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費限定

邊緣人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我迷失在社群網站的人群裡,K有回問我:「如果在matters(或其他地方)你也呼喊不到愛,也取不到暖,你是不是要再一次地像個瘋子一樣問大家:『為什麼你不理我?』」
很久不見的睡眠障礙、失眠,在閒散無事沒有工作的日子又找上門,季節交替的時候,我會陷入某種焦慮和憂鬱的狀態裡,沒有理由的、花了很多年才觀察出來它是一種頻率!人跟季節、氣溫、甚至連空氣中的氣壓的變動,都會讓高敏感的人沒來由的出現許多連自己都不知道「我到底為什麼那麼難受(別人眼中是難搞。)」
已經連續幾天,明明想睡了,但卻沒有辦法閉眼就入睡,好像身體哪兒都有蟲子,想翻身尋找,卻只讓自己越來越清醒。一直想著「為什麼睡不著」只會更睡不著,不想看書也不想看電影,就拿出手機從Facebook滑到instagram,發現Facebook瘋了的似,每三則就來一個廣告,廣告還全都是「遊戲類」⋯⋯我到底什麼時候不小心按了同性質的內容,使得廣告全都是遊戲,我分明已經戒遊戲很久很久了;再打開instagram,廣告出現的頻率更高了,沒有遊戲類,取而代之的是大量大量跟食物有關的內容,這倒是可以理解,畢竟我打開instagram真的就是要看食譜。
太常寫記憶裡的年少,寫一個人怎麼習慣那些難以下嚥、身體的玩笑話,寫一篇沒有說過但始終寫不完的幾個陌生男性突來的、身體的騷擾,寫一個人怎麼習慣了所有因為背著人群走的孤單⋯⋯突然想起K問我的那段話。
我其實也滿常問自己:「你他媽的小時候也不太在乎有沒有人理你、有沒有人要陪你玩、你也不想跟太多人一起,到底為什麼那麼需要溫暖?」
除了把一切推給「被社群網站綁架」之外,我好像找不到任何理由?
對一個「喜歡網路」且「成天泡在網路上」的「邊緣人」來說,要在龐大的、別人的人際關係互動中,意識到「啊!明明就是站在邊邊比較適合自己。」真的是有點難度的事。
但關於「邊緣人」這個詞,很多人沒有很清楚理解「真正的邊緣」。
「真正的邊緣」不是「朋友很少,但還是有朋友」或是「不太跟人在一起,但有人找」,有一種邊緣是很少人感覺過的:
有朋友,但不論自己說什麼,對方都沒有興趣,而有共同興趣的人,對自己也沒興趣。至於「不太跟人在一起」更多人會誤解,那幾乎像是活在另一個平行時空的狀態,你看得到大多數人,但大多數人看不到你,像極了科幻片或是穿越劇(或像鬼XD)
拜託那些三不五時有朋友吃個飯的、家人聚個會的、回家有人說話、上班有人吵架、會上網跟人喇賽、曬個照片有人按讚、沒事還愛亂入亂吵亂說話都有人找你吵架,吵完還有三五好友可以一起幹譙別人、排擠別人的人,一點都不邊緣好不好!
直到我慢慢地從人群中往後退,從社群網站的人群裡,一次又一次的轉身離開,一個一個解除好友關係,慢慢回到人際關係中「被動」的那個角色,「自己」才又鮮明出現了。
「主動」從邊緣往人群裡站,才是社群網站給邊緣人最大的麻煩。
社群網站上蜂擁而至的交友邀請,其實是大部分人隨手按下去的按鈕,站在邊上的人根本只愛旁觀、不愛交友,但不同意好像沒禮貌、同意了解除了又好像討厭了誰!(是你們討厭別人不加入你們吧!)只是不想每天看到那麼多人的人生啊,你跟誰去吃飯、你們講了什麼話,甘我什麼事?我沒有想要看到你們閒聊啊,要閒聊不會用通訊軟體嗎?
我經常性地被嫌棄:「你怎麼就是不去看別人在流行什麼?怎麼就不要融入人呢?怎麼⋯⋯」(我心裡都想:「我開始用智慧手機上網時,你還覺得我莫名其妙老盯著手機看呢!」但我很少回嘴。)
或有時被不太認識的朋友叨唸:「你不能這老是刪掉別人,會沒朋友啊!」「你做人要圓融一點啊⋯⋯」(我心裡也常想:「那些刪掉的人也沒發現我刪了他們啊!」「還有,你誰呀你,我跟你很熟嗎?圓融的人會跟不太熟的人這樣講話嗎?」我常覺得一定是某些詞上我們的理解不太一樣!)
我邊緣的討厭八卦。(別人的事甘你什麼事,我比較想知道你今天好不好。真心的,很少人能好好表達自己今天好或不好,所以只好關心八代祖宗都沒關係的人。)
我邊緣的討厭任何太流行但沒意義的話題。(我無聊的只看我感興趣但沒有人想跟我對話的事,不跟流行錯了嗎?我也想要我感興趣的事是流行啊!)
我邊緣的站進去人群裡老想要吐槽別人:「明明就不怎樣窩在一起自嗨取暖有比較好嗎?」(但我還是會安守本分站在邊上,別人的事甘我屁事,不取暖的人就安靜點。我還是比較喜歡和善一點的自己。)
兩年多過去了。邊緣如我,刪掉的朋友99%沒有再聯絡過,有誤會的從來都解不開,只要我不主動從來就沒有人打開通訊錄上我的名字找方法問一下:「你最近還好嗎?」(網路上都有你的足跡看了就知道,何必私下問呢!馬的,這是窺探舊情人的方式,不是關心朋友的方法,我又不是你的舊情人!
前幾日有一個我也不知道算不算朋友的人敲我,問我:「能不能給我你現在的通訊地址。」
我玩笑話的對我們沒有聯絡的日子裡離了婚的他問:「要寄什麼給我?該不會要再婚吧?」
我邊緣的對很多事都不太感興趣,我偶爾擔心那些會私下聯絡的幾個朋友,會不會覺得「我都沒消沒息的不主動」很無情、不把別人當朋友?
而我能做到最大的溫柔大概就是:留著二十年前那支手機、公開放上找到我的方式,任誰都可以找到我。並且對於所有交好過、互動過的人,矯情的在心裡希望所有人一切安好。
再在人群人取不到暖、呼喊不到愛的時候該怎麼辦?

沒事的,只要記得這一切不過是社群網站的手段,要拉攏著誰一起活下去。

事實上每一個人都是孤單且獨立的個體。可以的話,我們一起擁抱,不行的話,人生的路還是要孤獨的前行,總會有個誰在路邊加入你的行列,只是誰走了、誰又來了而已!

邊緣沒關係,心是熱的、人是溫暖的就好了!

20220426 高雄。日記
圖:20171120八樣kaffe生活料理,Canon EOSM3。難得成為我的摯友的C,特地請了假從台北帶我到宜蘭玩耍,那應該是我們在tiwtter認識七八年後,第一次見面?(好像是。)
以行動支持創作者!付費即可解鎖
本篇內容共 2408 字、0 則留言,僅發佈於線線的生活日常你目前無法檢視以下內容,可能因為尚未登入,或沒有該房間的查看權限。
你的見面禮 Premium 閱讀權限 只剩下0 小時 0
avatar-img
14.3K會員
872內容數
自由工作者、上班族究竟要用什麼樣的心態去面對呢?來看線線怎麼說;業餘的時候,也來跟線線一起看劇看電影及看書;有空的話一起來學做出版、編輯和電子書吧!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換日線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收到幾個月前一則留言的回信。這世界總是需要一點兒在檯面下的真性情,哪怕是陌生人突然的交談都比那些為了維持表面上友好的互動來得真心。
花了幾年的時間,我確定了有某幾個人,接納了我整個人的好或者包容了我那些怪里怪氣的孤僻、賤嘴、嚴肅、不可一世,於是我把我內心裡最天真的、最真摯的那一面也全都交了出去,但我想,是因為他們越過了那些我的不合群和不討喜先看見了我的天真與真摯,才包容與接納了我,而我開始學習相信。
為什麼大人們(老人們)老要浪費唇舌跟所有的孩兒拐騙恐嚇的說那些一定年紀就會知道的事?那些關於「身體」會懂的事,每個人都會遇見,只是年紀還沒有到而已。
我不是外省的哪一代,卻有很長的眷村記憶,特別是過年,總是想起家境不好的年節,期待著去大姨家,吃著大姨豪邁準備的年節零嘴,無拘無束地不受母親的制止,大姨和大姨丈會說:「要吃就去拿!」我便窩在眷村裡那間長長的屋子後平日害怕的陰暗廚房中,使勁地咬斷手中的牛肉乾和魷魚絲。
後來身邊的朋友孩子慢慢長成可以學點什麼的年紀,姊姊總問我:「如果你有孩子,你會讓他學什麼?」「畫畫。」那時我好像是這麼答的。
聽說,「馬克杯」是最令人厭惡的禮物。對於一個總是送禮物連回應都沒收過幾次的我來說。馬克杯我可以!(但要夠好看的,太普通的不行)如果誰認真用包裝紙把它好好包裝寄給我,我會小心翼翼把包裝紙拆封收好!
收到幾個月前一則留言的回信。這世界總是需要一點兒在檯面下的真性情,哪怕是陌生人突然的交談都比那些為了維持表面上友好的互動來得真心。
花了幾年的時間,我確定了有某幾個人,接納了我整個人的好或者包容了我那些怪里怪氣的孤僻、賤嘴、嚴肅、不可一世,於是我把我內心裡最天真的、最真摯的那一面也全都交了出去,但我想,是因為他們越過了那些我的不合群和不討喜先看見了我的天真與真摯,才包容與接納了我,而我開始學習相信。
為什麼大人們(老人們)老要浪費唇舌跟所有的孩兒拐騙恐嚇的說那些一定年紀就會知道的事?那些關於「身體」會懂的事,每個人都會遇見,只是年紀還沒有到而已。
我不是外省的哪一代,卻有很長的眷村記憶,特別是過年,總是想起家境不好的年節,期待著去大姨家,吃著大姨豪邁準備的年節零嘴,無拘無束地不受母親的制止,大姨和大姨丈會說:「要吃就去拿!」我便窩在眷村裡那間長長的屋子後平日害怕的陰暗廚房中,使勁地咬斷手中的牛肉乾和魷魚絲。
後來身邊的朋友孩子慢慢長成可以學點什麼的年紀,姊姊總問我:「如果你有孩子,你會讓他學什麼?」「畫畫。」那時我好像是這麼答的。
聽說,「馬克杯」是最令人厭惡的禮物。對於一個總是送禮物連回應都沒收過幾次的我來說。馬克杯我可以!(但要夠好看的,太普通的不行)如果誰認真用包裝紙把它好好包裝寄給我,我會小心翼翼把包裝紙拆封收好!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提問的內容越是清晰,強者、聰明人越能在短時間內做判斷、給出精準的建議,他們會對你產生「好印象」,認定你是「積極」的人,有機會、好人脈會不自覺地想引薦給你
Thumbnail
  人屬群居性, 或許你會認為每個人都需要做好人際關係, 但有人卻選擇獨來獨往, 疏遠親朋好友, 或許有伴侶, 或許獨居生活, 除了伴侶與子女, 鮮少與親戚朋友互動. 究竟是什麼原因? 通常他們都經歷了一些事情, 所以選擇走自己的路.   1.沒遇到有愛的父母及親戚
Thumbnail
我交了一個穩聊的網友,已經聊了二十多天了,還沒有見過面,我覺得很不可思議,因為我是超級行動派,很不喜歡在交友軟體上跟網友一直聊卻不見面,而我卻跟這個網友聊天聊了超過三周,並不是我不想見面,而是我被拒絕過三次了。
Thumbnail
這篇文章是送給我自己和其他邊緣人的,先抱歉內容有些雜亂。 我沒有要把這文章寫得完美,今次我只想寫下我的心情。 再見了,我的孤獨青春期。
Thumbnail
人與人之間的邊界感 人與人之間,即使是家人都應有人與人之間的界線,有時候你的這種在意可能被認為<不夠熱情>,旁人有時候直接說:沒關係啦,小事小事。我一直不清楚這是居住地緣故還是我自己內向,但是對於一些人與人之間的這種微妙關係有種說不清的不舒服。 居住鄉村的第一年,中學時期的同學聯繫上了,第一次便
Thumbnail
早前小誌分享,因緣際會,說起社交圈子的事。 社交上,我幾近是飢不擇食。小弟生性孤僻,喜歡宅在家中,甚至未必每天都會出外,社交活動自然匱乏。由是僅餘的友人和活動,於小弟而言,如同久旱總逢甘露。 小弟聽聞他人能夠篩選朋友,頗為驚訝。有人選擇我做朋友,小弟求之不得——我不是常有選擇朋友的權利。
Thumbnail
我從不背棄其他人,卻因為環境和時間,那些人們離我越來越遠。 我越是想挽留些什麼,就越覺得自己是渺小、卑微的,所以漸漸的, 遇到人們時表面依然對他們很好,但實質的自己被自己設置的保護層包裹起來了, 沒有人能狗輕易地踏入我內心, 我變得對於他人如何對待自己變得毫無在意, 那些會在網路上或現實抱
Thumbnail
相信很多人都知道,思想、觀念還有信念都是一種能量跟頻率,交流時顯現的思想更是如此。 有時候即使是喜歡獨處的人,也會有感到孤單的時候,但令人疑惑的是,來到人群中,有時卻感到孤單和消耗,我們會用「合不來」、「不對盤」、「頻率不對」來形容。 其實,當我們獨處時,因為少了周圍影響,比較容易調到自己覺得舒
關於社交與人脈。 我不喜歡為了特定的目的認識人。保持連絡的多半都是交心的朋友。 商學院講究人脈,曾經在學時聽朋友嘆說經營的人脈在需要謀職時都沒能幫上忙。大概是這一嘆讓我對人脈心生負觀感。一方面是我可能就是那個沒能幫上忙的人,二方面是我要用這態度去擴展人脈嗎?
Thumbnail
今天和soulmate持續聊人類圖。 話題來到【真的很討厭社交】這件事。 她說:看到自己的閘門之後才知道,喔~討厭社交是天生的,沒有原因的。她很討厭大團體,很討厭社交,只喜歡在小圈圈裏待著,人一多就好累想回家。 我覺得我和她的感受是一模一樣的,從小我就極度厭惡各種團康活動,參加夏令
提問的內容越是清晰,強者、聰明人越能在短時間內做判斷、給出精準的建議,他們會對你產生「好印象」,認定你是「積極」的人,有機會、好人脈會不自覺地想引薦給你
Thumbnail
  人屬群居性, 或許你會認為每個人都需要做好人際關係, 但有人卻選擇獨來獨往, 疏遠親朋好友, 或許有伴侶, 或許獨居生活, 除了伴侶與子女, 鮮少與親戚朋友互動. 究竟是什麼原因? 通常他們都經歷了一些事情, 所以選擇走自己的路.   1.沒遇到有愛的父母及親戚
Thumbnail
我交了一個穩聊的網友,已經聊了二十多天了,還沒有見過面,我覺得很不可思議,因為我是超級行動派,很不喜歡在交友軟體上跟網友一直聊卻不見面,而我卻跟這個網友聊天聊了超過三周,並不是我不想見面,而是我被拒絕過三次了。
Thumbnail
這篇文章是送給我自己和其他邊緣人的,先抱歉內容有些雜亂。 我沒有要把這文章寫得完美,今次我只想寫下我的心情。 再見了,我的孤獨青春期。
Thumbnail
人與人之間的邊界感 人與人之間,即使是家人都應有人與人之間的界線,有時候你的這種在意可能被認為<不夠熱情>,旁人有時候直接說:沒關係啦,小事小事。我一直不清楚這是居住地緣故還是我自己內向,但是對於一些人與人之間的這種微妙關係有種說不清的不舒服。 居住鄉村的第一年,中學時期的同學聯繫上了,第一次便
Thumbnail
早前小誌分享,因緣際會,說起社交圈子的事。 社交上,我幾近是飢不擇食。小弟生性孤僻,喜歡宅在家中,甚至未必每天都會出外,社交活動自然匱乏。由是僅餘的友人和活動,於小弟而言,如同久旱總逢甘露。 小弟聽聞他人能夠篩選朋友,頗為驚訝。有人選擇我做朋友,小弟求之不得——我不是常有選擇朋友的權利。
Thumbnail
我從不背棄其他人,卻因為環境和時間,那些人們離我越來越遠。 我越是想挽留些什麼,就越覺得自己是渺小、卑微的,所以漸漸的, 遇到人們時表面依然對他們很好,但實質的自己被自己設置的保護層包裹起來了, 沒有人能狗輕易地踏入我內心, 我變得對於他人如何對待自己變得毫無在意, 那些會在網路上或現實抱
Thumbnail
相信很多人都知道,思想、觀念還有信念都是一種能量跟頻率,交流時顯現的思想更是如此。 有時候即使是喜歡獨處的人,也會有感到孤單的時候,但令人疑惑的是,來到人群中,有時卻感到孤單和消耗,我們會用「合不來」、「不對盤」、「頻率不對」來形容。 其實,當我們獨處時,因為少了周圍影響,比較容易調到自己覺得舒
關於社交與人脈。 我不喜歡為了特定的目的認識人。保持連絡的多半都是交心的朋友。 商學院講究人脈,曾經在學時聽朋友嘆說經營的人脈在需要謀職時都沒能幫上忙。大概是這一嘆讓我對人脈心生負觀感。一方面是我可能就是那個沒能幫上忙的人,二方面是我要用這態度去擴展人脈嗎?
Thumbnail
今天和soulmate持續聊人類圖。 話題來到【真的很討厭社交】這件事。 她說:看到自己的閘門之後才知道,喔~討厭社交是天生的,沒有原因的。她很討厭大團體,很討厭社交,只喜歡在小圈圈裏待著,人一多就好累想回家。 我覺得我和她的感受是一模一樣的,從小我就極度厭惡各種團康活動,參加夏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