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劇《醫生耀漢》:病痛與死亡蔓延開來的恐懼

2022/03/26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認識完妻子以後,這幾天隨即也認識了《醫生耀漢》,所以想跟大家分享一些比較主觀的想法。不覺得這張海報會讓人不自覺也想跟他們揮手嗎?好親切的感覺。但其實舉手這個動作,應該是代表人際之間存在隔閡、偏見、人被困住的意思,就像眼前有一道透明的牆。
⚠️以下劇透⚠️
趙秀沅導演在拍《醫生耀漢》的時候,我想他給團隊的製作宗旨,大概是「要把 池晟拍得夠帥才行」,以結果來說確實是為他量身打造的作品,真的帥,但對我來說耍帥成分過於明顯,反而帥到有種距離感。
耀漢不慍不火的性格,還有明明內心滿滿情緒卻不善表達,都寫在池晟的臉上,看起來就是很ㄍㄧㄥ、有包袱的感覺,因人設關係,演技其實故意有種「被限制」的演法,不過這也剛好契合耀漢的設定,這個包袱,就是他的不為人知的無痛症秘密。
李世榮詮釋女主角詩英直率、認真與主動的特質得心應手,有時我甚至覺得她才是男主角,池晟是女主角。世榮真的很適合演積極、努力的女性角色,就算是傷心難過,也能把角色的脆弱表現地很有鬥志,難怪耀漢會說:「本來我的世界是不冷不熱,但遇見你以後就溫暖了起來。」
故事中比較顯著的缺點,我想並非小迷糊奎炯或申東美的人設不討喜,而是他們的動機不合理,甚至讓我覺得這兩位過分遷怒,後來和解也缺乏說服力。
他們為孩子復仇這點(算)合理,但編劇編寫的方式不合理,比如說三年前那位病患已經臥病在床動彈不得,又怎麼可能會簽寫同意書?調查過程到審判時都沒人有這個問題嗎?小迷糊身為檢察官,但也是事件相關人,不應該做好避嫌的動作,退出審理安樂死的案件嗎?滿懷仇恨與憤怒的檢察官能夠公平公正嗎?
《醫生耀漢》是2019年的作品,但攝影風格和影片色調比較像2016年的《又是吳海英》或2018年《雖然30但仍17》,連配角群的喜劇效果都很雷同(個人覺得有點油膩和尷尬),突然覺得有點熟悉……查了一下發現《雖然30但仍17》剛好是趙導的作品,所以當我看完《耀漢》時,感覺跟《3017》一樣,我不會說好看,但編劇想傳達的理念、想法會有後勁。
一個無法感覺到疼痛、沒有任何知覺的醫生,卻能精準診斷出患者的病因,故事前提創新也有意義,整部作品花費最多篇幅探討的,便是耀漢與夥伴們如何診斷病患的痛苦、找出病因,過程中最重要的不只是身為醫生——具備的專業知識、技術與經驗等,還有同理心與陪伴患者,我很喜歡科長說:「死亡不是一個瞬間,而是一個過程,」醫生、病患和家人該如何面對並理解這些病痛、死亡與遺憾帶來的恐懼,我覺得是《醫生耀漢》描寫最成功的部份。
耀漢罹患的無痛症,讓他難以從表面判斷嚴重程度,直到出血、暈倒、去做身體檢查才有辦法得知,我覺得無痛症和憂鬱症還蠻相似的,外表看不出來,但內在已經存在許多問題,於是想到徐玄振和金東旭之前主演的《你是我的春天》當中一段台詞:「心裡受傷並不是比喻,而是真的受傷了,只是眼睛看不見傷口而已,因為沒流血,所以傷患不知道。」
最後無聊題外話…我發現《醫生耀漢》一次湊齊《殭屍校園》中的五位演員,我是否能大膽假設兩者是同樣世界觀…開玩笑的!
病患基碩/青山
護理師貞雅/娜延
孫檢察官/刑警
醫院院長/校長
罪犯/景修
彼得葉
彼得葉
影像與聲音刺激我的感官與思想,希望以創作的方式來紀錄、評析、分享自己對各類影視作品的想法,如果大家看完作品想聊的話,就來這裡吧。FB, IG 搜尋:彼得葉 Peteryeh 【歡迎試片, 合作邀約】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