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手媽媽爸爸們,你也在練習如何接住情緒低落的自己嗎?

2022/04/30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初次見到心心是在一場媽媽的追夢活動中,看著眼前文青氣息濃厚的女子,一問之下,竟然已育有兩子且最大的已經上小學,當下有點小驚訝,後來一聊才知道…
「我原本根本不想生小孩的!」當我們請她回想頭一次當媽媽的心情時,心心大笑地說。「因為遇見我先生,跟他結婚,想看看我跟他的孩子會長怎樣,一種好奇吧…」當時家族裡還沒有小小孩的誕生,心心的孩子是第一個。開始想要懷孕後可能因為工作太疲累,經歷過一次小產。為了能建立心目中的理想家庭,她選擇辭掉工作專心休養,後來大寶二寶接續的蹦了出來…
孩子的出生 彷彿來到不同的世界
第一個孩子出生後,心心一家仍住在原本屬於兩人世界的小套房。但多了新成員,屋內空間似乎瞬間被填滿,生活開始產生遽變。每天早上先生出門工作後,心心只能獨自照顧孩子,加上每天晚上為了餵奶沒睡好,在套房裡孩子的夜哭,讓她壓力很大…
「我覺得我已經快崩潰了,後來請媽媽來幫忙把孩子帶走……我在我媽面前在地上滾啊、大吼大叫啊:『妳把他(小孩)帶走,過一小時我就會變成一個好媽媽了…』。我媽說:『妳已經當媽媽了耶,當媽媽就是這樣啊!』聽到這句話讓我徹底崩潰,我邊哭說:『妳讓我睡吧,睡飽後我就會變回一個好媽媽了!』,當下真的覺得沒有人可以承接我的難受…」
心心事後回想,上一輩的人這樣講其實是可以理解的。在那個年代,即使母親是職業婦女的身分,也必須完全負起照顧孩子的責任,更不用說全職家庭主婦了。在他們的眼中,一定會覺得我們這一輩怎麼這麼不堪一擊,因此從他們身上是尋求不到任何的安慰或心理支持的。
先生想融入,但使不上力
心心的先生在孩子出生初期曾試圖想分擔育兒的負荷,但因為白天仍必須工作,體力負荷不了,後來多半仍由心心來負起照顧孩子的責任。
「其實我先生也有意願想要陪,但他的身體也沒有那麼強壯…一般來說是一個媽媽毀,我們家是全家毀…真的是毀了。他其實在月子時半夜有起來幫忙,但後來發現真的不行…真的很累就對了。變成他的精神狀態不好又要去工作,我的精神狀態不好又要顧小孩,真的覺得實在是暗無天日,不知道什麼時候會結束…」
而當時先生如常的外出工作,和自己整天只能穿著睡褲待在家顧小孩的處境兩相對照下,心心的心裡極度不平衡…
當了媽媽之後就真的完全沒有自己,可是為什麼先生還是先生?他不是一個爸爸,還可以是一個先生?….因為我整個時間被剝奪,所以內心極度不平衡… 」
加入共學團,教養觀念的拉扯讓她心更累
大寶三個月後,因為不希望一直關在家裡,想外出走走,和其他媽媽聊聊天,心心選擇加入了共學團。
小孩三個月就加入共學團,妳看我有多焦慮。我在家裡待不住,我覺得我沒有辦法好好面對我的小孩,沒有辦法面對我的內心一直想去外面的心情,我就是想要找別的媽媽訴苦,其實也沒有真的想學什麼…。」
然而共學團的教養理念和她從小到大被原生家庭對待的脈絡是兩個極端,心心的外在意識裡雖然選擇認同共學團反權威的理念,但內心卻一直在痛苦的拉扯中…她覺得每次共學後,自己都有被掏空的感覺,明明自己也認同共學團的理念,為什麼還是覺得這樣的教養模式讓她好累好累,好像不是自己真正想要的呢…?
「天啊,我真的好消耗,我努力帶著他們去共學,但回到家裡就感覺整個被掏空,我就是一種內外都煎熬的感覺…。」
婚姻觸礁與父親離世,讓她認清「向外求」無法得到真正想要的
最後心心按照她人生面對困境時習慣的模式─逃避,逃離了台北,選擇到外縣市深山裡一個全然陌生的地方,想以不一樣的生活型態重新開始。心心的先生則始終順著她的想法。過去大寶出生時,心心為了隨時能有娘家支援而曾搬回娘家與先生分隔兩地。這次先生依然選擇全然接受,全家一同搬離台北。但在當時的深山生活裡,先生曾一週內兩次因為心悸呼吸不過來而送急診,後來被診斷為自律神經失調。原來,先生在那裡的生活其實並不開心,因此兩人開始對於未來的路有了分歧的想法,心心甚至有離婚的念頭。當時的心心覺得人生已經走到了絕境,明明選擇來到全新的環境了,為什麼她還是不快樂,先生也同樣不快樂。過沒多久,沒想到又遇上了父親的突然離世,心心的生活徹底瓦解,她必須重新重整她生活的一切…
「天呀,我的人生到底是怎麼走到這個地步的,我怎麼會把它走成這個樣子...明明我覺得我做的都是對的呀,但怎麼最後會變成這個樣子…」
育兒讓她無處可逃 透過書寫與畫畫面對真實的自己
心心還沒有結婚前一直是自由地選擇自己想做的事,去澳洲打工換宿、去非洲當義工,說出發就出發,不開心就離開找別的出路,一個人就可以完全掌控生活。但是結婚生子後,面對和先生的溝通、教養孩子的問題,這些都是一輩子的功課,無處可逃。就像前面提到的,心心也曾以為轉換外在環境,自己生活的一切就會好轉,但卻不如預期…
「我前半生都會覺得如果我到了那個狀態我就會快樂,但是到了那個狀態我還是不快樂。外在好像是我想要的樣子,但我內心清楚我不快樂…」
「我以前逃,我其實也沒有找到自己真正想要什麼,就是閃避而已……有了婚姻關係和小孩之後,會發現不是妳逃就逃得掉的。我可能不喜歡這個工作,我會覺得另一個工作可能更適合我。但小孩跟教養,又遇到爸爸和婚姻的事,妳是怎麼逃都逃不掉的…。」
種種事件強迫心心開始「往內在面對自己,照顧自己」。
「妳就是每天都在衝突的時候,妳就是會逼妳內在去面對自己,不然我以前超會逃的…」
從深山回到台北後,心心和家人溝通,請他們協助帶小孩,一週一定要有固定的時間留給她自己。這段自己的時光,她參加了身心靈課程、到圖書館邊哭邊寫日記,把自己的憤怒傷心不滿通通都寫出來,前前後後寫了三年…
「那時候因為家裡沒有我的空間嘛,我只好跑到圖書館。然後圖書館又不能有聲音,我就拿著衛生紙遮住我的眼睛和鼻子,然後一邊寫就一邊哭哭哭。一整年都在宣洩我的委屈啊、不滿啊、憤怒啊,就是這些東西一直一直來…」
「後來這幾年我都會抽出時間來照顧自己,先把自己負面的洩掉,才有辦法加入新的東西…」
她也開始找自己做了會開心的事情,最後是到社區大學學「畫畫」。心心還記得當時她頭一次得到老師的稱讚時有無比的成就感,每次上課的動力就是希望得到老師的鼓勵,就這樣慢慢地從畫畫中找回了有自信且有能量的自己,越畫越相信自己可以。
「當媽媽的這四五年,我在面對自己的時候,應該說照顧自己,我在照顧自己的時候,開始學畫畫,我就跟我先生說,我要有時間做我自己喜歡的事情。就是單純為了想做我喜歡的事情,想要單純的只是開心。」
「從畫畫中我也開始慢慢地去欣賞我自己的狀態,每有一點點進步,我就為自己慶祝,逐漸畫出自己想要的樣貌……到了最後一堂課分享,我發現我可以欣賞別人,我也開始可以欣賞自己了……後來甚至可以因為自己某個生命歷程而有不同的畫法,我真的好為自己高興……我找到了自己平衡的方式。」
心心接下來甚至打算畫一本繪本,把她面對自己和帶著孩子面對他們自己的過程記錄下來呢!
照顧好自己,才有能力照顧全家人
「我發現我把自己照顧好,是快樂的,我先生也會快樂,比較沒有後顧之憂。他就可以專心在他的工作上,家庭的氛圍也會比較好。我會覺得媽媽在家裡的穩固性很重要,這個東西是很隱微的,但卻對一個孩子和一個家庭有很大的安定力。全職媽媽真的不是大家想像的那樣只是整理家裡啊,煮飯、處理家務啊什麼什麼的…很閒。」
「妳幫整個家走在平衡上就是一件多麼了不起的事情,妳的平衡可以創造孩子是正向的生長環境,也可以讓先生更有餘力去賺錢,妳的安定其實可以創造這麼多的東西,千萬不要小看自己…。」
心心最後跟我們說,當了媽媽之後,如何能有一個自在平衡的家庭生活,她覺得就是不管是媽媽或爸爸,在生活被小孩的事情充滿時,一定都要留一些時間給自己,完完全全做自己喜歡的事情,陪著自己,不管是什麼事,只要是自己會開心的事都很好。媽媽照顧好自己後,家庭的氛圍可以不一樣,也為家帶來了穩固性與安定感,應證了「媽媽快樂,全家都快樂」這句話。
故事聽到這裡,我們相當地有感觸,追夢活動的每個媽媽不也是這樣嗎? 都是在做自己喜歡的事情、有熱情做一輩子的事,另一半和孩子們看到我們勇敢追夢的樣子也很為我們開心。媽媽們,我們真的不要小看自己了。
心心的畫作(上圖),練習接住自己情緒的新手媽媽
翹翹板工作室
翹翹板工作室
我們是兩個想提倡「Matrescence」這個詞彙理念的媽媽。因為各自經歷過新手媽媽那段忽高忽低,努力尋求平衡的時光,所以取名為翹翹板。Matrescence是一個1970年代才出現相關於女人與母親的新詞彙,意指「女人轉變為母親的階段」。我們想要推廣這個詞彙,讓「母親」能夠被重新理解與看待。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