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像沒有回憶的兒時回憶

很像沒有回憶的兒時回憶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待在台灣期間,我仍持續與我的美國語言夥伴-D進行每週一次的線上通話。一回,D聊起童年那滔滔不絕、手舞足蹈的模樣,讓我非常驚訝。

Laura Fuhrman on Unsplash

Laura Fuhrman on Unsplash

她先是說自己記得三歲以後的所有小事,甚至包括嬰兒時期的某些記憶。然後便鉅細靡遺描述坐在嬰兒床中的自己,不小心吃進一隻蒼蠅的趣事,還有當時對蒼蠅的好奇以及現在回想起來的感受。

接下來場景轉到幼兒時期還包著尿布的她,穿著一件正式的淡藍色洋裝,興高采烈與家人尋找復活節彩蛋,那時教會她說義大利文的姥姥也還活著,D說每年復活節都會憶起這樣的美好。D甚至記得服裝的顏色、細節、觸感,仿佛她就好像回到那個時空,以一個局外人看著小女孩的一舉一動一般,那神情讓我在螢幕的這頭大感訝異。

我,其實很想也分享點什麼,但無奈自己幼兒時期的回憶就好像蒸發了一樣(至少三歲到六歲之間我講不出一個完整的故事),彷彿一顆聖誕水晶球不停的被搖晃,似有東西在內卻怎麼也看不清。

Kajetan Sumila on Unsplash

Kajetan Sumila on Unsplash

待在娘家期間,翻出每個抽屜、過濾每件物品、就連信件也是一封封看過後選擇去留。當然,這樣徹底的整理也攪動了一些陳年的情感。只是我的兒時回憶仍然很模糊,就算母親赫然拿出她收藏著的、我以笨拙文字書寫的小卡,寫的人(我)仍是完全想不起發生何事,這讓我有種彷彿遊走夢中世界,卻看不清夢中人的悵然。

或許因為太會察言觀色了,從小知道大人想聽的話、也知道某些肢體動作他們看了會發笑,很自然地就扮演了取悅者的角色,很少真正的把心交出去,也很少說實話,因為這樣生活容易多了(以後就知道要做回自己多不容易)。

就像《斜槓青年》一書說的:「進入學校和社會之後,時間被機械地分割了。我們很難再按著自己的節奏走,而是被其他人掌控了步伐。社會要求我們適應各種來自外界的規範,從而適應他人的步調。」

我最深刻的回憶都烙印在開始為自己發聲、反抗的時候,越爭吵越深刻、吵越兇記憶越核心。縱使想起這些回憶總帶點痛苦,也很多次在睡夢中哭著醒來,但是卻是激勵我在逆境中「要強」的最好原動力。

可能也是因為這樣,遺忘的童年從來沒有被找回,不曾反覆回憶,哪來的尋獲?就像《腦筋急轉彎》(英語:Inside Out)的遺忘山谷,我或許再也找不到曾經發生過的這些那些了吧!

但曾經的這些那些,其實也不重要了。在身體頻頻抗議的現階段,我只想把過往的執著、曾經的好強、傷人的比較通通丟掉、全部捨去、斷開乾淨。人這一輩子,煩惱自找的、疾病自啟的、沒趣自討的,深刻的痛過之後,便只希望能夠在生命的盡頭笑著離去便好了。

像友人捎來的這幅「睡著的樹懶」,安詳自在的大貓式瑜伽體位,提醒著我該觀照自己了。也好,就該像這隻樹懶一樣的活著。如佩瑪・丘卓所言:「停下來,就能把就有習性燃燒殆盡。」《當生命陷落時

Artwork By Ms.Rio

Artwork By Ms.Rio


📚提及/引用之著作:

當生命陷落時》(When Things Fall Apart: Heart Advice for Difficult Times)/佩瑪・丘卓(Pema Chödrön)/心靈工坊

斜槓青年:全球職涯新趨勢,迎接更有價值的多職人生》/Susan Kuang/圓神


avatar-img
謝伊太太的沙龍
64會員
141內容數
美國生活去,任何「第一次」都是印記,都很珍貴。 那些忐忑的、興奮的、不安的、新鮮的、大開眼界的, 還是需要留下那麼一筆紀錄的,是吧!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謝伊太太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陽光斜斜灑在書桌前,我伸了個懶腰,揉揉發脹的太陽穴,心裡想著,是時候準備晚餐了。 冰箱裡剩下兩顆蕃茄,我一邊盤算著要做一道蕃茄炒蛋,一邊洗著食材。就像往常一樣,我機械地將雞蛋一顆顆敲進碗裡。沒想到敲開第二顆時,竟然掉出兩顆蛋黃。我愣了一下,眼睛睜大,嘴角也不自覺微微上揚——居然敲到了雙黃蛋,難得呢
2023年9月之後創作能量嘎然而止, 因為我將熱情傾注在了其他地方。 然而,用生命燃燒的選擇卻讓我失去了感受的能力。 在那段日子,對每一筆數字的較真,是我唯一在乎的事。 什麼包容阿、愛啊、感恩的~ 我演得彷彿有那麼一回事,卻始終感受不到真正的溫暖。 回頭再看,那時的我就是個情緒黑洞,一絲微光都進不來
學習歌唱一直不在我的人生選擇中,但當時的我卻非常需要這一個選項⋯⋯ 年初,聲音突然變得囁嚅,氣息也異常微弱,好友指出我似乎用氣音在交談,無奈地回:「沒辦法,只要我一試圖大聲說話就會咳嗽不止。」我們心知肚明,那是心因性的壓力反應,來自沒有盡頭的情緒勒索,就像是被誰箝制住喉嚨,自發地遏止了表達立場的渴望
陽光斜斜灑在書桌前,我伸了個懶腰,揉揉發脹的太陽穴,心裡想著,是時候準備晚餐了。 冰箱裡剩下兩顆蕃茄,我一邊盤算著要做一道蕃茄炒蛋,一邊洗著食材。就像往常一樣,我機械地將雞蛋一顆顆敲進碗裡。沒想到敲開第二顆時,竟然掉出兩顆蛋黃。我愣了一下,眼睛睜大,嘴角也不自覺微微上揚——居然敲到了雙黃蛋,難得呢
2023年9月之後創作能量嘎然而止, 因為我將熱情傾注在了其他地方。 然而,用生命燃燒的選擇卻讓我失去了感受的能力。 在那段日子,對每一筆數字的較真,是我唯一在乎的事。 什麼包容阿、愛啊、感恩的~ 我演得彷彿有那麼一回事,卻始終感受不到真正的溫暖。 回頭再看,那時的我就是個情緒黑洞,一絲微光都進不來
學習歌唱一直不在我的人生選擇中,但當時的我卻非常需要這一個選項⋯⋯ 年初,聲音突然變得囁嚅,氣息也異常微弱,好友指出我似乎用氣音在交談,無奈地回:「沒辦法,只要我一試圖大聲說話就會咳嗽不止。」我們心知肚明,那是心因性的壓力反應,來自沒有盡頭的情緒勒索,就像是被誰箝制住喉嚨,自發地遏止了表達立場的渴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