種下了一棵棵希望之樹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今天4月2日,在雨中我們種下了一棵棵希望之樹。
人人都需要一座山,人到了一定的年紀,自然荒野就會前來呼喚他。
隨著年齡愈長,每當忙碌的工作與行程間隙,腦海裡就會浮現由三毛作詞的〈夢田〉這首歌:「每個人心中都有一個夢,每個人心中都有一畝田,用它來種什麼?種桃種李種春風…….」。
的確,人人心中都有一畝夢田,只要到一定年紀,這個渴望回歸自然的種子,就會慢慢發芽成長。
很多人有農夫夢,周遭也真的有許多朋友退休後真的到鄉下買塊農地,開始當起農夫,不過有更多人買了地蓋了農舍之後,才發覺當農夫很辛苦,於是半途而廢,農地就荒廢在那裡,更可惜的是為了省事,把農地鋪上草坪或改成水泥停車場。
若為了實踐田園夢而當個全職農夫,雖然可以全力投入,但是為了收成與營收可能會產生另外的煩惱,若是仍保有養家活口的正職而當個假日農夫,在沒有經濟壓力的情況下,即便只有假日揮汗勞動,也足以接近土地與生命,體驗更寬廣的人生。
大學老同學李元瑞,就是一個很好的典範。他在淡水開牙醫診所,平常工作雖然非常忙碌,但總是善加安排每個假日,開著露營車帶全家人上山下海到處旅行。
但是因為疫情這兩年,很多露營區或有公廁水源的自然野地都封閉了, 在一個機緣下 他找到了離他淡水住家不到10分鐘車程的山谷荒蕪農地,於是他就開始逐夢,並且吆喝著朋友們一起來築夢。實踐這個田園夢乃至於咱們的荒野大夢。
今天4月2日,在雨中我們種下了一棵棵希望之樹。
這種一半上班一半當農夫的生活,剛好是日本前些年開始流行的「半農半X」的新概念,也就是花一半的時間做農夫種自己吃的菜,另一半時間持續工作,找到自己的生命職志,貢獻社會。
這種一半一半的平衡人生,讓我想起清朝李密庵所寫的〈半半歌〉:「看破浮生過半,半之受用無邊。半中歲月儘幽閒,半裡乾坤寬展……酒飲半酣正好,花開半吐偏妍……」元瑞的假日農夫行動,相信也將豐富周邊許多親朋好友的生活,並從而鼓勵自己追求夢想的勇氣。
一位像元瑞這麼忙碌的開業牙醫師,可以在荒野保護協會當志工,假日獨立到偏鄉做義診,如今又當起了果農,他給了我們信心,真的可以過著不再被物質文明綑綁,回歸人的本質,找回自己真正想要的生活。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1.5K會員
2.1K內容數
隨著歲月遞變,我自己還是有些主題想比較有系統地寫,另一方面也知道自己需要外力督促,不然恐怕會沉溺在書本裡,懶得動筆。剛好vocus找我進來寫作,或許對我而言,這是個好機會,可以更有效率地把幾個主題整理出來。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李偉文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偶爾在一些參訪的行程中,遇到熱情的工作人員,總是令人很感動,因為一位領人薪水的上班族,能夠負責盡職已經很不容易了,要做到工作時眼睛散發出熱情的光芒,只能說是難能可貴,相信他們一定從工作中找到更高的意義與使命感。
從山林行腳回來,隔天老婆大人早上在社區散步時,就順便帶上夾子與垃圾袋,邊健走邊撿拾道路旁的垃圾。在美麗的山林間,只要出現一罐罐棄置的空瓶空罐,殘破的塑膠袋或煙蒂吸管咖啡紙杯……看起來就會很礙眼。 或許有人會懷疑靠少數人這麼偶爾的沿著自然景點的馬路撿垃圾有用嗎? 環宇廣播電台. 節目名稱:人與土地
最近周邊有許多朋友每天買細菌來吃,以前總以為「萬惡的細菌」,現在了解,細菌裡也有好人,也是人類維持健康與正常生長所不可或缺的同伴。 如果對科學史有點認識的話,我們就會常常提醒自己,要謙虛一點,要開放胸襟與腦袋,要懂得質疑也要學會觀察與驗證。
小時候看神怪小說,常會提到一個概念,天上神仙過一天的時間,人間已過了一年,有一首詩也提到:「山中無甲子,寒盡不知年。」長大之後才發現這是科學的,愛因斯坦的相對論解釋了我們在日常生活中共有的感受,原來時間從來不是等速流動的,它時而飛逝,時而緩慢停滯。 對時間快慢的感受是因人因情境而異的。
住在山裡面有二大好處,第一是空氣新鮮無汙染,這對飽受pm2.5威脅的都市人來說,是再貴的豪宅也無法取代的優點,第二個好處是安靜,可以聆聽天籟。 以前住在城市裡,習慣性的一回家就打開音響或電視,也不是為了聽什麼音樂或節目,就只是用這些聲音隔絕屋外喧囂的車聲與噪音。 直到搬到山裡,才重新開始聆聽寂靜。
最近與旅居英國的朋友利用返台省親的機會碰面,知道他想在退休後回台灣創立時間銀行的社會企業。他想推動的模式與瑞士及台灣正在做的不同,不以長照老人為標的,而是擴及所有年齡層的交換服務,跟英國比較像。
偶爾在一些參訪的行程中,遇到熱情的工作人員,總是令人很感動,因為一位領人薪水的上班族,能夠負責盡職已經很不容易了,要做到工作時眼睛散發出熱情的光芒,只能說是難能可貴,相信他們一定從工作中找到更高的意義與使命感。
從山林行腳回來,隔天老婆大人早上在社區散步時,就順便帶上夾子與垃圾袋,邊健走邊撿拾道路旁的垃圾。在美麗的山林間,只要出現一罐罐棄置的空瓶空罐,殘破的塑膠袋或煙蒂吸管咖啡紙杯……看起來就會很礙眼。 或許有人會懷疑靠少數人這麼偶爾的沿著自然景點的馬路撿垃圾有用嗎? 環宇廣播電台. 節目名稱:人與土地
最近周邊有許多朋友每天買細菌來吃,以前總以為「萬惡的細菌」,現在了解,細菌裡也有好人,也是人類維持健康與正常生長所不可或缺的同伴。 如果對科學史有點認識的話,我們就會常常提醒自己,要謙虛一點,要開放胸襟與腦袋,要懂得質疑也要學會觀察與驗證。
小時候看神怪小說,常會提到一個概念,天上神仙過一天的時間,人間已過了一年,有一首詩也提到:「山中無甲子,寒盡不知年。」長大之後才發現這是科學的,愛因斯坦的相對論解釋了我們在日常生活中共有的感受,原來時間從來不是等速流動的,它時而飛逝,時而緩慢停滯。 對時間快慢的感受是因人因情境而異的。
住在山裡面有二大好處,第一是空氣新鮮無汙染,這對飽受pm2.5威脅的都市人來說,是再貴的豪宅也無法取代的優點,第二個好處是安靜,可以聆聽天籟。 以前住在城市裡,習慣性的一回家就打開音響或電視,也不是為了聽什麼音樂或節目,就只是用這些聲音隔絕屋外喧囂的車聲與噪音。 直到搬到山裡,才重新開始聆聽寂靜。
最近與旅居英國的朋友利用返台省親的機會碰面,知道他想在退休後回台灣創立時間銀行的社會企業。他想推動的模式與瑞士及台灣正在做的不同,不以長照老人為標的,而是擴及所有年齡層的交換服務,跟英國比較像。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1) 夢見我好像在跟人討論,我認為創業可能是解決問題的方法。 然後就有人跟我說:「創業會有很多困難與障礙。如果這些都不會澆熄你想解決問題的心,那就很適合去開創一個事業。」 這時候就浮現一個圖像,有個紅底黑格的田,我拿著工具在耕田。我心裡想:「不錯啊!每次有一個新的主意或論述的時候,就有一個搭配
Thumbnail
「有夢最美,希望相隨」,人因夢想而對未來懷有希望。 多年前我問外子,「你的夢是甚麼?」他笑說:「我希望擁有一塊地,我要種許多喜歡的樹。」只是,他未曾擁有一塊地。 2023年八月,他來到尼爾森,終於擁有自己的住家庭園,於是他開始打造與我稍微不同的夢想家園,我們的庭園也書寫著不斷改變面貌的歷史。
Thumbnail
詩意滿滿 這是一幅充滿詩意的景象。小路蜿蜒穿過田野,走到前面就能看到一戶農家。這個農家坐落在一片綠意盎然的田野之中,四周環繞著金黃色的稻田,稻穗隨風搖曳,彷彿在向每一位經過的旅人招手。農家後方是一片寬廣的田野,無垠的田野與天際相接,彷彿在述說著大地的廣袤與美麗。 層疊起伏 再遠一些的地方,地勢
Thumbnail
我的名字有個農字,在大學榜單還會放上報紙的年代,開學後不只一位同學告訴我:「我以為你家是務農的。」事實上我跟農田的距離還蠻遠的,由於在都會區長大,勉強與農地有關連的部分是我阿公是茶農,兒時唯一的務農經驗是跟阿嬤抓茶蟲。那些胖胖的茶蟲早已不復記憶,茶園的風光也隨著都市開發而消失了。
Thumbnail
有一個園丁像平常一樣在他的花園照顧花兒,他有個習慣就是在整理花圃到一段落時,到他花圃中的一顆大樹蔭下休息,並且欣賞傾聽站在樹上的鳥兒們此起彼落的鳴叫聲,這件事讓他感到放鬆,有一天他照常在整理花圃完準備到樹蔭下乘涼聽鳥鳴時突然發現大樹的樹支上長出了一朵他從未見過的花,其姿色之鮮豔甚至超過了他所照顧花圃
Thumbnail
雖然事發突然,但我開始務農了。 正確來說是從偶爾幫忙的「假日農夫」,進化成一週有三、四天會去田裡的「半週農夫」。 位於新北市樹林大棟山上有一塊小田地,是滋養我成長的地方。以前阿公阿媽種菜,每個週末家人在此團聚,一起摘菜、用現採的青菜煮飯、分享佳餚,度過幸福療癒的時光。
Thumbnail
回到山居經過松鶴部落,在這個充滿泰雅族文化和休閒產業的地方,發現小農市集,買了許多便宜的草花。回家享受整理花圃的過程,重拾了種花的樂趣,同時在心靈上得到了療癒。意外的種花日不僅享受了植栽的快樂,也為未來的文學創作播下了種子,期待能開出一片花海。
Thumbnail
踩在不同的田裡,和背景迥異的農友或地主說話,逐漸意識到外人以為單純的農村,或許早已是截然不同、由更多追求「生活」、「自然」的人們,所刻意組成的集合。他們以各自的方式耕作幾塊田,將理念與生命經驗種進土壤,在夏日收穫稻穗。
Thumbnail
佩雲老師過世後,1.8甲的東山果園由幾位農家院子畢業的專業農夫們承接耕作,延續了照顧土地的精神。協力勇氣拋開了管理的遲疑,果園在幾位農人的共同協助下開啟了新的生機。
Thumbnail
心中有畝田。 心田,種些什麼? 種蘭:「希望花開早,一日看三回。」「一種幽芳,自有先春意。」種蘭,心田充滿了春天的希望。 種荷:「葉上初陽干宿雨、水面清圓,一一風荷舉。」夏日炎炎,「燎沉香,消溽暑。」暑氣消散,心田自是清涼適意。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1) 夢見我好像在跟人討論,我認為創業可能是解決問題的方法。 然後就有人跟我說:「創業會有很多困難與障礙。如果這些都不會澆熄你想解決問題的心,那就很適合去開創一個事業。」 這時候就浮現一個圖像,有個紅底黑格的田,我拿著工具在耕田。我心裡想:「不錯啊!每次有一個新的主意或論述的時候,就有一個搭配
Thumbnail
「有夢最美,希望相隨」,人因夢想而對未來懷有希望。 多年前我問外子,「你的夢是甚麼?」他笑說:「我希望擁有一塊地,我要種許多喜歡的樹。」只是,他未曾擁有一塊地。 2023年八月,他來到尼爾森,終於擁有自己的住家庭園,於是他開始打造與我稍微不同的夢想家園,我們的庭園也書寫著不斷改變面貌的歷史。
Thumbnail
詩意滿滿 這是一幅充滿詩意的景象。小路蜿蜒穿過田野,走到前面就能看到一戶農家。這個農家坐落在一片綠意盎然的田野之中,四周環繞著金黃色的稻田,稻穗隨風搖曳,彷彿在向每一位經過的旅人招手。農家後方是一片寬廣的田野,無垠的田野與天際相接,彷彿在述說著大地的廣袤與美麗。 層疊起伏 再遠一些的地方,地勢
Thumbnail
我的名字有個農字,在大學榜單還會放上報紙的年代,開學後不只一位同學告訴我:「我以為你家是務農的。」事實上我跟農田的距離還蠻遠的,由於在都會區長大,勉強與農地有關連的部分是我阿公是茶農,兒時唯一的務農經驗是跟阿嬤抓茶蟲。那些胖胖的茶蟲早已不復記憶,茶園的風光也隨著都市開發而消失了。
Thumbnail
有一個園丁像平常一樣在他的花園照顧花兒,他有個習慣就是在整理花圃到一段落時,到他花圃中的一顆大樹蔭下休息,並且欣賞傾聽站在樹上的鳥兒們此起彼落的鳴叫聲,這件事讓他感到放鬆,有一天他照常在整理花圃完準備到樹蔭下乘涼聽鳥鳴時突然發現大樹的樹支上長出了一朵他從未見過的花,其姿色之鮮豔甚至超過了他所照顧花圃
Thumbnail
雖然事發突然,但我開始務農了。 正確來說是從偶爾幫忙的「假日農夫」,進化成一週有三、四天會去田裡的「半週農夫」。 位於新北市樹林大棟山上有一塊小田地,是滋養我成長的地方。以前阿公阿媽種菜,每個週末家人在此團聚,一起摘菜、用現採的青菜煮飯、分享佳餚,度過幸福療癒的時光。
Thumbnail
回到山居經過松鶴部落,在這個充滿泰雅族文化和休閒產業的地方,發現小農市集,買了許多便宜的草花。回家享受整理花圃的過程,重拾了種花的樂趣,同時在心靈上得到了療癒。意外的種花日不僅享受了植栽的快樂,也為未來的文學創作播下了種子,期待能開出一片花海。
Thumbnail
踩在不同的田裡,和背景迥異的農友或地主說話,逐漸意識到外人以為單純的農村,或許早已是截然不同、由更多追求「生活」、「自然」的人們,所刻意組成的集合。他們以各自的方式耕作幾塊田,將理念與生命經驗種進土壤,在夏日收穫稻穗。
Thumbnail
佩雲老師過世後,1.8甲的東山果園由幾位農家院子畢業的專業農夫們承接耕作,延續了照顧土地的精神。協力勇氣拋開了管理的遲疑,果園在幾位農人的共同協助下開啟了新的生機。
Thumbnail
心中有畝田。 心田,種些什麼? 種蘭:「希望花開早,一日看三回。」「一種幽芳,自有先春意。」種蘭,心田充滿了春天的希望。 種荷:「葉上初陽干宿雨、水面清圓,一一風荷舉。」夏日炎炎,「燎沉香,消溽暑。」暑氣消散,心田自是清涼適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