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雄性為了在激烈競爭中拔得頭籌,演化出製作精良的陰莖,並利用強制交配的手段完成播種;然而,雌性也非省油的燈,不僅演化出複雜的陰道結構,甚至擁有一個「精子庫」用以儲存不同雄性的精子,最後選擇她最喜歡的當作孩子的爸。 究竟是誰的種,雄性從來不得而知,交配的主場優勢,其實是屬於雌性的。
不知道上篇利用小測驗的方式介紹五種海洋生物的約會形式,大家還看得習不習慣?這篇我要繼續介紹三種為了繁殖後代而演化出各種嘖嘖稱奇的策略!
〈第二幕〉 圓房
策略一:安能辨我是雄雌 —— 變性
倘若你對小丑魚的印象還停留在《海底總動員》的尼莫,那你可就大錯特錯囉!在海裡,雄性與雌性的界線十分有彈性,中年來一場小小的變性是十分常見的情形。但是,變性需要改變身體結構,是一項很費能量的工程,為何牠們要變性呢?
答案是:這種策略能夠使牠們繁殖數量提升許多。如果用人類比喻,一個女人繁殖能力最顛峰的時刻大概在二十幾歲,之後就會漸漸走下坡;然而,男人不會有相同的困境。因此,如果人類剛出生全部都是女人,並在約三十五歲上下變成男人,持續勾搭其他年輕貌美的女孩們。如此,人類的繁殖力就能夠直接提升一倍了!
好,現在了解了變性所帶來的好處以後,我們就來說說小丑魚的故事。在魚的世界中,有一個道理:「體型較大 = 卵子愈多」,而科學家稱這樣的雌魚為BOFFFF(big old fat fecund female fish)。(這個道理很重要,因為我們往往捕撈時都挑最肥美的,進而造成魚類的性別失衡與不孕。)小丑魚最喜歡住在海葵家裡尋求保護,但是海葵之家數量有限,往往必須好幾條魚同時住在一個屋簷下過生活。這不要緊,最要緊的是小丑魚是生物界中少見的一夫一妻制,因此,只有家中那兩隻最大最胖的小丑魚有權力交配,而剩下的小魚們則會受到這一對情侶的精神折磨,目的是阻止牠們發育太好而取代情侶檔的地位。唯有等待雌魚死了,原本的雄魚將變為雌魚,下一隻較大的小丑魚則會升格成壓榨其他室友的雄魚。
以上就是小丑魚尼莫真實的魚生,比起皮克斯動畫,是不是更像希臘悲劇的《伊底帕斯》呢?
策略二:同步高潮
對珊瑚而言,性如同除夕夜,不僅是一年一度的,而且還會號召兄弟姊妹、親戚好友,讓整個國家一起同時高潮。或許對於行動自如又行體內受精的人們來說,這樣的行為十分詭異,甚至讓我聯想到古希臘神話的酒神Dionysus。然而對珊瑚來說,同步撒出精子和卵子的策略非常有效,而且就連時間點也很講究。雖然在同一個地區的每一種珊瑚都會在同個晚上釋放配子,為了避免混種,不同品種的珊瑚會很有默契且精準地將時段錯開來。
接著,珊瑚的精子和卵子會一路往海面漂,在過程中,儘管遇到許多來大啖美食的游客,仍有大量的精卵得以到達水面,使原本要克服的三維空間轉變成二維平面,更容易相遇而完成融合。
目前,科學家仍在研究珊瑚是如何進行溝通,也不確定珊瑚如何決定噴發的日子(是透過潮汐、照光率還是溫度、化學信號?)。但是對於構造如此簡單的生物而言,能演化出這樣的策略足以令人歎為觀止了!
策略三:為愛上灘,窒息的愛
在美國南加州近海一帶,每年三四月,都會有成千隻滑銀漢魚(grunion)於大潮時分進行搶灘活動。這時,雌魚會用尾巴在爛泥沙中戳一個洞,並把自己包裹在內,只留腦袋瓜在外吸引異性。這樣彆扭的姿勢果然對雄魚而言性感無比,於是,當雌魚已經在洞裡產下卵以後,沖上岸的一票雄魚會先圍繞著她,再把牠們的精子產在雌魚身上,作為精子溜進洞裡的溜滑梯。完事後,雄魚就落跑了,獨留還在沙堆裡快窒息的雌魚,她們只好先將自己挖出沙坑,等待下一波浪潮將牠帶回大海中。
等等,這樣剛出生的小魚不會在海裡耶,牠們如何生存?
〈第三幕〉 高潮過後 (對海洋生態的省思)
看完這麼多種海洋生物的生活方式,你是不是也覺得很有趣啊?那麼,現在讓我們一起來了解要如何保護這樣繽紛、充滿活力的海洋生態吧!
海鮮的選擇
身為廚師的Barton Seaver,十分重視海洋生態的永續精神,他的理念是:「
選海鮮時,我們應該先問大海能提供什麼,而不是執意要它提供我們想吃的東西。」在TED上可以找到他的演講:
Sustainable seafood? Let's get smart,而以下是演講中提到的幾個永續海產文化的好做法:
- 選擇當季的混獲魚種,而非固定時用特定種類
- 選擇「性友善」的捕撈方式,而非堅持更大更好的想法
- 關切在你盤子中的魚還有買的魚都來自哪裡
另外,作者在書中還有提到另一位廚師Rob Ruiz,他的餐廳是一家座落於美國聖地牙哥的日本料理店(Harney Sushi)。值得一提的是他會將可食用的QR code放在每一道料裡的海鮮上,(會連結到美國國家海洋暨大氣總署的海產履歷網站) 讓客人能夠輕易得知這些盤中飧是什麼魚種以及來自哪個地區。這個靈感來源是由於當地很多魚販和餐廳都會魚目混珠刻意錯標魚種,再加上在寬闊的海洋誰捕了什麼其實很難做管理,即使政府設法想掌控及禁捕特定魚種,偷捕盜撈的情形仍層出不窮。在台灣,也有許多「履歷魚」,雖然大部分的價格會比較貴一點,就算是為海洋付出一份心力,請大家多多支持他們!
保護海洋生物
為何要保護海洋生物?或許有些人無法想像原來保護這些可愛的海洋朋友能夠為我們帶來更多商機與利益,第一個例子就是「魚翅」。為了滿足人們口福之欲,往往這些被割下魚鰭的鯊魚會再次被丟回海裡,然而必須持續游泳才能換氣的牠們很難在缺少魚鰭的狀態存活,因此只有死路一條。倘若我們放棄吃魚翅,不僅能讓更多鯊魚健康地在海裡悠游,還能讓觀光業者獲得比賣魚翅還豐厚的收入。據報導,澳洲觀光業每年賞鯊的收入約7.8億元,而對巴哈馬的觀光業則是更多(約10億元)。
第二個例子是漁民們自動自發興起保護斐濟海域的一項運動稱為「4FJ」(For Fiji)。這項運動的起源是隨著人口逐年增加、氣候變遷越來越極端,當地海域的石斑魚類也面臨絕種的危險。於是,斐濟漁民們開始呼籲人們不吃、不買、也不賣石斑魚,並在網站上分享每個人對「充滿魚兒的未來」有什麼樣的意義。因為這項運動的人氣很高,石斑魚的復育情形也很好,這樣「今日少吃一條魚,以後可以吃十條」的永續精神,可說是人、魚雙雙獲利!
結語 —— 大海是一頭性感的猛獸
這是一本讓人驚豔的科普書,作者Marah J. Hardt博士真的是個說故事高手,可惜的是書中還有許多求偶以及交配的細節沒能分享給大家,只好請各位自己去翻閱一下這本書,保證讓你滿載知識和笑容而歸!
在閱讀完此書以後,我又聽了Dr. Marah在TED的
演講,
這12分鐘的演說就像脫口秀,而且影片有中文字幕,十分推薦各位去看影片。Dr. Harah說道,隨著科技進步,我們終於有機會一探海洋生物的生活與交配情形,不只發現海中的性愛原來這麼時髦,還證實人類的行為造成海洋生物繁殖力下降。實在可悲,因為我們總是站在人類角度看待地球,對於海島國家而言,靠海吃海,天經地義;然而過度捕撈和海洋汙染讓許多海洋生物光是工作就已經過勞,沒力氣再想繁殖後代,即使真的交配也繁衍不出基因良好的後代。最後,捕不到魚、珊瑚白化,人類才驚覺海面下的世界變了,打撈上來的不再是活蹦亂跳的魚,而是被遺棄在海洋的垃圾,
這樣的下場人類真的沒想過嗎?如果真心想改變現況,一切還來得及,好好愛護、珍惜地球,做個重視永續環境的人吧!最後用Dr. Marah的一句話作為總結:
We are far more intimately connected with the oceans then we realize, no matter where we live.
(無論我們住在哪裡, 我們與海洋的聯繫比我們意識到的要緊密得多。)
書籍資訊:
- 書名:海裡的那檔子事:狂野奇麗的海洋動物多樣性
- 作者:Marah J. Hardt
- 譯者:楊玉齡
- ISBN:9789864792238
- 出版社:天下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