氣。沒錯,無非就是賣量變少,看書的人變少,還有又有哪個作家跑去做兼差之類的話題。   他和我一樣都是「職業作家」,只是他真的是純然靠寫小說來賺錢,而她的收入是
總是聽到作家好話,我覺得有點無聊。 之前與書友約定一起寫「說東野圭吾壞話」這個主題。他選《解憂雜貨店》,我則是《嫌疑犯X的獻身》。書友未能完成,表示原來認真說壞話是很難的,是個難得的體驗。我之後去圖書館借《解憂雜貨店》,看完認為他選錯書。《白夜行》(雖然我沒看過)或《當祈禱落幕時》以犧牲弱勢者的
Thumbnail
昨天晚上剛好經過台大校門正對面巷子裡的小小的『結構群書店』,忍不住進去逛了一下,沒過多久就有種想要把店裡1/4的書都搬回家的衝動,本來拿了一堆,後來覺得實在太重了(我還要去別的地方),就忍住衝動只挑了幾本,之後再慢慢去買吧!
二月某日傍晚,台灣禁書研究者廖為民來電話,他下午一場演講已然結束,剛好順路過來與我茶敘,他要談談即將出版新書的考量。對於這種有意義的聚會,我通常都熱情接待的,只是,這次因時間的因素,我們並未如以往共進簡餐,到附近喝杯咖啡重振精神。晚間時分,他提著兩大袋沉甸甸的書籍走進店裡,一落座就說這是他剛從公館的
Thumbnail
取名為Lounge,是希望我的部落格給了一種休息並且可以與人討論的感覺。或許沒有一杯小酒,但也不需要把事情看得太認真。
Thumbnail
「有時候,人們會嘲笑我們國家竟有這麼多過剩的書籍。可是,如果我還年輕有幹勁,我會選擇當編輯,從事出版事業。我們有責任讓智慧一直延續下去,絕對不可以把它當作炒熱門,卻罔顧良心的工作,因為那些粗製濫造的新書對於世界文學的危害程度,可能要遠大過戰爭帶來的後患。」~赫曼.赫塞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上次去高雄開會的時候,跟某家出版社的老闆聊起出版生態。   我們聊起了出版現在狀況,還有出版業的困境等等,也聽說了目前有幾個出版社聯合起來,和文化部共同著手以五億的資本,去推廣圖書館每借出去一本書,該本書的出版社的作者和出版社也可以得到分潤的事情。   不然圖書館進了一本書,然後之後的出借就
Thumbnail
你試過在一個地方待了很久,每天都透不過氣,像是被幾條繩子勒著頸,快要窒息死亡卻又無力自救,只能眼睜睜看著自己一天天衰亡,看著精力逐點逐點流逝,並對所有事物均失去了希望,失去了動力嗎? 你試過每天都面對極大精神壓力,每天無緣無故被罵,一人在做不知多少人做的事,沒有任何休息時間,沒有任何私人空間,24
Thumbnail
《淚腺壞掉》滿兩個月,截至目前為止新書分享會,除首場台北場是出版社規劃以外,其餘皆是各地獨立書店邀請。依時序為苗栗的日榮本屋……非常謝謝這些書店的邀請。我盡可能地略記出席當天分享的重點或是記述當天的記憶點。請大家多支持獨立書店。
Thumbnail
  在這樣的設計下,書店成了「推書者們」的畫廊,顧客的核心體驗也轉化成了欣賞,購買則是可能的附加價值。由於已經從另一個方向取得收益,店家不必費過多的心力來處理「如何讓顧客買書」這道當代難題,進門的讀者也可以以更恬淡、無壓力的方式去與對方想要陳列出來的想法相碰撞。
Thumbnail
  這是一次和某位大手聊天的情境。   那個時候,我們在咖啡廳聊天,原本聊得挺開心的,可是不知不覺又開始聊起文圈的生態,然後又是一片哀聲嘆氣。沒錯,無非就是賣量變少,看書的人變少,還有又有哪個作家跑去做兼差之類的話題。   他和我一樣都是「職業作家」,只是他真的是純然靠寫小說來賺錢,而她的收入是
總是聽到作家好話,我覺得有點無聊。 之前與書友約定一起寫「說東野圭吾壞話」這個主題。他選《解憂雜貨店》,我則是《嫌疑犯X的獻身》。書友未能完成,表示原來認真說壞話是很難的,是個難得的體驗。我之後去圖書館借《解憂雜貨店》,看完認為他選錯書。《白夜行》(雖然我沒看過)或《當祈禱落幕時》以犧牲弱勢者的
Thumbnail
昨天晚上剛好經過台大校門正對面巷子裡的小小的『結構群書店』,忍不住進去逛了一下,沒過多久就有種想要把店裡1/4的書都搬回家的衝動,本來拿了一堆,後來覺得實在太重了(我還要去別的地方),就忍住衝動只挑了幾本,之後再慢慢去買吧!
二月某日傍晚,台灣禁書研究者廖為民來電話,他下午一場演講已然結束,剛好順路過來與我茶敘,他要談談即將出版新書的考量。對於這種有意義的聚會,我通常都熱情接待的,只是,這次因時間的因素,我們並未如以往共進簡餐,到附近喝杯咖啡重振精神。晚間時分,他提著兩大袋沉甸甸的書籍走進店裡,一落座就說這是他剛從公館的
Thumbnail
取名為Lounge,是希望我的部落格給了一種休息並且可以與人討論的感覺。或許沒有一杯小酒,但也不需要把事情看得太認真。
Thumbnail
「有時候,人們會嘲笑我們國家竟有這麼多過剩的書籍。可是,如果我還年輕有幹勁,我會選擇當編輯,從事出版事業。我們有責任讓智慧一直延續下去,絕對不可以把它當作炒熱門,卻罔顧良心的工作,因為那些粗製濫造的新書對於世界文學的危害程度,可能要遠大過戰爭帶來的後患。」~赫曼.赫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