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這系列文章,我想與各位分享2021年東京裏物語在clubhouse裡的觀察與實踐。東京裏物語在clubhouse經營著一個封閉式的社群實驗,除了練習講話、聽話,重新編輯我原生人脈與裏物語讀者間的關係以外,也試著連結在台灣與日本的兩群人。
這篇文章記錄我開始經營社群後兩個多禮拜的狀況,原文撰於2021/2/24。
經過農曆年假結束與幾乎相同的服務推出等波折,clubhouse使用者也開始產生變化,日本新聞調查中顯示以30歲為分水嶺,低於30歲的使用者逐漸減少,而高於30歲的使用者則還在增加。
尤其是30到40這一段。
究竟clubhouse對30歲幾歲的人有什麼魅力?這篇就我目前每天定期開房,營造會員制小圈圈的心得來做個簡單整理。
(目前成員41人,年齡落在25~44,以30幾歲的人最多,經營自媒體的成員中最高追蹤人數為9.9萬,地理位置多集中於東京與台北兩處...工作就亂七八糟我很難整理)
相對不耗費能量的新交友圈
對於30幾歲的人來說,交友圈、工作、家庭、生活型態都已定型,而在經濟還有時間都受限的狀態下,想要經營固定社群已不如年輕時容易。舉例來說一些年輕時固定會跑趴或常出現在夜唱、熱炒店、各種聚餐的朋友們,想很多人齊聚一堂這件事開始越變越難。30歲以後的我們,有結婚跟沒結婚的分成兩群人、有孩子跟沒孩子又分成兩群,就這樣圈圈越分越小,久了偶爾心生不滿,卻也沒有餘力去找其他不相干的圈子來喘口氣、吐苦水。
但clubhouse就提供了這樣的空間。小圈圈經營兩週下來,在大量的廢話跟八卦閒聊中,營造了一個場所,能讓大家想講話、想聽點廢話時,都有一個房間時常開著歡迎自己,裡面都是熟識的朋友,也能讓每個人無論在講話、聽話或是沈默時保持自然體與平常心。而在LINE群輔助下,不方便開口的朋友也可以透過文字訊息、梗圖等等即時參加討論。
現在clubhouse的裏物語房間就像一間線上小酒館,一進來無論只有顧店的老闆一個人,或是一群朋友,都可以讓你安心掛著,用最低成本享受另一種回家的感覺。
橫向人際連結
小圈圈構成員主要由裏物語讀者、我原本的朋友以及朋友的朋友構成(朋友的朋友的朋友就不收了),在某種程度上,社會階級與價值觀都相仿,而這樣不溫不火的低強度社交中,大家彼此間也建立了某種程度上的相互了解與信任,目前成員多聚集於台北與東京,在我積極牽線下,大家漸漸也開始會在沒有我的情況下自己尬聊。
最理想的人際連結,就是建立於社經濟地位跟價值觀相仿的人群中,如此無論在玩樂或工作上都相對容易彼此理解,也相對輕鬆愉快,目前社群裡的大家應該是在往好的方向發展。
其中最令人驚訝的是六度分隔理論的高度實證!六度分隔理論就是世界上兩個完全不相干的人只需要透過極少數的中間人就能產生關係。不知道是因為台日華人這圈太小還是怎樣,我已經連到幾個認識的人彼此也互相認識了。而且真的是對方隨便提一下,我也隨便講一個人就會中的那種。
雖然以前很常晚上在台北跑跳那段時間,我也很喜歡透過學校跟科系還有出生地串連各種台北人,但上次實際體驗到「這世界同溫層超級無敵小」這件事,已經是不知道N百年前了。
不搞曖昧、適合已婚人士
已婚男女中很規矩的人,對異性交友圈一定不免會避嫌,但clubhouse提供的聊天環境,只要在房間中,通常都會有三人或三人以上存在,除非使用者私下搞小動作,或是臉皮很厚公開越線,否則大家都可以處在一個很健全,有男有女的狀況下正常交友。
就算三更半夜大家聊到恍惚,也不太會產生男女間獨處時的曖昧空氣。
甚至很多人聊天時另一半就在身邊,偶爾也會亂入一起聊,對某些人一成不變的夫妻生活來說,不外乎是一種低成本的新娛樂。
(後記:2022版軟體提供了私訊功能後這點就不成立了)
形成年輕時才有的場面
這點是我當初完全想像不到,我想只有某種天時地利人和同時滿足時才會發生的情況。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下面這類經驗?
跨年夜大家HIGH了整晚,早上一群人已經精神恍惚卻還死不想解散,在半夢半醒的彌留狀態中,笑點變得極低,看到野狗從面前走過去大家也能笑得像白癡一樣,有人講起心事,莫名的大家都變的超有同理心,超容易被情緒渲染,而在這樣的氛圍下,平常不會揭露的心事與煩惱或是自己的弱點,也很容易說出口。
30歲以後大家第二天可能有工作、家事在等,就算有了酒精當催化劑,也有把疲勞帶到第二天的風險。大家聚會晚了、累了、家人唸了就解散,對多數人來說哪還有什麼機會一群人一起夜唱夜衝玩到不想解散?
相對30歲以下的人來說,30歲以上多數已經在人生正軌上的人們,應該很難再次經歷這種狀態,而clubhouse卻提供了這樣的空間。就是一堆中年人聊通宵在日出的時候還會因為很白痴的事笑得像智障一樣的空間。
不同意見人們能和平共處的空間
成員中有個疑似泛藍(本人被我吐槽時都說不愛講政治)然後也是好幾萬粉專的經營者。通常這類人士出現在我同溫層中,大家的態度是不言而喻,而一直以來他也常對各種政治外的議題高談闊論到讓人難以打斷或接話,但認識一個人總不可能只透過政治立場那麼平面,每個人的生命歷程一定是立體多面的。
而昨天晚上正好聊到他會算塔羅牌,我心血來潮就說「哎呀?那你幫大家算,只要當事人覺得準,一個人我就出一千算命費」(單位是日幣),整場下來四個人覺得準、一個覺得不準,錢付了、整場下來大家開心,也跟他有了算命這個連結。
像這樣幫每個人在社群中找到自己的位子跟主場,進而讓不同立場的大家找到連結,也讓我感到開心。
結語
對我而言clubhouse與其用來刷流量跟聲量,不如用來打造少人數的鐵粉經濟,但我所謂的鐵粉經濟不是「我單方面賣服務或內容給鐵粉」,而是在圈內的每個人能透過這個新社群打造互助共創的局面,最終希望促成人人有功練、人人有飯吃、貨出去人進來、鐵粉發大財!
當然還有很多事待驗證,我也不斷學習在每種情況中怎麼講話、聽話、接話還有調整自己情緒,看來這份clubhouse觀察報告可能還會有後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