畫說書|《天鵝與蝙蝠》單單一個判決並無法解決所有事情,更多是留下來的人們生命中的空缺。

要為一部推理小說寫推薦,在不暴雷的情況下實在太難,只能說確實是東野圭吾將故事推理與人性幽暗複雜結合的傑作!讓大家跟著敘事線進入推理過程,舞台也讓出來,將故事角色究竟善或惡的評斷交給觀者本身,也是繼《空洞的十字架》後,再次讓我反思司法矛盾與人性灰色地帶的作品。
東野圭吾|《天鵝與蝙蝠》

在判決之後?

若《空洞的十字架》探討了死刑存廢議題,那《天鵝與蝙蝠》則更加著重在司法判決後留下來的人們,橫跨三代的是受害者遺族,還有加害者家屬,而在這樣身分標籤的背後,隨時都有可能反轉。
東野圭吾掀開屏幕,盡可能地將社會上不會重視的細節,也極有可能在定案後無人追究正當性的案件化作故事,如同作家吳曉樂在序言中提到,這樣的題材即是「現實愛能莫助,創作綽綽有餘」,也讓故事一再提醒我們單單一個判決並無法解決所有事情,更多是留下來的人們生命中的空缺。
在一樣的法律概念底下,是人心中的善念與惡念決定了法律意義的質與量。-黃榮堅


書中有好幾句從不同人嘴裡說出的「他那麼善良,絕不可能會殺人。」此起彼落讓我興味盎然,因為這裡的「他」都是指涉不同人,有在案件中被認為是兇手的受害者、有被認為應該是要贖罪的兇手,甚至是曾經的遺族,然而說到底,會犯下罪刑的人,難道不可能是這些「好人」?


人心善惡的標準是否會左右罪與罰的判決?

想起先前閱讀《靈魂不歸法律管》,黃榮堅律師在書中重述了法律的存在價值,我們或許都期望法律給出正義裁決,但其實人們心中善惡也相當主觀,「法律不完備是當然的事情,不過既然法律是不完備的,所代表的意義就是,法律並沒有應許人一個完美的人生。癥結可能在於人們以形式上的公平作為正義概念的化身。」
當事件看似落幕,「形式上的公平」作為解答之時,受害者女兒白石美令、兇手兒子倉木和真卻不是這麼想的,當這兩個不可能交集的角色同框,就是書名天鵝與蝙蝠的隱喻。
你有沒有勇氣去推翻已然貼上標籤的事實,即便是司法判決?


或許選擇接受人生較為輕鬆,但就像受害者遺族美令所呼喊的:「我人生的齒輪卡住了,絲毫轉不動」、「我追求的是真相,能不能判死刑是其次。」
她的呼喊也是召喚讀者,不要因為既定事實,而選擇違背心中對真相追求、對自身道德的判斷。

所以說到底,我認為真正的真相並不會隨著時間被掩蓋,隨著時間越長,它將以排山倒海的氣勢逆衝而來,然而有時真相卻又是如此難堪。
我喜歡這部故事的收尾在於,並不是破案後就迎來歡喜美滿的大結局,而是考慮了人會有的真實情感反應,讓我們彼此知道,人生的長路,並不會因為一部故事結束就收尾,而我們的現實,也將因故事的起頭而有了更多思考的可能。


延伸補充

書中對於日本的司法改革,也讓我聯想到台灣在2023年準備上路的國民法官制度,將由來自各行各業的一般人有機會參與重大刑事案件的審判,這樣的制度有沒有可能影響法律對重大社會案件的判決?我想也是跟每個人息息相關的議題。或許推理小說情節與現實不能相提並論,但有機會透過故事讓自己了解人性的各種可能,我覺得不是壞事。
紀錄最近看完,且好希望讓你們也知道的書。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