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總統拜登(Joe Biden)於3月23日赴歐並接連出席北大西洋公約組織(NATO)、 七大工業國集團(G7)及歐洲聯盟等3大領袖會議,與各國商討俄烏戰爭情勢的發展,並警告確若俄羅斯使用化學武器於俄烏戰爭中,歐美國家將有所回應。同時,烏克蘭總統哲連斯基(Zelensky)利用視訊周遊於歐洲各國議會之間進行遊說與演說,並獲得熱烈的支持與掌聲;俄羅斯則開始要求白俄羅斯和車臣部隊加入戰鬥,並且四處招募來自敘利亞的民兵、志願兵與傭兵進行訓練並投入戰場。兩方劍拔弩張的緊張情勢似乎已逐漸地透露出第三次大戰的可能性。那麼真的會發生第三次世界大戰嗎?我們或許可以從以下幾點特徵找出一些端倪:
一、軍事規模提升:包括歐美聯合軍演頻率及規模、緊鄰俄羅斯的周邊國家駐軍和武裝的多寡、後勤補給和武器運輸的多寡、衛星和電子戰使用的幅度與層級、對俄羅斯各種陸運、空運和航運的封鎖範圍以及間諜活動等,都可以看出美國、北約與俄羅斯發生大規模軍事衝突的可能性。
二、制裁力道加強:歐美國家對俄羅斯的制裁程度隨著俄烏戰事的持續而不斷的升高,將致使全球經濟動盪,造成各國國內經濟低靡、通貨膨脹和失業率增加,而各國的政府與人民則會將經濟低靡的原因歸咎於敵對勢力,那麼更使得雙方緊張和衝突的情勢升高,最後促成第三次世界大戰的可能。
三、美國、北約及歐盟的表態:所謂「上兵伐謀,其次伐交。」美國提出將俄羅斯踢出G20或是邀請烏克蘭以觀察者身分進入G20,是進一步將俄羅斯孤立於世界舞台之外的外交策略。此外,因應俄羅斯軍隊於烏克蘭境內的殘忍行徑,包括攻擊平民、轟炸學校和醫院以及一間於地面上寫著「平民」的劇院而無端殺害了300名百姓等,美國總統拜登更直指俄羅斯總統普京( Vladimir Putin)為「戰爭犯」,凸顯出美俄關係已來到了前所未有的「冰點」。歐盟對俄之態度雖不如美國的強硬,然而歐盟委員會主席馮德萊恩(Ursula von der Leyen)亦對俄羅斯警告,若不停止對烏戰爭,歐盟將持續並準備採取更多對俄的制裁措施,近期更通過了一項名為「戰略指南」(Strategic Compass)的新安全戰略、籌組新部隊來保障未來歐盟成員國的安全。北約除了譴責俄羅斯之外,亦對以任何方式支持俄羅斯軍事行動的國家予以點名和警告,例如北約秘書長史托騰柏格(Jens Stoltenberg)於3月24日點名中國,希望中方「不要以任何方式支持俄羅斯」等。因此,我們只要從歐美國家於國際上的發言和表現來看,若將來其對俄羅斯陣營的態度越趨強硬,那麼出現第三次世界大戰的可能性就會大大的增加。
四、俄烏戰爭的進展:若俄羅斯軍隊持續陷於戰爭泥淖下,被迫使用化學武器攻擊烏克蘭軍民,那麼歐美國家很有可能對此做出軍事上的回應,包括派出特遣隊進入烏克蘭支援烏克蘭政府軍作戰、派遣維和部隊進入烏克蘭,設立安全區保障烏克蘭平民的安全,甚至同意烏克蘭總統哲連斯基的要求將烏克蘭領空列為禁航區並阻止俄羅斯空軍進入其領空等等,如此普京勢必為了要贏得這場戰爭而增派兵力進行所謂的總體戰,試圖以優勢兵力全面打擊歐美聯軍並拿下烏克蘭首都基輔,這樣普京才能對國人有所交代並且自行對外宣布勝利。
然而這種勝利卻是非常短暫的,歐美聯軍必然會針對當前局勢同樣增派兵力,並且重兵佈署在俄羅斯邊境對其進行軍事上的威嚇與壓迫,如此原本俄烏衝突的局勢將逐漸演變為歐美對抗俄羅斯的世界級角力和大戰,雙方將從俄烏戰爭延伸到歐俄的邊境衝突和海洋上的較勁,而且擴大和影響到全世界雙方陣營的支持者,各國都將被迫的表態和選邊站,其軍事上的活動亦將頻繁地增加,最終升級為第三次世界大戰。
結論:中國的動向備受矚目—由於歐美與俄羅斯雙方都在互相摸索對手的底線,是否真的會發生第三次世界大戰,中國的決定將扮演著重要的角色,對於中共而言,為求其國內政權的穩定和經濟的發展,勢必兩害相權取其輕,為自身謀求最大的利益,而在中共仍於兩方居中斡旋的這段期間,亦將一定程度地影響和限縮台灣於國際間的發言權,因此台灣當局必須仔細衡量俄烏戰爭帶來的衝擊和影響,應做最壞的打算、以第三世界大戰開打的可能性為前提做好準備,為世界和平盡可能地在國際上做出貢獻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