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控制》(Gone Girl)小說的精密,電影的僵硬

更新 發佈閱讀 16 分鐘

我在最近讀完《控制》這本小說,終於補上了我看完電影冒出的一堆疑惑。

例如,愛咪幹嘛不跟尼克離婚?到底為何?只是沒錢跟投靠的男人很噁,大可以處理掉這個男的再另尋解方啊。

(警告:本篇文章涉及劇透)

raw-image

這些疑問我全都從小說中找到解答。那些電影漏掉、電影認為不重要、電影沒辦法放進去的細節。

但老實說,2014年的電影時長好歹也有幾乎兩小時半,與其說是受制於電影的載體不得不漏掉一些細節,我更相信是因為導演的性別認定這些細節不夠重要。


那些影響劇情的遺漏細節

第一個讓我覺得震怒的遺失細節是安蒂對尼克的指控。
尼克處於名聲敗壞的狀況裡,而他雇用的律師坦納告知他必須處理外遇對眾人的觀感,於是尼克與安蒂分手,安蒂憤怒的質問他:「所以事情結束之前,我就滾邊嗎?我讓你很方便,隨時都能跟我上床,你還可以回家和老婆吃飯(你可以在p.317找到原句)」,這些情緒為了安蒂之後的自白所鋪路。然電影安蒂只是逕自突兀的爆料,毫無鋪墊,只是一個理所當然會背叛的女人,貪圖享樂所以也沒有任何道德可言,只想明哲保身的另一個婊子

第二個我依舊震怒的遺失細節是尼克在電視上的自白。
尼克認清自己有必要扮演一個完美老公以消除愛咪怒氣,自己才能脫身。電影中的尼克卻只是一個還可以的男人。那種我們都知道「我錯了,對不起」的道歉,毫無真心可言。隱台詞與其說是「我真的覺得自己不該這樣,我未來承諾也不會如此」更像是「我都道歉了,你還想要怎樣?可以不要再惡搞我了嗎?」,我完全不相信愛咪會被這種說詞打動。

即使電影給出了一點戴西的詭異之處,但還不夠多到要讓愛咪回家。砰,神奇的是,小說給出詳盡的理由。在p.458,尼克承認自己犯下錯誤,不夠珍惜愛咪的好,因為自己偷懶趕不上愛咪才出軌,挑了一個簡單的女人來滿足自己的男子氣概,這個女人沒看過他失業、不知道他的缺點與怪癖,所以他才能繼續假裝自己是英雄,他保證自己會用下半輩子彌補愛咪。這比單純的「我會用下半輩子彌補你」來得太好了。所有承諾都可空口說說,女人早就被騙過不知多少次,這麼聰明的愛咪怎麼可能會上當。
但一個男人願意公開談論他的缺點,並承認自己比自己的伴侶還要能力不足,這難道不是一個誰都會傾心嚮往的完美伴侶嗎?(至少我就中招了!尤其你知道這些缺點是真的,而不是他瞎掰出的──要瞎掰缺點但不知道真正的癥結在哪很容易,相信我)

撇除這些細節的遺漏,整個電影也給我一種「不要惹到瘋女人」的警示感。

於是丈夫做過的所有爛事都憑空蒸發了。他出軌是事實,他不用心是事實,他欺騙愛咪是事實。但因為我老婆是個瘋子,我的爛就相較起來沒那麼重要,我會爛,也是因為我老婆是瘋子,我沒有辦法。電影甚至沒辦法很好切割日記愛咪跟真愛咪的區隔,逃亡愛咪與日記愛咪都共用旁白表現手法,讓人誤以為前面的日記是真真假假,而非全然虛構。尼克到底有沒有對愛咪施暴?電影讓我覺得有,但小說我會很肯定的說,沒有。

我看完電影其實非常憤怒。即使我還沒讀過小說。

完全的男性視角,而導演也確實是男性。那就不難理解為何導演遺漏了這些對女性而言極度重要的細節。因為這些細節對男性永遠不夠重要,只是為了達到終點不得不走的過程,而不是可以享受的生活。

對我來說,小說更加的強調女人的復仇。這給我一種力量感:若是每個女人都有能力能假造自己的失蹤、性侵、綁架,那到底還有哪個異男敢惹女人?(哦,女人都是愚蠢的婊子,哄一哄就能上床,幫我做牛做馬)

男人一面要喜歡聰明的女人(聰明到可以聽得懂我在說什麼,同時聰明到不要管我,最好像個酷女郎),又一面想要愚笨的女人襯托自己的經驗與智慧,若每個女人都是瘋子,這些男人在下手之前會不會稍微想想,這個女人也是個人,如果想要可以把我弄到殘,所以我不可以這麼隨便?

綜合以上,是我認為小說比電影更優秀的主要原因。


所以愛咪為何不跟尼克離婚?

先略過我對電影導演的不滿,讓我們回頭回答這個問題。

我在看電影的時候真的完全的不解。我想不出有什麼必要要浪費這麼多力氣改造一個男人(而他早就證明他會顯露出疲態)。即使愛咪一開始並不是抱持改造的心態(他只是想教訓他──一個不用心的男人),但既然愛咪已經成功讓尼克身敗名裂了,我不知道為什麼不繼續讓尼克身敗名裂?這顯然更好玩。
尤其是尼克,嗯,只是焦頭爛額,所以配合演出,不是真心的,也不能相信。也許下一個會更好?誰知道。

但小說當然告訴了我們許多細節。

除了《神奇愛咪》系列童書帶來的控制(你要很完美,愛咪)以外,我們還知道愛咪生命中有許多人都讓他失望。不只是奇怪的高中男友戴西,也不只是短暫交往被告性侵的湯米,還有一位高中的女性密友被指控想取代愛咪。愛咪報復他們,因為他們不夠完美,不夠愛。在這我都還完全理解,到了女性密友的橋段就有點令人玩味了。女性密友幾乎沒做錯什麼,就是稍微在成績上贏過愛咪,還有別人邀請他卻沒邀請愛咪。

我想,愛咪不是憎恨其他人達不到自己的完美,而是只有他可以是完美的。因為他顯然更好、更聰明、更自制、更有規劃,其他人必須同時保持卑微的姿態,同時必須夠在乎他,他才會快樂。而不是贏過他,比他受歡迎。他想要同樣的付出,他可以理解其他人可能沒有自己那麼聰明細膩,但他不能忍受他人不把自己當作一回事(畢竟,他為了維持完美,付出那麼多)。

他討厭別人使自己不完美,但尼克讓他完美。尼克讓愛咪甘願放下身段,假裝一陣子的酷女郎。在復仇的過程中,他甚至讓自己變成人見人愛的失蹤愛咪,而且擁有一個完美、愛自己的丈夫,願意承認自己錯誤的丈夫。

就算尼克本人不完美,但他願意演。光是願意裝演,尼克就已經能跟愛咪一樣完美。

而且所有人都有過心碎的時候,我想愛咪也是。如果你很投入一段關係,但這段關係不盡理想,反覆幾次你終究會疲憊。尤其是你好不容易找到一個可以結婚、斯守一生的人。愛咪一開始確實計畫殺掉自己,他對此也有充足的自制力,只是需要花點時間享受尼克被懲罰的成就感。只是愛咪後來覺得不甘心(為何我需要死?我又不是做錯事的人),加上尼克完美地說出愛咪想聽的話(我有很多缺點,所以我外遇,但你依舊是最好的,我會補償你),愛咪的控制第一次起作用。愛咪控制尼克。比起再尋找一段不穩定的關係(而愛咪試過的前幾個顯然都糟糕透頂,其中一個還讓愛咪厭惡到必須下手殺了他),留在現在的關係顯然更明智。

尼克讓我做我想做的事。(p.457)

能控制尼克這件事本身就證明了愛咪更厲害,更完美,而控制的結果也能帶來好處:尼克會是個完美的情人、丈夫、父親。就像他一樣。就像他雙親塑造的《神奇愛咪》一樣。

愛咪當然不會跟尼克離婚。瘋了才會覺得離婚是好主意。


電影遺漏的更多細節

然後再回到我對導演的不滿。雖然這些細節不真的影響情節邏輯,但更完整敘述了一些情緒轉折。

其中一個是愛咪被偷錢的橋段。在電影中,愛咪與他的新鄰居在打迷你高爾夫,興奮的跳起而錢袋落下(我不能相信愛咪會愚蠢到因為跳躍而落錢,電影改成這樣好像愛咪是故意的),變成了愛咪被搶劫的原因。

小說的鋪陳較長且合理,愛咪第一次錢財露出是因為他在付款,而他知道自己擁有鉅款,應該隨身攜帶;再來是鄰居拜訪時,不自然的堵在門口,令愛咪心生畏懼;最後是愛咪發現自己將錢財暫卸他處時,鄰居似乎有動念搶奪的意圖。於是愛咪打算離開,同時描述了一段有關愛咪不善規劃金錢所以預算不足的內容,於此愛咪才選擇求助前男友戴西。

再來是戴西的噁心之處。雖然電影憑著演員的氛圍能讓人大致理解不舒服的感受(被監禁與過度關心),但似乎還不到需要被殺的地步。小說得力於載體緣故,可以更詳盡描寫人物心理與幽微的權力關係(例如戴西總是跟在愛咪屁股後面,p.455),但我還是認為有些場景是能被描述出來的:

一、溫室。戴西準備了愛咪高中時最喜歡的鬱金香,甚至為此蓋了一座溫室使之全年盛開;
二、臥室油漆。戴西同樣也替臥室重新粉刷成愛咪喜歡的灰粉色。

同時這兩點都不像近期所準備(為了讓愛咪能舒適自在的逃過威脅),光是如此,就足夠使愛咪懷疑自己是否做錯決定,而替愛咪未來的厭煩與殺機鋪陳原因。(說真的,女性都懂這種過度關心本身就等於是恐怖情人的警覺,有時候你要甩掉恐怖情人,確實需要更激烈的手法:你不知道他們能堅持多久。而男性似乎,認為,這些是種,浪漫?)

沿著戴西表露的醜態,小說更抓緊機會描述尼克與戴西的不同之處,尼克很爛(他外遇!到底有什麼比上一個年輕妹妹還噁心的事情?你只是看中對方的無知,而不是看到這個人),但尼克沒有戴西那麼爛,所以,也許愛咪可以原諒他(而愛咪也確實原諒了)。

電影也有頭尾資訊不一致的問題,例如尼克的爸爸就完全沒起作用。
我們知道他會跑出安養院,然後警局打給尼克,但尼克人就在警局所以沒有接到。這個場景在電影裡面完全沒有意義,如果要省時,我一定會先剪掉這段,拿去給更重要的段落。在小說裡面,我們知道爸爸一直跑出來,而且老是跑往尼克家,是因為愛咪努力的和尼克最討厭的爸爸反覆強調「你可以跟我們一起住」,透過這樣的方式讓爸爸造成尼克的困擾;同時,爸爸的行為模式影響了尼克的一些決策,包含尼克糟糕的處事能力與異性關係。不過我確實覺得爸爸的角色沒有那麼重要,可以說是一些背景,但……沒那麼關鍵。

結局我也不甚滿意,雖然電影頭尾呼應(而小說確實也有頭尾呼應的環節:愛咪,你在想什麼?),但也會讓觀眾無法理解,為何尼克不離婚?你在跟一個殺人犯同住欸。過程的掙扎與憤怒似乎都在結尾被壓抑,而尼克只是一個提線木偶,愛咪說親臉頰就親臉頰?

小說的安排更加有趣,在愛咪歸來之後,愛咪確實因為名氣而有更多曝光機會。但尼克決定寫一本書來講述他的版本。同時,律師坦納與警察隆妲都持續的在幫助尼克揭發愛咪的假面具。愛咪當然不會傻到以為尼克可以信任,愛咪留了一手,他利用以前和尼克進行懷孕療程的冷凍精子懷孕,而一直想要小孩但失敗的尼克,甘願為了這個小孩放棄離婚,並放棄出版他的故事。於是愛咪達到了目的。

但事情當然不會這麼單純。

小說在最後讓懷孕的愛咪受到尼克無微不至的照顧,並讓愛咪透過問尼克「你為什麼對我這麼好?」來證明他的丈夫完美,結果尼克在最後將了愛咪一軍:

「因為我覺得你很可憐,每天早上,你都必須起床,乖乖做你這種人。」

我完全能想像,至此往後,不管愛咪有多完美,尼克的否定都會在他心中留下一塊疙瘩。而他將會永遠無法勝過尼克的認可,也除不掉這樣的尼克。

因為完美的婚姻生活要持續下去。並且必須要。


如果是我,我會如何改編電影

我相信到目前來說,讀者應該會發現我確實很討厭電影。當然我是一直都不太喜歡改編作品沒錯,通常效果不是很好,但改編有時候會很有意義,用不同的媒材呈現,會讓故事有不同的厚度。純想像的思想用影像來表現會有多真實?這應該是電影要帶給我們的。那樣對女人憤怒的男人現實中看起來是什麼樣子?一個有禮的帥哥私下想著所有女人都是婊子,他在什麼時候會露餡?一個完美的女性要如何呈現,讓人喜愛的同時又能讓人感到陣陣發寒?

電影根本就完全的失敗。而且多加了許多無謂的細節。例如殺掉戴西的段落,在小說中是跳過的,愛咪想要處理戴西,然後下一頁,愛咪就回家了。為什麼要強調這樣血腥的鏡頭?除了單純的感官刺激以外,我不覺得這是真的在試圖還原或昇華故事的主旨。而對於結尾處理的倉促,更是留下許多破壞前面堆疊的線索,並不會讓人意猶未盡,只會覺得,好,所以我前面花時間記住資訊就完全沒用?

我寧可這部電影把結尾拍得更飽滿,而遺漏一部份細節。例如,父親的角色完全可以不用出場,再來,警察與同事的互動可以更縮減,甚至安蒂可以完全不要出場(也不用爆料),尼克還是可以承認自己外遇,而且對此感到後悔。

同時,愛咪本尊與日記愛咪必須要切割得更開,本尊愛咪不應該有任何旁白,或就乾脆不要讓日記愛咪出場,只要讓警察說日記愛咪指控尼克有暴力傾向就好,等觀眾都認為尼克就是兇手的時候,鏡頭才切到愛咪觀賞尼克的窘態。(結果愛咪也很窘,他不算是真正擅長生活,所以很多常識不知道,才會落到需要依靠戴西,又發現戴西很詭異的境地)

而尼克在電視上的自白必須完全照搬,一字不漏。這絕對是最重要的部分。除非觀眾有同樣的從這樣真誠的道歉中感受到魅力,愛咪回家的動機就完全無法讓人理解。

第二重要的部分是關於想要孩子與愛咪真實懷孕(以牽制尼克)的互相呼應。結尾必須要有愛咪懷孕的鏡頭,簽書會才是不必要的部分,愛咪不會用明白的指示控制尼克,尼克也不可能那麼假腥腥的假裝親密還能被愛咪接受。導演真的是把愛咪這個角色想得太簡單了。

我想我會讓尼克跟愛咪的部分分得很開,兩人各說各話。尼克在結婚紀念日當天發現老婆失蹤,家裡可疑,線索在嘲笑自己外遇,他成為眾矢之的,於是他很痛苦,也許他會對小戈發脾氣,讓小戈說「你跟爸一模一樣」,他找到律師,跟一個友善的記者談話所以知名節目願意讓他發聲,他叫愛咪回來,然後愛咪在電視前面舒服的欣賞尼克耍笨,才開始倒敘愛咪為何要精心部下圈套(以及他之前做過什麼),以及愛咪現在在哪(在戴西家)。尼克完美的道歉,而我們現在也足夠知道愛咪的處境與戴西的麻煩,隔天愛咪決定回家才不會顯得突兀。新聞畫面會報導愛咪的新書、神奇愛咪的續集,鏡頭切到尼克在跟律師警察談話,揭露寫小說的意圖,下個鏡頭卻是愛咪懷孕,(我沒有碰你,你怎麼懷孕的?你忘了,我們做過懷孕治療。)尼克放棄寫小說,以模範家庭的樣態出現在媒體面前。然後我們能聽到愛咪輕聲的問,

「尼克,你為什麼對我這麼好?」

我想,這才是我想看到的電影改編。


《控制》(Gone Girl)要給我們什麼寓意?

聊了這麼多電影與小說的差別之後,我們總算有空間回來談談故事本身的寓意。

純看台版標題,想必是關於關係的控制。但對我來說並不只是如此(至少原文書名是在玩弄失蹤與神奇的雙關)。這本書絕對是一本關於女性困境的書。

雖然沒有那麼誇張,但我確實想過好幾次要如何處罰讓我失望的人。讓他們的朋友對他們失望,也讓他自己對自己失望。而我到現在都還沒有做成,只是因為我很無能,而不是因為我是個夠成熟的人,所以不會這麼做。而愛咪的成功,幾乎是等於了我的成功。幾乎是滿足了我們希望這些人能夠深刻理解,他們必須夠努力,他們只能從我這裡得到愛與成就,不該離開。這絕對是我從這部小說得到最多娛樂的部分。

同時,雖然日記愛咪不過是一種捏造,但那種捏造能起作用,正表示女性困境能如此刻板且普遍的讓人同情:我們試圖當個好人,試圖不要那麼喋喋不休,不要有女性的任何負面特質,但就是不知道為什麼,其他人只會理所當然。不管我們是或不是什麼樣子,這社會對女性永遠都不夠滿足。而女性還要忙著攻擊彼此「太歇斯底里」。非日記愛咪也重申自己對酷女郎的不屑與性別翻轉的期望,「我耐心等待風水輪流轉──而且等了好多年(略)然後我們會說:沒錯,他是個酷男子。」

我們從來沒等到。為什麼沒有男人為了受女人歡迎而去學怎麼編織、化妝、看BL或一堆愛情電影,而是女人要努力學會用男性凝視來慾望其他女體、努力學會罵髒話好不要被瞧不起、努力理解遊戲的有趣好加入男性圈子?

然後過了三十歲,女人就全部過期。可能可以娶回家當幫傭,但要上床當然要找夠年輕的處女。這什麼爛世界啊?

即使一堆男性聲稱自己沒有歧視女性,但他們凝視女性與篩選女性的方式(加上社會鋪天蓋地的催眠「只有異男才會拯救女性」)就是在教導女性應該如何服務男性,以及如何討厭自己。

所以,對,我會說愛咪是激進的女性主義份子,而且他非常成功。
(就算他有一點點厭女,我也會說這是他雙親的錯,而不是他的錯)

不過當然,作者本人的說法是,這是關於婚姻該如何維繫的故事。

我的建議是,嗯,真的不要當異性戀,還有真的不要相信婚姻制度。如果真的出事,我想,我們都可以試著學一下愛咪。惡搞一下這社會的父權既得利益者。


我覺得滿合理的。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吳貳說的沙龍
64會員
19內容數
哪些作品超級讚,有夠女性主義同溫層?哪些作品呼聲很高,實際上隱含了令人不舒服的性別問題?本專題將嘗試整理、推薦、分析這些作品。
吳貳說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2/07/29
嗨各位,這裡是貳說。我法環已經一週目結束,順利成王了。 我可以很肯定的說,可以。(我到底下了幾次反問式標題?) 但要說我變成動作遊戲,或說魂系遊戲愛好者了嗎? 完全沒有。XD
Thumbnail
2022/07/29
嗨各位,這裡是貳說。我法環已經一週目結束,順利成王了。 我可以很肯定的說,可以。(我到底下了幾次反問式標題?) 但要說我變成動作遊戲,或說魂系遊戲愛好者了嗎? 完全沒有。XD
Thumbnail
2022/01/17
《盜夢偵探》純看簡介似乎難以看出有什麼性別相關的元素,這也不是在討論性別的電影(而是夢境),尤其是當主角都已經做為女性時,似乎就已經是性別的一大進步——嘿,主要角色都是女性了,女性主義者還有什麼不滿的?
Thumbnail
2022/01/17
《盜夢偵探》純看簡介似乎難以看出有什麼性別相關的元素,這也不是在討論性別的電影(而是夢境),尤其是當主角都已經做為女性時,似乎就已經是性別的一大進步——嘿,主要角色都是女性了,女性主義者還有什麼不滿的?
Thumbnail
2021/12/31
《戀愛暴君(恋する暴君)》是2004年的作品(至今還在連載),作者為高永ひなこ,故事描述了主角森永身為一個同性戀,苦苦追求異性戀男性的學長巽宗一的心路歷程。 但當我成為女性主義者之後再回頭檢視時,其實很難忽略這個故事是以性侵作為開頭,甚至有多次性侵未遂、違反意願性交的情形發生。
Thumbnail
2021/12/31
《戀愛暴君(恋する暴君)》是2004年的作品(至今還在連載),作者為高永ひなこ,故事描述了主角森永身為一個同性戀,苦苦追求異性戀男性的學長巽宗一的心路歷程。 但當我成為女性主義者之後再回頭檢視時,其實很難忽略這個故事是以性侵作為開頭,甚至有多次性侵未遂、違反意願性交的情形發生。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在小小的租屋房間裡,透過蝦皮購物平臺採購各種黏土、模型、美甲材料等創作素材,打造專屬黏土小宇宙的療癒過程。文中分享多個蝦皮挖寶地圖,並推薦蝦皮分潤計畫。
Thumbnail
在小小的租屋房間裡,透過蝦皮購物平臺採購各種黏土、模型、美甲材料等創作素材,打造專屬黏土小宇宙的療癒過程。文中分享多個蝦皮挖寶地圖,並推薦蝦皮分潤計畫。
Thumbnail
小蝸和小豬因購物習慣不同常起衝突,直到發現蝦皮分潤計畫,讓小豬的購物愛好產生價值,也讓小蝸開始欣賞另一半的興趣。想增加收入或改善伴侶間的購物觀念差異?讓蝦皮分潤計畫成為你們的神隊友吧!
Thumbnail
小蝸和小豬因購物習慣不同常起衝突,直到發現蝦皮分潤計畫,讓小豬的購物愛好產生價值,也讓小蝸開始欣賞另一半的興趣。想增加收入或改善伴侶間的購物觀念差異?讓蝦皮分潤計畫成為你們的神隊友吧!
Thumbnail
這本懸疑小說前陣子在電子書界掀起一股炫風,社團充斥著它的推薦文,表示劇情如何反轉又刺激;如果有訂閱Amazon的電子書Kindle Unlimited,它的原文版甚至是可以免費閱讀的。跟風仔地如我,就去載來看了。(反正免費嘛。) 以下開始都是雷。 劇情大綱 這本書簡單講,就是一個心理變態的多金
Thumbnail
這本懸疑小說前陣子在電子書界掀起一股炫風,社團充斥著它的推薦文,表示劇情如何反轉又刺激;如果有訂閱Amazon的電子書Kindle Unlimited,它的原文版甚至是可以免費閱讀的。跟風仔地如我,就去載來看了。(反正免費嘛。) 以下開始都是雷。 劇情大綱 這本書簡單講,就是一個心理變態的多金
Thumbnail
標籤:小說 篇幅:128章 評分:⭐️⭐️⭐️⭐️
Thumbnail
標籤:小說 篇幅:128章 評分:⭐️⭐️⭐️⭐️
Thumbnail
持續讀著《那不勒斯故事》,發現或許一開始我以為的故事主軸是偏差的,可能自始至終說的都是關於愛的故事而不是女孩間的友誼、拿坡里城區的生活或是義大利南方社會的政治黑暗面?
Thumbnail
持續讀著《那不勒斯故事》,發現或許一開始我以為的故事主軸是偏差的,可能自始至終說的都是關於愛的故事而不是女孩間的友誼、拿坡里城區的生活或是義大利南方社會的政治黑暗面?
Thumbnail
這本北歐犯罪小說《黃金鳥籠》對於情節推展的描述,充滿了視覺感的畫面,縝密迂迴的劇情設計,故事層次的節奏掌握,以多條跨越時空的敘事線鋪陳,不同時期出場的人物角色細膩塑造,如同身歷其境的性愛場面肢體動作描繪,反映內心矛盾煎熬掙扎的恨意段落,不僅豐富後續劇情的可讀性,更讓人手不釋卷
Thumbnail
這本北歐犯罪小說《黃金鳥籠》對於情節推展的描述,充滿了視覺感的畫面,縝密迂迴的劇情設計,故事層次的節奏掌握,以多條跨越時空的敘事線鋪陳,不同時期出場的人物角色細膩塑造,如同身歷其境的性愛場面肢體動作描繪,反映內心矛盾煎熬掙扎的恨意段落,不僅豐富後續劇情的可讀性,更讓人手不釋卷
Thumbnail
《第二聲鈴響》改編自知名作家哈蘭柯本(Harlan Coben)2005年出版的小說《無罪之最》(The Innocent),由推理神片《佈局》導演奧瑞歐保羅執導,故事講述前途光明法律系大學生馬特,在酒吧勸架時失手殺人,出獄之後很幸運地迎來了第二人生,身邊有接納他的哥哥、嫂嫂和妻子,但他的暗黑過去卻
Thumbnail
《第二聲鈴響》改編自知名作家哈蘭柯本(Harlan Coben)2005年出版的小說《無罪之最》(The Innocent),由推理神片《佈局》導演奧瑞歐保羅執導,故事講述前途光明法律系大學生馬特,在酒吧勸架時失手殺人,出獄之後很幸運地迎來了第二人生,身邊有接納他的哥哥、嫂嫂和妻子,但他的暗黑過去卻
Thumbnail
我在最近讀完《控制》這本小說,終於補上了我看完電影冒出的一堆疑惑。 例如,愛咪幹嘛不跟尼克離婚?到底為何? (警告:本篇文章涉及劇透)
Thumbnail
我在最近讀完《控制》這本小說,終於補上了我看完電影冒出的一堆疑惑。 例如,愛咪幹嘛不跟尼克離婚?到底為何? (警告:本篇文章涉及劇透)
Thumbnail
這本《完美未婚夫》是由號稱英國懸疑天后琳達 格林(Linda Green)所著作,也是我對這個作者初步認識的第一本書……(我希望自己還有勇氣看她的其他著作) 本書大意就是女主意外出現了「通靈」能力,看到了一年半後自己FB上的動態消息,不僅自己死了,還留下一個漂亮得完美無瑕的兒子。 而為何是差點看不
Thumbnail
這本《完美未婚夫》是由號稱英國懸疑天后琳達 格林(Linda Green)所著作,也是我對這個作者初步認識的第一本書……(我希望自己還有勇氣看她的其他著作) 本書大意就是女主意外出現了「通靈」能力,看到了一年半後自己FB上的動態消息,不僅自己死了,還留下一個漂亮得完美無瑕的兒子。 而為何是差點看不
Thumbnail
 《控制》,一部2014年由大衛芬奇所指導的驚悚懸疑類劇情片,故事的主軸講述,由班艾佛列克扮演的作家尼克某日回到家後,發現自己的妻子神秘失蹤,在警方的調查下,一切的線索都將嫌疑指證到了尼克身上! 直到尼克抽絲剝繭找到真相後,才發現整起事件,其實都在妻子愛咪的計劃與控制中。
Thumbnail
 《控制》,一部2014年由大衛芬奇所指導的驚悚懸疑類劇情片,故事的主軸講述,由班艾佛列克扮演的作家尼克某日回到家後,發現自己的妻子神秘失蹤,在警方的調查下,一切的線索都將嫌疑指證到了尼克身上! 直到尼克抽絲剝繭找到真相後,才發現整起事件,其實都在妻子愛咪的計劃與控制中。
Thumbnail
看完《婚姻故事》之後,我覺得本片用海底速報的篇幅來處理太可惜了,然而沒有辦法,沒有更多的時間與空間了,而且也錯過最好的時間與空間了。就像《婚姻故事》一樣,兩個有才華的人錯過最好的時間與空間,導致本來可以簡單解決的事情開始變得複雜且可怕。   至少他們是這樣認為的。   由於改編諾亞·波拜
Thumbnail
看完《婚姻故事》之後,我覺得本片用海底速報的篇幅來處理太可惜了,然而沒有辦法,沒有更多的時間與空間了,而且也錯過最好的時間與空間了。就像《婚姻故事》一樣,兩個有才華的人錯過最好的時間與空間,導致本來可以簡單解決的事情開始變得複雜且可怕。   至少他們是這樣認為的。   由於改編諾亞·波拜
Thumbnail
Nick and Amy 這對夫妻之間,喜好「遊戲(game)」,其中一種遊戲是 尋寶遊戲(Treasure Hunt)。仔細想想,《控制》這部電影,其實也是導演,給觀眾玩的一場尋寶遊戲,哪個寶呢?Amazing Amy!
Thumbnail
Nick and Amy 這對夫妻之間,喜好「遊戲(game)」,其中一種遊戲是 尋寶遊戲(Treasure Hunt)。仔細想想,《控制》這部電影,其實也是導演,給觀眾玩的一場尋寶遊戲,哪個寶呢?Amazing Amy!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