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司到底要打到幾審?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大家都知道打官司是一條漫漫長路,但其實法律針對不同類型的案件,也不一定要求必須要「三級三審打到底」,輕微、無爭議的案話,或許不須要花這麼多司資源在裡面,速審速結會是最好的結果!
(圖片來源:網路)

一、打官司總讓人感覺無窮無盡:

「打官司、上法院」往往讓民眾覺得是斷冗長、無窮無盡的過程,一份判決書下來,總會有人不滿意(原告勝訴,被告就不滿意;原告敗訴,原告就不滿意),因此不滿意的那一方,依法有權利再提起上訴,讓法院再重新檢視一次案件。

那麼一場官司究竟要打到一審、二審還是三審呢?以下為讀者做簡要整理。

二、原則上任何案件採取三級三審制:

案件從「第一審」「地方法院」開始;如果不滿意判決結果,可以上訴到「第二審」「高等法院」;如果再不滿意判決結果,可以再上訴到「第三審」「最高法院」。

當然,如果對於案件都沒有任何一方上訴,判決就會提早確定。

這樣的制度就是「三級三審制」(級:地方法院、高等法院、最高法院;審:第一審、第二審、第三審),跑完三級三審,案件就會確定了。

另外,第一審和第二審都會詳細的調查證據、認定事實,所以又稱為「事實審」;案件如果打到第三審,基本上只會審查判決有沒有「違反法律」,因此又稱為「法律審」

三、對於非重大案件,例外不用跑完三級三審:

設計「三級三審制」,目的是為了詳細審查案件、避免誤判;但同時也基於節約訴訟資源的考量,對於非重大案件,就不要求一定得貫徹「三級三審制」了:

(一)民事案件:

如果涉及到的金額沒有超過新臺幣150萬元的話,就只能打到第二審,但要注意的是,如果金額在沒有超過50萬的情形(未超過50萬元適用簡易訴訟程序、未超過10萬元適用小額訴訟程序),一二審都會由地方法院處理。

(二)行政案件:

行政案件的規劃較特別,雖然也有設置「地方法院行政訴訟庭」、「高等行政法院」及「最高行政法院」,但任何一個行政案件都只能打一二審,只是要透過哪些法院則要看案件類型:

1. 簡易訴訟程序、交通裁決事件:

→ 第一審由「地方法院行政訴訟庭」處理、第二審則由「高等行政法院」處理。

2. 一般事件:

→ 第一審由「高等行政法院」處理、第二審則由「最高行政法院」處理。

(三)刑事案件:

刑事案件的部分則複雜了一些:

1. 涉及到輕罪,例如:「最重本刑為3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專科罰金之罪」、「刑法第320條、第321條之竊盜罪」、「刑法第335條、第336條第2項之侵占罪」、「刑法第339條、第341條之詐欺罪」、「刑法第342條之背信罪」、「刑法第346條之恐嚇罪」、「刑法第349條第1項之贓物罪」:

→ 原則上只能打到第二審,但如果「一審無罪、二審改判有罪」的情況下,那就可以打到第三審(刑事訴訟法第376條)。

2. 涉及到內亂罪、外患罪、妨害國交罪

→ 原則上只會打到第二審,而且第一審就是直接丟給高等法院審理、第二審則是直接由最高法院審理(刑事訴訟法第4條)。

3. 案件如果是走簡易判決處刑程序

→ 只能打到二審(刑事訴訟法第455-1),而且一二審都會由地方法院審理。

4. 案件如果是走協商程序

→ 頂多也只能打到二審(刑事訴訟法第455-10)。

結論

了解以上關於審級制度的規定,對於案件未來會走的程序、可能耗費的時間,也能事前掌握。最後筆者也提醒,某些案件基於策略上的考量,必須思考讓案件跑完三審或跑到二審就夠了,有時是可以事前設計操控的,建議要事先找與律師或法律專業諮詢,才能做出最正確的決定!

-

若有進一步的法律諮詢、訴訟案件委託及辯護需求,歡迎透過「Line」或電子郵件(lyr@jf-law.com.tw)聯繫我!

即將進入廣告,捲動後可繼續閱讀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大大小小的事都是法律事,了解越多當然越有保障,本專題會提供許多法律上必備的「豆知識」,讓讀者在生活上不吃虧!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現代社會資訊流通迅速,人們很習慣在短時間內吸收大量資訊,也傾向在第一時間就相信所看到的資訊,但如果是惡意不實的謠言,很容易就造成民眾的恐荒,進一步產生很多社會問題,因此也有管制的必要。至於「散佈謠言關三天」這個說法的規定是在哪裡呢?本文將詳細說明!
為了避免檢察官在偵查階段有判斷錯誤,刑事訴訟法設計了再議制度,讓高等檢察署檢察官來審查不起訴處分有沒有錯誤,那如果再議失敗了呢?法律另外設計了一層檢討機制─交付審判制度,讓法院直接介入來判斷!一起來看本文的說明吧!
檢察官在偵查階段,如果認定被告不具犯罪嫌疑,會作出一份不起訴處分書,人們收到這份文件,會認為自己沒事了,但檢察官的判斷不一定是正確的,必須要有個檢討機制,這就是再議制度!透過這篇文章,你可以了解更多!
檢察官在偵查階段,如果認定被告不具犯罪嫌疑,會作出一份不起訴處分書,人們收到這份文件,會認為自己沒事了,但檢察官的判斷不一定是正確的,必須要有檢討機制,這就是再議制度!來看這篇文章詳細了解吧!
律師在任何官司中都具有重要角色,但委任律師費用並不便宜,不是人人都有能力負擔,因此很多案件都是由民眾自己單獨面對。然而您可能沒想過,很多情況,法律是規定非有律師協助不可!來仔細看看這篇文章吧!
現代社會資訊流通迅速,人們很習慣在短時間內吸收大量資訊,也傾向在第一時間就相信所看到的資訊,但如果是惡意不實的謠言,很容易就造成民眾的恐荒,進一步產生很多社會問題,因此也有管制的必要。至於「散佈謠言關三天」這個說法的規定是在哪裡呢?本文將詳細說明!
為了避免檢察官在偵查階段有判斷錯誤,刑事訴訟法設計了再議制度,讓高等檢察署檢察官來審查不起訴處分有沒有錯誤,那如果再議失敗了呢?法律另外設計了一層檢討機制─交付審判制度,讓法院直接介入來判斷!一起來看本文的說明吧!
檢察官在偵查階段,如果認定被告不具犯罪嫌疑,會作出一份不起訴處分書,人們收到這份文件,會認為自己沒事了,但檢察官的判斷不一定是正確的,必須要有個檢討機制,這就是再議制度!透過這篇文章,你可以了解更多!
檢察官在偵查階段,如果認定被告不具犯罪嫌疑,會作出一份不起訴處分書,人們收到這份文件,會認為自己沒事了,但檢察官的判斷不一定是正確的,必須要有檢討機制,這就是再議制度!來看這篇文章詳細了解吧!
律師在任何官司中都具有重要角色,但委任律師費用並不便宜,不是人人都有能力負擔,因此很多案件都是由民眾自己單獨面對。然而您可能沒想過,很多情況,法律是規定非有律師協助不可!來仔細看看這篇文章吧!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現代社會跟以前不同了,人人都有一支手機,只要打開就可以獲得各種資訊。過去想要辦卡或是開戶就要跑一趟銀行,然而如今科技快速發展之下,金融App無聲無息地進到你生活中。但同樣的,每一家銀行都有自己的App時,我們又該如何選擇呢?(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約) 今天我會用不同角度帶大家看這款國泰世華CUB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在面對法律訴訟時,許多人對於案件的審理流程和審級制度感到困惑。本文簡要介紹刑事案件和民事案件的審理流程,特別是偵查階段及其後續的審級制度。從刑事案件的偵查階段到法院的審理,可以幫助讀者理解這些法律程序的基本運作,並提供有關律師費用等實務資訊。希望大家能夠對法律訴訟程序有初步的認識。
民訴隨堂P1: 民事訴訟之流程簡介 (一)流程: 1.當事人因某原因事實起糾紛了 2.進行起訴(起訴>法院審查案件符不符合規定>由一個法官進行準備程序跟整理爭點>合議庭三個法官,當事人進行言詞辯論>大約三週後判決出爐) 3.不服判決,上訴二審(高等法院) ps:一審(地方法院)、二審(高院
Thumbnail
筆者從警以來,每天都有民眾來派出所詢問各種法律問題,但法規多如牛毛,有些因不常用,連同事間都是口耳相傳,一知半解。這時除了找律師諮詢外,也能透過上網以類似案件判決書查詢,讓法官或主管機關直接告訴你答案。今天筆者不藏私,分享3個常用網站,民眾除可增進法律知識,更能解決自己或親友的法律問題,捍衛應有權益
Thumbnail
行政爭訟所涉的行政法律關係種類繁多,準據法規多如牛毛,牽涉的法益異於一般私法爭訟,待證事實也千奇百怪,故舉證責任之分配法則、證據方法與調查程序及方式,亦與民、刑訴訟不盡一致。甚至,為追求爭訟事件所涉事實之真相,有時尚非依循一般舉證責任法則與證據方法所能獲得。 故最高行政法院109年度判字第44
Thumbnail
一場官司,你來我往,勝敗難分難解的情況下,如何結束紛爭,劃下句點?最後審判( trial )可謂美國民事訴訟流程中,最後一道關卡,也最為複雜困難。打一場最終審判,可以讓人一夜白髮,也可以贏得漂亮,揚眉吐氣,您如何看待? 淺談最終審判 一場美國民事訴訟案件,經由長期搜證、盤詘、調解、協商...
Thumbnail
近日立法院在審查法案時,出現許多衝突與爭議。新聞提到的「逕付二讀」、「黨團協商」、「程序委員會」是什麼意思?法律的制定需要經過哪些程序?掌握這些知識,有助於讓你更容易認識立法院發生什麼事。
Thumbnail
介紹完第三審的規定內容後,按刑事訴訟法的編排順序,本話來到了「抗告」的部分,抗告與上訴一樣都是通常救濟程序,只是請求救濟的標的不同,前者為「法院裁定」,後者則為「法院判決」。而對於裁定的請求救濟,還有「準抗告」,與抗告不同的地方是在於裁定作成的主體不同,準抗告是針對個別法官(如審判長、受命法
Thumbnail
最近遇到二個民眾不知道的民事訴訟法問題,對民眾權益影響很大但許多人不知道,分享如文。
Thumbnail
本話是「第三審」的最後一話,在本話將介紹上訴第三審的程序,如「書狀的提出」、「第三審法院如何審理」、「第三審法院的調查範圍」、「可否做事實認定,有無例外」、「第三審法院對於原審判決的處理」、「上訴程序不合法」、「上訴程序合法,上訴無理由」、「上訴程序合法,上訴有理由」及「上訴有理由時,要自為
行政訴訟法於111年修法並於112年實施,本次修法重點在於堅實行政訴訟第一審、落實金字塔型訴訟結構,以下簡要說明修法重點。
Thumbnail
現代社會跟以前不同了,人人都有一支手機,只要打開就可以獲得各種資訊。過去想要辦卡或是開戶就要跑一趟銀行,然而如今科技快速發展之下,金融App無聲無息地進到你生活中。但同樣的,每一家銀行都有自己的App時,我們又該如何選擇呢?(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約) 今天我會用不同角度帶大家看這款國泰世華CUB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在面對法律訴訟時,許多人對於案件的審理流程和審級制度感到困惑。本文簡要介紹刑事案件和民事案件的審理流程,特別是偵查階段及其後續的審級制度。從刑事案件的偵查階段到法院的審理,可以幫助讀者理解這些法律程序的基本運作,並提供有關律師費用等實務資訊。希望大家能夠對法律訴訟程序有初步的認識。
民訴隨堂P1: 民事訴訟之流程簡介 (一)流程: 1.當事人因某原因事實起糾紛了 2.進行起訴(起訴>法院審查案件符不符合規定>由一個法官進行準備程序跟整理爭點>合議庭三個法官,當事人進行言詞辯論>大約三週後判決出爐) 3.不服判決,上訴二審(高等法院) ps:一審(地方法院)、二審(高院
Thumbnail
筆者從警以來,每天都有民眾來派出所詢問各種法律問題,但法規多如牛毛,有些因不常用,連同事間都是口耳相傳,一知半解。這時除了找律師諮詢外,也能透過上網以類似案件判決書查詢,讓法官或主管機關直接告訴你答案。今天筆者不藏私,分享3個常用網站,民眾除可增進法律知識,更能解決自己或親友的法律問題,捍衛應有權益
Thumbnail
行政爭訟所涉的行政法律關係種類繁多,準據法規多如牛毛,牽涉的法益異於一般私法爭訟,待證事實也千奇百怪,故舉證責任之分配法則、證據方法與調查程序及方式,亦與民、刑訴訟不盡一致。甚至,為追求爭訟事件所涉事實之真相,有時尚非依循一般舉證責任法則與證據方法所能獲得。 故最高行政法院109年度判字第44
Thumbnail
一場官司,你來我往,勝敗難分難解的情況下,如何結束紛爭,劃下句點?最後審判( trial )可謂美國民事訴訟流程中,最後一道關卡,也最為複雜困難。打一場最終審判,可以讓人一夜白髮,也可以贏得漂亮,揚眉吐氣,您如何看待? 淺談最終審判 一場美國民事訴訟案件,經由長期搜證、盤詘、調解、協商...
Thumbnail
近日立法院在審查法案時,出現許多衝突與爭議。新聞提到的「逕付二讀」、「黨團協商」、「程序委員會」是什麼意思?法律的制定需要經過哪些程序?掌握這些知識,有助於讓你更容易認識立法院發生什麼事。
Thumbnail
介紹完第三審的規定內容後,按刑事訴訟法的編排順序,本話來到了「抗告」的部分,抗告與上訴一樣都是通常救濟程序,只是請求救濟的標的不同,前者為「法院裁定」,後者則為「法院判決」。而對於裁定的請求救濟,還有「準抗告」,與抗告不同的地方是在於裁定作成的主體不同,準抗告是針對個別法官(如審判長、受命法
Thumbnail
最近遇到二個民眾不知道的民事訴訟法問題,對民眾權益影響很大但許多人不知道,分享如文。
Thumbnail
本話是「第三審」的最後一話,在本話將介紹上訴第三審的程序,如「書狀的提出」、「第三審法院如何審理」、「第三審法院的調查範圍」、「可否做事實認定,有無例外」、「第三審法院對於原審判決的處理」、「上訴程序不合法」、「上訴程序合法,上訴無理由」、「上訴程序合法,上訴有理由」及「上訴有理由時,要自為
行政訴訟法於111年修法並於112年實施,本次修法重點在於堅實行政訴訟第一審、落實金字塔型訴訟結構,以下簡要說明修法重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