凝視異國的山城─釜山

2022/04/13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走出不一樣的道路,韓國釜山的是一座山城,不同於首爾整個聚落的動態為立體的維度,與新北市的水湳洞、金瓜石、九份聚落有著些許的相似,但這樣立體的山城景象,面臨著治理上有著不同的氛圍的企業進駐。

傳統技術與現代建築的相容

札嘎其市場頂樓的休閒區
  在「觀光客的凝視」中,說道聯營集團主要以行銷與採購聯營的策略治理,而在韓國釜山的「札嘎其市場」和「機張」,許多的餐廳基本上都是家族企業,善用漁業技術,傳承並融入現在新的技術,透過頂級世代在旁協助指導引領徒弟,達到二代繼承的模式,以「札嘎其市場」市場來說,一樓恰似為水族館,這裡顧客可以挑選自己想要的漁產,再到二樓進行烹飪,把整個車站和市場當作城市博物館來經營,不同日本錦市場的精緻派,以整體市場、地鐵節點去規劃,而是在市場中清晰地區隔化,創造出屬於山城魚港的獨特漁業文化。

文化產業的敘說

  談到文化產業,一般的觀光景點可用三種二分法來分類:
  1.屬於「浪漫的」或是「集體的」觀光凝視的對象,像是「甘川洞文化村」、「楮田壁畫村」、「門峴洞壁畫村」,把當地的社區和藝術結合,讓觀光客來到這裡好像來到「世外桃源」,創作者在這裡創作自己的壁畫,和聚落居民協調,自己家門外的窗戶,怎麼和設計結合,和英國查爾斯王子推展的「社區建築」有種異曲同工之妙的感覺,從修復工程開始,讓當地的人士也就是真正居住、工作或在這裡娛樂的人們,一起積極地創建自己生活的環境,設計只是過程,而不是最後的成果,把資源引導到當地,新的建築物也是和當地歷史背景相關而建,等到社區整體規劃後,配合當地的人士擔任導覽人士,隨著釜山山城體驗當地居民文化,以甘川洞文化來說,將過去的居民的空間保留下來,設計思維融合愛情海的「聖托里尼島」的「藍」、「白」色彩的山島和「印加帝國」的梯田式的建築設計,把兩個建築風格解構創新成別樹一幟壁畫文化村,把「時間」變成「商品」,後現代行銷帶動這裡的興奮緊張感,轉變過去「中心化的貴族」美學推廣,以「去神祕化」來揭開當地歷史人文的市民小民生活面紗,當觀光客來到這裡不在只是拍照,而是跟著跨領域的整合設計,深度導覽當地的四位元的文化體驗。
甘川洞文化村
門峴洞壁畫村
楮田壁畫村
  2.屬於「歷史性的」或者是「後現代的」呈現,像是「海東龍宮寺」和「上海門」和「太宗臺」,以歷史景點,呈現真實面貌的景點,把釜山當地的宗教信仰、和中國上海的交流互動,產生當地華人聚集的社區和過去歷史人物和景點的關係作為當地的特色,並結合當地產業:「海東龍宮寺」和台灣的觀音廟有點類似,每年在過年祈求一年的平安,韓國人在祭拜前,先把毯子放置地上,整個往前跪,和台灣有些不同,進入寺廟前,會看到整個策劃好的攤位,把韓國當地的特色美食先呈現出來和日本規畫有點相似;「上海門」在1884年釜山和中國上海市以華僑學校爲中心結為姊妹城市。圍牆上的壁畫是以中國魏晉南北朝的「三國時代」為主題設計的。整條街屬於中國建築風格,現今是釜山地區換匯率的一個重要據點;「太宗臺」據說新羅太宗武烈王統一三國後,曾到此地,故名以此命名,現在結合當地的森林配合導覽車和渡輪漁業,把這裡變成一個小型的遊樂區。
海東龍宮寺
上海門
太宗臺
  3.以「本真的」面貌來呈現或者以「非本真的」面貌來呈現,讓我印象的例子是「四十階梯街區」,以「非本真的」街區,不同造型的螺旋階梯和裝置藝術,構思以1950年韓國戰後的歷史的記憶發端和公共藝術完美結合,而且整個街區採用了整體藝術設計,如同「空凍」這本書中男性轉中性的歷史空間風格,以及歷史戰爭的強硬氣息再配合鮮豔的色彩街道藝術,可以讓人感受到當地居民、觀光客和空間對談的氛圍,「本真的」四十街文化館,是一間室內展覽館,將韓國戰後居民的生活起居文化呈現了出來。過去古照片和戰後留下來的展品解構再現了當時的歷史。吸引我的藝術品是將壁畫和實體的石階文創化而形成的室內裝置藝術品。許多文物都是以漢字呈現,可見在這個時代主要的撰寫語言還是「漢字」。至於韓國文字為何轉化演變,可能要前往圖書館好好研究吧。
四十階梯街區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歡迎喜歡地方創生的朋友,一同討論。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