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香!誘人的羅馬公民權:讀《SPQR》

2022/05/12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對羅馬的第一印象,應該是來自東方出版社改編的《凱薩大帝》這本書,我還記得讀完以後,每次跟同學打鬧,總會拿起掃把當成是羅馬軍團的頭飾,彷彿自己是羅馬軍團的百夫長或將軍。甚至在玩網路遊戲時,動輒以「羅馬人」為自己的角色名稱。出名的《羅馬浴場》出版後,更是被漫畫中有趣的羅馬工程師與古代社會所吸引。「羅馬」這個詞,似乎在古今都充滿了吸引力,這個著名的古代國家究竟有何魅力,可以讓人為之傾倒?《SPQR》就是這樣的一本著作。 

什麼是SPQR

SPQR》一書書名來自於一個拉丁文片語:Senatus PopulusQue Romanus,意思是「元老院與羅馬公民」,實際上這就是古代羅馬對外的正式稱呼。而作者瑪莉.畢爾德(Mary Beard)是位古羅馬研究者,BBC曾與其合作錄製了三集《Meet the Romans With Mary Beard》,內容輕鬆有趣,非常推薦觀看。
本書將從羅馬這座偉大城市的出現,談到它壯大與發展的過程。其中充滿許多風雲人物掀起的波瀾浪濤,也包含市井小民們較不為人知的私密生活,當然還有種種的社會問題。接下來,我想從兩個角度介紹這本平易近人的古羅馬史著作:首先,為何《SPQR》將敘述的時間範疇設定在羅馬的第一個一千年?這個時間段有何意義?其次,畢爾德認為這一千年中,羅馬成功的關鍵為何?

貫穿羅馬興盛的千年關鍵:公民計畫

畢爾德將這本《SPQR》聚焦在羅馬城建立初期的第一個一千年,亦即從傳說中西元前753年羅馬建城開始,一直到西元212年,卡拉卡拉皇帝頒佈詔令,將羅馬公民權開放給所有帝國境內的自由人。對作者來說,在這一千年中,讓羅馬得以從一個小城邦進而雄踞地中海的關鍵就在於其「公民計畫」。  
早在羅慕勒斯建立羅馬城的神話中,我們便能見到這項「公民計畫」的蛛絲馬跡:
羅慕勒斯在為新建的城邦招募居民時,曾宣布不管是外國人、罪犯和逃犯他都一率歡迎⋯⋯那些住在被他們征服的土地上,亦即羅馬人稱之為「行省」裡的居民,這些居民最終都會獲得完整的羅馬公民權,受到羅馬法律的保護。(摘自《SPQR》)
擁有羅馬公民權除了能夠進行投票以外,更可以得到國家提供的各種保障,比如著名的使徒保羅,在《聖經》中便多次利用自己的公民權免於受到的刑求,最後雖然被以羅馬公民唯一死刑的叛國罪起訴,但仍保有向皇帝申請審判的權力,以免不公平的對待;與其同時期的使徒彼得,卻只能在拷打後被處以十字架的酷刑,只因為他並非羅馬公民。
雖然保羅最終仍然因叛國罪而受到斬首,但這樣的福利在當時的時空背景下,可以說是非常珍貴了。公民權往往成為羅馬城以外的行省、盟邦人民念茲在茲的重要利益,比如共和時代羅馬與其原本義大利同盟之間爆發的戰爭,便因元老院提出開放公民權的條件,而正式畫下句點,可見其影響力。

與歷史的對話

  某個程度來說,我覺得可以視《SPQR》的特點為透過「公民計畫」的角度認識羅馬。不管是斯巴達克斯率領的奴隸起義、西賽羅與卡提林的對抗,一直到帝制時期外地行省的諸多紛亂,在瑪莉畢爾德的筆下,我們都可以看到羅馬公民權的作用,這些本就膾炙人口的故事因此有了更為接近現實的脈絡。
畢爾德自己這樣評價自己的作品:
如果我們將羅馬人英雄化,對他們是種傷害,如同我們把他們妖魔化也是一種傷害一樣。如果我們沒能認真地對待他們,又如果我們終結與他們的長久對談,這也會是我們自己的損失。我希望這本書不只是一部古羅馬史,而是一段與羅馬的元老院和人民的部分長談。(摘自《SPQR》)  
這本書最讓我佩服的有以下兩點:
  1. 注重與現代讀者的連結:從本書開頭的「卡提林的陰謀」事件,瑪莉畢爾德就有意識的引導讀者找到歷史與現代世界的接點。讀者可以發現,許多羅馬時代就出現的議題,現在也還會是社會上的重要議題。
  2. 貫穿全書的「公民計畫」:可以將歷史事件敘述清楚的書籍並不少見,但《SPQR》成功的在複雜的脈絡中,整理出公民權作為其敘事的核心。透過這個角度,讀者可以更深刻的切入每個歷史事件的成因,進而深入理解相關的主題。
很多人第一眼看到《SPQR》就會被他磚頭般的厚度給嚇退,實際上瑪莉畢爾德的文筆平易近人,雖然講述的內容距今超過2000年,但讀起來卻彷彿像昨天新聞的深入報導一樣貼近你我。比起很多高深的名著,這本《SPQR》能帶領讀者脫離當代的限制,了解羅馬的成因與影響,是一本不可多得的通俗歷史讀物,非常推薦給大家!
羅馬那時:
  1. 為什麼要課稅?古羅馬時代,甚至連小便都要課稅?
  2. 護民官向地主低頭,啟動羅馬共和國史上首次罷免
《SPQR:璀璨帝國,盛世羅馬,元老院與人民的榮光古史》
作者:瑪莉畢爾德(Mary Beard)
出版社:聯經
出版日期:2020.10
ISBN:9789570856026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17會員
47內容數
閱讀是向未知的獻祭。不管獻祭的對象為何,只要足夠虔誠,收穫的總是自己。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