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訪劉孟俊·上|俄羅斯力抗SWIFT「金融核彈」,給中國什麼啟示

2022/04/02閱讀時間約 7 分鐘
自2月24日衝突爆發起,俄烏戰爭已持續月餘。此一變局不僅激化了大國博弈,更誘發了金融、科技、產業場域的混合衝突,從國際支付二元化、能源市場板塊位移,到蓄勢待發的糧食危機,許多原本無涉衝突的域外國家,皆被風暴侵襲。對此議題,《多維新聞》採訪到台灣「中華經濟研究院」第一研究所所長劉孟俊,探討俄烏制裁引發的全球金融、能源、糧食板塊變動,此為系列專訪第一篇(共二篇)。
多維:在金融場域,西方多國於當地時間2月27日發表共同聲明,宣佈將俄羅斯數家銀行踢出SWIFT國際結算系統,動作之大,被外界稱為「核彈級制裁」。然在此之前,俄羅斯實已有所準備,包括降低美元儲備、開發本國金融訊息傳遞系統(SPFS)等。不知您如何看待「將俄羅斯踢出SWIFT」一事?
劉孟俊:俄羅斯有SPFS,就像中國也有人民幣跨境支付系統(CIPS)一樣。俄羅斯應該準備很久了,2014年克里米亞危機後,我認為俄羅斯就有在思考這個問題,也就是國際貿易不僅關係實體貨物,還牽涉貨幣與金融支付。如果俄羅斯沒有獨立的支付系統,必然在面對制裁時受制於人。
細究俄羅斯現在的外匯存底,其實美元的儲備貨幣比重降得很低,不到20%,只是俄羅斯可能沒料到,歐盟也會加入對抗俄羅斯的陣營。根據俄羅斯央行2021年6月數據,在俄羅斯的外匯儲備中,歐元占了最大比例,高達32.3%,第二高是黃金,有21.7%,第三高是美元,有16.4%,第四高則是人民幣,占了13.1%。可以看到俄羅斯確實做了準備,只是歐元比重如此高,可能還是有風險。
而SWIFT本質是金融網絡,這次「將俄羅斯踢出SWIFT」的直接效果,就是逼迫各方選邊,有美國就沒有俄羅斯,只要選了美國,就不能無限制地跟俄羅斯進行交易。這場金融戰對俄羅斯而言,確實相當艱困。
但我們也可以看到,歐洲因為有油氣的能源需求,尤其需要天然氣作為燃料,所以沒有完全堵死俄羅斯,最後還是開了兩扇窗,讓俄羅斯聯邦儲蓄銀行(Sberbank)、俄羅斯天然氣工業銀行(Gazprombank)留在SWIFT內。從歐美角度來看,這還是直面現實的問題,也就是雖要打擊敵人,卻不能讓自己受到嚴重傷害。但我個人預判,隨著天氣春暖花開,歐洲對天然氣的需求會逐漸下降,俄羅斯以油氣作為談判籌碼的殺傷力,也會被迫減弱。
多維:SWIFT之爭牽引出另一議題,即國際金融支付的二元化,您認為此舉會否倒逼「去美元化」的加速進行?
劉孟俊:可以看到,俄羅斯正開始用「支付多元化」的概念打這場金融戰,例如當地時間3月23日,俄羅斯總統普京(Vladimir Putin)就宣佈,未來向「不友好國家」供應天然氣,俄方將只接受以盧布付款,而「不友好國家」包含了英國以及歐盟全部27個成員國等,其中有許多是俄氣的主要買家。這麼做一來能反制歐美的聯合制裁,二來是要拉升盧布的重要性與價值,將俄羅斯的能源優勢與貨幣相結合。
另外3月24日,俄羅斯國家杜馬能源委員會負責人表示,未來考慮開放允許「友好國家」以比特幣支付俄羅斯天然氣,這也是一種「去中心化」的思維展現。但會考慮開放比特幣支付,這恐怕反映了俄羅斯嚴峻的經濟局面,否則一般而言,國家不會考慮使用如此高風險的貨幣,這種策略較常出現在資本嚴重外逃的國家或地區,例如伊朗。
其實中美貿易戰開始後,中國也面臨了推動「支付二元化」的壓力,港版國安法施行後更是如此。這次俄羅斯的經驗,堪為中國前車之鑑,現在上海已有石油人民幣市場,未來應會逐步強化擴大;而看到俄羅斯操作「天然氣盧布」後,中國或許也會思考,自己是全世界最大的石油國,未來若能將「石油最大買家」地位結合「人民幣國際化」,將有機會降低美元影響力,其他諸如煤、天然氣等大宗物資,只要中國具有買方市場的優勢地位,皆為可操作選項。
近期沙烏地方面傳出風聲,表示考慮以「人民幣計價」對華石油交易,這件事或許未必能在短期內成真,但若有實現的一天,便是中國國際影響力的一大提升。我們可以看到,貨幣就是國力的投射,美國有美元、聯邦準備系統(Fed),歐盟有歐元、歐洲央行,中國則有人民幣、人民銀行,如今Fed升降息牽動全球匯率,中國自然也會想通過人民幣國際化,投射與建構全球影響力。
這次為何人們說「將俄羅斯踢出SWIFT」是「核彈級制裁」?關鍵便是美元綁定了SWIFT。現在中美貿易戰已經擴散到科技領域、出口管制,我相信中國看到俄羅斯的前例,也會關切未來中美「金融戰」的可能,並做相關準備。
此外除了石油等大宗物資外,中國還有什麼優勢可以操作?我自己想到的是「數字人民幣」,也就是用數位的方式,將人民幣推向海外,在多個國家連通流動,讓人民幣國際化。當然要達成這個目的,需要技術條件相配合,例如當地必須不缺電、網路流暢,離線技術處理也要精進等。雖然條件醞釀需要時間,但總之是可能選項。
多維:俄羅斯未來或會提高對人民幣的持有,如此便有可能要增加中俄貿易額,或是多進口中國商品,您認為中俄未來會否發展出基於此般趨勢的貿易模式?此外也有一種想像,例如有鑑於歐俄關係惡化,俄羅斯是否有可能在某些知識產權場域上放棄遵守規約,走類似印度「學名藥」的路線,出口一些在原本知識產權規範下,受到限制的產品給中國,以此強化盧布-人民幣結算機制的運行?
劉孟俊:冬奧前夕,中俄簽訂了30年的天然氣新約,俄羅斯將年售中國百億立方公尺天然氣,並以歐元定價。但衝突爆發後,經濟制裁隨之而來,現在SWIFT、美元、歐元各管道皆有不便,因此在中俄的天然氣貿易上,或許未來有空間出現「盧布-人民幣」的結算機制。
但現在美國強力施壓,不希望各國存在「灰色地帶」,中國也承受了一定壓力,眼下雖能表態不參與對俄制裁,卻未必能順利推動中俄貨幣的獨立結算機制。而印度這方,聽說可能啟用與俄羅斯的「盧比-盧布」結算機制,但其實印度的油源主要來自中東,倘若這一機制真的啟動,未來究竟能發揮多大規模的效益,還須觀察。
至於俄羅斯有沒有可能做「另一個印度」,我個人認為可能性不高。第一,俄羅斯的科技仍有其獨特性,光看諾貝爾獎得主數量,便可知一二,且俄羅斯的基礎工業能量也不容忽視,因此不太可能自棄優勢,去走「印度仿製藥」路線;第二,俄羅斯社會的動員能力非常強,二戰時蘇聯便曾在隔絕德軍砲火考量下,將布局歐洲的工業大舉遷往烏拉山以東,這種動員能力持續至今,而同一維度相比較,印度可說是「無法被動員」的國家。
當然此次制裁也對俄羅斯上述優勢遭成一定程度的打擊,例如人才的流失與出走。眼下美歐不僅爭搶離散的烏克蘭精英,恐怕也正在尋覓俄羅斯的出走人才。當然我們也能說,俄羅斯的經濟終將恢復,但恢復所需時間與程度,還是取決於戰爭的結束方式。
如果戰爭能快速結束,俄羅斯便有機會修復與先進國家的市場連結,復原損傷國力;但若戰爭持續久拖,俄羅斯恐怕難以承受。根據2021年世界銀行數據,俄羅斯的國內生產毛額(GDP)規模僅有1.77兆美元,僅為中國的10%,同年的廣東省GDP高達1.92兆美元,江蘇省則為1.79兆美元。俄羅斯國土如此遼闊,卻僅有這般經濟規模,可見仍有許多地區發展程度未達水平,未來仍須仰仗資金與專業人才投入。倘若制裁長期重壓,恐怕會打亂俄羅斯的國家發展步調,加上人才出走流失的衝擊,會讓其陷入悲慘境地。

原文發表於2022/3/31《多維新聞》: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祁賓鴻
祁賓鴻
香港01,國際分析與政治評論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