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頭不對馬嘴的牛粒與馬卡龍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牛粒/gû-lia̍p,據說是日本時代隨著喫茶店文化來到台灣的小西點,一說原型是法國的手指餅乾「biscuits à la cuillère」(雖然cuillère原意是湯匙),當年台語取其最後一字發音譯為「牛粒」或「牛力/gû-li̍k」,會譯成這樣大概也是再經過了日語一層,另外也有日文名稱レディフィンガー(ladyfingers)取最後發音譯為 hu-ling-kah。

超市販售的牛粒

超市販售的牛粒

小時候最常吃到的牛粒是經常會在晚上停在家門口的行動麵包車賣的,每晚總是沿路播著阿吉仔的〈命運的吉他〉「我比別人較認真,我比別人較拍拚,為啥物、為啥物比別人較歹命……」,並不時穿插著麵包款式的宣傳語,沒有現在麵包店各種花俏口味與造型,牛粒已經算是其中顏色較繽紛的,暗暗的車箱、上方微弱的日光燈管與一眼望去千篇一律的麵包,讓人很願意相信麵包車老闆是真心覺得自己「歹命」。(多年後他換成了DORAEMON主題曲)


長大後第一次知道「馬卡龍」這東西時,心裡想「所以這是法國的『牛粒』嗎?」殊不知不論馬卡龍或牛粒,都是源自法國的食物,當年牛粒大概也以一種fancy的姿態出現在台灣人面前,現在馬卡龍則重現了一次前輩初來乍到時的風采。


只是牛粒與馬卡龍雖然外型相似,要將牛粒稱為台式馬卡龍倒也有些牛頭不對馬嘴,牛粒屬於低密度、乾燥的海棉蛋糕餅乾,馬卡龍則以蛋白霜與杏仁粉組成,口感上前者乾而鬆軟、後者外酥內綿又有些黏牙,更重要的是,馬卡龍還總是甜死人不償命。


那麼馬卡龍的台語怎麼稱呼?直接音譯 ma-khá-lóng 就行了。


不曉得為什麼,這二年牛粒頗有捲土重來之勢,許多麵包店都推出了新版的牛粒,體型大了一些,普遍來說口感也更細致一些,至於這家的牛粒好不好吃我不知道,我只知道……


「レディフィンガー」要寫成直式,拜託把那個長音「ー」也改成直的啊! 

顯示較少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亞特聊聊天丨台語Podcast放送】播音室
12會員
40內容數
2025/04/10
時至今日,網路辭典已經有許多可以參照的來源了,舉例來說 ,不論是《甘字典》或《臺日典》都只收錄「si̍t」這個正音,《教典》則多收了tsi̍t/ti̍t做為俗音,俗音指的是許多人因為各種原因唸錯,日常生活也就這樣過。
Thumbnail
2025/04/10
時至今日,網路辭典已經有許多可以參照的來源了,舉例來說 ,不論是《甘字典》或《臺日典》都只收錄「si̍t」這個正音,《教典》則多收了tsi̍t/ti̍t做為俗音,俗音指的是許多人因為各種原因唸錯,日常生活也就這樣過。
Thumbnail
2024/12/02
「頂港有名聲,下港上出名。/Tíng-káng ū miâ-siann, ē-káng siāng tshut-miâ.」很多網路文章引交通部航港局的社群平台發文,認為頂港指的是淡水港與基隆港,下港指的是安平港與高雄港,這是一百多年前台灣幾個國際型商港的稱呼。 但,真的是這樣嗎?
2024/12/02
「頂港有名聲,下港上出名。/Tíng-káng ū miâ-siann, ē-káng siāng tshut-miâ.」很多網路文章引交通部航港局的社群平台發文,認為頂港指的是淡水港與基隆港,下港指的是安平港與高雄港,這是一百多年前台灣幾個國際型商港的稱呼。 但,真的是這樣嗎?
2024/10/17
我無想解決別人的難題 你的人生敢著我鬥揣? 一人一家代 恁兜公媽踮遐祀
Thumbnail
2024/10/17
我無想解決別人的難題 你的人生敢著我鬥揣? 一人一家代 恁兜公媽踮遐祀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提供一條簡單公式、一套盤點思路,幫助你快速算出去日本自助旅遊需要準備多少日幣現金!
Thumbnail
提供一條簡單公式、一套盤點思路,幫助你快速算出去日本自助旅遊需要準備多少日幣現金!
Thumbnail
台灣的甜食如果要列一個清單選擇、車輪餅絕對榜上有名。其實車輪餅不是台灣人發明的。他是源自於日本江戶時代、由於發源地在當時的今川橋一帶,所以取名為「今川燒」。 日治時期,車輪餅傳入台灣,因而成為台灣人很喜愛的甜食。時至今日;大街小巷的車餅店實在很多家。從日治時期單一的紅豆內餡到現在琳瑯滿目的內餡、讓人
Thumbnail
台灣的甜食如果要列一個清單選擇、車輪餅絕對榜上有名。其實車輪餅不是台灣人發明的。他是源自於日本江戶時代、由於發源地在當時的今川橋一帶,所以取名為「今川燒」。 日治時期,車輪餅傳入台灣,因而成為台灣人很喜愛的甜食。時至今日;大街小巷的車餅店實在很多家。從日治時期單一的紅豆內餡到現在琳瑯滿目的內餡、讓人
Thumbnail
牛粒/gû-lia̍p,據說是日本時代隨著喫茶店文化來到台灣的小西點,一說原型是法國的手指餅乾「biscuits à la cuillère」(雖然cuillère原意是湯匙),當年台語取其最後一字發音譯為「牛粒」或「牛力/gû-li̍k」
Thumbnail
牛粒/gû-lia̍p,據說是日本時代隨著喫茶店文化來到台灣的小西點,一說原型是法國的手指餅乾「biscuits à la cuillère」(雖然cuillère原意是湯匙),當年台語取其最後一字發音譯為「牛粒」或「牛力/gû-li̍k」
Thumbnail
提到日本的傳統點心, 第一個想到的一定就是「和菓子」 . 和菓子的種類 可以簡單的依照含水量多寡分成三大類
Thumbnail
提到日本的傳統點心, 第一個想到的一定就是「和菓子」 . 和菓子的種類 可以簡單的依照含水量多寡分成三大類
Thumbnail
2022年除了迎來最長的梅雨季,還有已然到來的夏天,溫度飆升到令人難以平心靜氣。看到吃的台灣史裡頭介紹台灣早年消暑聖品,仙草,愛玉,粉圓,即便到今時今日仍是許多人的心頭好,甚至粉圓(珍珠)還成為台灣代表文化之一。
Thumbnail
2022年除了迎來最長的梅雨季,還有已然到來的夏天,溫度飆升到令人難以平心靜氣。看到吃的台灣史裡頭介紹台灣早年消暑聖品,仙草,愛玉,粉圓,即便到今時今日仍是許多人的心頭好,甚至粉圓(珍珠)還成為台灣代表文化之一。
Thumbnail
麻糬,好像只有台灣的中文這樣寫! 閩南語寫「麻糍」,客語寫「粢粑」,粵語寫「糯米糍」,大陸寫「餈粑」或「糍粑」,在漢文化圈有驚人的相似發音,日語稱「もちmochi 漢字餅」韓語稱「마비」mabi,關鍵字在 chi音。 1.翻箱倒櫃 2.在廚房忙碌 3.拿不該玩的東西來玩,調皮不乖。
Thumbnail
麻糬,好像只有台灣的中文這樣寫! 閩南語寫「麻糍」,客語寫「粢粑」,粵語寫「糯米糍」,大陸寫「餈粑」或「糍粑」,在漢文化圈有驚人的相似發音,日語稱「もちmochi 漢字餅」韓語稱「마비」mabi,關鍵字在 chi音。 1.翻箱倒櫃 2.在廚房忙碌 3.拿不該玩的東西來玩,調皮不乖。
Thumbnail
擷取自漁夫圖文 俗稱的「柑仔店」是四五年級生的童年記憶,是一生的感受! 更是電影的好題材,用九柑仔店。上圖中右邊中間深色螺旋狀的「螺仔餅」,比較有印象!吃起來味道很香,咬起來硬梆梆,卡喫卡喫的,確實是記憶的聲音。漁夫記憶中的吃食,比我還多,台北都市畢竟不是莊腳鄉下可堪比擬的! 另一種比較偏向民生食品
Thumbnail
擷取自漁夫圖文 俗稱的「柑仔店」是四五年級生的童年記憶,是一生的感受! 更是電影的好題材,用九柑仔店。上圖中右邊中間深色螺旋狀的「螺仔餅」,比較有印象!吃起來味道很香,咬起來硬梆梆,卡喫卡喫的,確實是記憶的聲音。漁夫記憶中的吃食,比我還多,台北都市畢竟不是莊腳鄉下可堪比擬的! 另一種比較偏向民生食品
Thumbnail
小吃可說是台灣的驕傲,也是許多外地游子心頭忘不了的掛念。像是什麼鹽酥雞啦、珍珠奶茶、番薯球等,光用想的就讓人口水滴下來。但你知道這些「台灣味」是怎麼誕生的嗎? 這次要介紹的這本《巷弄裡的台灣味》,是本小巧趣味又深具內涵的作品,細細介紹了22道台灣庶民美食與它們的故事。
Thumbnail
小吃可說是台灣的驕傲,也是許多外地游子心頭忘不了的掛念。像是什麼鹽酥雞啦、珍珠奶茶、番薯球等,光用想的就讓人口水滴下來。但你知道這些「台灣味」是怎麼誕生的嗎? 這次要介紹的這本《巷弄裡的台灣味》,是本小巧趣味又深具內涵的作品,細細介紹了22道台灣庶民美食與它們的故事。
Thumbnail
傳統叫賣聲之一,「賣粿」: 來喔, 芋粿, 菜頭粿, 芋粿ㄎ一ㄠ, 紅豆甜粿.... 這音「ㄎ一ㄠ」羅馬字「khiau」網路上有三個用字「曲」,「巧」,「翹」! 「芋粿巧」來自閩南地區,是台灣、中國兩地老少皆愛的糕點。它口感彈牙,味道濃郁,讓人一吃難忘。芋粿巧名稱之由來,係因其以「芋」頭加入「粿」
Thumbnail
傳統叫賣聲之一,「賣粿」: 來喔, 芋粿, 菜頭粿, 芋粿ㄎ一ㄠ, 紅豆甜粿.... 這音「ㄎ一ㄠ」羅馬字「khiau」網路上有三個用字「曲」,「巧」,「翹」! 「芋粿巧」來自閩南地區,是台灣、中國兩地老少皆愛的糕點。它口感彈牙,味道濃郁,讓人一吃難忘。芋粿巧名稱之由來,係因其以「芋」頭加入「粿」
Thumbnail
大家小時候看廣告,常聽到 : 最符合台灣人口味的,經典醍醐味。被廣告洗腦久了,還以為甘醇醬油的味道,就是醍醐味? (鵜鶘味???)。 其實醍醐味的起源和醬油一點關係也沒有。 但久而久之,醍醐味變成一種 Feeling,一個抽象的美味形容詞。
Thumbnail
大家小時候看廣告,常聽到 : 最符合台灣人口味的,經典醍醐味。被廣告洗腦久了,還以為甘醇醬油的味道,就是醍醐味? (鵜鶘味???)。 其實醍醐味的起源和醬油一點關係也沒有。 但久而久之,醍醐味變成一種 Feeling,一個抽象的美味形容詞。
Thumbnail
為何這個時期的日本人,要創造新字「噌」取代前兩個世紀所使用的「醬」字,而且為何他們要把意為「味道」的味字跟噌字組合在一起。原因似乎在於當時的日本人,已經將醬視為符合他們文化和口味的食物,認為應該替它取一個獨特的日本名字。
Thumbnail
為何這個時期的日本人,要創造新字「噌」取代前兩個世紀所使用的「醬」字,而且為何他們要把意為「味道」的味字跟噌字組合在一起。原因似乎在於當時的日本人,已經將醬視為符合他們文化和口味的食物,認為應該替它取一個獨特的日本名字。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