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今天「培墓puē-bōng」了嗎?
今天一早起床陪家人去掃墓,想起大學時,「阿祖(曾祖母)」出錢把家族墓翻新,亞爸帶著我去看新建好的墓,開心的跟我說「你看!咱墓仔翻kah按爾新新新,加偌四序,而且恁後代ê位嘛攏留好矣,此格是你ê。」一邊說他還一邊指著「墓龜(bōng-ku,墳頭)」壁上刻著前幾代姓名的石牌,上頭還預留了不少空格……(可以不要這麼早告訴我嗎?)
在我家族墓的隔壁有著另一座墓(沒意外的話以後我們就是鄰居了),想起我在S03EP41〈陳林李,結生死-宜蘭氏族之爭〉裡提起的,宜蘭是少數「游」能排上前十大姓的縣市,原因就是清領時期來到宜蘭的漢人族群中,就有著一大批來自「詔安」的漳州游姓客家族群(也就是漳客),詔安也被稱為「詔邑」,也就是圖片裡這座墓的家族來源地(漳泉移民會在墓碑上刻上來源地,至於粵客則還會再加上「堂號」)。
墓地,經常是認識當地族群結構、遷徒與歷史的好材料(但我也沒有想一直去就是了)。
至於圖片裡這句諺語「一人一家代,公媽隨人祀(Tsi̍t-lâng tsi̍t-ke-tāi, kong-má suî-lâng-tshāi.)」則是我平時就滿常講的一句話,這句話原本指的是當家族「分家」之後,各自「拜公媽」,少了共同的祭祀,此後也就互不干涉,各自視為獨立的家庭看待了。
這樣的現象除了分家外,由於早年的各種過房、招贅、過繼等習俗,甚至導致親兄弟之間的「姓」也不同(跟現在登記父親或母親的姓的概念不一樣),自此姓什麼就掃什麼姓的墓,標準的公媽隨人祀,例如我家族光是父親這邊,就有三個姓,感受深刻。
這句諺語的延伸意義則帶有一種「個人自掃門前雪,休管他人瓦上霜」的感覺,不論在職場或日常生活中,我們都遇得到熱心的人,也遇得到冷漠的人,有時太熱心的人不請自來的幫忙,反而會惹得其他人不開心,最後搞得自己心灰意冷,這時我總會忍不住勸這些熱心的人:
「一人一家代,公媽隨人祀,你萬事插到到,到時是有功無賞,拍破愛賠,做kah流汗,閣予人嫌kah流瀾,你何必苦?」
不過有時我也在想,我是不是多管閒事了呢?
你掃墓了嗎?你的家族墓上寫著什麼字樣呢?
--
【亞特聊聊天Podcast】
亞特聊聊天是一個聊天型的podcast聲音頻道,目前以台語話故事單元為核心,如果你喜歡這篇文章,歡迎前往「
亞特聊聊天podcast」頻道,收聽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