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頂港有名聲,下港上出名。/Tíng-káng ū miâ-siann, ē-káng siāng tshut-miâ.」頂港在哪?下港又在哪?很多網路文章引交通部航港局的社群平台發文,認為頂港指的是淡水港與基隆港,下港指的是安平港與高雄港,這是一百多年前台灣幾個國際型商港的稱呼。
但,真的是這樣嗎?
頂港、下港之名到底什麼時候開始出現?說頂港是淡水、基隆再延伸指北部,以及下港是安平、高雄再延伸指中南部,但清帝國接觸台灣島時,從目前留存的地圖來看,北部在上也不是最常出現的形式,那麼真的會直覺的以「頂」稱呼北部、以「下」稱呼中南部嗎?有沒有文獻記錄呢?我沒有深入的研究,不過我們可以看一下不太一樣的說法:
根據1930年出代出版的《臺日大辭典》的記錄,「下港」一詞所指除了「河下(かはしも)」,也就是「下游」以外,確實有「中南部」的意思,但它是「臺北地方の者が中南部を指していふ」,也就是它特別強調了這是「台北人」指稱中南部的說法,換句話說,當時中南部人並不會自稱是「下港人」。
再來頂港真是指基隆與淡水嗎?同樣出自調查當時台灣人的台語詞彙的《臺日大辭典》所載,除了有「河上(かはかみ)」也就是「上游」的意思,它還舉了一個「頂港人」的例子,:「臺北から宜蘭地方の人を云ふ」,也就是臺北人稱呼「宜蘭人」的講法,如果硬要跟港扯上關係,那大概就是頭城的烏石港了。
當然只依靠《臺日大辭典》可能還是不太夠的,但光是從這裡就可以看出,頂港與下港的意義,不但都是從台北為中心去看待其他地方,演變至今,頂港被轉換成指台北地區,下港則讓中南部(特別是南部)的人也拿來自稱,而這樣的演變根本還不到百年。
語言本身具有影響力,「上」「下」二字套在一些地方可能只是上下游的緣故,但套在其他地方,則可能就有價值判斷了,頂港、下港、北上、南下是不是真的單純的中性詞彙?沒有輕重、沒有中心主義?想要拿掉「上下」二字是不是真的那麼「過度政治正確」?也許從耙梳語彙的演變中,可以找到更貼近真實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