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rama Box. 隨意聊聊】植劇場愛情成長系列《戀愛沙塵暴》《荼蘼》比較

2022/04/28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Drama Box. 隨意聊聊】​
S1#5 開到荼蘼,是花季結束還是新的開始?​
◆◆◆​

​[植劇場系列《戀愛沙塵暴》《荼蘼》比較]

By 準妹
2016年,在台灣影視圈的一場溫柔的革命開始了。
王小棣認為「電視是直接走入每一個人家庭,是與社會溝通的管道」,為了開始嘗試打破台劇形式僵化的現況,並在強勢的韓劇底下找出適合台劇的路線,他與台灣影劇圈的幾位資深編導與製作人合作,開始了植劇場的培育與播出計畫。
第一季一共推出了四個系列,分別為愛情成長、驚悚推理、靈異恐怖與原著改編的主題,以愛情成長為主題的《戀愛沙塵暴》與《荼蘼》兩部戲打頭陣。
策略上,台灣一直以來的戲劇類型仍以愛情偶像劇為主,因此以愛情主題的戲劇作為先鋒,相比其他主題客群相對廣大,較容易被市場接受,也更能以此為基礎,測試台灣閱聽人對於戲劇改革計畫的反應。
《戀愛沙塵暴》(以下簡稱《戀沙》)與《荼蘼》在這樣的策略下,成功地打響了植劇場的知名度,與以往愛情偶像劇完全不同的風格與手法,也成功讓台灣的觀眾見證他們初次實踐的成果。

《戀愛成長》系列裡的兩個極端

《戀沙》與《荼蘼》的劇本風格與呈現手法,可以完全說是兩個極端。
《戀沙》以誇張情節與大量舞台劇元素,利用四條獨立的感情線,呈現出人們陷入感情後失去理智的荒謬樣貌。北村導演一慣的搞笑手法,加上實力派演員們的賣力演出,就這樣將一部歡樂吵鬧的戲給搬上電視台播出。
有別於以往同為搞笑為主的愛情偶像劇,《戀沙》讓觀眾看見了不一樣的戀愛戲劇。與過去讓觀眾投射成女主角的愛情偶像劇不同,作品中並不刻意聚焦在同一個人身上,而是利用四段互相獨立也互不相同的感情型態,來描寫愛情的模樣。
手法上,則是以大量的舞台劇形式來進行,除了以巧妙的獨白來凸顯角色內心的感受,超現實的表現手法也讓觀眾保持疏離的角度,完全以一個旁觀者的角度看待不同型態的愛情。
《戀沙》不打算讓你沉浸在愛情裡,反而要讓觀眾看清愛情的本質,從而去解決感情裡各種狗屁倒灶的突發事件,並試著去告訴觀眾,比起愛情的到來,維持愛情才應該是感情的真諦。
而《荼蘼》則一反《戀沙》中所有手法,作品寫實、調性抑鬱,並完全聚焦於女主角鄭如薇的經歷。可以說《戀沙》中有什麼,《荼蘼》通通都不要。
劇本的開頭是讓女主角如薇因為一個關乎人生方向的選擇,而發展出方案A、B兩個平行世界。這是這部作品的主軸,也是成為非凡的關鍵。乍看突兀而極端的走向,卻在故事的後半段擦撞出驚人的火花。
與其說《荼蘼》是愛情劇,我認為這齣戲更像一部人物誌。
我們在劇中看著如薇與有彥因為現實社會的逼迫,一次次做出不夠完美的選擇,也一次次地向命運低頭。然而,因為方案A、B中兩個如薇的暗中較勁,也深刻感受出我們面對人生重要選擇時,內心的不安跟拉扯。
觀眾對如薇在選擇裡受傷跟懊悔共鳴,就像在回顧自己傷痕累累的過去;而看到在愛情與親情,甚至傳統責任中動彈不得的有彥,則會理解在各種矛盾與苦衷中深深苦惱的自己一樣——與《戀沙》不同,《荼蘼》讓觀眾與角色合而為一。
我們在劇中,與如薇經歷了相同的痛苦,也與如薇一起活了下來,也在最後理解到:我們應該去愛自己的選擇,並去愛選擇後的自己。

比起愛情,更重要的是「成長」

比起以往談情說愛、心動場景滿滿的愛情偶像劇,《戀沙》與《荼蘼》從劇本和拍攝手法上,做出了與以往不同的深度與廣度。他們拋棄了制式化的人物設定,擁抱愛情真正的模樣,如同《荼蘼》的編劇徐譽庭所說:「我寫的是生活,只是大家都需要愛情的滋潤,所以愛情的比重就大些。」
以《戀沙》來說,源明跟佩玲這對夫妻在體認到兩人在這段30年的婚姻裡,早已逐漸將對方的付出視為理所當然,若非爆發了感情危機,讓雙方都意識到了問題的癥結點,這段婚姻遲早也將步入終結。因為源明跟佩玲願意承認自己的錯誤並重新看待彼此的關係,才能得到一個美滿的結局。
亦得與嬌嬌也因為缺乏有效的溝通,最後走向分手。亦得也從這段關係中,發現自己從來都沒有好好地跟嬌嬌表達自己的感受,最終都要透過假死的方式,才能逃離嬌嬌的掌控,讓他懊悔不已。雖然劇中沒有講明,但相信接下來亦得與先潔的感情,絕對不會重蹈覆轍。
而亦珊與浩洋則是因為中間的敏霓,感情可以說是一波三折。姊妹大過天的亦珊,最終學會不是犧牲自己成全大家才叫幸福,自以為是的犧牲其實才是最銳利的一把刀,清楚地面對自己的情感,互相傾聽才是讓大家都幸福的方法。
《荼蘼》更不用說,編劇試圖讓觀眾成為鄭如薇,一起陷入抉擇的兩難,不管觀眾是為了成為自己選擇方案A,還是想要珍惜有彥成為了方案B,我們終將面對生活帶給我們的磨難與考驗。無論是孤身一人而感到空虛的如薇,還是奉獻給家庭而找不到自我價值的如薇,他們最終都接受不夠完美的生活,「學會怡然咀嚼自己的人生」,正是成長的最佳寫照。
愛情永遠不會成為生活中的主角,但它能讓生活更加精采(或者更加糟糕),但無論如何,生活的人永遠是自己,我們都必須想辦法克服生命中的難關,並從中汲取養分使自己成長,才能繼續克服尚未到來的其他難關,最終更加靠近自己理想中的樣子。
我想不管是《戀沙》或者是《荼蘼》,作品中都包含了這樣的道理。這也是為什麼植劇場與典型的愛情劇差異甚大,卻能受到廣大好評的原因。

台灣類型劇的先行者

照片選用自網路採訪:「植劇場」 為台灣影視植下希望的種子
比愛情偶像劇,我們贏不過韓國;論類型劇的表現,我們比不過日本,在這樣嚴苛的同業競爭下,植劇場團隊回歸製作戲劇的初衷,企圖用戲劇與觀眾對話,雖然並非每種戲劇類型都有同樣高水準的表現,卻仍在各種類型中成為開拓者。
在2016年後,台劇似乎逐漸找到一條能夠生存的道路,不同題材的優秀作品都在口碑和商業上取得不錯的成績,例如從社會寫實劇的《我們與惡的距離》到輕鬆喜劇的《俗女養成記》,都是這幾年不停對話、不斷嘗試的成果。
這六年間,台劇也發展出了各種風格迥異的類型劇,像是在寫實基礎上加上奇幻色彩的《天橋上的魔術師》,或是在台灣戰後背景中融入一抹唯美的時代劇《茶金》,乃至最近聲勢和製作都非常出色的《華燈初上》,我想這些都能歸功於植劇場作為先行者的累積。
他們向台灣的觀眾證明我們自身影視圈累積已久的實力,編導與製作團隊的底蘊並非空話,類型劇在台灣也絕對可行。
2022年,植劇場2正式啟動,他們也將繼續扮演先行者的角色,繼續為我們的戲劇作品開拓更多元的類型。
Drama Box. 【抓馬香嗎?】
Drama Box. 【抓馬香嗎?】
▲ DRAMA Box. 抓馬香嗎?▼ 由天職是迷妹,興趣是品劇的支離滅裂系女子準妹&國迷組成。 我們用韓星為自己取名,但頻道講的都是臺劇(咦) ☆喜歡講話的是準妹 ★擅長文字的是國迷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