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旅遊〉K社長,創始人,長期關注“全世界新旅遊型態與人文地理的新旅遊自媒體”,分享旅遊互聯網資訊內容和創業內容經營成長,期望下個10年,讓旅遊更美好。
長期希望能夠影響和改變旅遊的旅行體驗和經營效率,堅持:
1.只建議優質旅遊資源及創新玩法。
2.所建議資源只做純粹旅行體驗,合作咨詢。
3.如建議資源實際合作中有服務缺失,如何建議就如何公開。
可以用聽的😃
內文
隨着疫情防控有效實施,對於整個旅遊工業而言,全面停滯的至暗時刻似乎已經過去,但對於旅行社而言,業務復甦的長路漫漫險阻依舊。
01.目前旅行社
正在面臨的5個難題
(一)業務架構的根本性改變引發工業危機
疫情之前的2019年旅行社組織的出境旅遊占出境人次的一半,出境旅遊營業收入占全國旅行社旅遊業務營業收入總量的一半多%,出境業務是旅行社的主要業務板塊。以眾信旅遊例,在疫情發生之前主要經營的出境遊業務占總營收的比重高達90%。出境遊的停滯。跨境遊停擺近兩年的時間,對旅行社工業整體業務影響巨大。單靠國內遊業務很難支撐整個旅行社的營收體系,國內長線業務受旅遊信心和疫情局部復發的影響也很難成為主營業務,僅靠周邊遊旅行社營收難以為繼。傳統旅行社企業雖嘗試多元化經營,但一直深耕旅遊業務,一旦外部環境變化對其業務風險沖擊巨大,短期還無法適應市場變化。
(二)旅行社工業服務與旅遊休閑需求不相符合
隨着遊客需求越來越多元化、個性化、散客化、互聯網化,研學遊、親子遊、傳統農村遊、 主題活動等個性化需求不斷增加。但旅行社提供的產品中很大一部分還是傳統的觀光產品、長線產品、大包價產品,對於周邊遊和區域遊產品開發力度和資源整合深度不夠,對於旅遊新產品開發的專業化能力不強,對於市場變化的應對能力不足,與旅遊休閑的需求不相符合。例如,旅行社并沒有做好充足的產品儲備來適應市場發展。中高端消費者願意為個性化服務買單,旅行社在提高服務水平、提升服務品質,走專業化道路上還沒有取得顯著效果。
(三)傳統旅行社企業業務型態已不適應時代發展
此次疫情除嚴重沖擊傳統業務以外,也對旅行社業務發展型態提出了新的考驗。旅行社工業再也回不到過去,無法再靠資訊不對稱、批量組團、資源產品打包、賺取中間差價等原有的業務型態發展。要構建旅行社未來發展的新商業型態,應認真思考如何應對消費升級下的旅遊市場變化,創新經營思路,打造旅行社企業的核心競爭力,增強旅行社企業在旅遊產業鏈條中的不可交替性。
(四)核心資源不足、人才缺乏使得轉型乏力
疫情放大了旅行社工業發展過程中的人才矛盾,比如導遊隊伍缺乏歸屬感、安全感、榮譽感的問題越來越突出。執證導遊中10%為專任聘任導遊,導遊人才不足。旅遊業一直准入門檻較低,導致旅行社工業中進階人才儲備嚴重不足,面對研學旅行、康養旅遊等新興的業務,沒有與之符合的擁有教育、心理、康養、醫療等專業背景的人才儲備,旅行社企業在新業務拓展和轉型時深感人才問題掣肘、力不從心。架構性過剩與架構性短缺現象并存,旅遊專業服務人才供給與不斷豐富的市場需求不相適應,成為制約旅行社發展的關鍵影響要素。
(五)旅行社服務價值一直被價格競爭所忽視
由於旅遊異地性的特點,遊客在常住地以外的旅遊中難免會有各種的訴求和需要。旅行社的服務就是為異地旅遊提供安全保障、提高旅行效率、提供品質化服務,帶給客人安全感和愉悅感,降低資訊搜尋成本,體會當地風土人情,感受人文服務和關懷。長期以來,旅行社市場競爭一直是價格戰為主要形式,一味壓低導遊服務費用和企業利潤,讓遊客對於旅行社服務產生懷疑。惡性市場競爭忽視了旅行社本身的服務價值,如何讓服務回歸本真價值,重塑旅行社的工業形象,讓消費者願意為服務買單,是必須破解的難題。
02.旅行社的4條出路
2022年旅行社該如何在疫情防控常態化的背景下“活下去”“求發展”,是工業共同思考的問題。
(一)旅行社服務價值本真的回歸
過去几十年傳統旅行社一直靠旅遊者和旅遊目的地資訊不對稱、組合旅遊資源賺取差價的商業型態。現在,我國大眾旅遊發展的基本矛盾表現為人民群眾日益增長且日漸多元化的旅遊休閑需求與落后的商業型態之間的矛盾。傳統經營型態中,很多旅行社只充當了資訊橋梁的中介作用,並沒有提升旅遊產品的附加值,舍棄了旅遊服務本身的價值。互聯網資訊技術進一步消除了旅行中的資訊壁壘,遊客可以直接查詢到機票、酒店、用車等碎片化服務的價格,旅行社靠賺取差價的經營型態越來越不被市場和遊客所認可。但旅遊產品營銷、設計和服務的價值一直被市場忽視。疫情過后,遊客對健康的問題更加重視,更加注重目的地的安全性和旅途中各個環節的衛生條件,減少聚集;自駕車和家庭出行成為遊客旅行的方式;遊客更注重旅遊品質和用戶體驗,旅遊需求趨向於個性化、差異化。傳統的大規模旅遊團隊旅遊產品難以滿足遊客的需求,薄利多銷的型態也日益受到市場的淘汰,這決定了旅行社依附規模化運營的方式利潤空間會越來越小。但未來,能夠觸及的、有溫度的服務將成為旅行社生存的根本,專業化的產品設計、精細化的旅行服務、小眾旅遊資源的挖掘都將是旅行社競爭力的體現,旅行社的盈利型態將聚焦服務價值本身的回歸。
(二)泛中心化將成為旅行社新的業務型態
新冠肺炎疫情后旅行社的各種花式自救,讓其認識到了深耕多年的用戶資源的重要性。與在線旅遊企業的大規模流量和用戶相比,傳統旅行社依靠社交平台和用戶資源積累起來的流量和用戶更加精準、更有高黏度。我國旅行社企業要從以傳統旅行社為主的單一形態,轉型為多業態、多主體的創新式融合發展市場主體,旅行社的服務物件遠遠超出旅遊者的範圍,旅行社業務範圍從旅遊服務向異地化生活服務發展。現在很多旅行社還將門店進行了改造,除了開展正常的旅遊業務外,還探討引入各種品牌合作,銷售相關生活用品和旅行用品,展示傳統手工藝,更像是社區主題生活館。未來旅行社的服務更加泛中心化,服務也將更加碎片化,旅行社提供的服務不僅僅是全包價旅遊線路,可能是某個高端精品酒店的住宿產品,也可能是某個網紅餐廳的美食預訂,或者是博物館的一個深度講解,亦或是一次徒步穿越向導服務等,對於旅行社服務要求更加專業,需要凝聚一批細分網域的專業人才、專家人才,提供與遊客需求相符合的專業服務。不管是全面的旅行線路規划,還是單項的旅行產品訴求,都是為滿足旅遊者旅遊需求和與之相關的生活服務。旅行社企業應利用自己的社群優勢,提供以遊客為主導的旅遊行程自訂服務。
(三)注重微度假產品的深度打造,提升旅遊產品的消費頻次
隨着疫情的反復蔓延,在出境遊停滯變數極大的情況下,利用周末或小長假實現說走就走的短途微度假旅行方式,受到消費者喜愛和追捧,逐漸成為城市消費人群的主流選擇。相較於疫情前動輒需要一周甚至更長時間的度假型態,微度假以區域為中心,開展3天以內的休閑度假現行,一般是基於興趣愛好或某種體驗的周邊遊和周末遊。親子玩樂、戶外運動和娛樂休閑是微度假的主要形式,“宅酒店”“民宿+”“露營+”等是微度假的主要驅動力。很多旅行社已經在這方面進行了積極的探索和嘗試,比如新興旅行社企業推出了“騎行一日遊”“省力”等富有創意的Citywalk產品,深受市場喜愛。未來,旅行社應該把握微度假的發展方向,打造主題特色突出的微度假產品,保證品質可靠、文化內涵豐富,不斷提高旅遊產品的消費頻次和復購率。
(四)多元化經營,進一步整合旅行服務上下遊資源
旅行社企業應積極嘗試與旅行服務相關的資源拓展,大型旅行社有實力向旅遊景區運營等重資產方向拓展,中小型旅行社利用自身優勢偏重整合度假產品運營權等輕資產。在“旅遊+”和“+旅遊”的發展型態下,旅行社也可以投資了民宿、劇本殺、露營區、研學、體育等相關領域,增強周邊遊產品資源自營的優勢。未來,旅行社要進一步深耕目的地運營,成立目的地營銷公司,不再滿足已有旅遊資源的組合,要成為旅行內容的生產者和原創者,利用自身專業優勢,聯合目的地政府打造旅遊形象、創新旅遊產品、開展整合營銷。為了深度挖掘鄉村文旅資源,發展鄉村文旅產業,開展多種跨界嘗試,引領工業發展,為旅行社企業凝聚了多方資源。多元化經營,能夠分散單一旅遊業務經營帶來的風險,也可通過整合旅行服務產業鏈條上的資源,增強對資源的把控能力,提高旅行社工業整體利潤率。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