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神聖羅馬帝國,當屬法國哲人伏爾泰的點評「既不神聖、也不羅馬、更非帝國」最為有名,這個出色的點評固然讓世人對神聖羅馬帝國留下了深刻印象,也連帶使許多人低估了神聖羅馬帝國在政治史上的重要性。
當然,這個政治體由於本身結構相當複雜,因此一般華人讀者即使有心想要了解其歷史,卻也很容易迷失在各種細節中,難以窺其堂奧。
不過,整理龐雜的歷史資訊正是司馬遷的專長與強項。因此,如果我們能發揮司馬遷的治史精神,應該還是可以整理出神聖羅馬帝國歷史的發展脈絡。
在這情況下,我們不妨也試著質疑伏爾泰的點評:神聖羅馬帝國真的「既不神聖、也不羅馬、更非帝國」嗎?
這個問題的答案可以很簡單,也可以很複雜,而這次,我們要從一個目前並不存在的理論——「感知結構力學」——來著手找答案。
「用一個尚不存在的理論來理解過去的歷史?這太扯了吧!」想必會有讀者如此質疑。
這是很合理的質疑,但是,了解科學史的讀者多可以理解,幾乎沒有理論是一開始就很完備,大多數的理論其實是在各種機緣下逐漸成形的。這種現象其實也存在於一個龐大組織(包括中央集權帝國)的建立。
所以,我們可以透過一些很基本的提問來發展理論,並以之來了解歷史現象。
不過,我們到底該從哪個時間點來探討神聖羅馬帝國的建立呢?
雖然一般歷史教科書的說法多是從西元800年查理大帝(或稱卡爾大帝或查理曼大帝)接受羅馬教皇的加冕開始說起,但如果我們考慮到查理打下的大片疆域,其實很快就分崩離析,我們就不得不承認這種說法其實是有爭議的。
在這種情況下,將西元962年作為帝國的開端是另一種常見的作法。因為,在這一年,查理大帝的遠親奧圖一世接受了羅馬教會的冊封,正式享有基督徒國王的身份。不過,在此我們也要注意到,古羅馬帝國早期知識份子的宗教觀相當崇尚自由和包容,即使在基督教興起後,也多認爲這種對上帝的新崇拜不過是一種新迷信。總之,古羅馬人的皇帝即位時其實是不必得到教會的認可的。
只是,在西羅馬帝國滅亡後,基督教會逐漸接收了古羅馬帝國西部疆域的許多財產,成為一股重要的政治勢力,再加上羅馬是曾經的帝國首都,遂使羅馬主教特別受到重視,因此將首次有羅馬主教以大家長(Papa) 身份自居的的西元590年作爲神聖羅馬的開端,似乎也相當合理。
不過,如果要以頭銜來標定神聖羅馬帝國的開端,那麼將西元1157年作為帝國紀元的開端其實也很合適。因為在這一年,(綽號紅鬍子的)腓特烈一世,才在其頭銜加上「神聖」兩字,算是第一位以「神聖羅馬皇帝」自稱的君王。
當然,也許會有讀者認為,既然要強調「神聖」,就應該要從西元第一世紀的60年代開始敘述神聖羅馬帝國的發展才對——畢竟,(按照吉朋的羅馬帝國衰亡史的說法),若不是使徒保羅於西元60幾年時,開始在羅馬帝國傳教,造成帝國社會價值的混亂,曾經以武功著稱的羅馬軍隊在面對外族侵擾時,又怎會無力守衛帝國的邊界,以至連首都羅馬都被異族攻破呢?
說到這兒,相信讀者們除了對羅馬帝國和神聖羅馬帝國的關係更加疑惑外,對於究竟該以那一個年代作為神聖羅馬帝國的開端恐怕也更加疑惑。
身為歷史迷因探索者,這個情況其實提示著我們,我們需要尋找一個合適的歷史理論,並以其為為參考架構,作為理解的基礎。
另一方面,如果我們實在找不到一個適合的方式整理歷史資訊,自然就要想法架構一個新的理論。如前所述,我們這裡準備提出的新理論,其實只有一個叫做「感知結構力學」的名稱,所以基本上只是一個模糊的概念。。
儘管只有名稱,但是從理論的名稱我們就可以知道,這應當是一門力學,至於研究的主題則是「感知結構」(sensory and perception structure)。
至於,這個理論是不是會被某些文化評論者評為「既難感知、也無結構、更非力學」,那就等這個理論真正成形後,再請各位評斷了。
在此,只能先請各位對理論有疑慮的讀者看一下腦科學先驅布羅德曼(Korbinian Brodmann)在20世紀初所發表的大腦皮層細胞分區圖。(途中不同的符號代表不同的分區,布羅德曼總共發表了五十個分區)
不知道各位覺得上面展示的布羅德曼分區圖和左圖展示的(霍亨施陶芬王朝時期的)神聖羅馬帝國分區圖是不是有點奇妙的相似呢?
(以下為創作部分)
身為大金陵帝國的資源部長,拿特鴨認識到臭屁牛拒絕再吃土豆這件事必得要積極處理。
「只是,找誰來吃土豆呢?」拿特鴨一邊走、一邊想,突然想起了勝利號的三隻小豬。
「對!找豬來吃土豆!」一想到這裡,拿特鴨突然感覺到事情有了轉機,於是決定前往自由競技場找小豬們。
一心想解決問題的拿特鴨,越走越快,突然踩了個空,掉進了一個大坑,昏了過去。
故事創作回顧:
推薦參考書籍:
權力的幻影 尚未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