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禪林寶訓》卷一 016

《禪林寶訓》卷一 016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2014.6.1 良因法師 隨筆

raw-image

大覺曰:

「舜老夫賦性簡直,不識權衡貨殖等事。

日有定課,曾不少易,雖炙燈掃地,皆躬為之。

嘗曰:『古人有一日不作一日不食之戒,予何人也?』雖垂老其志益堅。

或曰:『何不使左右人?』老夫曰:『經涉寒暑,起坐不常,不欲勞之。』」

《二事坦然菴集》


【演蓮法師譯文】

大覺懷璉禪師說:

曉舜老和尚稟性簡樸耿直,對於世間無關緊要的事一概不去理會,

而對自己每日所定的修行功課,卻從來不曾更改過。即使像燃燈掃地這樣的瑣碎小事,也必要親自去做。

他曾經對人說:『古人的道德可昭日月,尚且有一日不作、一日不食的警誡。我是何等人,怎敢放逸懈怠。』因此他雖然年紀老邁了,但他的志向反而更加堅定。

有人勸他說:『有些瑣碎的事情,何不使喚左右執侍的人去做呢?』舜老夫說:『雖是一些小事,但經年累月,無論寒暑,總要麻煩別人,終究不便,所以我不願意請別人代勞。』」

raw-image

良因贊曰:

《朱子治家格言》:「黎明即起,灑掃庭除,要內外整潔。既昏便息,關鎖門戶,必親自檢點。」。

《根本說一切有部毗奈耶雜事》:「世尊於逝多林時,見地不淨,便執帚欲掃園林」,並因此說掃地有五種功德。

所以老和尚的以身作則,也是為了防止後輩,養成驕奢淫逸的墮習。

這才是留給子孫最好的財富!

廣欽老和尚:「我們工作,不要說你現在寺裡為佛做事,或為師父做,而是為消自己的業障做。我這裡沒有什麼可學的,只是掃掃地,做些苦行。但是掃地並不是一件簡單的事,要會掃,要能高高興興地掃;否則,掃地掃得起煩惱,無明業障反而纏上來。」

(附)

佛說掃地的五種功德 http://url.cn/PPWq2x

avatar-img
鋼骨佛心的沙龍
77會員
641內容數
內含照因老和尚略傳及甘露法語上、下兩冊 由四眾弟子們編輯整理,緬懷老人家往日行儀,俾令見聞者普潤法雨。祈願老和尚早日倒駕慈航,廣度群品。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鋼骨佛心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禪林寶訓》 2014.5.30 良因法師 隨筆 大覺曰: 「前輩有聰明之資,無安危之慮。 如石門聰、棲賢舜二人者,可為戒矣。 然則人生定業,固難明辯, 細詳其原,安得不知其為忽慢不思之過歟。 故曰:禍患藏於隱微,發於人之所忽, 用是觀之,尤宜謹畏。」 《九峯集》
《禪林寶訓》 2014.5.29 良因法師 隨筆 大覺曰: 「夫為一方主者,欲行所得之道,而利於人。 先須克己惠物,下心於一切。 然後視金帛如糞土,則四眾尊而歸之矣。」 《與九仙詡和尚書》 【演蓮法師譯文】 大覺懷璉禪師說: 「作為化導一方的住持,要想將自己所修所悟的佛法妙理輾轉示教於人,
《禪林寶訓》 2014.5.25 良因法師 隨筆 大覺曰: 「妙道之理,聖人嘗寓之於《易》。 至周衰,先王之法壞,禮義亡,然後奇言異術,間出而亂俗。 逮我釋迦入中土,醇以第一義示人,而始末設為慈悲, 以化眾生,亦所以趨於時也。 自生民以來,淳樸未散,則三皇之教,簡而素,春也。 大道寥寥莫之返,良可
《禪林寶訓》 2014.5.24 良因法師 隨筆 大覺璉和尚曰: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學不知道。 今之所以知古,後之所以知先,善者可以為法,惡者可以為戒。 曆觀前輩,立身揚名於當世者,鮮不學問而成之矣。」 《九峯集》 【演蓮法師譯文】 大覺懷璉和尚說: 就不能明白為人處世的種種道理。 良因贊曰:
《禪林寶訓》 2014.5.11 良因法師 隨筆 圓通謂大覺曰: 「古聖治心於未萌,防情於未亂。蓋豫則無患。 所以重門擊柝,以待暴客,而取諸豫也。 事豫為之則易,卒為之固難。 古之賢哲,有終身之憂,而無一朝之患者,誠在於斯。」 《九峯集》 【演蓮法師譯文】 圓通居訥禪師對大覺懷璉禪師說:
《禪林寶訓》 2014.5.10 良因法師 隨筆 圓通訥曰: 「昔百丈大智禪師建叢林,立規矩,欲救像季不正之弊, 曾不知像季學者,盜規矩,以破百丈之叢林。 上古之世,雖巢居穴處,人人自律, 大智之後,雖高堂廣廈,人人自廢。 故曰:安危德也,興亡數也。 苟德可將,何必叢林;苟數可憑,曷用規矩。」 《野
《禪林寶訓》 2014.5.30 良因法師 隨筆 大覺曰: 「前輩有聰明之資,無安危之慮。 如石門聰、棲賢舜二人者,可為戒矣。 然則人生定業,固難明辯, 細詳其原,安得不知其為忽慢不思之過歟。 故曰:禍患藏於隱微,發於人之所忽, 用是觀之,尤宜謹畏。」 《九峯集》
《禪林寶訓》 2014.5.29 良因法師 隨筆 大覺曰: 「夫為一方主者,欲行所得之道,而利於人。 先須克己惠物,下心於一切。 然後視金帛如糞土,則四眾尊而歸之矣。」 《與九仙詡和尚書》 【演蓮法師譯文】 大覺懷璉禪師說: 「作為化導一方的住持,要想將自己所修所悟的佛法妙理輾轉示教於人,
《禪林寶訓》 2014.5.25 良因法師 隨筆 大覺曰: 「妙道之理,聖人嘗寓之於《易》。 至周衰,先王之法壞,禮義亡,然後奇言異術,間出而亂俗。 逮我釋迦入中土,醇以第一義示人,而始末設為慈悲, 以化眾生,亦所以趨於時也。 自生民以來,淳樸未散,則三皇之教,簡而素,春也。 大道寥寥莫之返,良可
《禪林寶訓》 2014.5.24 良因法師 隨筆 大覺璉和尚曰: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學不知道。 今之所以知古,後之所以知先,善者可以為法,惡者可以為戒。 曆觀前輩,立身揚名於當世者,鮮不學問而成之矣。」 《九峯集》 【演蓮法師譯文】 大覺懷璉和尚說: 就不能明白為人處世的種種道理。 良因贊曰:
《禪林寶訓》 2014.5.11 良因法師 隨筆 圓通謂大覺曰: 「古聖治心於未萌,防情於未亂。蓋豫則無患。 所以重門擊柝,以待暴客,而取諸豫也。 事豫為之則易,卒為之固難。 古之賢哲,有終身之憂,而無一朝之患者,誠在於斯。」 《九峯集》 【演蓮法師譯文】 圓通居訥禪師對大覺懷璉禪師說:
《禪林寶訓》 2014.5.10 良因法師 隨筆 圓通訥曰: 「昔百丈大智禪師建叢林,立規矩,欲救像季不正之弊, 曾不知像季學者,盜規矩,以破百丈之叢林。 上古之世,雖巢居穴處,人人自律, 大智之後,雖高堂廣廈,人人自廢。 故曰:安危德也,興亡數也。 苟德可將,何必叢林;苟數可憑,曷用規矩。」 《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