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年樂趣多

更新 發佈閱讀 7 分鐘

每個人的童年,都因時代、地域、經濟條件、家庭因素等成因而有不同,每個人對於童年的記憶,一定也有好的,和不好的那一面,只是很多時候記不起來了。而且因為回想這些,似乎沒什麼實用性,所以,想不起來好像也還好?畢竟生活中有太多吸引人注意力的事情了呀。

但是,若做為一個人最初的七年,童年裡的點滴,影響甚甚鉅,生命中的天賦、禮物、功課,或許是在第一個七年中就埋下了,只是我們一直不知道,或者視而不見?決定書寫的當下,也問了自己到底有什麼用?轉念一想,管它有用無用,很多時候,得在過程中,答案才慢慢浮現,不是嗎?


山坡的孩子們

對我來說,好像慣性地都先想起童年的負向經驗。

此刻,第一個浮現腦海的,是和附近臨居孩子們遊戲時,被嘲笑、排擠的畫面。而且被我記著的畫面裡,幾乎都有妹妹帶頭發動的那些。其實也想不起具體是哪些原因,但小時候我好像就不服輸,也因此會被討厭?當有人酸言酸語,嘲笑我這麼大了(其實也就多1、2歲)還那麼愛哭時,我總覺得自己融入不了人群,也甚是討厭那些一臉看上去就是恰北北的女生(啊,國中時我討厭的女生,也都有這些影子),雖然如此,孩提時的我們,也經常在隔天又像沒事人似的玩在一起,討厭,也只是一陣子的事。

那個時候,還沒有那麼多房子,家裡後山就是一片芒草,還有一條小溪流,我們常整座山跑來跑去,或者到溪邊玩水,偶爾的時候,發現了蛇皮,像是看見新大陸,覺得驚奇。雨天過後的山,特別好玩,地上的泥土挖起來就可以做泥球,有一回,我還小心翼翼地做了一大顆泥球,埋進地裡,過沒幾天,滿心期待想找出來,卻怎麼樣也找不到了!心中特別失落。還有像是搬家時,舊家脫落的油漆塊,對我來說也像寶,不見的時候,也曾感到傷心。

母親總是看不懂,不知那有什麼好玩的。我也不知道,但小時候,那些對我來說都是寶。


螞蟻、水牛、白鷺鷥

除了芒草、泥球和剝落的油漆塊,螞蟻、水牛、白鷺鷥也是小時候的風景。

搬家之前,家中後陽台正好是一片水田,沒事時,我們姊妹倆也會爬上陽台欄杆看水牛,數著牛背上的白鷺鷥。「1隻、2隻、3隻,啊!那隻飛過去了!重數一次,1隻、2隻、3隻⋯⋯」,然後二姊妹看著水牛猜想牠們在幹什麼,就這樣不知過了多久的時光。

螞蟻不知是不是每個孩子都會有過的玩伴?

我記得小時候,也常趴在地上看著螞蟻成群地走,有時用手擋住牠們的去路,有時又用小杯子蓋住,看著他們從慌亂的狀態到重新整理好隊伍,一次又一次,樂此不疲。長大後,看著自己孩子小時候玩螞蟻的畫面,也會想起自己小時候。


娃娃和小詩

raw-image

小時候,沒有太多3C娛樂,只有洋娃娃、和幾本小故事書,其中一本叫「我的小詩」,很小的時候,媽媽就要我們姊妹倆背誦,長大了,早已記不得曾經背了什麼,卻仍然記得綠色書皮的封面,以及書的名字。

至於那個洋娃娃,好像是母親從市場買回來的布娃娃,我和妹妹各有一個,剛拿到時,覺得她好漂亮啊!常常拿著娃娃和妹妹玩扮家家酒。後來,上了國小,好像是母親認為我們已經長大了,說要把娃娃丟掉,當時的我雖然捨不得,卻又不敢抗議,就這樣眼睜睜地看著那個布娃娃離開我的世界。

後來,有機會和室友聊起小時候的故事時,室友提到他小時候喜歡一個小被被,誰要是敢拿走,他就跟誰翻臉,所以那條被子幾乎從來沒洗過,陪他一路長大。聽到他這麼說,覺得我們好不同,看著心愛的東西被丟掉,我卻只有乖乖聽話,把決定權交給了大人。如果時光倒轉,或者再一次選擇,我也好希望,自己可以替自己說話,把那個布娃娃留下。


洋裝與辮子

raw-image

小時候,另一個讓我記著的,就是母親手作的洋裝,在陽光灑落的房間裡,她為我們量身,然後親手做了二件洋裝,我們姊妹一人一件。

小時候,我髲量多,最享受又最害怕的時光,就是母親幫忙編辮子的時候。享受,因為那是專屬於我的親密時光,一如陽光灑落時,母親專門為我量身製作衣服的時候。但是,我也害怕編辮子的時候,因為年紀小,其實不耐久坐,偏偏頭髮多到可以左右各編二個辮子,時間一久,亂動了,母親會生氣,偶爾拉我的頭髮要我別亂動,被拉頭髮的時候好痛,我很生氣,又不可以生氣出來,所以長大了,也忘記怎麼生氣,生氣會變成眼淚。


小琪和阿婆

搬家前,我有一個好朋友,叫小琪。小琪到底長怎樣、姓什麼,我壓根都不記得,只知道那時在舊家,她是我的鄰居,我們常玩在一起,有一天,媽媽要我跟小琪說再見,因為他們要搬走了。現在書寫時回想,我忽然不確定,到底是他們或我們搬走,不過,那也不重要了。小琪從此就消失在我的生命裡,但是我的腦海中,一直記著我們倆人坐在床頭拍照的畫面。

另一個我依稀記得的人,是一位老婆婆。母親說,小時候,我都託給她照顧,接回家時,還一度聽不懂國語,他們花了好些時間,我才學會。我對這一段完全沒記憶,卻記得一個彎著背的老太太的身影。國中有一回,剛要上樓時,看到有個老太太從一樓大門離開,上樓後,媽媽問我有沒有看到阿婆,還問我是不是還記得那個小時候照顧你的阿婆?再長大,好像聽說阿婆離開人世了,不知為什麼,那個當下,心中有點感傷。


安頓身心

本來想寫童年裡的樂趣,但不知為什麼想起來的卻是這些零碎的片段。我試圖在其中找尋自己的靈魂和身影,又感覺好像從很小的時候,就被教導要乖、要懂事、要聽話。至於更早之前,到處給別人照顧的記憶,我真的完全不記得,是長大後母親偶爾閒聊時提起。腦袋記不得,但身體會記憶吧?這是為什麼我時常感到不安的關係嗎?雖然這樣歸因太草率,也沒什麼意義,但總還是會這樣聯想。不過,也或許因為如此,長大後,我才會走上學習如何安頓自己身心的道路吧?

不知道,有緣讀到此篇文章的你,又想起哪些小時候的樂趣?


如果你/妳 也喜歡這篇文章,歡迎送愛心、贊助或是在讚賞公民上幫忙拍拍手!更歡迎訂閱我的專欄追蹤我,有任何想要交流的意見與想法也都歡迎哦!謝謝你/妳❤️

raw-image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思嘉的書寫與藝術陪伴
108會員
154內容數
沙龍分二部分,一個專以「心理」、「陪伴」、「藝術」、「生命故事」等為主軸的專題,另一部分則在上述專題以外的書籍或日常分享。期待透過這些用心書寫的文句,與不同時空的 你/妳 相遇,也因為書寫,帶來連結、感動或對話。
2024/01/30
本篇探討家庭中的情緒與衝突,以及如何解壓縮過去的記憶,重新理解家的故事。 作者透過大家庭的奮鬥史,描繪了父母在三、四、五十年代的生活歷程以及煤炭市場變遷和社會轉變。這段家庭故事不僅讓人找到共鳴點,並感受到記憶與情緒的共振。雖然每個家庭經驗不盡相同,卻能引導重新看待家庭處境,啟發了理解、接納、轉化。
Thumbnail
2024/01/30
本篇探討家庭中的情緒與衝突,以及如何解壓縮過去的記憶,重新理解家的故事。 作者透過大家庭的奮鬥史,描繪了父母在三、四、五十年代的生活歷程以及煤炭市場變遷和社會轉變。這段家庭故事不僅讓人找到共鳴點,並感受到記憶與情緒的共振。雖然每個家庭經驗不盡相同,卻能引導重新看待家庭處境,啟發了理解、接納、轉化。
Thumbnail
2024/01/23
本文分享對於家庭敘說的參與以及對書籍『家是個張力場:歷史視野下的家庭關係轉化』內容的理解和回憶。文章中描述了家庭的經歷和轉變,以及時代、社會和經濟等脈絡對家庭的影響。透過分享和敘說,讓人感受到生活中各種複雜和豐厚的樣貌,並試圖以文字記錄和反思這些體會。
Thumbnail
2024/01/23
本文分享對於家庭敘說的參與以及對書籍『家是個張力場:歷史視野下的家庭關係轉化』內容的理解和回憶。文章中描述了家庭的經歷和轉變,以及時代、社會和經濟等脈絡對家庭的影響。透過分享和敘說,讓人感受到生活中各種複雜和豐厚的樣貌,並試圖以文字記錄和反思這些體會。
Thumbnail
2023/06/13
不談,就不會有情緒嗎?事實上,有越來越多心理學家證實,隱忍和壓抑下來的情緒,最後會反應到各種身心症狀上,不去面對,情緒並不會消失不見。然而,因為缺少情緒教育,也使人對於情緒該如何好好表達感到陌生,進而因為不良的情緒表達行為而使人受傷,也讓人害怕情緒。 但,情緒就只是情緒,一個能量,一個訊息。
Thumbnail
2023/06/13
不談,就不會有情緒嗎?事實上,有越來越多心理學家證實,隱忍和壓抑下來的情緒,最後會反應到各種身心症狀上,不去面對,情緒並不會消失不見。然而,因為缺少情緒教育,也使人對於情緒該如何好好表達感到陌生,進而因為不良的情緒表達行為而使人受傷,也讓人害怕情緒。 但,情緒就只是情緒,一個能量,一個訊息。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在小小的租屋房間裡,透過蝦皮購物平臺採購各種黏土、模型、美甲材料等創作素材,打造專屬黏土小宇宙的療癒過程。文中分享多個蝦皮挖寶地圖,並推薦蝦皮分潤計畫。
Thumbnail
在小小的租屋房間裡,透過蝦皮購物平臺採購各種黏土、模型、美甲材料等創作素材,打造專屬黏土小宇宙的療癒過程。文中分享多個蝦皮挖寶地圖,並推薦蝦皮分潤計畫。
Thumbnail
小蝸和小豬因購物習慣不同常起衝突,直到發現蝦皮分潤計畫,讓小豬的購物愛好產生價值,也讓小蝸開始欣賞另一半的興趣。想增加收入或改善伴侶間的購物觀念差異?讓蝦皮分潤計畫成為你們的神隊友吧!
Thumbnail
小蝸和小豬因購物習慣不同常起衝突,直到發現蝦皮分潤計畫,讓小豬的購物愛好產生價值,也讓小蝸開始欣賞另一半的興趣。想增加收入或改善伴侶間的購物觀念差異?讓蝦皮分潤計畫成為你們的神隊友吧!
Thumbnail
我大概兩、三歲的時候,就住進我現在的家了,因為我以前不會開門,所以每進一個房間,就只能一直待在那個房間裡。當我學會開門後,就天天在整個家裡亂闖,看到死路就往回跑,然後還跑出家門,下樓梯的時候,還知道要用倒著爬下去的,全家人都拿我沒輒,只好整天跟在我屁股後面。
Thumbnail
我大概兩、三歲的時候,就住進我現在的家了,因為我以前不會開門,所以每進一個房間,就只能一直待在那個房間裡。當我學會開門後,就天天在整個家裡亂闖,看到死路就往回跑,然後還跑出家門,下樓梯的時候,還知道要用倒著爬下去的,全家人都拿我沒輒,只好整天跟在我屁股後面。
Thumbnail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童年,當然我也不例外。 記得母親曾提到她的童年拿未縫的衣扣當洋娃娃來玩,這就是母親的童年。 小時候,母親知道童年的匱乏滋味,她不要讓我們三個孩子受一樣的苦。 於是,我和妹妹有專屬的紙娃娃扮家家酒,毛絨絨的大象娃娃也入住我們兩個女兒的房間
Thumbnail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童年,當然我也不例外。 記得母親曾提到她的童年拿未縫的衣扣當洋娃娃來玩,這就是母親的童年。 小時候,母親知道童年的匱乏滋味,她不要讓我們三個孩子受一樣的苦。 於是,我和妹妹有專屬的紙娃娃扮家家酒,毛絨絨的大象娃娃也入住我們兩個女兒的房間
Thumbnail
與美國語伴 D 的對話中,她如電影般還原了幼時記憶,那份清晰與生動令我震撼,也喚起我對「遺忘的童年」的深深悵然。從記憶的模糊、身體的抗議,到逐漸願意轉向內在與傷痛共處,這是一段關於失去、也關於釋懷的旅程。或許不需要每個人都找回童年,但我們都可以學會溫柔地轉身,擁抱此刻的自己。
Thumbnail
與美國語伴 D 的對話中,她如電影般還原了幼時記憶,那份清晰與生動令我震撼,也喚起我對「遺忘的童年」的深深悵然。從記憶的模糊、身體的抗議,到逐漸願意轉向內在與傷痛共處,這是一段關於失去、也關於釋懷的旅程。或許不需要每個人都找回童年,但我們都可以學會溫柔地轉身,擁抱此刻的自己。
Thumbnail
我小的時候,是一個什麼樣的孩子? 記得,我喜歡在午後,看著睡著的媽媽,想著,她到底在想什麼?什麼時候可以停下來,和我好好的玩一玩。 記得,我喜歡坐在門前,看著來往稀疏的行人和車輛,想著,什麼時候我可以,想去哪裡就去哪裏? 還有,遠方的那一座山翻過去,是不是就是另一個國家?
Thumbnail
我小的時候,是一個什麼樣的孩子? 記得,我喜歡在午後,看著睡著的媽媽,想著,她到底在想什麼?什麼時候可以停下來,和我好好的玩一玩。 記得,我喜歡坐在門前,看著來往稀疏的行人和車輛,想著,什麼時候我可以,想去哪裡就去哪裏? 還有,遠方的那一座山翻過去,是不是就是另一個國家?
Thumbnail
每個人的童年,都因時代、地域、經濟條件、家庭因素等成因而有不同,每個人對於童年的記憶,一定也有好的,和不好的那一面,只是很多時候記不起來了。如果有人訪問起你童年的記憶,你會先想到的是什麼呢?
Thumbnail
每個人的童年,都因時代、地域、經濟條件、家庭因素等成因而有不同,每個人對於童年的記憶,一定也有好的,和不好的那一面,只是很多時候記不起來了。如果有人訪問起你童年的記憶,你會先想到的是什麼呢?
Thumbnail
每個人的童年都很不一樣,但每個人的童年又似乎大同小異。因為在生命第一個七的階段裡,我們都少不了照顧者,才能一路平安長大,只是,不同照顧者的身影,卻也無形地形塑了生命裡最重要的第一個階段。 關於你0-7歲的童年,有哪些故事呢?
Thumbnail
每個人的童年都很不一樣,但每個人的童年又似乎大同小異。因為在生命第一個七的階段裡,我們都少不了照顧者,才能一路平安長大,只是,不同照顧者的身影,卻也無形地形塑了生命裡最重要的第一個階段。 關於你0-7歲的童年,有哪些故事呢?
Thumbnail
第一次聽到「想要擁有一個幸福的童年,永遠不會太晚。」覺得有點扯淡,但後來慢慢理解其中的深意:童年經驗多如牛毛,你可以挑選不同的回憶,改變對它們的看法,重新理解與塑造你的童年,那你就可以即時擁有「一個幸福的童年」。當然,如果你想要擁有一個不幸的童年,那也永遠不會嫌太遲,只要依同樣的方法炮製即可。
Thumbnail
第一次聽到「想要擁有一個幸福的童年,永遠不會太晚。」覺得有點扯淡,但後來慢慢理解其中的深意:童年經驗多如牛毛,你可以挑選不同的回憶,改變對它們的看法,重新理解與塑造你的童年,那你就可以即時擁有「一個幸福的童年」。當然,如果你想要擁有一個不幸的童年,那也永遠不會嫌太遲,只要依同樣的方法炮製即可。
Thumbnail
想起沈復的〈兒時記趣〉,在記憶裡搜索了以後,決定也來寫自己的兒時記趣,一共六則小故事。
Thumbnail
想起沈復的〈兒時記趣〉,在記憶裡搜索了以後,決定也來寫自己的兒時記趣,一共六則小故事。
Thumbnail
有時不免想到,現在的孩子課餘絕大部分的時間都是坐在螢幕前,不是電視、電腦,就是手機,已經很少有機會跟鄰居的孩子在泥地裡流得滿身大汗,玩得髒兮兮的機會。這是一種進步,還是許多美好經驗的遺落? 我們家有四個兄弟姊妹,在當時的家庭生育數來說算是中等。不過,因為我是么兒,與兄弟姊妹的年齡有點差距,所以印象中
Thumbnail
有時不免想到,現在的孩子課餘絕大部分的時間都是坐在螢幕前,不是電視、電腦,就是手機,已經很少有機會跟鄰居的孩子在泥地裡流得滿身大汗,玩得髒兮兮的機會。這是一種進步,還是許多美好經驗的遺落? 我們家有四個兄弟姊妹,在當時的家庭生育數來說算是中等。不過,因為我是么兒,與兄弟姊妹的年齡有點差距,所以印象中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